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砺豫新奋起创民族品牌汽车行业显峥嵘.docx
《十年磨砺豫新奋起创民族品牌汽车行业显峥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磨砺豫新奋起创民族品牌汽车行业显峥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年磨砺豫新奋起创民族品牌汽车行业显峥嵘
十年磨砺豫新奋起创民族品牌汽车行业显峥嵘
十年磨砺豫新奋起创民族品牌汽车行业显峥嵘;
审时度势潜心再造争行业龙头遥看豫新辉煌。
站在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顾已悄然逝去的“十五”和00的2006、2007年,往昔岁月峥嵘历历在目,豫新经历了市场的重重考验,重点型号难关叠破,技术创新捷报频传,经济效益跃级而上,结构调整成绩斐然,管理创新硕果累累,企业文化凝聚彰显。
豫新人满怀豪情,乘势而上,努力攻坚,用激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跨越式发展的恢宏乐章。
激扬奋进的乐章
今天,当我们回顾“十五”所走过的路,不仅是认真全面地总结豫新所取得的骄人业绩,更是豫新心系祖国航空事业、勇挑重担的激情呈现。
第一章、规模效益跃上新台阶
第二章、重点型号、科研项目硕果累累
第三章、管理创新,为发展助力
第四章、技术改造,为产能提升提供保证
第五章、项目研发带动科技创新创效
第六章、市场开拓,攻坚不怕难
第七章、企业文化,彰显无限活力
第八章、人才培养,以人为本谱新篇
第九章、质量管理,企业永恒的话题
第十章、重视安全环保,建设绿色家园
第十一章、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欣欣向荣
规模效益跃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豫新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57,126万元,销售产值247,208万元,增加值51,1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18,01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9,214万元,平均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2.21%、22.72%、19.25%、16.03%、53.78%、22.3%、24.62%。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到累计实现利润近9,400多万元,总资产规模从33,805万元,到“十五”末的106,181万元,净资产由“十五”初9,764万元,到“十五”末29,347万元,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年平均资产积累率为24.62%。
“十五”期间,工厂还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及自筹银行贷款等资金,实施项目建设、技术改造。
“十五”期间工厂固定资产投资:
17,248万元,完成了“十一”号工程、02年国债、28分厂大巴生产线、153厂房、世行项目等项目建设及改造,同时完成对新澳公司、上海世通、科林公司的投资共2,732.5万元,为工厂从区域分布、产品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工厂“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管理创新,为发展助力(将晗)
回溯到世纪之初,重温豫新5年乃至更多年前制定的战略和所做的定位,也许更容易理解企业持续成长的奥秘。
98年按产品类型组建分厂;
99年开始逐渐实行事业部管理,轿车空调器分厂、客车空调器分厂和特种车空调器分厂相继成立,之后,又成立了两器制造分厂和卡器调分厂;豫新将继续坚持规模经营的道路,加大投入,迅速建立两器研发和制造上的竞争优势;
2001年开始,工厂实行了以增加值主要考核指标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分厂要想扩大增加值,必须外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内抓管理,降低各种成本。
取消以档案工资作为实发工资基础的做法,改为以效益作为发放标准;
单位内部实行二次分配,分配政策向市场开发人员、优秀科技人员、关键生产岗位倾斜。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和几次战略性产品及资产结构的调整,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内联外引、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先后组建了不同模式的独立子公司和股份公司:
2003年,原豫新机械厂改制为豫新航空环控设备有限公司;集中优良资产,原与航空基金合资的豫新机械有限公司改制为豫新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豫新汽车空调股份公司内部以事业部形式分为三大板块,即轿车空调事业部、产能5个亿;客车空调事业部、产能4个亿;特种车空调事业部,产能1个亿。
上海世通汽车空调股份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豫新以上海为研发中心、内地为加工制造基地的战略格局已逐渐拉开帷幕;
2004年,空调股份专业研发中心建立,为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搭建平台,使豫新空调产品能涵盖微车、轿车、客车、冷藏车、特种车以及冷冻
设备等领域,在技术上能与国际品牌抗衡。
2004年11月29日,新乡地区原四家航空企业(134厂、116厂、103厂、540厂)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成立。
以集团总部和军品为母公司、民品为子公司的集团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建立一流的航空机载附件基地和汽车零部件基地成为新乡地区航空企业新的历史使命。
运用好国家政策,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工作。
公司第一批主辅分离六个项目现已进行实施阶段,新澳公司、三产公司、新飞中央空调、低温容器公司、制氧分厂、职工医院经过改制后,按照国家政策公司将不再控股或退出股权。
技术改造,为产能提升提供保证
“十五”期间,确立了军品科研三大优势,明确和强化了核心技术能力、较强的研发能力。
一、在试验测试体系方面,建立了以油类产品综合性能试验台、座舱压力调节器产品性能试验台、高温大流量空气类产品性能试验台、航空产品环境试验间、振动试验间为核心的试验测试体系。
二、在关键工艺手段方面,建立了精密机械加工中心、点滚焊机、缝焊机、颗粒度检测仪、三坐标测量机、数控冲床、数控磨刀机、间歇式氮气保护钎焊炉、工序间的专用实验装置等关键工艺手段,极大的强化了工厂的核心制造能力。
三、在产品研发能力方面,军品研发实现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CAM计算机辅助机械加工和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编制。
同时建立了以专用加工程序为目标的CAM应用模式,形成150多种军品关键零件加工程序数据库。
民品方面,优化民品生产工艺过程,使之更好地发挥规模化大批量生产优势,建立了民品零部件的专业化配套模式,突出了高附加值核心制造能力,即总成装配和产品关键零部件加工),解决生产瓶颈问题。
“十五”期间,我厂完成型号技改4项,加上一般技改和基建,共完成技改投资8615万元,新建各种生产线20条,新增各种设备246台/套,新建厂房面积14980㎡,改造维修厂房面积39600㎡,并对水电风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为“十五”期间工厂军民品的产能提升做出了贡献。
一、2000年国债,投资2410万元,新增设备21台/套,其中进口设备7台/
套,改造设备1台/套。
满足了“五机一发”各类散热器、涡轮冷却器、压力调节器、液压装置及各种活门等产品的配套。
重点解决壳体、球阀类零件等加工精度和能力不足问题;补充部分冲压、焊接、装配条件,以改进落后工艺,消除环境污染;补充关键试验检测设备,以保证产品质量。
二、27工程,投资747万元,新增设备87台/套,并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
通过保障条件建设,满足苏27国产化飞机配套的座舱环境控制系统中的压力调节器系列、热交换器系列及各类活门系列等产品的研制需要。
三、2002年国债,投资2800万元,新增一条叠片式蒸发器生产线,并改造了其供气、配电等基础设施。
使我厂汽车空调蒸发器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并成为我厂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2002年汽车空调CFC淘汰项目获得世界银行赠款,投资750万元,新增设备8台套,增强了“两器”的生产能力,满足了我厂汽车空调制冷剂从弗利昂到134a转变的需要,并获得“中国汽车汽车行业车用空调CFC淘汰有突出贡献先进单位”称号。
五、五年来,新建各种生产线19条(大巴装配生产线10条,轿车装配生产线2条,工程车装配生产线3条,大巴喷粉生产线1条,军品装配线3条),新增机加工、焊接、冲压、热处理、试验、计量检测等各种设备共128台/套。
共计投资880万元,满足了市场开发和工厂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我厂规模生产、产能提升、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研发带动科技创新创效
“十五”期间,以鼓励军民品新产品研制和开发为主线,以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并注重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创效蓬勃开展。
创新项目共立项100项,总计立项奖励金额462.4万元;结项共计68项,累计向工程技术兑现项目奖金335.7万元,这项工作的开展,既调动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又为工厂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创新工作的开展带动了工厂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累计达50余项。
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内在品质,解决了一批困扰工厂生产的瓶颈问题,使工厂的产品研发、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
——叠片式蒸发器的生产工艺研究,使蒸发器的一次焊接合格率达到98%以上,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日产PALADIN空调为自动空调,填补了我厂在轿车空调器的空白。
——“过冷式储流器一体化平行流冷凝器”该技术、结构先进,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
该产品在国内属于首创。
该项目被河南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J11B材料国产化应用性研究,满足了新机性能要求,保证了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
——飞机蒸发循环制冷技术研究及应用,并使之工程化,装机使用,使我厂此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军用加固型空调的研制,采用双动力驱动模式,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课题是国防“十五”重点科研项目。
它也是在我厂“八五”期间已建成的钟罩主体的基础上对原标准的重大改造项目。
该项目于2000年8月正式立项,2005年10月全部建成。
现正准备验收。
同时,还完成了“航空液压油流量标准装置”和“航空燃油流量标准装置的变温及自动化改造”两项国防科工委下达的科研项目。
在“十五”期间对国防系统的服务中,不但保证了我厂军品流量计量任务的顺利完成,还为多个国防重点型号如11号工程、10号工程,预警机试飞,WZ10研制,L15高教机地面试验,运载火箭发射等提供了强有力的计量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在生产中不断的应用,我厂已建立信息化园区网信息点600个,总铺设光纤3600米,共有14处二级交换设备、两个三层交换机、一个防火墙。
目前,我厂的园区网建设已基本完成,企业邮件服务器已经开通,企业内网网站已初步建设,园区网已成为我厂的信息平台。
工厂信息化建设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企业。
五年来,共召开职工技术成果交流会十一次,发布职工技术革新项目548项,创造经济效益1469万元。
8项实用新型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
同时,强化技术秘密管理和保护,共有25项技术秘密列入秘密管理档案。
市场开拓,攻坚不怕难
回望“十五”,自2000年以来,国家加大宏观调控作用,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国债投放力度、扩大出口、增大内需。
随着国家调控出现成效和国际经济形势回暖,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走出低谷,实现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豫新在这种大格局下,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公司工业产值与销售产值保持总体稳步提升的态势。
“十五”末(2005年)的工业产值与销售产值分别比“九五”末(2000年)提高了159.8%和169.5%。
确保传统市场的产品跟进研发的前提下,坚持向主流、高端技术市场进军。
新开发市场33个,开发新产品125项,公司技术立项40项,获省高新技术产
品奖一项(PLL-6)、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成果奖一项(顶置客车冷气装置)。
并多次获各主车厂“先进供应商”、“优秀供应商”称号。
2005年末,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佳音频传,包括神龙、哈飞、日产、中兴;北方尼奥普兰;柳汽、柳工、福田重工、博耐尔在内的十家主车厂优秀供应商奖牌纷至沓来,充分说明了豫新在产品质量、价格成本、交货期及售后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在向市场经济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
两器配套方面:
汽车空调两器(蒸发器、冷凝器)的设计与制造是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在为主车厂进行系统配套提供芯体生产的同时,也积极开发两器的专有市场。
神龙公司是国内轿车市场的主力军,其推出的富康、爱丽舍、标致等系列著名品牌均取得了极好的市场份额。
“十五”期间,公司在继续为其传统车型提供冷凝器配套的基础上,从预研到批量生产,持续跟进其主车项目的研发,实现了GDL-5的转型(改为GDL-5A),为标致307车型配套的PLL-6、标致206项目配套的PLL-14等全系列产品均实现独家供货。
“十五”期间为神龙公司提供冷凝器32.8万套,产值7888.7万元。
公司连年被评为神龙公司“优秀供应商”,实现、
了我厂为主流车厂配套的梦想,充分证明了从“要名不要利到名利双收”的战略定位是正确的、具有前瞻性的。
微、轿车配套方面:
微、轿车空调系统的设计、生产是公司市场开发和生产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持传统市场哈飞、昌河、郑州日产等市场的老产品稳定配套及新车型的持续跟进外,重点向主流、高端市场进军。
上汽通用五菱是国内微型商务车的杰出代表,在微型车市场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公司自2002年与其合作开发汽车空调系统以来,以过硬的质量、优质的服务持续成为其主要供应商,几年来实现配套42650套,产值12606万元。
河北中兴汽车是国内异军突起的SUV及皮卡车重要生产基地,公司及时开发这一新兴市场,以较高的技术优势一举成为其主要供应商,两年来就提供空调冷暖系统7510套,产值2224.6万元。
奇瑞汽车最为国产汽车品牌的领头羊,其发展之迅速直接导致国内汽车行业结构及价格结构的大调整。
公司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重大市场,在其成长初期就接入空调系统的研发配套工作,并专门引进一条层叠式蒸发器生产线,于2004年成功为其配套蒸发器、冷凝器,共为其提供近10万件,产值1704万元。
公司独立为郑州日产PALADIN车型配套的全自动控制空调系统,一举打破全自动控制空调系统由国外厂家生产的历史,成为国内首家真正意义上全自动空调设计、生产厂家,既提高了产品市场份额,更提升了“豫新”品牌的知名度。
轿车高端市场是体现零部件企业综合实力的最佳证明,其代表上汽大众、通用、一汽大众、广州本田等,由于其外资企业的背景,作为国产零部件企业很难进入其供应商体系。
公司坚持向高端市场迈进的决心和步伐,经过几年来大量认真、细致的设计、试验及工艺攻关,顺利通过了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罗孚75车型空调的项目审核;在广州本田冷凝器开发过程中,由于该产品结构复杂,可借鉴资料少,公司组成专门项目组,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与特殊政策,设计、工艺、工装及性能试验人员通力合作,经过8个月的反复试制,冷凝器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并部分优于设计要求,并形成了小批生产能力。
客车配套方面:
客车空调系统以其技术复杂、产品设计附加值高等特点,为
公司创业主打产品,并一直形成了公司产值及利润构成的主力军。
在公司前期主
要配套厂家南汽市场出现滑坡的情况下,公司及时调整战略,加大了中型客车、
大巴空调的研发、生产力度,为中型客车配套的QKT、为大巴配套的DKT系列,成为公司新的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点。
为少林、亚星、扬子客车等中型客车配套的QKT系统,共实现配套3607套,产值6475万元;为郑州宇通、洛阳宇通、兰州宇通等供应大巴空调系统22677套,产值55952万元。
在开发高档车市场方面,公司瞄准具有市场领先优势的北方尼奥普兰汽车,由公司主要领导总负责,组成专门的产品设计及工艺制造小组,试制成功高档大巴汽车空调系统,并实现批量供货。
05年度为其提供产品62套,产值227万元。
由于客车属高价值商用车,其客户和大比例为城市公交、客运公司等集团购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十五”后半期开始,出现了客户订单式汽车生产,即由客户确定汽车主要部件的品牌及生产厂家。
公司及时从市场了解到这一重要信息,立即做出市场开发调整方案:
一方面加大对宇通、尼奥普兰等重点主车厂的技术、市场跟进;一方面通过参加专业的汽车及零部件展览,提高“豫新”汽车空调品牌的知名度,同时,组织市场开发部门研究国内公交及客运市场发展规律和方向,确定最终客户群,有的放矢的对最终目标客户进行争夺,有力的保证了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工程车空调市场情况:
柳工、厦工、山推履带厂、三九宜工、中开建机、南昌通用、约翰·迪尔、厦门叉车总厂、安徽合力、长沙汇杰、徐州天地、厦门厦共新宇、山东福田重工成为主要供货厂家。
“十五”末期轿车、客车、特种车空调市场分布
文化建设,彰显无限活力
努力建设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藉之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胜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攀登现代企业文化管理阶梯的重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员工的价值观也随之转变,因此需要对旧有的企业精神赋予新的内涵,以便统一员工价值观,形成更强的企业凝聚力、亲和力和战斗力。
从1997年开始,工厂在继承发扬原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位置上整体设计和思考,融于各项管理活动之中,本着实用原则,扎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特别是“十五”期间,是豫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蓬勃发展的五年。
在这五年时间里,工厂提出“树立形象、打响品牌、创建豫新特色文化”的目标,重塑豫新精神。
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企业形象建设为突破口,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根本。
面对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激烈竞争,发挥企业文化特有的功能,通过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多方位的互动,使豫新文化成为实施发展战略的动力源泉,成为企业实施品质管理的有效手段。
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培育了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培养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丰富豫新文化内涵、创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确立了“铸人品、造精品”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围绕豫新文化的这一核心价值观,确立了豫新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并逐步规范、整合,实现企业理念行为和视觉的一体化。
工厂根据多年的文化积聚和员工的认同,在原有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豫新员工文化手册》,包括公司概况、公司理念、公司使命与宗旨、员工意识、员工行为规范、管理者形象等方面的内容,在体现“铸人品、造精品”的企业理念,“培养优秀员工、制造优质产品、创建优良环境”的宗旨、诚信双赢的企业准则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了员工意识,即豫新人的质量观、服务观、安全观、人才观的内容,强调了企业追求的“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职工要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的两个需求原则,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学习、创新、敬业、合作”的四种精神,强调了豫新的执行力文化和团队精神。
二、贴近企业实际、努力塑造好三个形象
以落实“两个规范”、“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为基本内容,制订下发了《员工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考核细则,建立严格的员工行为考核评价机制。
以持续改善、实施产品精美化工程为载体,打造企业质量品牌,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并充分利用各种出展机会展示企业产品形象。
五年来,先后十余次组团参加了国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博览会,如:
上海世界客车亚洲展览会;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广州国际车用空调及冷藏链技术展览会;厦门国际车用空调冷藏车设备展览会等,达到宣传企业产品,拓展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进行行业交流,广交朋友、扩展市场的目的。
以作业环境规范、整洁、有序和厂区环境绿化、美化、个性化为目标,重点做好形象建设的专项工作,加强视觉冲击力,创建优良的环境形象。
三、通过传媒力量,烘托文化氛围。
五年中,工厂广播、电视、报纸等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树立榜样和标杆;暴露存在的问题;将触角深入到管理的各方面、各层次。
豫新电视台制作反映工厂员工精神面貌和先进事迹、展示企业实力和形象的专题片59个;制作反映企业管理内容的专题片21部;反映文化活动的32部。
“爱我豫新”图片展15期。
每日晨播将豫新文化的核心如诚信、质量、服务、安全、学习改善、“四种精神”、执行力、员工行为规范、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等内容广泛传播。
报刊宣传共60期,同时编印了《员工行为规范》《5S现场管理》《成本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手册计14000册,起到了通俗易懂的宣传效果。
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真实记录了豫新的成长历程,再现了豫新的蓬勃干劲,鼓舞了职工士气。
四、全面体现自身特色、提升文化和管理品质
遵循集团公司“诚信经营、品质一流”的集团理念和企业发展需求,豫新文化在创建诚信文化、执行力文化、培养知识型员工文化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提升了企业的文化品质和管理品质,并在实践中提炼了“铸人品、造精品”的企业理念,确立了“培养优秀员工、制造优质产品、创建功立业优良环境”的宗旨,围绕“学习、创新、敬业、合作”四种精神,培养造就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员工队伍。
五、有序运作、整体推进
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的同时,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快速扩张和文化渗透。
豫新企业文化在创建中不断跟进和持续创新,在传承中求发展,并不断超出企业现阶段和区域文化的局限性。
在创建企业文化的同时,工厂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创造大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方面的作用,使员工从中自觉地受到熏陶。
豫新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
让企业管理层和员工不同程度掌握企业文化建设基本理论和内容,了解豫新文化内涵和本质,明确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求以及自身的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为企业特有的文化理念和企业制度创建和延伸奠定基础。
为此,工厂制定计划,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了企业文化全员培训,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人本管理内容之一,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将管理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了浓厚的文化管理氛围。
豫新企业文化创建从大处着眼、从基础入手,整体规划、上下互动、建出特色、规范运作,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特有的功能,使其真正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成为发挥潜质和创造精神的员工文化,成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实现经营目标的源动力。
人才培养,以人为本谱新篇
“十五”人才方针:
“稳定骨干,吸引人才,优化结构。
”
以培养“三高”人才队伍为目标,深化用人体制改革,努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首先,在企业增员上,除了复转军人、军嫂、残疾人等政策性的安置以外,只招聘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和急需工种的技校生。
五年来,共参加现场招聘会160余场,招聘吸收机械、制冷、焊接等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300余名,技术工人500余名。
目前,这些大学、技校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新生科技力量。
其次,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职工培训教育机制,对已经进入企业的员工进行各种有效的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
五年来,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覆盖了全厂员工。
例如,对管理、工程技术、质检人员等开展的ISO9001、ISO16949质量体系及ISO14001环境体系等培训,参训人数达1463人次;为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的管理方法而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参训人数达2369人次,2001年对全厂管理人员进行了一次理论考试;对电工、焊工、检验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和考试,每两年一次,参训人数达2192人次,补考仍不及格者将调离或降级;对技术工人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考试,持证人数达到1874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93%;我厂还与西安交大联办了制冷工程研究生班,力求培养高层次人才。
五年来,在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支在科研、生产、经营上合理配置的科技人才队伍、一支以高级技师、技师为骨干,技术精湛的生产技术工人队伍已初具规模,企业人员构成结构有了可喜的变化。
截止到2005年12月,我厂管理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已经从2000年的11.16%减少到2005年的9.35%;工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0年是13.75%,2005年是16.36%。
整个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从专业技术职称方面来看,高级职称人员从2000年的15.29%增加到2005年的16.63%;中级职称人员从2000年的50.82%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