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块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95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地块测量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块测量方案.docx

《地块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块测量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块测量方案.docx

地块测量方案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经纬仪检定规程》(JJG414—2011);

3、《水准仪检定规程》(JJG425—2003);

4、《钢尺检定规程》(JJG4—1999);

5、重庆市勘测院提供的定位点(0AC0638、0AC0644、0AC0645);

6、重庆.名流印象一期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重庆.名流印象一期项目工程(建施1#地块1-31#楼、2#地块35、36、43#楼施工图);

重庆.名流印象一期项目工程(结施1#地块1-31#楼、2#地块35、36、43#楼施工图);

二、方案编制审批

编制人

编制时间

审批人

审批时间

钟美华

2013-09-05

邵少泉

2013-9-07

三、方案发放范围

项目技术部、工程部、质检部、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测量部署

2.1机构设置

2.2职责划分

2.3仪器配置

2.4施测部署

三、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3.1工程定位

3.2平面控制网测设

3.3控制桩设置方式

四、施工测量

4.1建筑物定位

4.2控制网投测

4.3楼层内细部测量

4.4高程引测方式

4.5沉降观测方式

五、施工测量质量要求

5.1施工测量记录

5.2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5.3施工测量质保措施

 

一、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

重庆名流印象一期工程

建设单位:

重庆名流置业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重庆市建永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方略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

地堪单位:

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山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重庆两江新区北碚蔡家组团L分区,为名流印象一期工程的1#地块的1-1#商业、1#-31#楼花园洋房及车库、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多层建筑,屋面防水等级为1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

2#地块的35#、36#、43#楼及车库(20~30轴×K~W轴)。

地上26F,地下局部2F,建筑高度为78.3m,为一类高层居住建筑,35#、36#、43#楼总建筑面积为4.2万㎡,车库(20~30轴×K~W轴)建筑面积为1.3万㎡,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施工测量部署

2.1机构设置

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两名技术人员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表1:

项目测量小组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职责

1

杨绪平

测量工程师

2

向国锋

测量员

3

杨大贵

测量员

2.2职责划分

2.2.1测量小组负责从规划部门接收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2.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2.2.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2.2.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测量工程师完善相关测量记录后进行报验。

2.3仪器配置见表2

表2:

项目测量仪器配置计划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南方

1台

场区控制桩设定、复核

2

激光经纬仪

DJ2

1台

单位工程轴线引测

3

水准仪

S3

1台

标高引测

4

水准仪

S1

1台

沉降观测

5

塔尺

5m

2把

一把沉降观测专用

6

大钢尺

50m

5把

其中一把做比对尺

7

钢卷尺

5m

50把

其中一把做比对尺

2.4施测部署

2.4.1施测程序

接收规划部位桩位(0AC0638、0AC0644、0AC0645)→内部复核→建筑物定位(复核平基场地)→控制网设定→技术负责人复核→“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报验→轴线、标高引测→构件定位→内部复核→“轴线、标高检查记录”报验。

2.4.2轴网设置规划

1#地块1-31#楼主体及车库,2#地块35#、36#、43#楼主体、车库及人防。

其形状规则,本工程轴网按各楼号的原则进行设置。

基础施工轴网分施工段设置、兼顾上部主体结构。

2.4.3高程控制点设置规划

按分区分阶段设置的原则,基础施工阶段在轴网控制桩上各区至少设一点;主体施工阶段,各栋楼设两个高程控制点,高程控制点沿楼层上升层层设置。

2.4.4沉降点设置规划

沉降点位设在1#、2#地块各栋楼的一层约+500mm标高位置,并沿四周设置,作定期检查。

三、工程定位与控制网测设

3.1工程定位

根据重庆名流置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名流印象一期工程1#、2#地块建筑施工控制网及控制成果坐标数据,按此控制成果坐标数据对建(构)筑物主轴线坐标点进行轴线定位。

3.2平面控制网测设

3.2.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3.2.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2.1.2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布设呈矩形。

3.2.1.3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3.2.1.4选点应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2.1.5桩位必须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3.3控制桩设置方式

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

设置,砼墩截面为300×300,深度不小于700,做法如下图六;桩面上用红油漆

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

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围护架,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轴网控制点直接设在楼面上,楼面直接埋设-8×100×100钢板,钢板上刻划“十”字丝进行标定。

四、施工测量

4.1建筑物定位

根据重庆市勘测院北碚分院给定的控制成果坐标点(0AC0638、0AC0644、0AC0645)以及柱网及轴线定位图中建筑物角坐标作为放线依据,利用全站仪给建筑物定位。

根据定位坐标及相关施工图复核平基场地是否到位。

4.2控制网投测

4.2.1基础控制网的投测

先算出各控制点坐标,后根据坐标点(0AC0638、0AC0644、0AC0645)采用全站仪直接投测出各控制点,在相关高程控制点位上标定高程。

4.2.2主体控制网的投测

首先根据基础阶段相关控制桩,利用吊线锤向上引测到二层地面,结合经纬仪标出控制点位;然后上部楼层控制网根据下部楼层控制网直接引测。

4.2.3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00×100方形观测孔。

在进行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将北京博飞DJD2-1GJ天顶垂准仪架设在内控点位上,向上铅直投测至各结构施工层,然后用J2经纬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放线。

4.3楼层内细部测量

梁、柱边线、控制线的测量:

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工程师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梁柱边线、墙柱控制线进行引测。

梁放出定位线,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

4.4高程引测方式

根据重庆市勘测院北碚分院给定的控制成果坐标点(0AC0638、0AC0644、0AC0645),高程分别为324.912米,335.340米,324.450米经较核三点高程无误,作为施工高程的原始依据,再将高程点分别引测到1#、2#地块各栋楼的塔吊上。

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

上部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

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主体结构施工时高程引测基点每栋楼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两个;高程点由测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

4.5沉降观测方式

4.5.1沉降点的设置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

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如图七)。

4.5.2沉降点的测量

4.5.2.1测量工具:

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4.5.2.2测量频次:

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4.5.2.3观测方法:

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

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4.5.2.4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4.5.3观测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首次所测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日期、建筑荷载情况标注清楚,画出时间与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

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五、施工测量质量要求

5.1施工测量记录

本工程需完成的测量记录如下表3

表3施工测量记录一览表

序号

记录名称

备注

1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在基础施工阶段根据场地移交情况填报

2

轴线检查记录

主体按子单位工程每层一次

3

标高检查记录

主体按子单位工程每层一次

4

垂直度检查记录

主体按子单位工程每层一次

5

设备基础复测记录

每楼层一次

6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按4.5.2.2条实施

5.2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表4施工测量精度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楼层标高

2

2

主体封顶标高

10

3

竖向层间控制线引测偏差

3

4

主体封顶总垂直度偏差

20

5

楼层结构件定位误差

2

5.3施工测量质保措施

5.3.1认真审核图纸及相关资料,仔细核对依据资料及点位,针对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措施。

5.3.2严格执行自检、互检,自检时必须换人,以不同的方法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给专检部门验线。

控制网的复核:

控制网设完后,测量小组、技术部用激光经纬仪进行角度闭合复核、用50m钢卷尺进行距离复核,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点的复核。

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

5.3.3技术资料,记录资料齐全,完整,使每项测量工作都可追溯。

5.3.4仪器设备由测量工程师保管,坚持年检、季检并作好记录,使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