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001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docx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

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含答案)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概念:

地球时刻围绕地轴的运动。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3.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

4.自转速度

(1)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大约每小时转动15°。

(2)线速度:

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零。

[温馨提示] 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二、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1)成因

(2)昼夜半球:

图中甲、乙两处,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3)昼夜界线:

AB线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

(1)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周期:

由于地球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周期为24小时。

[易错提醒] 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不同,应注意区别。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特点决定的,与地球自转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以24h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才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含义: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时差: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同一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东早西晚。

2.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

地球上以经度每15°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的规定与计算: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相邻时区间的时差为1小时,每往东1个时区,区时早1小时,每往西1个时区,区时晚1小时。

(3)日期变更:

当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减去1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上1天。

3.区时的应用

各国所执行的计时办法并不完全与区时相同。

如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易错提醒] 在时间的计算中,勿将北京时间等同于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处116°E的地方时。

四、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原因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

2.定义

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3.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4.影响

对河岸的冲刷、洋流的流向、气流方向等都有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毛泽东《送瘟神》

材料二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

(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

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

二者有什么关系?

提示:

赤道。

60°N上地点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km/h。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

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提示: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3)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为什么世界各国建设航天发射基地时多建在本国的纬度较低地区?

卫星发射方向如何?

为什么?

提示: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在发射时可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节约发射时所需的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向东发射,与地球自转方向保持相同,可获得一定的初速度。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区别

自转

速度

文字描述

数字描述

图像描述

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

15°/h

线速度

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赤道:

1670km/h;

60°纬度:

837km/h

———————方法技巧很重要———————

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在俯视图中,根据“北逆南顺”的方法判断:

(2)利用经度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

顺着东经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或顺着西经度越来越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点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D.1个

2.图中线速度最大的点是(  )

A.BB.A

C.FD.A和F

解析:

1.D 2.D 第1题,同一纬度上的点,自转线速度相同。

在图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点只有C点。

第2题,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图中的A、F两点位于赤道,纬度最低。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如下图所示。

(1)诗词中所反映的农民的劳动方式受哪种地理现象的影响?

这种地理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昼夜更替。

①地球本身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②地球的自转。

(2)晨昏线(圈)是过地球球心的大圆,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图中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提示:

晨线。

(3)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如何?

晨昏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

赤道与晨昏线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表的晨昏线不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赤道永远都被晨昏线平分,因此,赤道地区昼夜永远等长。

(4)假如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有没有昼夜的交替?

如果有,昼夜交替的周期又如何?

提示:

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围绕太阳公转,仍有昼夜交替,但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年。

———————核心要点掌握好———————

晨昏线的特点

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如右图所示)具有以下特征:

1.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永远平分赤道。

4.只有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其余时间晨昏线与经线都有一定的夹角,冬、夏至日时最大为23°26′。

5.只有在二至日时才与极圈相切。

6.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速度为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方法技巧很重要———————

晨线、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半圆线为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半圆线为晨线。

如下图所示: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2)时间法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昼夜分界线为晨线,地方时为18时的昼夜分界线为昏线。

(3)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的界线为晨线,夜半球西侧或昼半球东侧的界线为昏线。

———————应用体验不可少———————

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阴影为黑夜),处于黎明的是__________(a、b、c、d),处于黄昏的是________(a、b、c、d)。

解析: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处于昏线上的点,将从白天进入黑夜,为黄昏;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处在晨线上的点,将从黑夜进入白天,为黎明。

因此,判断黎明、黄昏的方法是:

先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然后判断随着地球的自转,各点将进入昼半球还是夜半球,是前者为黎明,是后者则为黄昏。

答案:

a、c、d b

产生时差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例如,当北京时间为中午12时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并未朝正北方向,而是朝向西北。

材料二 下图为理论时区图。

材料三 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12时左右,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孩。

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妹。

(1)北京时间12时时,北京的地方时是几时?

旗杆影子为何未朝向正北?

提示:

北京(116°E)的地方时=12时-4分钟/1°×(120°-116°)=12时-16分=11时44分。

当北京地方时为11时44分时,天安门广场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故旗杆影子朝向西北。

(2)如果世界时(中时区)为子夜(24时),从材料二中找出下列城市所在的时区,并计算区时:

纽约:

________区,区时________;北京:

________区,区时________;开罗:

________区,区时________;东京________区,区时________。

提示:

西五 19:

00 东八 8:

00 东二 2:

00 东九9:

00

(3)材料三中的状况是如何出现的?

提示:

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下男孩时,因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而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一)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

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

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二定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

12:

00+=15:

00,F点地方时为:

24:

00-=21:

00。

(二)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

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

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

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

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

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

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二、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1.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

(如下图)

2.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比较项目

0时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

延伸特点

完全与经线重合

两侧经度或时区的差异

两侧可能全为东经度(或东时区),或者全为西经度(或西时区);或一侧为东经度(或东时区),另一侧为西经度(或西时区)

西侧为东经度(或东时区),东侧为西经度(或西时区)

日期的变更

东侧加一天,西侧减一天

东侧减一天,西侧加一天

———————应用体验不可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125°E比120°E的地方一定(  )

A.地方时早       B.区时早

C.先看到日出D.地方时晚

2.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B.经度相差10°,地方时差1小时

C.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晚D.根据地方时可推算另一地的地理位置

3.关于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时相同B.日期相差一天

C.区时相差一小时D.有共同的中央经线

解析:

1.A 2.A 3.C 第1题,地球上,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新的一天从日界线的西侧开始的。

125°E比120°E更靠东,更接近日界线,所以,125°E比120°E的地方一定地方时早。

第2题,地方时是指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所以,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经度每隔15°,时刻相差1小时,东方的时刻比西方的时刻早。

根据地方时之差可推算另一地方的经度。

第3题,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同在十二区内,有共同的中央经线180°,二者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天,所以选C。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 2012年12月26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正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的运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左右。

(1)从北京向广州运营的高铁哪一侧的路轨磨损较为严重?

提示: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移,因而北京向广州运营的高铁西侧的路轨磨损较严重。

(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该如何变化?

若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或变慢呢?

提示:

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将向左偏,南半球将向右偏。

若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将更加明显。

若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偏向将不太明显。

———————核心要点掌握好———————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原理

应用

1

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

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

具体示意如右图: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方法技巧很重要———————

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判读方法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用“左右手”法则来记忆和判读。

方法是:

判读者朝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致,手心向上,四指与拇指垂直,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方向,见下图。

(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

解析:

选B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读图,水流自西向东流,图A在南半球,水流向左偏,南岸堆积,北岸侵蚀,A错。

图B在北半球,水流向右偏,北岸堆积,B对。

图C在南半球,南岸堆积,C错。

图D在北半球,北岸堆积,D错。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解析:

选D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

图A为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图B为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图C是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图D正确。

2.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的旋转轴为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C.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太阳日

D.除极点外的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同,自转线速度不相同

解析:

选A 地球自转的旋转轴为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A正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B错;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叫做1个恒星日,C错;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同纬度自转线速度相同,两极点无速度,D错。

3.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

选B 由晨昏线判定的方法可知,如A图所示,随地球自转,过a进入夜半球,则a为昏线;过b进入昼半球,则b为晨线,与题干要求不符;同理推断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均与题干要求不符。

右图为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4~5题。

4.①地的地方时是(  )

A.18点      B.0点

C.6点D.12点

5.②地和③地先进入新的一天及其所在时区是(  )

A.② 东十二区B.② 西十二区

C.③ 东十二区D.③ 西十二区

解析:

4.C 5.C 第4题,①地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处,为6点。

第5题,据图中标注的经度及自转方向可知,②为西十二区,③为东十二区,地球上最先进入新一天的是东十二区。

6.从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当其自东向西行驶时,车轮对哪侧的铁轨磨损较大(  )

A.南侧   B.北侧   

C.东侧   D.西侧

解析:

选B 北半球自东向西行驶的列车,由于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车轮对北侧铁轨的磨损较大。

7.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于2015年11月19日21时,将一台天文望远镜对准某恒星,并保持望远镜位置和一切状况不变,到2015年11月20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该恒星的时刻是(  )

A.21时B.21时3分

C.21时56分4秒D.20时56分4秒

解析:

选D 题目中观测的是某遥远恒星,周期是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所以11月20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该恒星的时刻是20时56分4秒,D对。

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2015年9月8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图

示海区内。

读图完成8~9题。

8.东十一区与东十二区的分界线是(  )

A.172.5°E   B.170°E

C.165°ED.172.5°W

9.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

A.9日14时15分     B.9日15时15分

C.8日15时15分D.7日16时15分

解析:

8.A 9.C 从图中可知东十二区与东十一区的分界线是位于180°经线西侧的172.5°E。

国际日界线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题干也没有表明航行方向、航行时穿越国际日界线的位置,所以其存在四种可能:

航行

方向

过  日  界  线

跨越时区

不跨越时区

向东

7日16时15分

7日15时15分

向西

9日14时15分

9日15时15分

10.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A.甲岸、丙岸B.乙岸、丙岸

C.甲岸、丁岸D.乙岸、丁岸

解析:

选B 左图为北半球,河水右偏,乙岸为沉积岸;右图为南半球,河水左偏,丙岸为沉积岸。

一、选择题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解析:

1.A 2.A 第1题,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处于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670km/h,60°N上则为837km/h,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其应处于中纬度。

第2题,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

海拔较高。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s。

流速是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右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3~4题。

3.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解析:

3.B 4.A 第3题,流水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该地区河流弯曲,主要是凹岸遭受侵蚀严重,凸岸河流堆积。

图中②处为凹岸,侵蚀作用活跃。

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断面处①位于左岸,凸岸,泥沙沉积多。

②位于右岸,凹岸,河岸侵蚀强,河岸较陡。

读图可以判断A正确。

右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

P=Q=M=O>N

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6.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时

B.N地地方时为6时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解析:

5.D 6.D 第5题,由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图的示意图,线速度:

M=N=Q=P>O,A错;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河流左岸冲刷严重,B错;图中P所在经线与晨昏线垂直,应为0时经线,Q所在经线应为日界线,由此可判断MO为昏线,NO为晨线,C错。

选D正确。

第6题,由上题可知P为0时经线,Q所在经线应为日界线即180°经线,PQ相差120°,Q的地方时应为16时;从P点至N点的经度差大于90°,故N点的地方时大于6时;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图示时刻,再过8小时,Q为0时,则全球为同一日期。

选D正确。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

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

据此回答7~8题。

7.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8.飞机从罗马(东三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星期一的18:

10B.星期一的12:

10

C.星期日的18:

10D.星期日的5:

10

解析:

7.D 8.C 第7题,在北京机场17时10分看到日落,说明该日北京昼短夜长且北京正处在昏线上,图D与上述分析相符。

第8题,北京机场位于东八区,星期一的17:

10,正是罗马当地时间星期一的12:

10;飞机从罗马经过18小时飞行到达北京,则在罗马起飞的时间为星期一12:

10减去18小时,即星期日的18:

10。

二、综合题

9.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________方向,P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

(2)在图中画出太阳光线。

(3)MPN为________线,其中是________线,是________线。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5)有一发炮弹从E点射向F点方向,炮弹将落在EF线的________(东、西)侧。

解析:

(1)题,根据箭头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南半球;P点相对N点位置偏东、偏南,应为东南方向;P点在夜半球正中经线上,时间为0时(24时)。

(2)题,根据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及图中昼半球的分布,可知太阳光线应从右侧水平照过来。

第(3)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的分布,过MP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过PN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

第(4)题,根据0°经线及自转方向可知,P点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