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docx
《世说新语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说新语两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笔记小说集。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主要记录晋朝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隽永,片言数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风貌。
因此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一、《咏雪》环节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他们的才华让我们钦佩不已。
本12.⑤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环节四:
文意疏通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们谈诗论文。
[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
……的样子。
[似]相似,像。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依靠,凭借,“乘”相比。
(1)“儿女”的意思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称为“古今异义词”)“因风起”中“因”意思是:
凭借;今天经常解释为:
因为
(2)省略句:
谢太傅(于)寒雪日內集。
(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
(3)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倒装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
(教师需明确这几种情况在疏通文意时的具体应对方法。
)环节六:
合作探究,研读赏析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参考:
(1)前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颜色和形态跟盐相似(形似);后者写的好,因为雪的飘飞和柳絮的飘飞接近(神似)。
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所以后者有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名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且文化气息浓厚)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
二、《陈太丘与友期》环节一:
导入环节二:
前置作业1.给加点字注音:
尊君在不舍去..2.试划出朗读节奏:
陈太丘/与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参看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加点词语期行:
舍去:
乃至: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环节三: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归类整理考点:
文段主题《陈太丘与友期》写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为维护父亲据理力争的故事,表现了陈纪的聪敏和深明为人之理的形象特征。
学习要点:
文意疏通《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乃]才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引]拉[顾]回头看环节四:
整理文言现象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词类活用:
(词性不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掌握词意)期日中---期,名词作动词,约定门外戏---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友人惭---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3)古今异义词:
与友期行:
约定(日期)太丘舍去:
离开(到„„去)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委托)下车引之:
拉(引导)入门不顾:
回头看(照顾)(4)省略句:
(家父)待君久不至环节五: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
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家君: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3.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的友人的?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否定一个人呢?
环节六:
达标测评,拓展阅读1.注音:
太傅雪骤差可拟柳絮无奕尊君在不太丘舍去........2.解释加点词语内集:
俄而:
差可拟:
欣然:
.......未若:
因风起:
期行:
舍去:
.....乃至: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3.整理文言现象
(1)本课出现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意思是:
(2)古今异义词;与儿女讲论文义因风起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下车引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5(6【拓展阅读】
(一)明亮吧?
”
(二)曰: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一群小孩一块儿玩。
发现路旁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小孩们都争先恐后,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一人站在那里没去。
有人问他,他答道:
“树在路边,结了那么多果子却没人摘,这肯定是苦李子。
”摘下一尝,果然如此。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
”于是兄弟俩奉命进见。
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
“你脸上为什么出汗?
”钟毓回答说:
“我颤颤惶惶,汗出如水浆。
”文帝又问钟会:
“你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说:
“我颤颤栗栗,汗水不敢出。
”)课题:
《世说新语》两则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背诵两篇短文。
【学习重点】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特点。
4、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走进刘义庆,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
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作者是。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尊君在不()谢道韫()俄而()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②、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
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二、展示反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与儿女讲论文义:
公欣然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期日中: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则是无信:
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止。
3、讨论:
①、《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②、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
4、熟读课文,达到背诵成文。
《世说新语》两则(第一课时)《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了解古代聪慧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新授课【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那些关于古代的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看看都有哪些?
(PPT展示)图片一:
“司马光砸缸”一一七岁的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掉在水缸里的小伙伴。
图片二:
“曹冲称象”一一六岁的曹冲,利用浮力这一原理,解决了一个许多有学问的成年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
图片三:
“孔融让梨”一一年仅四岁就懂得谦让礼仪的孔融。
其实啊!
在我国古代像司马光、曹冲这样聪慧的少年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也有两位和他们一样聪颖机智的少年。
那么中国古代的儿童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接下来我们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中的第一则《咏雪》来进行大揭秘!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第25页,我们一起来学习《咏雪》(板书: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三、教师活动:
作家作品简介。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刘义庆(PPT展示)现在我请一位同学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刘义庆,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课本下的注释,把重要的信息用红笔勾划下来。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是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卷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请一位同学朗读)谢谢!
请坐。
这个“门”呢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专题”,而“咏雪”就出自于“言语”这个专题。
四、教师活动:
朗读课文1.第一遍让全班朗读。
那么《咏雪》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
让我们齐读一下这篇课文,看看古人是怎样咏雪的?
咏雪起······(学生朗读)2.第二遍由老师范读。
读文言文不仅要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
怎样才能读出节奏呢?
就是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现在老师给大家朗读一遍。
同学们在听的时候用斜线把老师停顿的地方划出来。
(范读)(PPT展示)大家看一下,你们划对了吗?
3.第三遍让全班齐读,要求节奏合理。
现在我们按照这个节奏再朗读一遍课文(学生朗读)这遍听起来好多了。
五、教师活动:
翻译课文那同学们现在来找一下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人物啊?
(PPT展示)文中的人物了解清楚了,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文中一些字词的解释。
(PPT展示)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那我们就需要把文言文翻译成我们今天用的现代汉语,然后去了解文章的大意,翻译文言文其实是有方法的,现在老师教大家一种有效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PPT展示)“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我们就用“六字法”翻译一下以下这三个个句式。
(PPT展示)
(1)“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一刚刚我们说了翻译文言文呢,一般要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来翻译。
这个句子是一个倒装句,我们就需要用“六字法”中的“调”,来调整一下句子的顺序。
那么“白雪纷纷”就应该调整为“纷纷的白雪”,“何”是“什么”的意思,“似”是“像”的意思,那就应该把“什么像”翻译成“像什么”。
那整句话就应该翻译成“这纷纷的大雪像什么一样呢?
”
(2)“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一我们现代汉语有“把”字句,但在古文中没有,那我翻译这句就可以用“把”字句来翻译,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即公大兄无奕女”一一这是一个省略句,谁是“无奕女”呀?
那我们就要把主语加上,谢道韫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好!
老师已经把方法教给大家了,现在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起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全文。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侄儿侄女谈论诗文。
一会儿,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蒽!
翻译得不错。
六.教师活动:
分析课文我们已经大致的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面我们就回到文章的主体来分析一下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的开端用“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给我们阐述了时间(寒雪)、地点(內集)、人物(谢太傅和他的侄儿侄女)、事件(讲论文义),短短的15个字就给我们交代了咏雪的背景。
(板书:
背景)交代完背景以后,作者告诉了我们咏雪事件的起因。
(板书:
起因)“俄而雪骤”,原来是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
这使谢太傅感到很高兴,于是就有了“咏雪”一事。
那接下来就是咏雪的经过。
(板书:
经过)这个经过其实就是“一问两答”的经过。
谁提出的问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哦!
这句话告诉我们原来是谢太傅提出的问题(板书:
一问,谢太傅)他的这一问得到了两个回答,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太傅哥哥的儿子胡儿回答说像把盐撒在空中一样,他把纷纷的大雪比作“撒盐”。
(板书:
兄子:
“撒盐”)接着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的大哥的女儿回答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
(板书:
兄女:
“柳絮”)在他们俩回答以后谢太傅并没有明确说谁的比喻好,而是“大笑乐”,这十分的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给出定论,而是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
一一“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看起来作者并没有给我们交代咏雪的结果,也没有表明谁的咏雪句比较好,而只有一个补述的身份。
(板书:
补述身份)这看似无果的结尾其实是一个有力的暗示,我们想想作者为什么只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呢?
作者告诉我们她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其实就是再向我们暗示了谢太傅和作者比较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从而赞赏了谢道韫的才华。
那么谢道韫的比喻比谢朗的好在哪儿呢?
我们来比较一下。
我们先来看看“撒盐”这个比喻,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相似,这个比喻达到了我们说的形似。
(板书:
形似)而“柳絮”这一比喻呢,我们知道柳絮的颜色和雪的颜色没有相似之处,而且柳絮在风中往往是漫天飞舞的,雪大都是向下飘落的,所以在形似上这个比喻没有撒盐这么贴切。
但是当我们看到“柳絮”一词的时候我们会联想到春天,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当我们读到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时候,我们会想到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有深刻的意蕴。
(板书:
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而且这个“撒”字给人一种刻意人为的感觉,没有体现出雪的那种自然姿态,所以“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一喻虽形象但却不美。
而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却给人美好的感觉,同时也把雪花随风飘舞的那种动态美体现出来。
如此我们看,好的比喻和好的诗句除了要达到形似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蕴。
那么可能同学要问了,为什么谢道韫的这个比喻写得这么好呢?
并非偶然,因为谢道韫确实是一个有诗情才学的女子,而她才情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
我们知道古代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教育不同,他们以家庭教育为主,所以谢道韫深受家庭的教育影响和熏陶。
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从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读出了她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信息。
下面同学们可以在文中找一下能体现她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词或句,然后把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同学们思考一下,老师找同学起来补充。
(PPT展示)
(1)谢道韫的才气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我从寒雪日內集这个词语(这句话)中看出谢家不让孩子有无所事事之时,随时随地和孩子进行文化交流的这种教育氛围。
(2)谢道韫的才气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我从讲论诗文这个词语(这句话)中看出谢家的长辈和孩子们经常互相谈论诗文,从而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这种教育氛围。
(3)谢道韫的才气主要来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我从欣然这个词语(内容)中看出谢家的长辈不摆长者架子,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诗文,让孩子轻松快乐学习的这种教育氛围。
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儿童这么聪明了吧?
因为他们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七、小结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
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
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八、背诵课文好了,现在请全班同学试着背诵一下这篇课文。
九、教师活动:
拓展延伸那同学们还知道一些其他的有关雪的诗句的诗句吗?
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提示:
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提示:
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提示: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提示:
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
(琼枝:
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十、课后作业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回去以后-1、把课后练习题的第一题、第四题做在作业本上-2、背诵《咏雪》张琼月《世说新语》两则一字一译《世说新语》一字一译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
人名,不译寒:
寒冷雪:
下雪日:
天内:
家庭内部集:
聚集,集会与:
和,跟儿女:
子侄辈的人讲:
讲解论:
讨论文义:
诗歌、文章等创作与欣赏的理论俄而:
不久,一会雪:
下雪骤:
紧,急公:
代指谢太傅欣:
高兴然:
„„的样子曰:
说白雪:
不译纷纷:
纷纷扬扬何:
什么所;1.不译2.地方,处所似:
像兄:
他(代指谢太傅)兄长的子:
儿子胡儿:
人名,不译曰:
说撒:
撒盐:
盐空中:
在空中差:
差不多可:
可以拟:
相比兄:
他(代指谢太傅)女:
女儿曰:
说未若:
比不上柳絮:
柳絮因:
凭借,乘,衬着风:
大风起:
飞舞公:
代指谢太傅大笑:
大笑起来乐:
十分高兴即:
是公:
代指谢太傅大兄:
大哥无奕:
谢无奕女:
女儿左将军:
左将军王凝之:
王凝之妻:
妻子也:
判断词,不译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年轻一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说:
“差不多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太傅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
人名,不译与:
和,跟期:
约定行:
同行期:
约定日中:
正午过:
过了中:
正午不:
没有至:
到,到达太丘:
陈太丘舍:
舍弃,丢下去:
离开去:
离开后:
之后乃:
才至:
到,到达元方:
人名,不译时:
当时年:
年纪七岁:
七岁门:
大门外:
之外戏:
玩耍客:
客人(代指友人)问:
询问元方:
人名,不译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
在不:
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可译为“吗”答:
回答曰:
说待:
等待君:
您久:
很久不:
没有至:
到,到达已:
已经去:
离开友人:
友人便:
就怒:
发怒非:
不是人:
人哉:
语气词,表感叹,可译为“啊”与:
和,跟人:
别人期:
约定行:
同行相:
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
丢下,舍弃而:
1.并列2.转折3.承接4.递进5.修饰去:
离开元方:
人名,不译曰:
说君:
您与:
和,跟家君:
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期:
约定日中:
正午日中:
正午不:
没有至:
到,到达则:
就,就是是:
判断词不译无:
不信:
讲信用,讲诚信对:
面对子:
儿子骂:
辱骂父:
父亲则:
就,就是是:
判断词不译无:
不礼:
讲礼貌友人:
友人惭:
感到惭愧下:
走下车:
马车引:
拉之:
代词,代指元方元方:
人名,不译入:
走进门:
大门不:
不顾:
回头看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刚刚到.儿子元方当时才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陈太丘真不是人!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更没有礼貌的事.”朋友感到十分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就径直走入家门.《《世说新语》两则》教案1课文解读:
本文故事性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
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设计依据: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2.关照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3.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同学们,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幅画,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
(老师画一简笔画树,树干上的枝*手面用来写人名,几个直线就可完成此棵树)学生答:
树。
教师:
真聪明!
对!
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
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
我们在小学学到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
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
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
(板书课题)二、字词识读,理解文意1.读――学生自读,把握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