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759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docx

路基过渡段施工方案

过渡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新建西宝铁路客运专线DIK519+596.97~DIK520+395.6、DIK520+444.4~DIK521+772.78两段路基施工图(图号)西宝客专施(路)02-01-02

2、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通用结构详图(图号)西宝客专施通(路)-01。

3、设计技术通知单(编号)XBLJ-05。

4、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及相关技术规X。

5、参考中铁一局集团X西、武广、京沪、哈大等路基施工经验。

二、使用X围:

本方案适用于DIK519+596.97~DIK521+772.78段所有桥涵过渡段填筑。

三、编制目的

1、明确过渡段改良土和级配碎石的填筑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2、检验设计参数。

3、确定施工参数、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为过渡段填筑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X围内共设12处过渡段填筑,4处桥台过渡段和8处涵洞过渡段。

台后路堤填筑采用倒梯形过渡的方案。

过渡段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碎石(掺5%P·C32.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分层填筑掺入3%P·C32.5水泥长度不小于20m,过渡段后4mX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C32.5水泥。

线路纵坡1‰,为直线段。

过渡段下部地基为预钻孔冲扩挤密桩和CFG桩。

过渡段主要分两种类型,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和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时应进行过渡段工艺性试验。

我部过渡段工艺性试验选于DIK521+716(1-4.0m×4.0m)涵洞和漆水河特大桥XX台,平均填土高度6.5m。

1、取弃土场

过渡段取土场设计位置位于DIK526+000右9.0km庞家村,取土场面积113亩。

弃土场选定在本段路基附近废弃砖厂,进行地基处理中桩挖土弃土。

设计取土场被政府部门规划用于其它,取土场变更为北于村DIK521+300及白家孔DIK521+200处两处土场,取土场面积128亩。

2、改良土拌合站

过渡段改良土拌合站设置于DIK520+600右侧,采用WBC500拌合机,设100t水泥罐2个,每小时生产改良土240m3,用于生产包边土4%、6%改良土填料。

3、级配碎石拌合站

过渡段级配碎石拌合站设置于DIK521+400处左侧,采用JS750强制式搅拌机,设2个拌合机,每小时生产级配碎石混合料150t,用于生产过渡段掺3%、5%级配碎石填料。

3、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级配碎石

m3

7760.27

过渡段

2

P·S·A水泥

t

494

过渡段

3

渗水板

m2

54.74

过渡段

4

横向排水管

m

33.1

过渡段

4、施工便道

级配碎石拌合站及路基段施工便道已拉通,便道宽度7m,便道结构形式为底层30cm灰土、以上铺设60cm建筑垃圾、上层铺设10cm砂砾或碎石,并形成横坡,能够满足雨季恶劣天气情况下运输通行要求。

5、现场施工场地条件

本段工程地处兴平市,施工资源条件较好。

施工场地平坦,条件较好。

6、材料供应

过渡段掺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所需水泥,所选冀东海德堡PC32.5水泥生产量及储量丰富,满足本工程所需水泥供应要求。

三、劳动力组织及机械设备配置

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本工程施工要求,由项目副经理牵头,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安质部、试验室具体实施,在项目副经理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

主要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序号

XX

职务

职责

1

程庆斌

副经理

负责全面生产管理工作和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劳动力、物资组织安排

2

X蕾

工程部长

主要负责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现场施工技术控制及过程总结分析,负责编制过渡段总结报告

3

于振龙

安质部长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防护,确保安全生产,负责质量控制评定和环水保控制

4

闫歧

现场主管

负责过程实施中技术控制,施工记录和数据采集整理

5

金广营

测量主管

负责桩位放样,标高控制,路基沉降控制

6

邓锦宁

试验室主任

负责路基过渡段试验检测,路基过渡段试验数据采集整理,并对路基过渡段填筑进行试验分析总结

7

韦旭东

物资部长

负责工程所需的所有物资的原材料及时送样和正常供应

8

周国新

设备部长

负责机械设备及时到位和正常使用

9

李军

地亩

负责施工场地的征迁工作,施工过程中地亩干扰协调和组织机械设备、物资进场

2、施工队伍组织

根据过渡段施工特点,计划安排1个施工队伍,负责包边土、级配碎石运输、摊铺、平整、碾压。

3、劳动力配置

根据工作的需要组织施工队伍,考虑工程的特点,重点抽调我公司机械筑路公司的人员,并配备技术能力强,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合理配置现场劳动力,满足施工要求。

包边土、级配碎石运输:

现场管理人员1人;操作司机10人;修理工2人。

推平碾压:

现场管理人员2人;操作司机6人;修理工1人;其他配合施工人员2人。

现场技术人员:

4人。

现场领工人员:

1人。

试验检测人员:

3人。

现场人员安排:

(1)技术人员:

闫歧、王伟、王磊、郭晨

工作安排:

闫歧为路基过渡段技术负责,郭晨收集整理资料,王伟、王磊负责现场施工,王伟配合落实各项技术工作。

工作内容:

水准测量、检验批资料、收集试验资料、安全质量、环保以及现场施工中的协调。

所有技术工作必须有记录,记录必须详细,包括抄平记录,拌料开始、中断和结束时间,碾压遍数和碾压时间、施工顺序,参加施工人员和分工情况,工程量等。

(2)领工员:

詹建生

工作安排:

詹建生为级配碎石、水泥土混合料填筑领工,主要负责进行各种机械调配工作。

工作内容:

路基过渡段上的埋桩挂线、画方格、指挥倒料、排水工程施工、边坡修整、马道维护、现场形象宣传,领工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民工和机械做合理的调整。

需详细记录施工机械种类、数量及使用时间,民工分配和考勤。

(3)拌和站:

站长王军喜,主操作手等生产人员8名,电工1名。

全面协调级配碎石、水泥土混合料生产过程和操作人员的工作安排,负责对两处拌和站的突发事件和机械问题的处理。

工作安排:

8名生产人员分两个班组进行生产和日常机械保养,保证拌和机平稳、正常生产。

民工数量根据生产情况由拌和站确定。

操作手需记录生产情况生产时间、机械详细运转情况,每小时出料数量和日生产总量,上报水泥用量和存储情况。

严格做好交接班记录。

(4)测量人员:

X鑫、牛猛

工作安排:

施工放样和资料整理。

(5)检测人员:

王波、周鑫园2名由试验室安排

工作安排:

现场压实系数、7天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灰剂量、K30、Evd、水泥进场检测,试验记录及报告整理,所有资料当天完成。

各部门记录表由工程部提供,填写后各部门保留原始记录,将工程部所提供表格交接班时统一交付现场技术员。

4、材料配备

材料供应按照设计要求本着合理的调配原则,确保施工过程合理、有序进行。

采购材料的检验和交货验收,由监理工程师按照规X或规定进行验收,方可用于过渡段施工。

5、设备配备情况

主要机械及检测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设备情况

1

推土机

D85型

1台

良好

2

挖掘机

PC220

1台

良好

3

压路机

15t

1台

良好

4

压路机

20t

1台

良好

5

压路机

26t

1台

良好

6

平地机

PQ-185

1台

良好

7

平板振动夯

1台

良好

8

自卸汽车

20t

5台

良好

9

洒水车

8t

1台

良好

10

改良土拌合机

WBC-500

1台

良好

11

级配碎石拌合机

JS750

1台

良好

12

灌砂桶

2套

良好

13

电热鼓风干燥箱

101型

1台

良好

14

微波炉

1kW

2台

良好

15

电子天平

2000克0.01

2台

良好

16

静水力学天平

5000克0.1

2台

良好

17

电子称

30kg精度1克

2台

良好

18

量筒

10ml~2000ml

2套

良好

19

土壤筛

国标

2套

良好

20

Evd

1台

良好

21

K30

1套

良好

四、施工方案

1、试验目的

选择DIK521+716涵洞及漆水河特大桥XX台过渡段进行施工工艺试验,是采用不同的机械组合配置,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方式、碾压遍数以及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工序组合,以获得最佳的施工工艺和最合理的机械组合。

试验段施工完成后,通过对有关指标、数据的检测及分析总结,取得施工工序控制参数,用以指导全线过渡段施工。

⑴试验段取得的施工参数:

通过试验段DIK521+716涵洞和漆水河XX台过渡段的施工,以确定过渡段级配碎石混合料填筑施工工艺参数和机械的合理配置。

计划确定的主要参数有:

1)掺水泥级配碎石虚铺厚度;2)压实设备吨位及压实遍数;3)机械运输能力;4)运输机械、摊铺机械、压实机械合理配备;5)过渡段沉降量与时间(填层厚度)的关系曲线。

⑵施工计划

过渡段试验段计划3天一层。

共22层,需要44天。

计划施工时间为2010年9月29日至2010年10月29日

2、试验X围

过渡段试验段选择的依据和原则为该段地基处理施工完成完成并经检测合格,具备施工过渡段施工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具备本项目桥台与路堤、涵洞与路堤过渡段工程代表性;试验所取得的数据具备推广使用的条件。

经比选,决定试验路段选择为DIK521+716(1-4.0m×4.0m)涵洞台背和漆水河特大桥XX台两处,长度分别为20m和22.1m,均为路堤。

过渡段回填必须待桥台或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将桥台台尾及涵洞两侧防水层处理完成后,进行过渡段施工。

本标段内过渡段分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路堤与涵洞过渡段两种形式。

过渡段垫层同路基段垫层。

过渡段采用倒梯形,基床表层以下采用掺3%水泥级配碎石,两侧设4%水泥土、6%水泥土包边土。

(一)过渡段工艺流程

过渡段施工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二)过渡段填筑施工

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⑴桥台基坑回填C15砼

桥台承台基坑施工完成后,台尾方向回填C15混凝土,回填深度自承台底至承台顶,横路基方向回填宽度上口为路基表层8.8m边坡按1:

1坡率至路基垫层顶面宽度,下口为上口宽度向内侧按1:

1坡率至承台底宽度。

如下图尺寸:

回填混凝土时采用土模,开挖基坑是人工配合机械对基坑进行修整,人工搭设溜槽直接灌注,混凝土灌注时应分层进行,每层不得大于40cm。

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时采用快插慢拔、垂直点振法,振动棒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棒作用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

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待混凝土终凝后,将混凝土进行洒水养生,用土工布进行覆盖。

⑵桥台台尾渗水材料布设

在桥台主体施工完,桥台过渡段施工前,进行台尾渗水板施工。

渗水板采用无砂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10,基础分两部分,上半部分采用无砂混凝土,下半部分采用碎石基础,具体形式如下图:

其中H=基层顶层底面标高-渗水板基础顶面标高

渗水板及基础砼直接在现场浇筑,施工顺序:

碎石基础→C10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渗水板。

渗水板基础横桥向长度不小于路基两侧坡脚位置边坡基础间距离,中间埋设ф100mm透水软管,透水管底面不得低于两侧坡脚30cm。

无砂混凝土采用P0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和10-20mm粒径石子(砾石或卵石)加水拌制而成。

灰石比1:

6,水灰比0.38,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10,平均渗透系数应大于2000m/d。

⑶台尾过渡段填筑

①过渡段垫层

A、改良土填筑:

渗水板施工完成后,进行过渡段填筑施工。

过渡段承台基坑以外垫层采用6%水泥土,工艺参数同路基6%水泥土垫层,垫层厚度1m,共分5层进行填筑,第一层和第五层压实厚度10cm,松铺系数1.1,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压实厚度分别为26cm、26cm、27cm,松铺系数1.25。

施工时应与相邻路基段同步施工。

B、土工格栅铺设:

第一层与第四层施工完成后准确放样中线、边线位置,并撒出白灰线。

人工铺设(80KN/m)双向土工格栅,铺设宽度应在坡脚内侧0.5m处,反向折回,折回部分的宽度不小于2m。

铺设时注意预留纵、横向搭接长度,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搭接部分横向每隔1m用8#铁丝进行捆扎,施工时应采用U型卡进行固定。

C、运输、整平机械组合:

采用5辆20t自卸汽车运输,出料后用彩条布覆盖,确保运输途中填料水分减少量处于±2%以内。

D85推土机粗平,PQ-185平地机精确整平,必要时人工辅助进行摊铺。

D、碾压机械组合形式:

碾压形式为15t、20t光轮压路机各静压一遍,20t光轮压路机弱振第三遍,26t光轮压路机弱振第四遍,20t光轮压路机静压一遍收面。

靠近桥台大型机械碾压不到处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压实。

②包边土施工

包边土填料与路基填料相同,与过渡段级配碎石同时施工。

A、改良土填料选择(包边土)

黄土取自白家孔取土场,拉运至第二改良土拌站(DIK520+600)处,添加黄土干质量的6%(或4%)PC32.5水泥拌合。

土料有机含量不超过2%,不含有膨胀土或冻土,粒径不超过10mm,混合料拌合均匀,水泥用量不低于6%(基床以下路堤不低于4%)。

B、土料存放

土拌站设3个存料仓,为两个合格区、一个待检区。

每个料仓约存料5000m3。

黄土进场后存于指定料仓进行土料含水量、液塑限、CBR等项目检测,检测合格后,再行使用。

C、土料拌合

填料采用WBC500改良土拌合机集中拌制,用自卸车运输至现场。

土料自取土场运至料仓后,通过筛土机过筛,确保粒径不超过10mm。

拌和前,由装载机将土料端至上料仓,经与水泥拌和,由皮带机运送进入储料仓。

改良土的含水量低于设计要求时,在拌和站由拌和机计量加水拌和。

采用雾化加水技术,加水量通过精密计量装置加以控制。

基质土和改良土混合料的实际含水量均跟班检测,以便及时调整。

D、土料运输

拌和料采用20t自卸车运输,成品仓前至少要有3台车在等待装料,防止成品仓储料过多,时间过长造成“粘”、“堵”、“拱”、“卡”现象。

在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快的天气运输时,车斗加苫布覆盖,以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

E、包边土填筑

Ⅰ、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恢复过渡段中线,放样包边土边线、及过渡段掺3%水泥级配碎石两侧边线。

采用白灰撒灰线,确定摊铺宽度及位置。

为确保上面层宽度基床以下路堤超宽50cm,过渡段基床底层超宽30cm。

Ⅱ、填料填筑:

两侧包边土4%水泥土、6%水泥土填料应与掺3%级配碎石同时填筑施工。

施工时每50cm两侧铺设25KN/m土工格栅,铺设位置为路堤边坡的外边缘处,水平铺设宽度不小于3m。

每层两侧包边土摊铺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掺3%水泥级配碎石摊铺,掺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厚度第一次可根据两侧包边土厚度来确定。

以后各层摊铺则根据级配碎石混合料工艺参数结合两侧包边土进行调整,待掺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摊铺完成后,再进行过渡段全断面碾压施工。

摊铺及碾压时应先两边后中间的施工顺序进行。

包边土碾压遍数及松铺系数等工艺参数依据试验段技术参数确定。

基床以下路堤按松铺系数1.28,松铺厚度32cm。

包边土同路基改良土每5000m3,进行一次击实试验以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Ⅲ、摊铺及碾压机械组合:

过渡段由垫层顶向上施工时,应考虑4%路拱及1‰纵坡,宜逐次找出路拱及设计高程。

摊铺及碾压时应先两边后中间的施工顺序进行。

包边土碾压遍数及松铺系数工艺参数依据改良土路基技术参数。

基床以下路堤按松铺系数1.28,松铺厚度32cm。

包边土同路基改良土每5000m3,进行一次击实试验以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机械组合、压实机械组合及压实遍数同路基改良土施工。

过渡段包边土机械组合形式为D85推土机粗平,PQ-185平地机精平,15t、20t压路机静压一遍,第三遍20t压路机弱振,第四遍26t压路机弱振。

第五遍20t压路机静压收面。

掺3%水泥级配碎石通过工艺性试验确定。

碾压完成后,进行立即进行洒水覆盖养生。

③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

A、填料要求:

粒径20-40mm碎石质量比为20%;粒径10-20mm碎石质量比为30%;粒径5-10mm碎石质量比为15%;粒径0-5mm石屑粉质量比35%,如下表所示。

其颗粒中针片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

碎石级配X围

级配编号

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

50

40

30

25

20

10

5

2.5

0.5

0.075

1

100

95~100

60~90

30~65

20~50

10~30

2~10

2

100

95~100

60~90

30~65

20~50

10~30

2~10

3

100

95~100

50~80

30~65

20~50

10~30

2~10

B、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合及运输

过渡段掺3%P·C32.5水泥级配碎石采用厂拌混合料,水泥与级配碎石质量比为3:

100。

试验室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为2.35g/cm3,最佳含水量5%。

级配碎石拌合站(DIK521+400)设2台JS750强制式拌合机进行混合料拌合,每小时可生产混合料150t,即62.5cm3。

过渡段级配碎石集料拌合前应进行含水量检测,每天至少检测一次。

如含水量低于施工配合比用水量要求时,在拌和站由拌和机计量加水拌和。

混合料采用5辆20t自卸汽车运输,处理时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处理,天气较热时,应采用彩条布覆盖防止水分流失过快,冬季天气较冷,应采用黑心棉进行保温处理。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C、过渡段混合料填筑

基床表层以下铺设掺3%水泥级配碎石层,横桥方向上口宽度10.208m,两侧设1:

1边坡,水泥级配碎石外包边土填筑同相邻路基段施工。

顺桥方向上口不小于20m,下口为5m。

采用倒梯形的结构形式。

靠近路基端坡度不得陡于1:

3,与相邻路基结合部分,应设宽度不小于2m高度不大于0.6m台阶。

确保结合段路基质量符合要求。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施工前应恢复过渡段中线,放样包边土边线、及过渡段掺3%水泥级配碎石两侧边线。

采用白灰撒灰线,确定准确位置。

摊铺时首次依据两侧包边土虚铺高度及横坡进行,上承层分层厚度应根据两侧包边土填土厚度及下承层级配碎石混合料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D、摊铺及整平机械组合

过渡段采用D85推土机进行粗平,PQ-185平地机进行精确刮平,靠近桥台及位置1mX围内,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摊平。

E、碾压机械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台后2.0mX围外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时,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地方采用小型碾压设备进行夯实。

小型碾压设备施工时,每层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

大型碾压设备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

掺5%水泥级配碎石基床表层与相应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同时施工。

施工时应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工艺参数。

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

⑴涵洞台背回填C15砼

涵洞主体及墙身防水层处理完成后,台背两侧基底回填C15混凝土,回填深度自涵洞C20混凝土垫层顶至底板顶面高度,横桥向回填宽度上口为路基表层8.8m边坡按1:

1坡率至路基垫层顶面宽度,下口为上口宽度向内侧按1:

1坡率至涵洞垫层顶面宽度。

如下图尺寸:

⑵涵洞台后填筑

1垫层施工

涵洞与路堤过渡段垫层施工,同桥台与过渡段垫层施工方法。

在此不再累述。

②级配碎石施工

垫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涵洞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填筑,横桥方向上口宽度10.208m,两侧设1:

1边坡,水泥级配碎石外包边土填筑同相邻路基段施工。

顺桥方向上口不小于L=3*(H-0.4)+3≥20m(L为过渡段上口宽度,H为涵洞底板至基床表层顶高度),下口不小于3m,采用倒梯形的结构形式。

靠近路基端坡度不得陡于1:

3,与相邻路基结合部分,应设宽度不小于2m高度不大于0.6m台阶,确保结合段路基质量符合要求。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掺3%水泥级配碎石外侧设4%水泥土、6%水泥土填料包边土。

施工应同步进行。

先行施工包边土,再进行掺3%级配碎石摊铺,摊铺完成后,依次进行全断面碾压,填料、拌合及运输等同桥台与路堤过渡段。

掺3%水泥级配碎石碾压遍数及松铺系数根据工艺性试验确定。

包边土填料碾压遍数施工方法同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包边土。

涵洞台后两侧填筑应对称回填。

避免由于填筑不对称使涵身发生倾斜。

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⑵过渡段表层采用掺5%水泥级配碎石,厚度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0.4m。

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施工时同基床表层同步进行。

3、过渡段沉降元件埋设

过渡段沉降板及观测桩位置依据路基施工图沉降元件埋设位置表及路基施工图沉降元件技术交底。

垫层施工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沉降板埋设。

应用XX铲人工钻Φ9cm孔径,孔深1.5m深,进行沉降板下管及橡胶圈埋设。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表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

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

1次/每填筑3层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

1次/周

1个月以后

1次/2周

无砟轨道铺设后

第1个月

1次/2周

第2、3个月

1次/月

3个月以后

1次/3月

观测仪器:

配置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2m铟钢精密条码水准尺。

观测数据记录及成果整理:

在过渡段填筑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

4、过渡段控制措施

(1)测量及填料控制

过渡段施工每隔10m为一个断面测量确定中线、边线位置,并撒出白灰线,每个断面中线、边线打钢钎。

在钢钎上标示红布条,以确定出虚铺层高位置,以便于现场整平操作。

计算每层填料方量,撒方格网,计算每个方格网填料方量。

避免现场二次倒运。

摊铺时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

(2)整平控制

上料后应立即采用土工膜进行覆盖,避免填料含水量损失过大,无法压实。

待满足一个区段后,立即组织D85推土机大致整平,PQ-185平地机按照标高红线位置精确刮平。

边角及靠近结构物平地机刮不到位置组织人工进行整平。

过渡段垫层整平时应设2%~4%横向排水坡度,以免造成表面积水。

必要时应路基两侧开挖排水沟。

确保路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过渡段垫层以上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应由路基中线位置向两边,设4%横坡。

以保证过渡段路基横坡、平整度、高程等满足设计要求。

(3)碾压

通过试验确定过渡段包边土碾压设备组合为,第一遍15t压路机静压,第二遍20t压路机静压,第三遍20t压路机弱振一遍,第四遍26t压路机弱振一遍。

第五遍20t压路机进行收光。

碾压时压路机行走速度为4km/h。

掺3%水泥级配碎石填筑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及机械组合情况。

碾压顺序为由两边向中间,纵向进退式。

压路机按S形走行,碾压交接时,各个区段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压路机走行线路如下图所示:

过渡段包边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