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322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docx

农村职业教育效应研究详解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

邻水县兴仁职业中学包晓文阳邦恒游四才秦建雄姜传芬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是直接服务于“三农”,而服务于“三农”的教育是我们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力量;但我们的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在这一方面又是极为薄弱的,这也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注重培育学校特色,与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相结合,拓展农村职教功能。

多方位、多渠道找准农村职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更好地服务“三农”,是摆在我们农村职校面前的发展困难。

文章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面对的困难和经济发展互动的“回波效应”“迟发展效应”“木桶效应”等效应的表现和原因,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困难农村经济发展互动效应

农村是农民的生存之地,农民从事的行业是农业,农业要发展靠的是科技,科技就在于教育。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一、认清当前三农面临的现实问题

我国当前存在的很多社会问题,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最需要突破的问题。

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首先“三农问题”是指:

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这是一个以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因为他们彼此连接互为依赖,所以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也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二、认清农村职业教育现状

农村职业教育,包括以直接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的农业教育和为农村人口就业(劳动力转移)服务的职业技术教育。

换言之,就邻水县职业教育现状讲,以邻水县职业中学为龙头,三所公办农村职业学校为骨干,相关民办职业学校为补充,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功能较为完备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就应该为邻水县的农村职业教育撑起一片蓝天,就应该面向全县适龄人群承担农业人才培养任务,为农村适龄人口提供农业岗位就业教育。

但这几所学校对涉农专业的开设,几乎为零,没有哪个学校真正为“三农”开设适应的专业。

对于这方面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一)学校方面的发展有一定困难因素。

我县的职业学校主要面对的是为当地经济服务,生源主要来自于初中应届毕业生,受多方面影响全县职业学校办学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

(1)招生难,带来年复一年的招生大战。

近几年几所学校普遍存在招生困难,部分学校往往通过不正当手段完成招生任务;如招生过程给回扣(好处费)拉拢生源,允诺考生以不现实的就业承诺;通过行政手段限制非本地职校在当地宣传招生;限制考生报考外地学校;学校给本单位教师分配招生指标等。

(2)职教学校搞应式教育,有限的职教资源和功能得不到发挥。

兴仁、合流、柑子等学校与其它初级中学争招初中班维持办学,因为这三所职业学校都处于乡镇,职业技术教育受到当地社会的抵制,无论学校如何做好宣传,多数家长始终认为读职业学校低人一等,更别说是农业技术教育,这样就导致农业技术教育功能丢失殆尽。

全县职教范围内,农村种植类、养殖类等专业连续多年无招生。

(3)封闭办学,形式僵化,教学质量无保证。

受条件的限制,邻水县的这几所职业学校在办学上没有良好的沟通,没有合理的整合资源,开设专业重复,学生就业渠道没有打通;教师知识陈旧,得不到学习交流的机会,学生流失率大,毕业学生相继到沿海经济发达地方自主就业,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缺少支撑和贡献。

(二)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因素

要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认清学校教育的内外两方面因素。

外部条件取决于三个方面:

(1)社会的推动;要以树立典范,给社会造就职业教育是技术教育、技能教育,不是“玩耍教育”,要让社会真正知道职业教育是什么?

对他们带来了什么?

(2)农民有较强的受教育意愿;农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们主要是看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实惠,也就是能带来什么收获,让他们看到懂技术、懂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

(3)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得有模有样的,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农民都主动请学校的老师给予指导,主动将果园拿出给学生进行实践。

但现在的农村,多数是人去屋空,对农业无兴趣,更没有兴趣从事农业生产。

而目前我国农村职业形式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国家政策积极推动,投入大为增加,掀起全社会对教育需求的旺盛。

然而社会的一方面冷淡,政府的一方面大力支持,这就使我们的农村职业教育无法实施农业技术推广。

因此,学校教育自身因素是制约农村职业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

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农村初中以后的适龄学生和农村成人,而现阶段邻水县的所有农村职业学校,主要面向适龄人口,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

农业技术教育方面培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者为定位;就业教育则以高技术领域就业培养为目标。

这种定位,忽视了农村多数人口(农村成人)的教育需求,背离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

表现在,一方面学校游离于农业产业之外办学,与行业联系缺少纽带和作为,在服务“三农”方面毫无建树,对真正的农业生产者(成年农民)缺少技术、生活和职业发展上的帮助;另一方面,近几年的“攻坚计划”招生情况不理想,学生多数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根本没有把学习当一回事;第三方面,基层职业学校不切合实际的高质量就业培养方向,背离了学校办学能力与水平,由于毕业生质量达不到预期水平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反过来又影响招生办学。

总之,农村职业教育目前状况不适应农村各阶段人口受教育的需要。

农村职业教育的初衷是为农村人口服务的,农村人口不认可,农村职业教育就会失去生存之根本。

三、认清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

农村职业教育的效应就是回答“农村职业教育干了什么”这个问题,它与“农村职业教育应该干什么”(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和“农村职业教育能够干什么”(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的概念。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是指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功能发挥或实现的结果或状况。

有人曾把学校教育的结果分为四类,即对学生个人的结果、对学校组织的结果、对地方区域的结果以及对更大社会的结果,有的符合一定的规范、理念与理想,有的则偏离它们,有的则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甚至同人们的期望相反。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相互阻碍。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按其结果的性质可以分为正效应与负效应,前者是指符合预定目标的效应,后者则指偏离或背离预定目标的效应。

下面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种基本的互动效应进行分析。

(一)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回波效应”

21世纪初,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著名的“发展极”理论。

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一种资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发展极”地区的优先发展,可以带动邻近地区的发展。

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理上的双元经济结构”理论。

他认为,地理上双元经济结构产生的原因在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差距的存在。

在发展初期,各地区的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和利润率是大致相等的,此时,如果某些地区受到外部因素的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

不平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工资水平、利润率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水平出现差距。

差距的产生会因累积性因果循环的作用而使发展快的地区发展更快,发展慢的地区发展更慢,于是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形成“回波效应”。

发展得较快的地区成为“受惠地区”,发展得较慢的地区成为“落后地区”。

受惠地区和落后地区并存,出现了地理上的双元经济结构。

由于“循环累积因素关系”的作用,这种地理上的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难于自动消除。

在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的互动中,同样存在类似的“回波效应”。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区域,其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会更加良性,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会更高;反之,则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这也可称为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

好的愈好,差的更差。

受周边城市(或地区)的影响,邻水县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马太效应”就不是那么明显。

从2008年9月,邻水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多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没有完全安下心来就读,而是相继到周边发达城市(或地区)学校就读。

在每年的初中毕业学生中,进入普通中学就读的不足60%,但就近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却不足20%,外流情况严重。

这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后果,这就是“马太效应”的不良效果。

要改变这一不良现象,不只是职业学校本身的改变,我们的政府部门要大力的配合,要将我们现有的职业学校发展成为:

立足当地,服务地方,面向农村,瞄准市场。

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灵活开放、资源共享、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集团。

力争使邻水县的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从“波谷”回归到“波峰”上的“马太效应”。

当然,职业教育的“回波效应”并不全是负面效应。

“波峰”和“波谷”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能成为二元职业教育结构中的“波峰”,对于某个职业教育学校或区域,当然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对于处于“波谷”效应中的学校和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则并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也可以借鉴邓小平思想,让一部分职业学校和区域的职业教育先“富起来”,但当我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必须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迟发展效应”

“迟发展效应”本是指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由于其起步晚而面临的与现代化起步较早国家不同的制约条件和发展模式。

我们的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模块,具有迟发展效应。

教育的迟发展效应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的“迟发展效应”,指农村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底子”较差,与那些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起步早、“底子”好的区域相比较,二者具有不同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互动的制约条件和模式。

后者可以称为“先行者”,前者则是“后来者”或“追赶者”。

1、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的迟发展效应首先具有正面效应。

列维认为,后来者具备五个方面的优势:

其一,当后来者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进程时,先行者的现代化已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后来者此时对现代化的认识无疑要比先行者开始现代化时要丰富得多,这样后来者就可以省却许多“在黑暗中探索”的过程。

其二,当后来者开始现代化的时候,先行者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计划、技术、设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对此后来者皆可借鉴。

其三,后来者可以跃过一些先行者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

其四,由于后来者在启动现代化时先行者的现代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这就使后来者可以在先行者那里看到自己现代化的前景。

其五,现代化的先行者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来者的现代化给予帮助。

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互动中迟发展的正面效应简略地讲就是后来者可向先行者借鉴一些东西,从而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后来者对先行者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学制系统、课程结构、教育技术手段等的借鉴是普遍存在的。

2、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的迟发展效应还包括负面效应:

这种负面效应首先表现为双重发展效应,即作为后来者不仅要追赶上先行者已达到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阶段性目标,适应先行者目前的发展趋向。

先行者并不固定在已达到的成效上,在后来者追赶它们的同时它们也在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并不慢。

因此后来者所面临的压力是双重的。

3、另一种负面效应是高速效应。

先行者是后来者的榜样,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先行者积累达到的发展水平,就必须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因此,作为后来者的农村职业教育现代化进度的特征是赶超型的,其步履较急,不可能像先行者那样从容,这便会带来一些问题:

一是冒进式发展。

由于急于求成,往往提出了凭借现实条件不足以实现的目标。

二是公众的职业教育期望前,在先行者的影响下,后进区域的公众对当地政府的期望值较高,往往超出本区域所能提供的条件限度,公众急切希望在一个低经济发展水平上也能享受到高经济水平区域公众才能享有的生活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如果政府提供不了,公众往往认为政府无能。

迫于压力,后进区域的政府往往不得不对公众的过分要求做出让步。

三是社会发展失衡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直至现代化停滞和崩溃,这也与公众期望值过高有关,而公众期望值过高,则又与职业教育有关。

我国相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之间的“迟发展效应”是明显的;我国不同区域之间职业教育“迟发展效应”也是明显的。

不管是哪个层次的“迟发展效应”,我们都要尽量避免其负面的而最大限度地放大其正面的方面。

(三)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最初是一种经济学概念,意思是说一只木桶装水的高度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的高度,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最弱的生产力要素,我们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同样存在“木桶效应”,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取决于发展最好的因素,而取决于发展最差的因素。

我们认为:

邻水县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木桶效应”中的“短板”主要表现为邻水县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的弱化甚至缺失,而这又主要体现在我县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上。

我们知道,农村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性就在于它与农村经济发展、职业结构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重在动手和运用,重在“术”而不是“学”,即使是高等职业教育也应当偏重于经济和社会的实践而不是基本的学理。

但最近几年的农村职校发展状况不是很乐观,我县的农村职业学校存在着向普通教育“飘移”,也以升学为主,就业为辅的发展模式,顺应了社会对就读职业学校可以升学的愿望。

但弱化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现象。

这也顺应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新趋势,农村职业学校为引起社会共鸣,也向技能性大学输送人才,让农村职业学校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偏向于理论教学。

造成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的这块“短板”的主要原因在于:

1.对农村职业教育性质界定的错位。

农村职业教育的性质取决于农村职业教育类型,农村职业教育类型取决于农村需要人才的类型。

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探索和发现知识的科研型、学术型人才,一类是运用科学原理于实践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不同的教育来造就。

前者由普通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来造就,而后者应该由农业技术型职业教育院校来培养。

因此,我们农村职业教育不是学科型、学术型教育,而是重应用型、技能型教育。

但长期以来,我县的职业教育学校并未找准自己的培养方向,而是步高等教育之后尘。

这表现在: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是普通教育学校同类科目的简化,教材是普通教育学校教材的浓缩,教师职称评定亦类同普通教育学校评价模式,过分看重论文和专著,不是以社会需求行业岗位为标准来设置教学体系,“双师型”教师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而没有注重在实质上,教师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实践教学在时间、实习实训场地的落实、教学效果等方面都难以保证,职业教育与培养目标有所偏离也就在所难免。

2.师资因素:

我们县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的知识结构,受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的限制,主要是理论型的。

有调查表明,职业学校80%的教师来自大学校园,专业教师以职业院校毕业为主,理论知识丰厚,但实践知识欠缺,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射入低,年轻教师缺少开创性教学,这是我县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社会单位用人的误导。

由于历史的原因,用人单位往往更加看重学生的学历文凭,不十分注重实际能力。

因此,从业者往往只重文凭,而不注重掌握多少知识和掌握什么样的知识。

职业学校在此状况下,没有生存的压力,就只让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师改行上文化知识课,按部就班施教,学校对学生实习实训投入也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

因此,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消除农村职业教育系统的“短板”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可以从农村职业学校面向不同的对象,重新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用人单位、社会舆论等方面着手。

(四)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抑制效应”

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促进效应,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但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通常,教育的投资是克服贫困的长期战略,时间长,见效慢。

提高教育程度将会改善贫困状况,而贫困状况的改善将会刺激教育的发展。

但是,相反的情形同样存在,汤德拉说,教学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克服和减缓贫困。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学校证书的取得并不是意味着毕业的学生或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提高,接受教育并不意味着进入现代化的高收入的工作领域,他只是受教育的一个过程,关键还要结合社会、适应社会。

因此,对教育在发展经济和改善贫困状况中的作用应进行具体分析。

同样,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类型,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削减贫困。

在“毕业即失业”的情况下,多数学生家长不会让子女接受更多的教育,更别说职业技术教育,在他们眼中接受职业教育在短期内甚至使人更加贫困,与其让子女多在学校就读两年,不如让其早日进入社会。

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职业教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不太可能脱离农村经济的发展的。

农村的经济发展包括丰富的内容。

从经济的角度看,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指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获得平等的可耕土地、实现公平的收入分布和改良农村社区的环境。

与农村的发展内涵和要求相比,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发展中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

其一,农村职业教育的观念与农村发展要求甚远。

许多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关注的是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步伐,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与农村的需求并不相符。

其二,农村职业教育的结果与农村相关不大。

许多来自农村的学校毕业生并不愿意回到农村,一些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村人员倾向于从农村流向城市。

研究表明,个人教育程度与其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意向和行为呈现高度关联,教育程度越高,流向城市的可能性越大。

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学生在城市中受的职业教育并不一定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从长远来看,这也不利于当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过度的农村职业教育会对农村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

多数农村职业教育投资不足,规模不够,环境不佳,那么到城市接受各种职业教育的需求就会高涨,良好的职业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就业的动力。

但是,如果各种职业教育提供的人力多于实际需求,将会导致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员失业。

后者就是过度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就业产生的消极影响。

莱文曾经分析过过度教育的负面效应。

在他看来,过度教育的含义,一是指受教育者的经济地位下降;二是指受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期望;三是雇员拥有比其工作要求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过度教育可能降低工作积极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生产力下降,因而意味着教育与生产的关系不协调甚至相互否定,过度教育直接产生教育过剩,并降低了教育的价值。

过度教育的短期和直接效应是抑制就业,长期效应将是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因此,过度教育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同样,过度的职业教育也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2.职业教育改革的滞后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

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的基础之上的。

因而,它需要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而做相应的变化,否则,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效应。

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步从工业化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即知识经济社会。

在工业化社会,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规模化、批量化、标准化和稳定性。

相应的,社会只需要少数“精英”进行发明创造,而绝大多数人只需要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技巧,即可使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因此,在工业社会,职业教育基本上是按照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来兴办的。

而在知识经济社会,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不只是极少数“精英”。

而应是大多数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民众。

相应的,职业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观念、理论和模式,创建新型教育、培养新型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需要,才有可能承担起经济发展加速器的作用。

但是,强大的传统力量,政府的短视和失误,以及教育中固有的缺陷和不足,使职业教育改革进展缓慢,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造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的错位,损害了经济的发展。

可见,一味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一定是对的。

关键要看发展的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只有扎根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协调一致、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一致、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大力发展。

(五)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负面效应

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从正面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可能对农村职业教育产生负面效应。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负面效应很多表现,如在中央事无巨细的控制下,国民经济的增长反而使地方的职业教育受到抑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我国的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巨大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反而抑制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负面效应表现在:

1.农村职业教育观念的混乱,行为的扭曲。

市场经济的孕育与发展,引起了职业教育者对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

但是,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却并不都是正确和科学的。

职业教育可以全盘商品化和市场化吗?

对这一根本的问题,人们无法达成共识。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强大冲击,难免怅然若失,无所适从。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在职业教育领域泛起和扩充。

显然,市场经济完全有可能“污染”人们的职业教育观念。

2.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缩小,思想教育的失落。

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多元化功能。

我们往往太强调农村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强调农村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主动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正确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把职业教育的功能仅仅固于其经济功能,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只讲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要适应当地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忽视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还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适应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忽视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的养成,简单、机械地照搬市场机制,用物质手段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些均严重偏离了我们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可见,对经济发展的过度强调可能遮蔽农村职业教育的本质。

四、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村职业教育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关键,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1.转变职业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职业教育是以市场观念,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做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不只是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还要面向农村就业培训。

职业教育一定要有市场意识,要努力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专业学科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彰显自身的质量、品牌和特色,提高就业率,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2.创新办学体制。

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