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09906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docx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含答案

初中化学必背基础知识点86题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理变化中,原子可分为原子核、电子;也可分质子、中子、电子。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混合物。

11、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

12、溶液都是混合物。

例如:

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

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

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

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

如:

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

(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H2O等。

30、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碳酸硫酸根,唯一正一是铵根。

31、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

3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8、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

烟是固体。

雾是液体。

39、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0、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

(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

(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

2H2O22H2O+O2↑

41、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Zn+H2SO4=ZnSO4+H2↑

4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3、氢气的用途有

(1)冶炼金属(还原性);

(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44、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

可用来切割玻璃。

45、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46、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7、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48、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CO2+Ca(OH)2=CaCO3↓+H2O

49、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50、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51、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52、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53、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H4+2O2点燃CO2+2H2O

54、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55、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剂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

56、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57、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58、不能用NaOH干燥的是SO2、CO2、HCl。

59、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

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

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

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60、五种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一种蓝色沉淀是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

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AgCl和BaSO4。

61、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62、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63、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64、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65、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

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66、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67、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

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68、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69、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70、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在集气瓶口复燃。

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燃着木条在集气瓶口熄灭。

71、能区别盐酸和硫酸的试剂是氯化钡BaCl2溶液。

72、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73、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76、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77、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78、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79、由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80、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81、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就是说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食盐36克。

8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正比)。

熟石灰除外(反比)。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反比)和压强(正比)。

83、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

84、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85、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86、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初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大家一旦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就一定能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

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

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

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

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

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

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四、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记忆方法

  学好任何学科的知识都首先必须具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精神,但在知识爆炸的当代,仅仅具有这种精神还是不够的。

要想提高记忆效率,就必须根据某一学科的特点、记忆的规律,寻找巧妙的科学的记忆方法,下面我对记忆中学化学知识的问题谈以下几点:

 

  一、巧用趣味记忆法 

  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便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

趣味记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种:

  1、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诵易记;节约时间,效果明显。

  2、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

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后面四种金属是“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

“统共一百斤”。

谐音记忆法要根据自己的悟性和知识水平,在学习实践中创造。

  3、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

若用会意记忆法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会意记忆法也要根据自己的悟性和知识水平,在学习实践中创造。

  4、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领的骨架进行记忆。

比如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可浓缩为七个字“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

  5、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

如记忆一氧化碳(CO)性质的谜语是:

“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二、要掌握科学的记忆规律 

  1、人脑记忆的奥秘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外界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向大脑中传输的时候,大脑细胞中的突触所产生的电脉冲和神经递质沿着一定的神经通道传导。

因为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以及神经递质等是由碳(C)、氢(H)、氮(N)等元素组成的,这些“C-H”、“C-N”、乃至“C-C”是可以旋转的,因此在信息流的作用下,这些化合物的原子位置和化合物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随着信息的传导便会在神经通道上作为一种化学印记显现出来。

如果这种印记达不到一定的强度——一次刺激太弱或者反复刺激太少,则这些印记会随之消失,这样一来,瞬间记忆就不能转化为长久记忆。

反之,如果一次刺激强度很大(如平常所说的“那次印象特别深刻”)或者反复记忆(如学生记忆汉字和英语单词),这样一来,就能形成很强的化学结构印记,则每当有关信息通过这个通道时,便可使这种结构印记所“记述”的情景重现出来。

 

  2、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着”这种自信心。

高尔基说: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

”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

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3、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笔者在做学生时就坚持这样一个观点:

“想玩的时候就尽情地玩,学习的时候就要全身心投入。

”我坚决反对古人的那种“头悬梁,锥刺骨”的做法,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4、直观刺激有助于记忆 

  科学实验证明,直观刺激有助于记忆。

老师在课堂上作的演示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就是运用直观刺激的方法教学,同学们务必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5、要注意将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 

  化学知识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而实质上很多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出各种内在的联系,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为此,要善于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

  6、要善于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敌人是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根据这个记忆和遗忘规律,要自觉地与遗忘作斗争,具体要做到:

一要及时复习,强化记忆,因为重复是记忆之母;二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

如:

在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就是一种情绪干扰。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就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

  三、要科学地给大脑“加油”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脑细胞的记忆思维行为离不开核酸、蛋白质、乙酰胆碱等化学物质。

美国图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脑中的促肾上腺皮激素和促黑素细胞激素,不仅能促进人的记忆,而且还能增强注意力。

科学研究还证明,当一个人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充足时,脑中的茶酚胺就会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就活跃。

而去甲肾上腺素与大脑的思维和记忆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这种脑物质分泌传递越活跃,思维和记忆的能力就会越强。

日本在战后提倡更多地食用蛋白,特别是水产品蛋白,人体素质和寿命得到了很大提高。

欧美国家在战后也争先恐后地实施“学生必须饮牛奶工程”,现在我国专家也建议在中等以上城市实施“学生饮豆奶工程”。

  我们不能相信广告上说的任何关于健脑的“灵丹妙药”,即使有健脑的“灵丹妙药”,也要反对靠药物健脑的做法。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生理代谢平衡,靠食物可以有效地维持人体的生理代谢平衡;相反,靠药物健脑,就破坏了自己的生理代谢平衡。

人和动物一样,都来自于大自然,我认为大自然产生的蔬菜、水果和蛋白质是最好的健体(特别是健脑)的“良药”。

  为了给你的大脑“加油”,我建议你多吃一些蛋白质类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