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076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docx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

刘力红老师讲少阴病

第九章少阴病纲要第九章少阴病纲要

少阴病欲解时,

从子至寅上。

一、少阴解义

  少阴为三阴的枢机。

病至少阴已然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为什么呢?

这与少阴的内涵是很有关联的。

下面拟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少阴的内涵。

1.少阴本义

  少阴的本义其实就是水火的本义。

按照常识,水火是不相容的,可是在少阴里,水火却要相依相容。

  

(1)坎水义

  首先我们来研究水,水在易卦中属坎,故习称坎水。

郑钦安的《医理真传》中有一首坎卦诗,颇得坎水之旨趣,姑录于下。

诗曰:

  天施地孕水才通,一气含三造化工,

  万物根基从此立,生生化化沐时中。

  ①坎水之形成

  易讲乾坤生六子,三男三女,哪三男呢?

就是长男震雷,中男坎水,少男艮山。

所以,坎水实为乾坤所生六子中的一子。

郑诗首句"天施地孕水才通"即为此义。

  乾天坤地,乾父坤母,故乾坤交媾而有六子之生。

那么,坎水中男这一子是怎么生出来的呢?

就是由乾坤二卦之中爻相交,若乾交坤,坤之中爻变阳,即生坎中满。

若坤交乾,乾之中爻变阴,则生离中虚。

  乾之中爻交坤而生坎,坤虽变坎,而余体尚在。

故坤坎同居,水土合德。

坤德为藏,坎德亦为藏。

藏什么呢?

其实就是藏的这坎中之阳。

坎中之阳源自先天,故称真阳、元阳,亦称命门火、龙火。

有关此阳,我们在太阴篇讲四逆汤的时候已经提到过。

此阳此火宜潜藏而不宜飞越,那靠什么来潜藏呢?

除了坎德本身之藏以外,尚需依赖坤德之藏。

所以,水土合德的关系不但在太阴篇里很重要,在少阴篇里仍然不能轻视这个关系。

  ②真阳命火

  上述坎水中之阳亦称真阳、元阳、龙火、命火,由这个称谓便知它是人身中绝顶重要的东西。

有它才有生命,无它便无生命可言。

而这样一个绝顶重要的东西亦就有一个绝顶重要的特性,这就是上面说的宜潜藏而不宜飞越。

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真阳、命火为什么要潜藏呢?

因为潜藏了才能温养生气,才能让生气旭旭而生、煦煦而养,如此生命乃得久长。

如果真阳不得潜藏,或者将真阳派作其他用场,那这个生气便得不到温养,连生气都不得温养,你想生命怎么不危机四伏呢?

  所以,真阳、命火的涵藏性于生命是绝顶重要的。

如果失于涵藏,那真阳外越的诸多危证便会随之发生。

我们看少阴篇和厥阴篇,有相当多的内容就是讨论的这个问题。

少阴病为什么有戴阳证、格阳证?

许多危重病人临终前为什么会出现回光返照?

这其实就是真阳外越的一个征兆。

  在人身有这样一个真阳、命火来温养生气,使生命得以延续。

而人与天地相应,在自然里,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有没有一个类似的真阳、命火,以使我们地球的生气得以不断延续呢?

有!

这就是寄藏于坎水之中,埋藏于坤土里的,大家所熟知的能源。

  我们现在使用的主要能源有石油、煤与天然气,这些能源要么藏于海底,要么深埋于地下。

这与人身真阳、命火的涵藏处非常一致。

地球的真阳是什么?

而且石油是以液体的,也就是与水相似的形式存在的。

煤虽为固体结构,可是其色黑,既然色黑,那就脱不了水的干系。

石油、煤、天然气,这些能源的蕴藏量都不是无限的,照这般开采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枯竭。

等这些能源枯竭了,未来的人类用什么能源呢?

2000年10月28日的《参考消息》,有篇题为"未来能源在海底"的文章。

文章指出,未来洁净能源的最大一部分也许在海底,它是以冰冷的冰块晶体的形式存在,这就是水合甲烷。

  对能源的思考。

由上述讨论我们看到,无论是现在的能源还是未来的能源,都无一例外的蕴藏于坎水中、坤体里,这与人身之真阳、命火何其相似!

这使我们联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这个地球为什么会有生命呢?

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它有生气。

有这个生气才会有生命,包括植物生命和动物生命。

要是没这个生气,一切生命都是泡影,都不可能。

而这个生气的来源就是上述的"真阳、命火"。

可见,我们现在所开采和运用的这些深藏于海底和地下的能源是有专门用场的。

地球的生气就要靠它来温养,地球生命的前提就要靠它来保障。

能源即是地球的"真阳",能源即是地球的"命火",所以,它就应该潜藏。

惟有潜藏,方能温养地球的生气。

现在将这些"真阳"、"命火"大量地开采出来以供我们日用,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什么过程呢?

实际是一个我们人为的使地球"真阳"、"命火"外越的过程。

大家可以仔细地思考,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随着地球"真阳"、"命火"的大量外越,地球生气的温养来源也就逐渐减少。

生气日少,生命的前提没有了保障,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怎么不危机四伏呢?

当然就危机四伏了。

  所以,我们看人类对待地球其实就像人对待我们自身一样。

现代科学虽然不知道什么"真阳"、"命火",可是她毕竟清楚这样无限制的开采能源对人类的将来没有什么好处。

而人呢?

《内经》早就讲到人应该"恬淡虚无",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都知道"恬淡"的好处,可是他还是偏偏要贪嗔,要物欲横流,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就像抽烟,没有几个抽烟的人不知道抽烟的害处。

更有趣的是烟草的广告。

在所有的广告中,无不是"黄婆卖瓜,自卖自夸",都是一分好处说成十分。

惟有烟草的广告不然,它只告诉你"吸烟有害健康!

"可尽管这样,烟草的消费还是与日俱增。

这就提醒我们,人的问题,人类的问题不是光靠科学就能解决,还需要哲学,还需要宗教。

世界应该是多极化,同样的,文化也应该是多极化、多元化。

  用六经来为地球号脉。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了地球的"真阳"、"命火"正在遭受日益的外泄。

现在整个地表的温度为什么会逐年增高?

冰川为什么日渐融化?

这其实就是地球"真阳"、"命火"外越的一个显兆。

这其实就是"戴阳证"、"格阳证"。

所以,如果我们从伤寒的角度,用六经的眼光,来为我们所处的地球号一号脉,那么,地球已然处于少阴病的阶段。

我们怎样来为地球"回阳"?

怎样来为地球"救逆"呢?

这实在是全人类应该共同思考的大问题!

  

(2)离火义

  诗云:

  地产天成号火王,阴阳互合隐维皇,

  神明出入真无定,个里机关只伏藏。

  有关离火的意义,我们亦从郑氏的这首诗开始。

  ①离火的形成

  从郑氏离卦诗的开首句"地产天成号火王",可知离火的形成亦是乾坤交媾的结果。

乾坤交媾,由乾之中爻交坤,坤之中爻变阳,即得到我们上面讨论的坎水。

反过来,由坤之中爻交乾,乾之中爻变阴,即形成离火。

因此,离火与坎水正好相反,它是以乾为体的。

  前面我们提到易有乾坤生六子,三男三女。

坎为水为阴却号男,离为火为阳却号女,为什么呢?

这里面既有体用的关系,又有相依的关系,也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深层问题。

阳言生化,阴言伏藏,此为常理。

可是于郑诗中,坎水却言生化,离火却言伏藏,这与中男中女之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中的旨趣若能参透,阴阳至理便在把握之中了。

这是离火的形成。

  ②离火的自然性用

  前面讲坎水是先从人身开始,讲离火我们把它倒过来,先从自然开始。

离火的自然性用与特征,概括起来至少有六个方面。

  其一,热性。

  其二,明性。

火之热明二性,皆为众所周知。

  其三,动力。

火之动力性实在是造就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大的因素。

整个现代工业文明是怎么产生的呢?

其实就是从认识火的动力性开始的。

蒸汽机的发明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其四,熟物。

生的东西经过火的作用就会变熟,可以说人类丰富的饮食文化就是由火来造就的。

如果没有火,那我们只好像其他动物一样食用生的食物。

  其五,变化。

火的变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冰是固体,经火的作用很快就变成液体,而液体再经火的作用又可以变成气态。

学过化学,对火的变化作用会更清楚,为什么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加热的过程?

为的就是加速变化,促进变化。

  其六,但见其用,无形可征。

前面我们曾经谈到,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能够主动用火。

主动用火的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火他可以主动去寻找火,现在我们开采石油,开采天然气实际上就是寻找火;另一方面就是人类能够主动地发现火的上述性能并加以利用。

而其他的一切动物都不具备这个能力。

是什么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什么使社会如此飞速的发展呢?

说到底就是这个火。

火的作用如此重要,而火在发挥这些作用的时候又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此处讨论的"但见其用,无形可征"。

  在五行里,除火以外的其他物质,都有一个具体的形体供我们查征。

比如木,它有一个很具体的形,我们可以拿它来做成方桌,也可以用它来做成圆桌,金土也有这个"可形性、可塑性"。

水虽没有这样固定的形体,可它还是有形可征的。

而惟有火不具备这个共性,你只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作用,却看不到它"可形、可塑"的特征。

  五行中独火无形,而《老子》里亦有一个无形,这就是"大象无形"。

这个无形的大象有什么性用呢?

《老子》又云:

"执大象,天下往。

"由此看来,火之所以能够彻底地改变整个人类,火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与此无形的特性,与此大象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③火之身用

  火的自然性用已如上述,正如《内经》所言: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

"故知火于人身,或者说阳气于人身的性用,亦不离上述六个方面。

  其一,温热身体。

人活着的时候都有体温,这个体温靠什么呢?

就靠火的温热之性。

所以,我们只要从身上的冷暖、手足的冷暖,就可以知道人身的火、人身的阳气充不充足。

  其二,视物光明。

人的眼睛为什么能看见这个世界呢?

靠的也是这个火、这个阳气。

我们只知道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这还不行。

我们更应该清楚肝是体阴而用阳。

目之视物更在于这南明离火。

人的岁数一大,两眼就昏花,就易生诸障,这就是因为阳火虚衰的缘故。

  其三,人身的机能活动。

人的精力靠什么呢?

主要就是靠这个阳火。

这与火的动力效应是非常相像的。

人到少阴病的时候,为什么会但欲寐?

为什么一动也不想动?

为什么心脏的搏动力渐渐减弱?

就是因为火在日渐地衰弱。

  其四,人胃腐熟水谷的功能与火的熟物是很相应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胃是靠火来腐熟的。

如果胃火不足,那吃下去的东西就不能腐熟,拉出来的还是这些东西。

如果胃火太过了,那就要消谷善饥,吃多少都不知道饱。

  其五,人的一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用现代一些的语言,这就叫新陈代谢。

变化也好,代谢也好,它靠的什么?

还是火。

这与火在自然的变化性用是一致的。

  其六,上面我们谈到,"但见其用,无形可征"是火的一个最重要、最独特的地方,这一个最重要和独特的地方在人身与什么相应呢?

很显然,它是与神明相应。

神明的作用可以说是人身中最最重要的,它无处不在,无处不用。

故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如果神明的作用丧失了,那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这就如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言:

"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神明的作用如此重要,可以说有它才有生命,无它则无生命可言。

但是,神明是一个什么形状?

神明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这却难以言清难以道明。

故《中庸》曰:

"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

"故《诗》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神其谓欤!

  五行中,火是但见其用,无形可征的。

而在人身,神明由心所主,心与其他四藏有什么区别呢?

这一点好像前面谈到过,除心以外,其他各藏的造字都有一个月肉傍,有月肉就有形可征,有形可鉴。

所以,肝、脾、肺、肾各藏皆有一个具体的形状。

而惟独心缺少月肉傍,没有月肉,那当然就无形可征,无形可鉴了。

从五行火的特性,从五藏心的造字,从神明的特征,我们对中医赖以建立的这个基础,对中医的基本理念,应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中医虽然是有关人的医学,可是为什么《内经》却要强调搞中医必须谈天论地呢?

因为你不谈天,不论地,这个人就弄不清楚,人弄不清楚,怎么可能把中医搞好呢?

  (3)同名少阴

  上面我们讲了坎水和离火,坎水和离火在人身它归到哪里呢?

都归到了少阴。

水火本不相容,可是在人身它不仅要相容,而且还同叫一个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①水火者,血气之男女也

  水火同名少阴,一方面是强调水火在人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强调水火这两个东西一定要配合好。

水火要相依,不能相离,如果一相离,那就会出问题。

为什么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得很清楚,水火是什么?

水火就是阴阳。

阴阳是什么呢?

阴阳就是男女。

所以,人身的水火就是人身的阴阳,就是人身的男女。

一对男女住在同一个宅子里,这是什么呢?

当然是夫妻。

是夫妻就要相依,就要夫唱妇随。

过去妻到夫家都要随夫姓,所以,水火同名少阴,这个涵义是很深刻的。

  阴阳、男女、水火宜和合、宜相依,水火相容。

前面讲太阴的时候,曾举过《易·系辞》的一段话: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不和合,不相依,怎么絪缊?

怎么构精呢?

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阴阳和,故能有子。

"

  上述的絪缊和构精有内外的区别,从外这一方面讲,前者是大宇宙天地的絪缊,就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

内絪缊与外絪缊。

这一絪缊,就化醇出万物来。

我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生命和动物生命都是这一絪缊的结果。

构精呢?

就是男女夫妻间的构精,这一构精便有"万物"的化生,便生出新的男女。

  上面这个构精,在现代来讲,比较文明的称呼就叫"性行为",而在孔子那里则可以笼统地归到"色"的问题上。

孔子曾讲:

"食色性也。

"又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性是什么呢?

性就是自然的东西,就是人所需要的东西。

这个东西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食,人能不能不食呢?

根本不能!

人就靠食来维持生命。

所以,古人常言:

民以食为天。

可见食的重要可以与天同语。

另一方面呢?

就是色,就是男女之事,就是性行为。

这一方面同样地重要,因为没有它人类根本就无法繁衍。

况且色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繁衍,它还有其他的意义。

这个意义我们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隐约可见,其曰: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所以,阴阳之要,在"因而和之",如果不和,则如春无秋,如冬无夏。

光有春而无秋,光有冬而无夏,这成什么体统,成什么世界呢?

但,阴阳的和不是乱和,乱和则为淫。

这个和很有讲究,很有学问,要不然岐伯怎么会称之为"圣度"呢?

  上述的絪缊、构精、阴阳和,除了使万物化醇,除了繁衍生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以外和引内和。

通过外和引动内和,使人身内在的阴阳、水火能够相依、相合而不相离。

如此方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方能生化不息。

所以,这样一个男女构精,这样一个阴阳合,除了繁衍后代之外,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过程要有"圣度",马虎不得。

古代有一门学问叫"房中术",就是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

人活着要吃饭,不吃饭不行。

除了吃饭,还有一样东西同样的重要,这就是男女。

所以,一个饮食卫生,一个男女卫生,就成为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的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对人类进行研究的两个基本点。

人类如此重要的两个方面,孔子就用"食色"两个字给概括了,足见孔子的学问功夫了不得。

  综上所述,人身需要饮食,需要男女。

饮食的作用是为人身的阴阳、水火提供给养。

那么男女呢?

男女就是实现人身阴阳、水火的调和。

大家也许会问,对于在家这一族,饮食男女都好解决,那么,对出家这一族,男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这就要通过修炼来解决。

在道家的功夫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姹女婴儿,龙虎交媾,水火相济,取坎填离,其实这些都是内和的方法。

他是直接通过内絪缊,内构精的方法来实现人身水火、阴阳的和合。

  ②阴阳水火何以相媾

  人身的水火要很好的交媾,两者须臾不能相离。

但是,按照常理,水为阴,它是重浊而下降的,火为阳,它是轻清而上浮的。

下降的下降,上浮的上浮,两者只会越离越远,怎么能够相和、相媾呢?

可见,水火的相媾确实是一个很巧妙的过程。

  《易》曰: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前面我们讲坎离形成的时候曾经谈到,离为火,离中虚的这一爻是从哪里来呢?

从坤中来。

坎为水,坎中满的这一爻从哪里来呢?

从乾中来。

所以,坎中满者,本乎天也,"本乎天者亲上";离中虚者,本乎地也,"本乎地者亲下"。

正是由于这样的因素,使上者能下,下者能上,才有水火的相济,才有坎离的沟通。

因此,中医的问题一旦进入到很深的层面时,就要借助"易"这门学问。

在一般的层面,好像没有"易"也可以,但是,到深层次没有"易"就不行了。

孙思邈为什么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呢?

如果你只想做小医,那知不知"易"都无所谓。

像当年的赤脚医生,需要什么"易"呢?

当然不需要!

赤脚医生当然不用学易。

可是你要想做大医,你要想在中医这个领域搞到比较深的层次,那就必须知"易"。

  ③乾坤为体,水火为用

  要知"易"就必须先知八卦,而讲八卦就必须先明先后天。

先后天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体用的关系。

以先天为体,以后天为用。

在先天卦里,乾坤分居南北。

可是到了后天卦,这个格局就变了,原来乾坤的位置让坎离给占据了。

离火占据乾位,而演出天火同人;坎水占据坤位,而演出地水师。

在讲水火形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说坎水以坤为体,离火以乾为体呢?

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先后天关系。

  在八卦的八方里,有四正四隅之分。

东西南北为正,余者为隅。

先天卦里,乾坤居南北正,坎离居东西正。

而至后天八卦,乾坤由正退于隅位,坎离则由东西正跃居南北正。

由八卦的这样一个先天后的布局,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卦虽分八,然"易"所独重的是坎离水火。

是以八卦之中,惟坎离二卦得独居正位。

于先天中坎离居纬正,后天中坎离居经正。

  易以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乾坤为体,坎离为用。

而乾坤乃体中之体,坎离为用中之用。

由先后天中坎离始终居正,则知易所重者用也。

何以故?

以先天不易变,而后天易变。

易有三义,其中一义即为变易也。

故易重变革、易重当下的精神于此昭然若揭。

  易重坎离水火,是知言水火即言乾坤,言水火即言男女,言水火即言阴阳。

而少阴之名,少阴之经已将水火赅尽,故知少阴一经关系至重。

若病至少阴,往往扰乱乾坤、气血,水火、阴阳,致使阴阳离绝。

故病至少阴,即多死证。

  ④坎离水火,立命之根

  坎离水火的作用何以如此重要,何以独能居于四正?

这个问题郑钦安于《医理真传》中讲得很清楚,其曰:

"乾坤六子,长少皆得乾坤性情之偏。

惟中男、中女,独得乾坤性情之正。

人禀天地之正气而生,此坎离所以为人生立命之根也。

"由"人禀天地之正气而生"的这个道理,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坎离可以为人生立命之根。

经云:

善言天者,必应于人。

反过来,善言人者,亦必应于社会。

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代代相传,帝王皆立长而不立中,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少阴这个名包含了水火两方面的含义。

以上我们从水火、阴阳、男女、乾坤等四个方面来谈了这个问题。

其实,我们翻开《周易》就会很清楚。

《周易》是一个什么结构呢?

它是以乾坤为首,所以,它的第一卦是乾,第二卦是坤。

那易以什么作结尾呢?

易之结尾有两个,一个是上经的结尾,一个是下经的结尾。

上经以坎离结尾。

下经呢?

还是这个坎离。

只不过它是放在既济、未济里。

所以,我们从整个《周易》的结构就可以看出,它是以乾坤为首,以坎离为尾,以乾坤为体,以坎离为用的。

因此,虽为一少阴,其实已囊尽了乾坤、天地、阴阳、水火。

  易以乾坤为首,以坎离为尾,这个结构很重要。

所以,我们在讨论六经病的时候,就应该清楚,虽然厥阴是最后一经,但是,六经病最重要的结局还是看少阴。

看看这一关能否透得过,这一关透过了,那就不会有大问题。

如果这一关透不过,那就很麻烦。

因此,三阴篇我们应该花大力气在少阴这一篇。

  (4)乾坤生六子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乾坤生六子,过去对这句话没有很好重视,经过这次的仔细思考,才觉得它很重要。

天地间的许多道理,其实就包括在这句话中。

乾坤生六子,是六子而非一子,这就显示出差别来。

所以,孔子于《系辞》言:

"天地絪缊,化物化醇。

"我们看天地间的万物,它的差别很大,植物界的差别很大,动物界更是千差万别。

那么,由男女构精所生的六子呢?

同样的是千差万别。

我们看有的生儿当皇帝,有的生儿做乞丐,有的富可敌国,有的穷困潦倒。

真应了杜甫的诗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可见天地与人的相应,人与自然的相应,你只要留心了,那是随处可见的。

  乾坤絪缊生六子,阴阳交合化五行。

现在的中医书往往阴阳五行并称,但,五行与阴阳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呢?

却常常道不明白。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应该清楚,五行讲到最后还是要在阴阳里面寻求,如此方能在理上立住脚。

  乾坤生六子,居正位,但到了后天,到了启用的时候,乾坤到哪去了呢?

退到四隅了。

四隅与四正相较,当然是二线。

孔子说: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我们看乾坤的退位,便知道这就是老子讲的"功成身退"。

即如《老子·九章》所云: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及《老子·十章》所云: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天地的功劳大不大呢?

当然很大!

六子是它生,万物是它生。

可是六子一旦生出来,水火当家了,它马上就退居二线。

这样的德,老子称为"玄德"。

这一点非常重要,天地为什么会长久呢?

就因为有这个玄德。

故《老子·七章》云: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汉高祖刘邦的两个功臣,一个叫张良,一个叫韩信。

张良是黄石公的得意弟子,是真正懂易的。

所以,汉朝的江山一打下来,他就隐退了。

而韩信呢?

韩信不像张良。

他功成而身不退,最后落得一个杀头的下场。

我们再看看很近的一些历史,是不是这样呢?

全都是这样。

都说要以史为鉴,可是做起来却不容易。

每个人功成都不愿意身退,都想居功,都想享受胜利的果实。

做不到《老子》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结果呢?

以其自生而不能长生。

大都落得一个不如人意的下场。

足见易的东西真是广大悉备,里面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参透了易,做人的道理就都在里面了。

2.少阴经义

少阴经义包括手足少阴。

足少阴于酉时起于涌泉穴。

涌泉是少阴井穴,这是很奇特的一个地方。

因为所有的井穴都位于趾(指)端,惟有少阴的井穴位于足底。

涌泉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知道少阴是主水的,泉水就从这里涌出。

足少阴从酉初由涌泉穴开始,至酉末行至胸前俞府穴止。

手少阴午初起于腋下的极泉穴,午末终于手小指端之少冲穴。

3.少阴藏义

  甲、心

  手少阴心,前面说得很多,这里补充一些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

  

(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心与其他四藏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造字上看,其他的藏和府都有一个"月肉"旁。

这就意味着这些藏和府都是有形的,是"有";而心呢?

它没有这个"月肉"旁,它是"无"。

在道家的学问里,有无是很重要的一对概念。

《老子》云: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重不重要呢?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这个"有"。

可"有"却是从"无"中来。

所以,道家的思想很注重无为。

故云: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的思想很可贵,很有用场。

用来做学问,用来为人处世,乃至于用来治国平天下都十分重要。

如果真能够处于这样的境界,那确实是可以无所不为的。

只可惜现在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个人做不到这一点,国家也做不到这一点。

都想"无所不为",可是却做不到"无为"。

自己在某方面稍稍"长"一点,就拼命地想"宰"之。

不能像《老子》说的那样"长而不宰"。

奉劝用武者学学《老子》。

像现在的美国,科技发达一些,军事强大一些,就到处派兵,到处动武,到处想"宰"之。

殊不知"兵者,不祥之器也","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靠军事强大,靠四处动武,就能征服天下,就能消灭恐怖?

我看未必!

到头来还是"玩火者,必自焚"。

所以,很希望美国的当权者们以及其他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的人好好地学习一下《老子》的思想,打消这个用兵称霸的念头。

兵霸是不能持久的,有这个称霸的念头,已然不能霸了。

那么,靠什么才能真正地众望所归,天下趋之?

只有靠道莅天下,靠德化天下。

这就是孔子所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三位一体。

从五藏的造字可以看到,没有"月肉"傍的心,反而是君主之官,反而是至高无上。

透过这样的安排,我们知道中医的确有很浓厚的道家思想。

以前讨论医的起源,认为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这种说法的政治色彩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