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的构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098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的构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组的构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的构成.docx

《小组的构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的构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组的构成.docx

小组的构成

小组的构成

小组工作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

安排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七章小组的构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小组的结构及构成要素,掌握需求评估和确立小组目标的方法,选择小组成员的要求和技巧,能根据小组需求和目标独立制定小组计划和小组活动方案。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重点:

小组的内外部构成要素。

本章难点:

小组的内外部构成要素的协调。

教学基本内容及方法手段

第一节小组的内部构成要素

一、小组

小组是小组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工作者帮助组员成长变化的主要工具。

(一)概念

小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小组动力学等角度做出不同定义。

我们认为小组是由两个以上个人组成,是一个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归属性、激励性和互动性等特征的动态群体。

小组对个人人格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作用

①小组使个人不再孤单;②小组经验可以改变个人抱负、奋斗目标、生活习惯、工作方式,使人生面临转变;⑶、成员可以在小组中培养兴趣、学习技能,比如与异性交往的技能等;⑤透过小组,个人可以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实现其社会价值;⑥成员可以在小组中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悠闲娱乐的时间;⑦成员可以在小组中获得援助和治疗。

(三)分类

开放式和封闭式小组。

开放小组是在小组过程的任何时间都允许成员加入和离开。

一般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都具有很高的开放度。

而封闭小组从小组聚会开始到结束都是相同的成员组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组员的。

一般具有深刻互动关系和一些特殊的治疗关系的小组都是在封闭的小组中完成的。

结构式和非结构式小组。

结构小组具有正式的结构和控制,成员和工作者都有确定的角色和地位。

结构小组都有具体的目标和正式组织。

小组工作中涉及到的小组类型基本都是结构式的。

而非结构式的小组不具有正式的结构和控制。

也没有明确的目标。

小组成员处于自然的互动关系中,彼此没有约束像朋友一样地分享和表达。

非结构式小组对工作者的要求很高,工作者要能够与组员同行和融入(不是站在外面观察和控制)。

(四)小组研究

研究小组有利于深刻认识小组并评估组员的真实需要。

二、成员

成员是组成小组的基本单位。

对小组成员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对成员的认识:

1、成员的年龄因素及其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社会关系、互动方式、社会经验等的认识。

2、对成员的性别因素认识。

一类是单一性别小组成员,就是由男性或女性单独组成的小组。

在小组工作中有时成员是同性,不允许异性参加,例如,未婚妈妈小组、施虐丈夫小组等。

一类是混合性别小组成员,就是由不同性别成员组成的小组。

这一类型的小组可以分为下列两种:

一是性别悬殊的小组。

指某一种性别偏低,一般而言,男女的比例在75%对25%是比较适合的;二是性别等量的小组,就是男女比例差不多的小组。

一般来说,性别这一概念非常复杂,有生物因素,也有文化社会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男性通常都被定型为专断、控制、目标、理性和攻击等特征;而女性则被视为被动、温柔、情感、顺从等类型。

所以,在进行小组工作时,以男性为主的小组容易引起激烈的讨论和严肃的话题(男性一般会对概念很感兴趣);而女性为主的小组则倾向于典雅、温和、情感、细腻等话题(女性一般会对感觉和具体操作有兴趣)。

治疗小组经常以单性别较为有利;而目标和过程小组等以混合性别较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某些专业性小组,以单一性别为宜(单亲母亲支持小组等)。

总之,性别因素特别是社会性别的关注在小组工作中特别重要;

3、对成员面临的问题的认识。

一种是问题的相似性,就是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基本相似,此所谓“同病相连”;一种是问题的异质性,就是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基本不同,此所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一种是问题的多元性,就是小组成员面临的问题很复杂,此所谓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在治疗型小组中要求成员最好是问题同质,而社会目标、互惠和过程模式等小组则问题越多元越好,有利于互动和分享;

4、对成员的行为认识。

成员的行为在四个方面对小组工作有影响:

成员早期的生活经验、潜意识、前意识以及理性行为、人格发展、个人的角色等。

(二)对小组中个人的协助:

成员在小组中最大的期望是透过小组经验,从心理上得到小组的认同,在行为上得到小组的帮助。

工作者应该了解个人的需求,以帮助成员满足这种愿望。

要达到上述目的,工作者应该协助组员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帮助组员了解哪些行为会被小组接受或拒绝。

2、协助成员的一些原则。

3、发挥组员的领导才能4、协助适应困难的组员5、协助组员的转介(转案)工作

转介是提供组员接受其它资源或方式协助的历程,而这种资源或方式可能是同一机构的其它小组或其它机构的工作者,也可能接受个案援助。

转介的目的在于为组员提供更适合的服务。

工作者应该善于观察自己和小组的限制,及时对不适合者提供转介,这对工作十分有利。

三、工作员

小组工作者是由社会工作者担任,必须持守专业伦理,具备专业知识和方法技巧。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工作者。

(一)工作者和组员在下列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1、工作者与组员的职责不同。

工作者主要负责制订目标(评估需求),协助安排小组活动,组织组员聚会,向成员提供服务;而组员则是接受服务,是工作者的协助和治疗对象。

2、工作者可以分享小组成果,而小组成果的直接受益者永远是组员。

(二)工作者在小组中的角色非常复杂,在小组的整个过程中基本处于动态的可变角色中。

总体而言,工作者在小组中是处在一个协助者的位置,而非领导者。

但在不同的小组中和小组的不同发展阶段,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同的。

到了聚会期工作者仍然处于中心位置,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组员在小组中也是一种互惠的关系。

在形成和冲突期,工作者的角色是可变的,其位置也是轴承的,自己的作用在小组的发展中逐步变弱。

组员在小组中是一种互动和互赖的关系。

一旦进入维持期,小组本身是一个整体,有能力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工作者的角色是

一个资源的提供者和协助者。

组员在小组中也是一种互动和互赖的关系。

最后小组又回到凝聚力下降的结束时期,工作者又回到中心地位和基本角色。

组员就成为个别独立的角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小组的模式不同,工作者在小组中的位置和角色是不尽相同的,应该区别对待。

(三)小组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1、评估需求订定目标的能力(小组评估后面有专章叙述)。

2、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3、分析小组情况的能力。

4、参与小组活动的能力。

5、处理小组情感的能力。

6、设计和发展小组节目的能力。

7、充分利用机构及社区资源的能力。

8、评价和总结的能力。

(四)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1、社会工作者应该站在案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即同理心。

2、工作者必须极富人情味,他们不带面具,愿意与他人分享。

3、工作者应该善于使用面质(confrontation)的技巧帮助组员澄清价值,和自相矛盾之处。

4、工作者必须是公平的。

5、工作者必须保守私人秘密。

6、工作者必须是真诚(坦白)。

7、工作者必须学会接纳。

四、目标

小组目标是小组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达到和期望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一)小组目标的确立

机构目标是一般性的,在小组成立之前就有,是由机构和制度赋予。

小组目标、组员目标和工作者目标都必须在机构的总目标下确立。

组员的目标也是根据小组目标确定出来。

(二)小组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

这是小组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应着重抓好下列两方面:

1、检查考核。

实践证明如果只有目标的制定而不切实抓好检查考核,会使目标管理流于形式。

2、实施有效的目标控制。

当发现目标不尽合理,目标计划本身有偏差时,必须修正目标计划。

而当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本身有重大失误,使预定目标和计划不能继续执行时,则必须重新制定目标,全面改变计划。

这里必须注意,控制是以授权为前提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目标控制,小组工作者和领导者必须善于授权,以充分发挥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目标成果的评估

目标成果评估是实施目标管理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

目标成果评估就是用科学的测定方法,实事求是地评定目标成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所以目标评估即是上一个目标周期的总结,又是下一个目标周期的开始。

1、目标成果评估的主要步骤:

自我评估、小组评估、工作者评估

2、小组目标评估的方法:

小组目标评估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科学地评估应该做到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有概括性的描述,又有准确性的数据。

基于此,小组目标评估应该是目标达成度、目标复杂困难度和努力程度三方面要素的综合。

需要说明的是小组定量评估有局限性,必须用定性评估相结合方法进行。

而且小组评估

中更需要关注过程的评估。

五、协议

小组协议是指小组中的双方或多方对共同关心的问题所达成的一致同意。

小组协议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大家默认的。

(一)小组协议的内容

1、小组与机构间的。

协议应体现小组对机构目标的认同和遵守等。

2、组员与工作者间的。

应体现组员与工作者的目标、责任和各自的角色等。

3、组员彼此之间的。

组员之间对彼此认定的规范的遵守。

一般而言,一个协议应该包括目标阐释、达成目标的方法、维持小组活动的承诺、参与活动的规则、付费问题、违约责任等条款的一致同意。

(二)小组工作中有五种协议形式

1、个别协议2、互惠协议3、互助协议4、互赖协议5、独立协议

上述契约贯穿于整个小组过程中。

六、活动安排

工作者在小组中主要是通过活动节目对组员提供帮助的,所以节目在小组工作中非常重要。

(一)成员方面

1、活动不能超过组员的体力范围,应对体力发展有益处;

2、活动要在组员智能范围内,要给予组员最高发展智能的机会;

3、活动要与组员情绪发展阶段相配合,要能引导情绪的发泄和释放,尤其重要的是要能控制组员的情绪向正常的方向发展;

4、活动要适合于社会行为的发展,供给组员合作的能力和机会,培养责任感及接受能力;

5、活动要能协助组员能量的发展,但绝不可以因个人身心缺陷而发生隔离现象;

6、活动要能使有特殊技能及智力的人得到发展。

(二)小组方面

1、活动应给予小组成员平均学习与发展的机会;2、活动要适合小组内不同性质的组员;

3、选择活动时,应注意小组以往的经验;4、活动应与小组的目标相辅相成;

5、活动要使小组轻松、愉快、有娱乐价值;6、活动要适合于小组当时的情绪气氛;

7、活动要使小组成员得到感觉与情绪上的解脱;

8、活动要适合小组的结构,并能培养组员共同合作的精神;

9、活动要给予组员学习“领导”与“被领导”的实际经验;

10、活动要能给予组员培养决断能力的机会;

11、活动应给予组员对机构及社区标准与价值观念理解的机会;

12、活动应给予组员各种支持。

(三)机构方面

1、活动应能发扬机构的目标、价值与精神;

2、活动的选择,必须在机构设备范围及能力限度之内;

3、活动时的场地及环境,机构应保留适当的空间,以维护组员的健康与安全。

(四)社区方面

1、选择并利用社区资源和设备,以发展活动种类与范围;

2、通过小组活动,使小组适应上去氛围;3、活动能消除组员在社区中的紧张气氛;

4、活动能协助小组获得社区的认同;5、活动协助组员改善社区邻里关系;

6、活动支持组员改良社区环境。

第二节小组的外部构成要素

一、机构

小组都是归属(附属或挂靠)某一机构,小组工作也是通过机构来实现。

(一)机构的种类和性质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它所依托的机构通常是社会福利机构。

在我国这些社会福利机构通常有政府的社会管理机构(民政部门等)、准政府机构(工会、妇联、共青团等)、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福利小组(残联、妇女儿童法律社会援助中心等)、国外非政府组织(世界宣明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等。

机构的宗旨、目标不同,小组工作的取向也有很大区别。

有些机构重视公民参与,实现社会价值,小组注重社会目标的实现;有些机构注重个人完善和发展,小组注重人际互动和互惠;有些机构注重健康及治疗和组员社会功能的恢复,小组注重治疗。

所有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的,都是非营利地为社会成员提供优质服务,机构中的工作者有专职的受薪人员和志愿者(义工)两种。

(二)机构的作用

1、机构目标制约小组目标和决策。

制订与修改目标不能只考虑成员的需求,还应该兼顾机构的目标和社会文化影响。

2、机构决定小组采取何种工作方法(机构宗旨不同所采取的小组模式有区别)。

3、机构提供小组所需的资源,同时也赋予小组一种社会地位。

4、机构目标是组员资格认定的标准之一。

5、机构的性质决定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

机构要求工作者能够根据案主的需求灵活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社会行政等多种工作手法。

6、机构内部的人际关系(文化)影响工作者的工作情绪和态度。

(二)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

1、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的目标和功能,并且根据这种目标和功能展开工作,同时还要接受结构不断变迁的事实。

2、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的情况,包括宗旨、历史、地理位置和兴趣旨向等内容。

3、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的政策,尤其是有关收费、时间安排与其它小组的关系等情况。

4、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机构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机构的关系,以便有的放失的工作。

5、工作者必须积极参加机构各种活动,透过活动认识机构,从而更好地通过机构帮助个人。

二、规模

小组的规模就是小组的大小。

实践证明小组的规模越大,成员之间就越难以沟通,分享程度就越低,参与的机会也就越少,匿名性就很高。

但也有诸如组员较松散,吸引力大,成员不太紧张,小组的资源较丰富,意见较多等优点。

反之,小组越小,成员之间分享和接触的机会就越多,参与和沟通的机会也很多,彼此非常熟悉。

但组员在刚开始接触时很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资源也不如人数多的小组那样丰富。

确立小组规模的依据:

首先,小组以能围坐而相互看得到对方且听得到对方的声音为宜;

其次,小组应该大到组员可以得到足够的刺激,小到组员能够彼此参与、互动和认识为原则;

第三,小组应该大到能够被工作者掌握和控制,小到能产生工作效率,充分互动为原则;

第四,当小组必须增大时,一定要将小组的结构再进行分化,以使每一个层次结构都能使成员充分参与和彼此互动。

第五,一个开放性小组成员的多少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握好分寸,防止小组离散。

三、时间

小组的时间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小组的期限、聚会期的长短、聚会的频率和聚会的时间等。

时间是决定小组目标的重要参数,也决定目标的范围和广度,同时影响小组的助人过程和结构。

时间也影响组员对小组的投入和精力。

一般而言,小组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组员投入小组的精力就会较大;反之,小组活动的时间较长,组员的精力就会下降。

小组的时间会影响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从而也会影响小组目标的实现。

工作者投入到个别成员身上的时间也应该视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工作者对组员的目标已经有充分的认识,而且组员也有完成目标的决心和能力,那么,工作者就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在简要的协助后,就可转入评价、回馈,甚至于面质。

小组聚会的次数也影响组员的互动,次数增加,互动程度加深;但也不能次数太频繁。

一般而言,小组在开始阶段聚会次数可以多一点,到了小组的维持期,聚会的频率就不必太密集。

选择聚会的时间段也很重要,如果是母亲小组最好选择在周日的白天,邀请做爸爸的参与小组活动,应该在晚上八点以后,一些女性休闲小组可以安排在午后等。

总之,小组的时间安排应该配合小组目标,治疗和目标类小组可能时间较长,应该将小组分成几个阶段展开;小组聚会的频率,原则上以每周一次为宜,每次聚会的时间以每个成员都能分享为原则,不宜超过两个小时。

技巧教育、康乐、会心小组一般时间较短,以完成

任务为前提。

四、空间

小组的空间对小组活动的影响是很大的,空间可以产生限制,使组员在特定的场域内集中在小组中,达到分享的目的。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一)活动空间

这是指组员或小组对地理区域的占有倾向。

空间的占有与礼让影响小组的冲突和互动。

活动场域又可以分为个人活动场与小组活动场两种。

前者是指个人占有的房间、桌椅、床铺等物质,意味着个人对他人的防卫和对抗。

空间的拥有提供了个人的安全感。

小组活动场是指小组的位置与地点。

小组的空间占有一般较大,建立较大的活动范围用以保护小组,防止入侵,如街角帮派常以社区中的一个角落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拒绝其它小组涉足。

固定的小组地点有助于组员的认同感,地点的安排也要适合小组的目标;小组的位置可以发展出一种制度化的神圣情感,这是一种家的感觉,可以使小组保持持续与团结,但如果这种感觉太强,就会导致帮派,对小组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个人空间

这是指个人与他人活动的主要环境。

这是成员的私人空间,不可随意侵入。

私人空间有数不清的互动距离,人与人由陌生到认识,以后成为朋友,进而成为知己,互动的距离缩短。

通常互动初始女性之间的距离比男性短,而异性之间的距离是很长,随着发展,异性之间的距离会逐步缩短,甚至发展到亲密无间。

人口的密度可以改变互动的距离,如在大的空间中,人们互动的机会较少;而在人口多的地方,摩擦的机会增加,人们互动的机会也会增加;地位较高的人会选择较有利的个人位置,而且会与他人保持较大的空间距离。

(三)空间安排

物理距离会影响人的心理距离;而空间的安排也会影响小组的动力。

空间的安排应该给每一个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尤其小组中的座位安排,通常每个人都会有座位偏好,座位表现了互动特征和领导关系。

椅子的安排常以围成一圈为多,围成一圈固然可以促进沟通。

桌子可能会影响成员的沟通,因为它使人可以隐藏自己的部分身体,但却是个“安全区”。

因此,在小组初期可以设桌子以减轻成员的不安与紧张,到了第二、三次聚会就可以放弃桌子。

房间的大小应该大到足以开展小组活动之用。

当小组有外来压力时,他们经常表现出较密集的座位安排;反之,他们对小组产生恐惧感时,坐的就较为松散。

如果房间太冷时,组员也会靠得较紧;反之,则必须保持宽敞的个人空间。

无论怎样安排空间,工作者都应该使组员最大限度地产生互动。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小组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2.怎样认识和协助小组组员?

3.小组节目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4.小组结构要素彼此的关系如何?

课后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