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57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市届高三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浓硫酸的用途;

氯气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托盘天平,玻璃棒是必需仪器

B.实验室中,盛装NaOH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C.加入稀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未知液中不含NH4+

D.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

【答案】B

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对烃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

B.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

1737Cl

C.NH4Br的电子式:

D.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用语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比例模型、电子式、元素符号、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判断。

需要注意:

①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

②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HClO应是H—O—Cl,而不是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

③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精铜作阳极

B.加热0.1mol/L的Na2CO3溶液,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C.1L1mol/L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6.02×

1023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Fe2+、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A.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故A错误;

B.加热0.1mol/L的Na2CO3溶液,常见盐类的水解,CO32-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故B正确;

C.次氯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要水解,1L1mol/L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少于6.02×

1023,故C错误;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Cu2+氧化性最强,故D错误;

故选B。

考查了电解原理、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6.X、Y、Z、W、R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它们都不是稀有气体元素,X原子半径是所属周期中最大,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Z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m-n,W元素与Z元素同主族,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Y的最简单氢化物比R的稳定,Y的最简单氢化物沸点比R的高

B.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

C.Z、W、R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

R>W>Z

D.Y与Z两种元素组成常见ZY2型分子

定性O>S,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其熔沸点高于硫化氢,故A正确;

B.X与Y形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氧化钠与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均为1:

2,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C>Si,所以酸性强弱顺序为:

硫酸>碳酸>硅酸,故C正确;

D.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与位置关系应用,正确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

1~20号元素的特殊的电子层结构可归纳为:

(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

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Ar;

(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C;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

O;

(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总数一半的元素:

Li、P;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Li、Si;

(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

Li、Mg;

(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Be、S。

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够灵活应用元素周期律,明确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

K+、NH4+、Cl-、I-;

加入酚酞呈红色的溶液:

SO42-、K+、Cl-、HSO3- 

分别都不能大量共存(常温下)

B.c(H+)/c(OH-)=1×

10-12的溶液:

K+、AlO2-、CO32-、Na+;

 

pH=2的溶液:

NO3-、Fe2+、Na+、Al3+分别都可以大量共存(常温下)

C.已知:

25℃时,Mg(OH)2的kSP=5.61×

10-12,MgF2的kSP=7.42×

10-11,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 

可以转化为MgF2

D.表示H2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H2(g)+1/2O2(g)═H2O

(1);

△H=-285.8kJ/mol;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沉淀转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相关知识。

在解答要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

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等;

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

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

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

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

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8.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F中含有氟原子数目为NA

B.0.1mol/L的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L的Ba(OH)2溶液至沉淀刚好完全:

c(NH4+)>

c(OH-)>

c(SO42-)>

c(H+)

C.1mol右图物质与浓溴水反应时通常最多消耗Br2为6mol

D.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考点定位】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有机物性质、化学平衡,易错选项是B,根据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结合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分析解答,知道该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一水合氨而不是一水合氨和硫酸铵。

9.在温度相同、容积均为2L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N2(g)+3H2(g)=2NH3(g) 

△H=-92. 

4kJ·

mol-1)

容器

反应物投入量

1molN2、3molH2

2molN2、6molH2

2molNH3

NH3的浓度(mol·

L-1)

c1

c2

c3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Q1kJ

放出Q2kJ

吸收Q3kJ

体系压强(Pa)

p1

p2

p3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α3

A.2p1=2p3<p2 

B.α2+α3<1 

C.达到平衡时乙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最大D.Q3+Q1>

92.4

所以乙中氮气、氢气转化率大于甲和丙的,平衡后乙中氨气含量最大;

A、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2molNH3,和甲起始量相同,甲和丙平衡状态相同,乙中压强为甲的二倍;

由于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乙中压强减小,小于甲的2倍,即2P1=2p3>p2,故A错误;

B、丙容器中加入2molNH3,和甲最后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若平衡不移动,转化率α1+α3=1;

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2mol 

N2、6mol 

H2,由于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向着正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增大,所以转化率α2+α3>1,故B错误;

C、丙容器反应物投入量2mol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1molN2、3molH2,和甲中的相同,乙容器加入2molN2、6molH2,乙中加入量是甲中的二倍,乙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看作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两倍条件下,到达平衡后,再压缩体积为与甲容器体积相等所到达的平衡,由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所以乙中氮气、氢气转化率大于甲和丙的,平衡后乙中氨气含量最大,故C正确;

D、甲投入1molN2、3molH2,丙中投入2molNH3,则甲与乙是完全等效的,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甲与乙的反应的能量变化之和为92.4kJ,故Q1+Q3=92.4,故D错误;

故选C。

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溶解氯化银沉淀:

AgCl+2NH3·

H2O=++Cl-+2H2O

B.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水:

S2O32-+2Cl2 

+3H2O==2SO32-+4Cl-+6H+

C.酸性K2Cr2O7溶液氧化双氧水:

Cr2O72-+8H++5H2O2=2Cr3++4O2↑+9H2O

D.1.0mol/L的NaAlO2溶液和2.54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

AlO2-+4H+=5Al3++2H2O

A.氨水溶解氯化银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AgCl+2NH3·

H2O=++Cl-+2H2O,故A正确;

B.氯气能够氧化SO32-生成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酸性K2Cr2O7溶液氧化双氧水不能发出氧气,应该讲双氧水氧化为水,故C错误;

D.1.0mol/L的NaAlO2溶液和2.54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生成氯化铝和氢氧化铝沉淀,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和书写原则,注意电荷守恒分析,反应实质理解。

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①拆分是否合理;

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③配平是否有误(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④有无注意反应物中量的关系;

⑤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11.25℃时,下列各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0.1 

mol·

L-1Na2S溶液中:

2c(Na+)>

c(S2-)>

c(HS-)>

c(OH-)

B.一定量的(NH4)2SO4与NH3·

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

c(NH4+)<

2c(SO42-)

C.向0.1 

L-1盐酸与0.1 

L-1K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c(K+)>c(Cl-)>c(OH-)>c(HCO3-)>c(H+)

D.向0.1 

L-1Na2CO3溶液和0.1 

L-1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CO32-)+c(HCO3-)+c(H2CO3)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名师点睛】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电离产生氢离子、碱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它们对水的电离平衡都起抑制作用,等浓度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水电离平衡的抑制作用相同。

酸或碱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越大,对水的抑制作用就越强。

若盐电离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对水的电离平衡起抑制作用,与酸或碱的作用相同;

若电离产生的离子或消耗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产生弱酸或弱碱,就会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促进水的电离,盐电离产生的水解的离子浓度越大,水解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或碱性越强。

若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阴离子都发生水解作用,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使水的电离程度比单独只有阳离子、阴离子发生水解作用的水的电离程度大。

溶液的酸碱性根据水解相对程度判断。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

12.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的反应为:

3CO2+18H++18e-=C3H8O+5H2O

B.该装置工作时,H+从a极区向b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O2,有44gCO2被还原

D.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

13.下列说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

B.容量瓶、量筒个滴定管上都标有使用温度,容量瓶无“0”刻度,量筒、滴定管有“0”刻度;

实验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

C.为实验安全,金属钠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反应放回原试剂瓶,不能再研磨氯酸钾或硝酸钾

D.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混合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再通过分液操作分离出硬质酸钠

A.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物质本身的性质,故A错误;

B.容量瓶标有温度、规格、刻度线,量筒标有温度、规格,滴定管温度、规格,量筒、容量瓶无“0”刻度,滴定管有“0”刻度在最上面,使用时滴定管水洗后还需润洗,但容量瓶水洗后不用润洗,否则产生误差,故B错误;

C.金属钠易燃,试验后应将剩余的金属钠放回原试剂瓶,研磨氯酸钾或硝酸钾易发生爆炸,故C正确;

D.加入饱和食盐水发生盐析,通过过滤操作分离出硬脂酸钠,故D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基础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注意常用仪器的几个“零”:

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滴定管的上部(但不在最上部),取液体的体积时液面不一定要在“零”刻度,但要在“零”刻度以下。

②量筒没有“零”刻度,容量瓶没有“零”刻度。

③托盘天平的“零”刻度在标尺的最左边,天平在使用时先调“零”,使用后要回“零”。

④实验记录中的一切非“零”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⑤温度计的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中下部。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Fe(NO3)2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Fe(NO3)2中一定含Fe3+

B

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擦净表面的煤油,放入无水乙醇中

产生气泡

Na能置换出醇烃基中的氢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气体一定是SO2

D

向NaAlO2溶液中滴入NaHC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AlO2-结合H+的能力比HCO3-强

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的相关知识。

15.向含amolFeCl2的溶液中加入含bmolBr2的溴水,充分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强弱:

I->

Fe2+>

Br-

B.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I-+Br2=I2+2Br-

C.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2++2I-+2Br2=2Fe3++I2+4Br-

D.当5a=4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

c(Fe2+):

c(Fe3+):

c(Br-)=1:

1:

5

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16.稀硫酸和系硝酸的混合液,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4mol/L和2mol/L,取10ml此混合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设反应中HNO3倍还原成NO)

A.0.672LB.0.448LC.0.896LD.0.224L

10mL混合酸中含有:

n(H+)=0.01L×

4mol/L+0.01L×

2mol/L=0.1mol,n(NO3-)=0.01L×

2mol/L=0.02mol,由于铁过量,则发生反应:

3Fe+2NO3-+8H+=3Fe2++2NO↑+4H2O,Fe+2H+=Fe2++H2↑,则

3Fe+2NO3-+8H+=3Fe2++2NO↑+4H2O

0.02mol 

0.08mol 

0.02mol

反应后剩余n(H+)=0.1mol-0.08mol=0.02mol,

Fe+2H+=Fe2++H2↑

0.01mol

所以:

n(NO)+n(H2)=0.02mol+0.01mol=0.03mol,V(NO)+V(H2)=0.03mol×

22.4L/mol=0.672L,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的计算、硝酸的化学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本题注意铁过量,根据n(H+)、n(NO3-)判断反应的可能性,判断生成气体为NO和H2的混合物,进而计算气体的体积,题目易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9分)镁铝碱式酸盐阻燃剂具有阻燃、消烟、填充等功能,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新型无机阻燃剂。

(1)将MgaAlb(OH)c(CO3)d·

H2O表示成氧化物形式 

(2)为确定镁铝碱式碳酸盐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15.050g样品进行灼烧至恒重,生成CO20.560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分析测得残留物中MgO为6.000g,Al2O3为2.550g,通过计算确定该镁铝碱式碳酸盐的化学式。

(写出计算过程)

(3)该镁铝碱式碳酸盐可以由MgCl2、NaAlO2、NaOH和Na2CO3反应制备,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2aMgO·

bAl2O3·

2dCO2·

(c+2x)H2O;

(2)6MgO·

Al2O3·

CO2·

12H2O;

(3)6MgCl2+2NaAlO2+8NaOH+Na2CO3+8H2O=6MgO·

12H2O↓+12NaCl

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6MgO·

12H2O,故答案为:

6MgO·

(3)由MgCl2、NaAlO2、NaOH和Na2CO3反应制备镁铝碱式碳酸盐的化学方程式为6MgCl2+2NaAlO2+8NaOH+Na2CO3+8H2O=6MgO·

12H2O↓+12NaCl,故答案为:

6MgCl2+2NaAlO2+8NaOH+Na2CO3+8H2O=6MgO·

12H2O↓+12NaCl。

考查了物质组成的确定、镁铝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

18.(12分)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解决下列问题。

(1)硫酸铜溶液时白磷引起中毒的一种解毒剂:

P4+CuSO4+H2O

Cu3P+H3PO4+H2SO4,若6molH3PO4生成,则被CuSO4氧化的P4的物质的量为。

(2)氮的化合物合成、应用及氮的固定一直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以CO2与NH3为原料合成化肥尿素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2NH3(g)+CO2(g)=NH2CO2NH4(s);

ΔH=-159.47kJ·

mol-1

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ΔH=akJ·

③2NH3(g)+CO2(g)=CO(NH2)2(s)+H2O(g);

ΔH=-86.98kJ·

则a为 

(3)右图表示使用新型电极材料,以N2、H2为电极反应物,以HCl-NH4Cl为电解质溶液制造出既能提供能量,同时又能实现氮固定的新型燃料电池。

请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 

生产中可分离出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 

(4)常温下,向0.1mol/L氨水中加入少许N2O5,使溶液中c(NH3·

H2O):

c(NH4+)=5:

9,此时溶液的pH=.(25℃时,NH3·

H2O的电离常数Kb=1.8×

10-5)

(5)SiO2溶于氢氟酸后生成一种极强的二元酸和水,经分析该酸由3种元素组成,其中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9.17%。

请写出SiO2溶于氢氟酸的离子方程式。

(1)0.75mol;

(2)+72.49KJ/mol;

(3)N2+6e—+8H+=2NH4+ 

NH4Cl

(4)9;

(5)SiO2+6HF=2H++SiF62-+2H2O

(2)①2NH3(g)+CO2(g)=NH2CO2NH4(s);

△H=-159.47kJ•mol-1,②NH2CO2NH4(s)=CO(NH2)2(s)+H2O(g);

△H=akJ•mol-1,③2NH3(g)+CO2(g)=CO(NH2)2(s)+H2O(g);

△H=-86.98kJ•mol-1,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①+②=③,得到-159.47KJ/mol+a=-86.98KJ/mol,a=+72.49KJ/mol;

故答案为:

+72.49;

(3)以N2、H2为原料,以H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