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642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docx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

关于初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的讨论

家长的感受:

(一位妈妈与班主任的谈话)“老师,您帮帮我,不怕您笑话,我真的不会教育孩子。

为了他的学习,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学习用品家里多的是,为了能让他少跑路,我每天送饭到学校,……可他就是不听话,经常拿家里的钱乱用,我气不过,动手打了他,想不到他居然跑到亲戚家住了几天……。

当前,教育部门提出《创建健康家庭》问题,家庭教育包括哪些问题,是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台湾学者说: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

家长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根据我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一些感受,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家长们学习、交流、沟通。

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家长们提出宝贵意见。

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供家长们参考。

当前社会竞争很激烈,家长的工作都十分繁忙,常表现出没有时间管孩子。

而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变的自私、脆弱、不诚实、经不起挫折、不求上进……,家长的期望与现实相差越来越远”。

初中阶段是孩子一生成长中的一个关键期。

人的成长有两个学习关键期:

8-9岁和12-13岁,(即小学三四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错过这个最佳教育时期,以后的教育就很难补充。

小学三四年级主要是培养调动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准确的学习方法。

儿童的第二个学习关键期是在初中一二年级,主要是解决好孩子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平稳度过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这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会变得很难,孩子的逆反情绪特别大,家长会感到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

家长的感受:

(一位妈妈与班主任的谈话)“老师,您帮帮我,不怕您笑话,我真的不会教育孩子。

为了他的学习,不知道操了多少心,学习用品家里多的是,为了能让他少跑路,我每天送饭到学校,……可他就是不听话,经常拿家里的钱乱用,我气不过,动手打了他,想不到他居然跑到亲戚家住了几天……。

孩子的感受:

上小学时,我是“妈妈贴身的小棉袄”,我们亲亲昵昵,无话不谈,非常融洽。

上中学后我越来越找不到这种感觉了,因为我和妈妈在很多事情上都出现了分歧,我觉得妈妈越来越不理解我,对我管的也越来越多,我们很难达成共识。

期中考试后,总算能够尽情享受一下暂时的轻松了。

我买了盘流行歌曲的磁带,兴致颇浓地边听边舞。

妈妈见了,说:

“真闹心!

烦不烦?

”哼!

我才不烦歌呢,我烦的是你!

第二天是周末,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到郊外玩的很开心,回到家已是晚上7点多钟了。

刚进门,就看见妈妈焦急而气愤的脸。

“到哪去了?

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

出了事怎么办?

”我一天的好心情顿时无影无踪,无名火顿生心头,不耐烦地说:

“我的事不用你管!

”甩下这句话,我就进了自己的房间。

妈妈带我到商场买衣服,她看上的都是“老土”,我坚决不要;我看上的“新潮”,她却看不惯,说不适合我,就是不给我买。

一气之下,我自己跑回家大哭一场。

班上一个男生来家借笔记本,我们顺便聊了几句班里的事。

你瞧我妈那个紧张劲儿,疑神疑鬼地追问人家老半天,弄得我们很尴尬。

这以后,好几天我都没理我妈。

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我们说:

儿童在成长中要经历两个逆反期,一个是3-4岁,一个是12、13-17、18岁,他们由对父母的全面依赖,向一定水准的自立发展,对父母的协助、指示、禁止总想用“不”来反抗,这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程序,是儿童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没有逆反期好不好?

不好。

如果没有逆反期,就会剥夺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导致成人后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

什么情况下儿童丧失反抗心理,一个是父母教育过于严厉,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孩子不敢反抗。

另一个是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孩子丧失反抗行为。

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极其复杂,这既是第二个学习关键期又是第二个逆反期,所以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存有着多种矛盾:

(1)自我意识发展,要求独立自主,不希望父母处处管着自己,但又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并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之间的矛盾。

他们反感儿童时代与成人形成的依附关系,为了剪断这种关系,他们采取了对抗或反抗的方式,目的不但是抗拒权威,更重要的是展示自己的存有。

(2)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心理有话不愿意说,但又希望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希望多交朋友,希望有能说知心话的朋友之间的矛盾。

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外露与直爽,尤其不愿意与父母、老师交谈,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

但同时他们又在持续地寻找能推心置腹的知己,渴望向他们敞开心扉,得到同龄人的同情、理解与支持。

(3)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十分强烈。

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

在某些情况下青少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成熟,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行为。

但当他们面临缺乏经验的情景或认为自尊感将面临考验时,又会出现退缩和懦弱的表现,比如说话时羞羞答答、脸红和不好意思等。

(4)自以为是,有成人感,觉得自己不含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

他们因为受到自我理解、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水平的限制,常凭一时的感觉来衡量自己。

一个很小的挫折就可能被放大几倍,而受到鼓励时又会爆发出超强的热情。

例如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可能会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严重者会导致孩子厌学。

而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又会高兴的夜晚难以入睡。

高傲和自卑情绪像一对孪生姐妹在他们身上形影不离,造成情绪起伏不定。

(5)性冲动的出现与性心理不成熟之间的矛盾。

他们眷恋童年,但又否定童年,面对接踵而来的很多挑战与问题,他们彷徨、思索,他们留恋童年的无忧无虑,但又否定童年。

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力争从各方面对过去的一切不成熟的痕迹实行否定。

总来说之,表现为生理发育迅速与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

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必然带来很多心理和行为上的特殊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1)出现青春痘(痤疮),变声等生理反应;

(2)出现烦恼、孤独、抑郁等不良情绪,爱发无名火,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发火;

(3)逐渐会变得内向,不愿意与社会及他人接触;

(4)头脑中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朝三暮四,干什么都没有常性,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5)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方面缺乏自觉性,情绪容易波动,注意力分散,上课听讲不集中,作业马虎、粗心;

(6)容易受环境、时髦、热点的摆布、影响,习惯向外看,盲目追星,是追星族的主要成员;

(7)喜欢照镜子,注重自己的发型、体型,喜欢穿衣打扮,喜欢偷窥别人的秘密;

(8)在学习上有可能出现成绩大滑坡等等。

这些矛盾、变化使他们感受到很多心理冲突和压力,产生焦虑心理。

如果没有苦闷的解脱,缺乏亲情的抚慰,缺少情感的宣泄,问题得不到即时解决,承受较长时间的困扰,常常会在情绪、情感、性格、行为上表现出种种问题,甚至会导致身体、精神上的疾病。

从家庭角度看,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欢乐的家庭氛围。

怎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下面我从11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有的内容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书刊多次讲过的内容,而有些内容是我在几百次心理咨询中自己悟出的道理,供家长参考)

1不要整天盯着孩子在干什么,家长应换位思考

有的家长整天盯着孩子,希望孩子24小时都在学习,这种心情能够理解。

但把教育变成一种监视、“督学”就不好了。

有的家长就是双休日不在家,也要打个电话问一问,看孩子是不是在家学习。

有的家长拆看孩子信件,翻看孩子日记,监视孩子电话。

我们换位思考,如果你背后总有一双眼睛盯着你,你会是什么感觉?

那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很容易使孩子加重逆反心理,严重时,会导致学习上的情绪对立。

父母要用关心、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尊重孩子的人格特点。

2当父母在批评教育孩子时首先要想到孩子的感受

批评孩子时,不要给予主观上的论断,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例如:

孩子的脸弄脏了,你对孩子说:

“你的脸很脏”,而不是说:

“你是个脏孩子”。

孩子作业完成的很慢,边玩边写。

你应该说:

“你的作业写的很慢”,而不是说:

“你真笨,作业写的那么慢”。

批评孩子时,应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例如:

在你批评孩子而孩子一言不发时,这时你能够说:

“你是不是很生气?

你是自己觉得做错了,还是认为爸爸妈妈不公平?

这里孩子对批评的感受很重要。

当你的孩子考试成绩很差时,你怎样批评孩子?

首先要认同孩子当时的真实情感。

你能够告诉孩子:

“你没考好,我知道你心理很不好受,我们心理也不好受。

”过后,再和孩子深入交谈。

不能让孩子感到我给爸爸妈妈丢脸了,爸爸妈妈不喜欢我。

应该让孩子有这样的感觉:

爸爸妈妈说我、批评我,但他们还是喜欢我、爱我的,要让孩子明白他们始终是安全的、被爱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接纳”。

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无条件地接纳你。

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但批评要讲艺术性,不要动不动就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批评的目的是协助孩子改正错误。

如果孩子真实感受到无论对错家长都会毫无条件地接纳他,他在学习上就会有更大的动力,他想努力是因为有你们的爱,而不是为取悦父母。

一个没有享受到真实被接纳乐趣的孩子,他们会一直生活在恐惧当中,既便成年之后。

3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因为“火车晚点,不一定会误船”。

父母千万不能一窝蜂跟着大家走,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跟邻居孩子比,“你瞧人家二楼的小芳多聪明,总考全班第一名,你怎么就那么笨。

”在对比中讽刺孩子,这样只会增加亲子间的冲突,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

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从外表看,人们之间没有太大差别,但从个人素质看会有很大不同。

我们总爱说:

“别人能做到的你为什么做不到?

”其实,有时他真的做不到。

最好的比法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比自己的进步、成长、成熟。

从“多元智能理论”上讲,要乐观地看待自己的孩子,相信在他们身上一定潜藏着智慧的种子,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观察,你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他就会显露、体现和发展起来。

家长要树立一个观点:

“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要注重孩子的特点及成长过程,而不是结果。

一个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热爱学习、心理健康、独立自主。

4给孩子一个思考问题的空间和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

就是把自己注重的问题告诉孩子,和孩子谈心、聊天、沟通,并真正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听听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庭中成为主角。

不要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一是孩子的意见值得参考,二是更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一种尊重、认可,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满足孩子的成人感,为孩子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意见、要求,家长不要不加思索的否定、一口拒绝,而应坐下来认真分析,充分了解孩子的看法,如果是错的,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导致的不良后果。

如果有部分是对的就

要加以肯定,并表示认同,如果是准确的,就要表现出欣赏、赞许、满意,孩子非常需要这种精神支撑。

家长要多花点时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听出他们内心里真正的声音,这是克服沟通障碍的好方法。

5懒惰是孩子学习的大敌

“只要把学习搞好,家里的事不用你管!

”一个非常错误的教育观点。

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小学主要是靠智力因素,只要孩子智商正常,取得80-90分并不困难。

中学孩子的学习成绩主要靠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

理想、信念、追求,学习动机、目的、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情感,学习策略、方法、习惯,学习自信心、责任心、意志力,学习上的人际关系等。

其中最关键的是意志力和自信心。

很多孩子因为在小学学习成绩好,家长就忽略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下降。

对初中生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习不好的原因:

努力不够的占73.6%,没兴趣的占44%,学习内容太难,不会的占8.2%,认为老师讲不清楚的占7.2%。

父母要摆脱传统观点的思维:

“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的事不用你管。

”这既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巨大压力,又个孩子带来生活上的无能和学习上的懒惰。

生活即教育,学习需要勤奋、刻苦、有责任心,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从做家务劳动中培养起来的。

正是在做家务劳动中磨练意志、改变心态、陶冶情操、感悟人生、把生活中的事物,物化为孩子内在的心智。

同时培养了独立生活的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产生了自信心和意志力,为中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个切在学习上的“加班加点”是难以奏效的。

如果今天作父母的还能够对孩子的行为实施有效影响的话,那就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中培养。

例如扫地、擦桌子、刷碗、整理自己的房间、承包拿报纸拿牛奶等工作。

在生活中形成的良好品德,他就会用在学习上。

意识、观点、行为、习惯,这些在头脑中都是相通的。

6自卑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家长常常只看孩子的缺点,而很少看到孩子的优点,这叫“恨铁不成钢”。

有的家长整天持续提醒孩子的种种缺点,“才得了一次100分,就高兴成这个样子,翘尾巴了不是,人家李平还得了双百呢。

”所以,孩子得了一百分都得不到表扬,受到的仅仅批评。

这就不是批评,而成为打击。

孩子在长期的批评、指责中会有失败感,对自己失去自信,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坏孩子,笨孩子。

他们面对批评,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最后必然表现为对批评的麻木,自暴自弃,形成一个无助于解决问题的恶性循环,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助”。

这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是很大的,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存有缺点,错误永远改不完,没有错误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教育孩子应以表扬为主,慎用批评。

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就一件事,但如果没有自信就肯定做不成一件事。

家长能够批评孩子,但不能打击孩子,打击多了,孩子学会的是放弃。

7“不打不成才”的错误观点

很多孩子因为学习上的问题都有被挨打的记录,“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观点,今天应该彻底改变。

专家讲:

经常打骂孩子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

一是会使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他们表现在对周围的人有明显的攻击性和反抗倾向。

二是会形成退缩性人格,由活泼开朗的性格变成极度自卑,从小就会觉得自己老犯错误,事事不如别人,低人一等。

有心事不愿向别人倾吐,抑郁寡欢,性格内向,没有自己的看法,顺从听话,遇事焦虑、逃避,不会选择,叛逆心强。

同时还有一个很难发现又十分严重的后果:

特别是脾气暴躁的家长,暴力打孩子的后果,首先是造成孩子的惊吓,进而形成轻微脑损伤。

这种轻微脑损伤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表现出来,但一进入学习状态就会出问题。

首先是破坏孩子的阅读水平,因为人的阅读水平在大脑进化过程中是最晚的,最不完善。

阅读水平的减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计算水平,看不懂题意,出现所问非所答。

“读书破万卷,下笔也无神”。

其次破坏孩子的短时记忆水平,感觉器官获得的信息,不能正常加工、提取、整合、迁移,导致听讲出现问题,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第三破坏孩子的人际交往水平,孩子的正常情绪会发生扭曲,无法与人正常交往,让同学们感到与他相处没有安全感。

最终会导致孩子惧学、辍学。

8用鼓励性语言批评孩子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常用的语言是:

“笨蛋!

”“蠢货!

”这话说多了,孩子将来准是笨蛋。

(在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被一个词语名称贴上标签后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肯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的现象,称为“标签效应”。

)批评孩子要注意使用鼓励性语言。

例如:

老师留了5道作业题,孩子做错了3道,家长不能说:

“你真笨,5道就错了3道。

”家长应这样说:

“5道做对了2道,很好,我相信,你只要继续努力,其它3道也一定能作对。

”或者说:

“儿子,你真棒!

这么难的题你都能作对,你只要努力其他的题也一定能作对。

再举一例:

王峰上小学时总是坐不住、疯闹、成绩差。

班主任老师把王峰的妈妈叫到学校,让她带“多动症”的儿子去看病。

妈妈陪着笑脸替王峰说情,眼含泪水回了家。

王峰以为妈妈会打自己,没想到抚摸着他的头笑着说:

“老师表扬了你,说你以前一会儿都闲不住,现在能安静地听三分钟课了,你会改好的。

”上初中时,王峰迷上了“追星”,追歌星、影星、球星,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

家长会上,老师责怪王峰的妈妈说:

“孩子得管,再不抓紧,这孩子就完了。

”伤心的妈妈回到家,装作高兴的样子,对王峰说:

“家长会上老师表扬了你,说你潜力很大,你一定能成为好学生。

”高中阶段,王峰成了班上的中等生。

高三家长会上,老师叮嘱王峰的妈妈说:

“当前王峰处在升学的边缘,不抓紧他可能考不上大学。

”回家后,妈妈对王峰说:

“孩子,你真行!

老师说了,再努努力,你能再上一个大台阶。

”最后,王峰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

回报了母亲。

也许这位母亲并不懂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但她使用的正是用鼓励性语言批评孩子,进而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还要教会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很坚强”、“我不会倒下”、“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要快乐地生活”。

在这个时期,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是最重要的。

孩子在困难、挫折面前需要的是照顾、体谅、期待、鼓励和协助。

而不需要批评、讽刺、挖苦、打骂。

9不可缺少的赏识教育

孩子的表现或许在别人的眼中不怎么优秀,就是天下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是身为父母的你,也不能看不起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非常可爱的。

父母要随时留意孩子做对了什么,而不是留意做错了什么,不是注重错误,而是注重优点,即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哪怕是件小事情也要给予表扬、鼓励,肯定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当他的啦啦队。

赏识教育并不代表无视孩子的错误,但如果你越注重孩子的错误,他的错误往往越多,而当你注重孩子的优点并给予赞赏时,你会发现孩子的错误反而越来越少了。

建立孩子自信心的根本办法是提供他获得成功的机会。

如果在学习上没有这个机会,那就在日常的生活中提供给他这个机会,例如打球、唱歌、做家务、出门买东西、搭车、管理零用钱、当父母的小帮手等。

有的儿童从未经历过或很少经历成功的体验,即使偶尔成功,也很少得到成人或同伴的表扬或注重,从而缺少成就感。

我们常说:

“失败是成功之母”,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成功是成功之母”,大成功是小成功的积累、升华。

成功和进步给孩子带来的激励和信心是巨大的,甚至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一个生活在持续受到表扬中的孩子与一个持续受到批评中的孩子,其未来的道路是大不一样。

10注意孩子成长中的变化(独立意识增强、对穿衣打扮的需求、性心理的需要)

孩子升入中学后,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体长高、长胖,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少,独立意识增强,不希望处处都受父母管着,向外独立去探索,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父母体会到孩子在逐步远离自己,也会有些不适合,这时需要父母的耐心与大度。

初中阶段,男孩女孩都开始注意起自己的穿衣打扮,歌星、影星、球星开始成为一些学生的偶像,这些变化常常不被家长接纳,形成两代人的代沟。

做父母的要试着接纳孩子的这些变化,而不要过多干涉,也不要对孩子的相貌、身材做出批评。

孩子上中学后,家长不要忽视孩子性心理的变化,要重视孩子早期的“性”教育。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高峰期,会产生强烈的性好奇和性欲望。

因为孩子对性器官变化发展缺少正常渠道的学习理解,而在这期间如果受到影视图书的错误导向,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作用,甚至会导致性心理障碍。

做父母的要即时给孩子讲解一点性知识,如果是男孩,就由父亲来讲,告诉孩子遗精、手淫是怎么回事,女孩由母亲来讲,月经的基本知识。

实施“家庭性教育”,不要和孩子郑重其事地“谈性”,能够找机会谈和性相关的话题,如电视、报纸、杂志等,找几件和性相关的事情并不难,重要的是要一针见血,不要长篇大论,要告诉孩子:

有了性的欲望,并不可耻,这是长大成熟的标志。

性欲是正常的欲念,也是促动人类繁衍的动力。

同时,告诉孩子“能做什么”,不要老强调“不能做什么”,在说出能做的事情时(如握手、拥抱与亲吻),必须同时告诉孩子两种事情不能做:

(1)结婚以前不能性交,

(2)永远不能伤害另一个人。

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对异性朦胧的情感完全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这种情感是十分美好的,不过随着社会资讯的日益发达,各种传播媒介对中学生性意识的诱导和启发,模糊了孩子心目中情感与行为的界限,让他们误认为只要两个人有了感情就能直接发生性行为,这就特别需要有正面的力量去引导教育他们,协助孩子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文明,树立准确的性观点,培养准确的性态度,这是家长和老师责无旁贷的。

11以平和心态面对孩子的异性交往

青少年在成长中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又因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

他们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理解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来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

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学习上互相协助,生活上互相关心,但却害怕导致同学们的议论,产生巨大压力。

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较为密切的异性交往时,从观点上看,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不需要挽救。

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定不想“早恋”,他们也想有个美好前途,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他们不是做错事的孩子,而是遇到了问题和困惑,不要责怪、抱怨甚至惩罚孩子,给孩子一只温暖的手,让自己保持平静,这样孩子容易和你沟通,聆听你的指导,共同探讨他所遇到的问题。

在你的接纳中,你会发现孩子开始有了惊喜的变化。

这时家长不能仅是接纳了,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不会很好的处理情感问题,也不会处理好情感与学习的关系,很可能因为情感的信马由缰而荒废了学业。

所以需要家长给孩子讲些道理,告诉他人生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协助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学会自我控制。

当发现孩子有了异性朋友时,作父母的应该是理解、包容、等待和沟通,而不是指责。

协助孩子学习自我疏导情感,而不是要求孩子将情感的幼苗连根拔起。

别忘了给孩子在情感上留出充足的空间,这样才能协助孩子渡过情感难关。

12家庭环境的影响

(1)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极大,家长的作用就是衣食住行,个性熏陶。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

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求孩子爱读书,但不能要求家长都爱读书,这不现实,可家长的话语言谈中对读书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家庭文化一定是积极、乐观、向上的。

崇尚文化,就要崇尚文化的代表——老师,看不起老师的家长,怎么能培养孩子热爱学习。

对老师的信任度出问题,孩子准完蛋。

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牢骚,造成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最瞧不起的就是家长,由小学的高大形象变成了中学的最小最差形象,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

家长要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孩子需要一种归属感,家长要永远和孩子站在一起,分享孩子的成功,并承担责任。

孩子成绩考砸了,需要的是鼓励、支持,而不需要说教,就是你说的都对,但孩子这时是听不进去的。

(2)孩子房间的布置。

孩子房间的布置应该有什么,不应该有什么?

首先,要有学习的基本条件一桌一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有孩子自己的书橱。

其次,写字台前墙上要贴有功课表、学习时间表、针对孩子问题的名人名言,如果有地方应挂有中国和世界地图。

再次,孩子的奖状也应上墙,还有孩子的图画、小制作都能够展示。

如果孩子在墙上贴上他所喜爱的歌星、影星、球星的艺术照,不一定非逼着孩子拿下来,有一点也能够,但不能喧宾夺主。

从色彩学上讲,有条件的家庭能够把孩子住的房间刷成浅蓝色、淡黄色或橙色(桔子皮),这会使孩子在家中学习时精神集中,情绪稳定,还能够减少孩子与家长的逆反情绪。

(3)孩子房间杂乱,缺少必要的安静环境,常受到电视、麻将、扑克的干扰,成人间的谈话,家庭的吵架,势必给孩子造成心烦意乱,而这种烦乱情绪就会在课堂听讲和作业中表现出来。

从孩子的作业看一定是字迹潦草、错误百出。

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小事,但却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电视能够看,麻将也能够打,但要把门关好,以不影响孩子学习为第一要素。

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静能生慧。

二家长怎样对孩子的学习实行具体辅导与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