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8798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二.docx

新教材学年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二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某城镇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城镇功能区布局的明显不合理之处是(  )

A.居住区占地面积太大

B.预留工业用地在城市郊外

C.城市建设呈现多核心模式

D.部分工业区位于盛行风上风向

2.该城镇有一所百年中学,其位置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D.④

详细分析:

第1题,一般情况,城镇中居住区是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因而居住区占地面积最大;工业用地多布局在郊外;受河流制约,建设成多核心模式是因地制宜之举;工业区的西南部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易对城镇造成大气污染。

第2题,中学面向学生群体,并且是百年老校,一般布局在居住区内。

答案:

1.D 2.C

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宜建商品零售中心及大型物流基地的分别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4.若该城市拟建为绿色生态城市,则城市空间形态的延伸是向(  )

A.东北B.东南

C.西北D.西南

详细分析:

第3题,商品零售中心主要针对大量的消费人群,主要分布于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市中心,①位置符合要求。

大型物流基地对交通条件要求高,且占地面积大,宜选择在交通可达性好且地价相对低廉的②地,故选A。

第4题,绿色生态城市考虑风向、地形、现有商品零售中心及城市功能区分布状况。

该城市东南方向地形平坦开阔,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向,且交通便利,发展前景好,故选B。

答案:

3.A 4.B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某年城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的区域是(  )

A.①B.②

C.③D.④

6.与其他区域相比,近年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高附加值产业集聚B.外来人口迁入

C.原有基础设施完善D.逆城市化发展

详细分析:

第5题,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商业为最大限度接近消费者,在繁华地段愿意付出高租金。

所以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所在地段地价较高。

图中②区域地价最高且位于市区中心位置,故中心商务区最有可能分布于此。

第6题,图中④地附近有奥体新区和创意软件园,属文化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都是高附加值产业,所以④地地价涨幅较大;没有信息显示该地与外来人口迁入和原有基础设施完善有关;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展到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

5.B 6.A

下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

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

8.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

A.高速公路B.市中心

C.运河D.机场

详细分析:

第7题,图中传统工业区的空间形态表现为条带状,从其布局来看,主要沿运河分布,说明传统工业区形成过程中主要考虑交通运输对传统工业区分布的影响。

第8题,从图中新工业区的分布来看,其主要分布在高速公路附近,说明新兴工业的布局主要考虑便捷的高速交通对新兴工业的发展的影响。

答案:

7.B 8.A

(2019·咸阳高一期末)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分布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其中中心城区“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

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获得了众多关注。

下图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

读图,回答9~11题。

9.规划中,南部田园、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生态,保障农产品供应

B.优化产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

C.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高新技术

D.加快校园建设,普及本科教育

10.为促进江北新主城与江南主城的分工协作,南京应优先进行(  )

A.住房建设B.交通建设

C.教育发展D.绿化建设

11.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主要影响南京的(  )

A.职能种类B.城市等级

C.服务范围D.城区面积

详细分析:

第9题,结合材料“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获得了众多关注”可知,南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生态,保障农产品供应,A正确。

第10题,交通建设可加强区域间人和物的流通,促进区域经济联系,促进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应优先进行交通建设,B正确;住房建设、教育发展、绿化建设对江南、江北分工协作影响不大。

第11题,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主要影响南京的城区面积,D正确;南京的城市等级影响城市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城市人口数量影响城市等级。

答案:

9.A 10.B 11.D

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是当地重要的特色旅游景观之一。

据此回答12~13题。

12.吊脚楼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寒保温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D.登高望远

13.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详细分析:

第12题,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架空建造是为了通风防潮,B正确。

第13题,西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与B气候特点相适应。

据图可知A为温带季风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地中海气候,D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12.B 13.B

读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镇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镇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15.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P、NB.M、N、P

C.P、M、ND.N、M、P

详细分析:

从城镇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可知,城镇化的速度是慢→快→慢,故M为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速度慢;P为加速阶段,城镇化速度快;N为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高,速度慢。

孟加拉国处于M阶段,中国处于P阶段,英国处于N阶段。

答案:

14.C 15.A

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

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生态袋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且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

如图示意新型生态河堤结构,读图回答16~18题。

16.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

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D.减轻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17.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据图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

A.喜阴凉B.耐旱涝

C.根系横向生长D.茎干中空而脆

18.与传统硬质河道相比,石笼网与生态袋结合可以(  )

A.增加河流水量

B.减少河道淤积

C.缩短河岸使用期限

D.减轻城市旱涝灾害

详细分析:

第16题,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坚硬牢固。

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

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作用十分有限,且铺设废旧轮胎并不是为了提高水位。

生态袋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道,可以固定植物根系。

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袋制成的,牢固性相对较差;废旧轮胎为橡胶制品,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因此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轻水流对生态袋(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

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香根草生长于水中;河道水位会出现季节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综上可推出香根草耐旱涝。

第18题,由材料可知,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新型生态河堤中的石笼网与生态袋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

由河流补给形式可知,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因此可以减轻城市旱涝灾害。

答案:

16.D 17.B 18.D

(2019·宿迁高一检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

如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20.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

C.③④D.②③

详细分析:

第19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20题,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硬化比例降低,土壤侵蚀增加;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答案:

19.D 20.D

上海市的高楼不仅引起了居民的日照问题,而且加剧了这座城市的下沉。

目前,上海每年以1厘米的速度下沉,如果不采取措施,不久的将来就会被海水淹没。

在上海规划工作会议上,将酝酿“双增双减”政策,双增就是要增加公共绿地、公共活动空间,双减就是要减少建筑物容量、降低建筑物高度。

据此回答21~22题。

21.20世纪60年代上海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许多国家沿海城市出现地面下沉现象之后,采取的政策是控制使用地下水的同时,尽量合理利用水资源。

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禁止开采地下水

B.中水(冷却水、洗浴水等)处理后回用到建筑或小区作为杂水洗刷、冲便

C.进行水价改革,引导市民节水

D.居民家庭通过循环用水达到节水的目的

22.“双减”的目的主要是(  )

A.解决市民日照问题

B.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C.控制地面负荷,减轻沉降

D.减轻大气污染

详细分析:

第21题,注意审题,看清关键词“不可行”。

为防止地面沉降,节约用水和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是合理的,但不能禁止开采地下水,而应是合理开采。

第22题,因为上海面临着地面沉降的问题而采取“双增双减”的措施,所以“双减”的目的是控制地面负荷,减轻地面沉降。

答案:

21.A 22.C

(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23~25题。

23.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24.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25.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详细分析:

第2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I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选项A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选项B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选项C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选项D正确。

第24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

以上海为核心,这些城市均分布在长三角的外围,距上海市较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的特点,故选B。

第25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邻近上海,在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这些城市与上海市进行产业整合与区际协作,有利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选项A正确。

上海市是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与这些城市的性质不同,选项C错误;上海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这些城市若选择与上海市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模式和产业部门,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不利于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选项B、D错误。

答案:

23.D 24.B 25.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材料二 香港城市用地结构示意图。

(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形式形成的区位条件。

(4分)

(2)香港岛的高级居住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4分)

(3)从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

(4分)

详细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城市土地利用呈同心圆模式,这与该地的交通、地形、地租等因素有关。

(2)高级居住区对环境的质量要求高,香港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地区环境质量好;同时交通的发展和私家车的普及,有利于高级居住区向外发展。

(3)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香港的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地价低,对城区的空气污染小。

答案:

(1)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

中心城区位于海港沿岸,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发较早;地租较高,有利于形成中心商务区。

(2)香港经济比较发达,高收入人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地区环境优美;从中心城区到这些低山丘陵的交通不断完善;私家车高度普及。

(3)香港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区,能有效减少对市区的污染。

27.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约为56万。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_______。

(2分)

(2)该市工业区布局的主要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地。

原因是____________。

(4分)

(4)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居住区的是_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低级居住区的是________地。

(6分)

详细分析:

(1)影响地租的两大因素是与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

从整体来看,城市地租从中心向四周减少,在交通线会合处出现次高峰。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工业区布局处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

(3)形成商业区最需要人流量大和交通便利等条件。

(4)A居民区位于河流下游地区,靠近工业区,环境条件差,应为低级居住区;而D居民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区,靠近风景区,环境条件较好,应为高级居住区。

答案:

(1)B

(2)资源丰富,交通便捷

(3)C 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捷程度高

(4)D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A

28.城镇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镇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过程的差异。

(4分)

(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中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6分)

详细分析:

(1)据图中的中国和英国城镇化进程可知,英国城镇人口比重达30%的时间是1825年,从时间上来讲,比中国早;人口比重发展到50%英国历时50年,中国历时30年,说明英国历时比中国长;就发展速度来说,英国发展速度慢,中国发展速度较快。

(2)目前我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占地面积的变化等方面。

具体来讲,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答案:

(1)城镇化水平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比中国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比中国长;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

(2)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或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29.(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课后作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镇人口变化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4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4分)

(3)近年来,北京市人口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镇化的合理发展。

(6分)

详细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城镇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镇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也是可行措施。

答案:

(1)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

(2)城镇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