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855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本教案

识字1

教材分析:

《识字1》是有关秋天的三组词语。

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

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但本课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有些比较陌生,也较难理解。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词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在课外,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帮助他们独立识字,积累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等11个生字。

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能通过抽象的文字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去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秋天的美好,养成收集词语的习惯。

前置性作业:

一、根据课文组词

宜()()谷()()色()()

实()()金()()华()()

尽()()丰()()

层()()壮()()

二、填填记记

1、______时节_____宜人______尽染______流金

______云淡_____南飞_____气爽______壮美

______丰登_____飘香______秋实_____冬藏

2、过了______的夏天,我们走进了______的秋天。

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______的图画。

(学习提示)

三、品味探究

1、下面哪些特点是秋天具有的?

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天空高、蓝。

②天气冷。

③天气凉。

④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⑤燕子飞到南方去。

⑥枫叶红了。

⑦苹果熟了。

⑧树叶黄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践活动

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收集描绘秋天的句子:

1、

2、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

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呢!

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吗?

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出示词语,初读课文:

师:

欣赏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秋天真美啊!

师:

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们想美美地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

注意:

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的树叶上呢!

可要把它念准!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3、学生模仿练读,教师正音。

三、自主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

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

2、指名带读、齐读词语。

3、合作学习、自学生字:

师:

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别难记?

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吗?

(小组讨论合作)

4、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方法。

重点交流:

叠翠爽染登

(2)去掉拼音,分组赛读。

(3)巩固识字: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指名读。

尽力尽情爽快凉爽直爽

翠绿翠竹壮丽壮观雄壮

华灯华丽谷子稻谷山谷

登山登高层叠楼层表层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出示课文,认读词组:

师:

这些调皮的生字又跑回课文里了,你们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2、出示与课文相应的图,说说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分别送给它们最合适,为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

如:

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

”来学学他的语气,做做动作。

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

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再到果园里瞧瞧,呵!

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儿,又大又红的苹果,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

谁能再来读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4、再读全文:

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小朋友也收获不小,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吧!

5、小结:

秋天还有更多更美的风采、词语等待小朋友们去描绘,去收集呢!

五、书写生字

1、观看“尽——层谷——金”的田字格结构。

2、教师范写

3、学生自己临摹书写生字并交流。

生本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会写6个生字。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

二、熟读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赛读、赛背。

3、互相抽测背。

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三、课外拓展:

1、展示收集的秋景图与词语:

师:

秋天景色宜人,令人陶醉。

小朋友,你们还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秋景和收集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

赶快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个别指名)

2、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看法。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剩余的6个生字。

2、可以试着写一写。

互相交流。

五、完成课堂作业

六、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枫林如火丹桂飘香

生本感悟

 

1、秋天的图画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

由此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前置性作业:

一、根据课文组词

波()浪()灯()作()

字()苹()丽()劳()

二、填填记记

1、秋天的山野就是美丽的_______。

2、梨树____起金黄的_______,苹果____出红红的_______,稻海____起金色的_______,高粱____起燃烧的_______。

3、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就是勤劳的_______。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

(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

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

(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

课文共有几句话?

(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

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

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

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

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

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

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梨子

苹果

稻海

高粱……

生本感悟:

 

2、黄山奇石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

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如: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分别与课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对应,便于学生了解这些奇石的形状,在头脑中浮现出这些奇石的样子。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学习语言文字,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预设目标:

1、会认“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字形区别“膊——脖——胳”和“区——巨”;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前置性作业:

一、根据课文组词

尤()其()区()巨()

它()安()块()站()

二、填填记记

1、黄山的景色___________,尤其是那些_______,有趣极了。

2、黄山的奇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黄山奇石“天狗望月”是怎样子的?

“狮子抢球”是怎样子的?

“仙女弹琴”又是怎样子的?

(仿照课文具体介绍的那三块奇石)

4、___________的黄山风景区______的山峰______的云海___________的雄鸡______地啼叫___________的岩石

三、实践活动

1、上山寻找奇石,你觉得它像什么,给它起一个名字吧。

教学时间:

3教时。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会写“尤其、区、巨、它、安”;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感受奇石的神奇之处。

第三课时:

学习第六自然段,挑选一块奇石仿说;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书写其余的生字。

教学准备:

介绍黄山风景秀丽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明代的大旅游家徐霞客游览了五座名山(即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河南的嵩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

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

游览了这“五岳”,再也不用观赏其他的山了,因为天下所有山的特色,这五座山几乎全有了!

出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位于安徽省南部,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板书:

黄山)

2、揭题: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为黄山有四奇:

怪石、奇松、温泉、云海。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补充课题:

奇石)。

指名读课题;齐读。

四个字哪个字读得最有意思?

指名读,齐读,质疑。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奇”

1、黄山奇石奇在哪儿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黄山奇石的风光)。

2、美吗?

打开课文读读。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请教老师。

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

(1)认读词语:

仙桃石石盘巨石山峰

胳膊脖子天都峰

著名风景区奇形怪状每当

(带拼音读)注意指导“膊”读轻声。

⑵去掉拼音读。

⑶认读生字。

区尤其仙盘峰膊巨当脖著形状

4、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奇石名称的词语,同桌交流。

5、课件出示填空:

黄山的奇石,叫得出名字的有( )、( )、( )、( )、( )、( )、( )、( )等等。

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着我们去给它起名字呢!

读读这些奇石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就是这些石头的名字也是那么的“奇”。

三、品读第一段,突出怪石的“奇”

1、世界闻名的黄山到底在哪儿呢?

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2、出示句子。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指名读,听出哪儿读得特别好?

齐读。

理解“闻名中外”。

看地图简介“安徽省”。

3、补充句子,学会运用“尤其”,初步感受“奇”。

 我们班同学都很喜欢朗读,

尤其

 是朗读得最美。

 我喜欢上课, 

 

 

 

4、读课文第二句。

5、导书写“尤、其”。

四、巩固字词。

1、再次读生字。

2、指导书写“区、巨、它、安。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认读:

著名风景区安徽省奇形怪状巨石山峰尤其每当

2、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一、品读课文2——5自然段,探究奇石

1、师: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黄山去看看奇石吧!

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课文中具体描写了那几块奇石?

用“☆”标出。

板书:

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2、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都要去黄山旅游。

请你当小导游,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向我们介绍?

解说词就是我们的课文,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奇石读得奇,读得妙,让我们听得啧啧称赞,就是一位好导游。

3、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向全班介绍。

评读哪里读得好,读得奇。

“仙桃石”:

可以组织小游客质疑为什么叫仙桃石?

感悟“飞落”的妙处。

“猴子观海”:

哪里读得特别有趣?

引导想象:

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

它到底在想什么呢?

会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议——再读

“仙人指路”:

表演读。

小游客们你们看到这么一位仙人,会怎么想?

“金鸡叫天都”:

小导游你觉得奇在哪儿?

指导读好最后一句。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书写“站、块”。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

还有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呢?

学习最后一段。

二、展开想象,创编奇石

1、指名读最后一段。

张开想像的翅膀,我们先一起去欣赏那一幅幅天然的山石画卷。

2、看课件欣赏奇石。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已经得了雅号的有120多处,这是——这是——这是——这是……(点击课件,学生欣赏怪石)

3、创设情境,争做小导游。

生自任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中的任一块介绍,可仿造课文的样子。

4、给其它奇石取名字:

有的怪石因为受青睐,还有两个名字呢(孔雀戏莲花,天鹅孵蛋)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你们给它们起名字呢!

(看课件欣赏奇石,为奇石取名字。

学生为自己找到的黄山奇石的其它图片取名。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师:

今天,我们游览了黄山的奇石。

你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表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

难怪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游一游黄山。

2、作业:

宽带网

A、我找到了黄山的其他图片

B、我当导游介绍黄山

C、我给大家提供有关黄山的网站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仙女弹琴

仙人指路狮子抢球……

金鸡叫天都

生本感悟: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提出问题:

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设计意图: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

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

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前置性作业:

一、根据课文组词

已()甲()豆()识()纷()经()如()好()娃()洼()

二、填填记记

1、______为家______的铠甲______跳着________的知识

2、蒲公英妈妈有办法,她给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________________,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石径一()菊花一()歌

一()白云一()马路一()笔

三、品味探究

1、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方法是什么?

苍耳呢?

豌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植物和动物旅行靠什么?

帮他们用线连起来。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课文,学习1-4节;第二课时,学习第5节,拓展文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谈话:

黄山奇石,令人叫绝;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

板书课题:

植物妈妈有办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①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

②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③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多读几次。

2、出示词语:

旅行降落伞娃娃纷纷山洼观察知识啪炸开蹦着跳着

3、交流反馈,读准字音。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2、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

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

(板书:

蒲公英、苍耳、豌豆)学习蒲、苍。

指导书写“豆”。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板书:

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引读第一节。

是啊,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自由读2——4节,看看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把她们的办法划出来。

(三)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

把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次,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

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课件演示:

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

理解降落伞。

3、理解“轻轻”、“纷纷”。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

(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

这就是纷纷出发。

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4.朗读体会。

现在我就是蒲公英妈妈,你们是我的孩子。

你们乘着微风纷纷出发,那么你想飞到哪儿生根发芽?

(自由回答)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

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高兴呀。

现在让我们自己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

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五)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课件演示,认识苍耳。

2、你有什么不懂吗?

理解“铠甲”:

 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

这里指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3、师:

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们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

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六)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么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

(课件演示。

3、比较: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

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4.小结:

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5.齐读这节诗歌,也可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什么办法呢?

请小朋友们回去后请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去网络、书籍上查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五、指导写字。

1、出示:

纷、经、好、如。

你有什么发现?

2、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开展各种形式的认读。

2、引读第一节。

诗歌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

她们有什么办法?

二、学习第五节

1、过渡:

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自由朗读第五小节。

2、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诗、选择背诵。

四、课后延伸,激发兴趣。

1、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

(学生交流)

2、出示 资料库:

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莲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扬絮、柳絮是被风吹散生根发芽的。

3、我是小作家。

(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