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997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docx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

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竞赛规程

一、竞赛内容

技能操作考核包括两个项目:

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

技能操作将根据观测、记录、数据处理等操作规范性、协调性、完成速度、外业观测和计算成果精度质量等给予评分。

二、竞赛时间

1.四等水准测量、计算规定用时为50分钟。

3.三级导线测量、计算规定用时为50分钟。

三、组队方式

本次竞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校可选派2支代表队参赛,每队由4名选手组成,限报1名指导教师。

四、竞赛试题

技能考核公开试题为:

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

五、竞赛规则

1.每个参赛队4名选手必须合作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和三级导线测量内容并现场进行平差计算,观测和计算数据必须直接填在规定的表格内(表格见附件3)。

表格填写好后应及时交给裁判员,不能带离比赛场地,否则成绩无效。

2.各队参赛顺序、测量线路提前抽签决定。

3.参赛选手必须按照赛项执委会规定的参赛时间提前30分钟参加检录,统一进入比赛场地。

4.参赛选手须着装整齐,带齐三证(身份证、学生证、参赛证),并配带参赛胸卡。

缺一者不准参加比赛。

5.比赛需连续进行,比赛一旦计时开始不能无故终止比赛。

如果在比赛期间测量仪器发生非人为故障,致使比赛不能继续进行,需经裁判长确认并批准,比赛可重新开始。

6.参赛队不得将原始数据先用计算器或草稿纸记录然后再转抄到比赛表格中,否则取消该项成绩。

观测数据必须原始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7.选手文明参赛,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队的观测;如发现,经裁判判定为故意行为,将取消参赛资格。

8.参赛队应规范作业,注意测量安全及仪器保护,全站仪迁站时仪器必须关机装箱,带觇牌的棱镜可不装箱,但不得从觇牌上卸下。

9.比赛过程中现场裁判监督仪器使用、观测、记录、计算以及选手配合过程中的规范性,防止出现人员、仪器安全事故,经提醒不改者,现场裁判有权终止比赛。

六、竞赛环境

1.四等水准测量比赛场地,由赛项组委会提供硬质比赛场地、测量仪器型号、配套脚架及一对2m木质双面水准尺(红面分别为4787、4687)、2个尺垫、记录表格、记录板,抽签确定的水准测量线路。

其中,原则上参赛队自带测量仪器,型号为北京博飞仪器有限公司AL1032或SZ1032高精度光学水准仪。

2.三级导线测量由赛项组委会提供硬质比赛场地、测量仪器型号及附件(一台全站仪主机,两套带基座单棱镜组,三副三脚架)、记录表格、记录板,抽签确定的导线测量线路。

其中,原则上参赛队自带测量仪器,型号为北京博飞仪器有限公司BTS-902CA或BTS-802CA全站仪。

七、技术规范

详见附件2: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八、技术平台

博飞高精度光学水准仪型号:

AL1032或SZ1032。

博飞全站仪型号:

BTS-902CA或BTS-802CA。

九、评分标准

1.四等水准测量评分标准,详见附件4。

2.三级导线测量评分标准,详见附件5。

十、评分方法

1.各参赛队按四等水准测量占40%、三级导线测量占6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

总成绩取位至小数点后1位。

总分相同时再分别按照三级导线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成绩排序,成绩高的名次排前。

2.四等水准测量计分方法:

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测量成果精度50分、测量用时10分。

3.三级导线测量计分方法:

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测量精度50分、测量用时10分。

十一、赛项安全

为了确保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承办学校建立大赛期间相应的安全保障制度,同时由安全保卫、校园环境及卫生医疗保障组执行:

1.比赛期间所有进入赛区车辆、人员需凭证入内,并主动向工作人员出示;

2.在比赛开始前,选手要认真阅读场地内张贴的《入场须知》和应急疏散图;

3.各类人员须严格遵守赛场规则,严禁携带比赛严令禁止的物品入内;

4.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入内;

5.安保人员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通报赛场负责人员。

6.比赛场地严禁吸烟,安保人员不得将证件转借他人。

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在安保人员指挥下,迅速按紧急疏散路线撤离现场。

十二、参赛选手竞赛须知

1.参赛选手报到后,凭身份证领取参赛证,并核实选手参赛资格。

参赛证为选手参赛的凭据。

参赛选手一经确认,中途不得任意更换,否则以作弊论处,其所在参赛队不得参与团体奖项的排名。

2.参赛选手应持参赛有效证件,按竞赛顺序、项目场次和竞赛时间,提前30分钟到各考核项目指定地点接受检录、抽签决定竞赛测量路线号等。

3.检录后的选手,应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提前15分钟到达竞赛现场,从竞赛计时开始,选手未到即取消该项目的参赛资格。

4.参赛选手进入赛场,应佩戴参赛证,并根据竞赛项目要求统一着装,做到衣着整洁,符合安全生产及竞赛要求。

5.参赛选手应认真阅读各项目竞赛操作须知,自觉遵守赛场纪律,按竞赛规则、项目与赛场要求进行竞赛,不得携带任何书面或电子资料、U盘、手机等电子或通讯设备(含对讲机)进入赛场,不得有任何舞弊行为,否则视情节轻重执行赛场纪律。

6.竞赛期间,竞赛选手应服从裁判评判,若对裁判评分产生异议,不得与裁判争执、顶撞,但可于规定时限内由领队向赛项仲裁工作组提出书面仲裁申请;由赛项仲裁工作组调查核实并处理。

7.参加技能操作竞赛的选手如提前完成作业,选手应在指定的区域等待,经裁判同意方可离开考场。

8.竞赛过程中如因竞赛设备或检测仪器发生故障,应及时报告裁判,不得私自处理,否则取消本场次比赛资格。

9.比赛时,替补队员不得进入比赛现场参与比赛。

附件一:

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

本次竞赛以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结合建筑行业职业技能要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8年5月1日批准施行的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制定本技术文件。

一、四等水准测量

1.水准路线形式

一个已知点和三个未知点组成的闭合水准路线(见图1),水准路线总长约为800米。

 

2.竞赛内容

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按四等精度要求独立完成指定路线的水准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3.竞赛规则

⑴各参赛队按比赛报名表中的顺序将选手分别编号为1、2、3、4号(比赛过程中不得变更),按规则要求独立完成指定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任务。

⑵水准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赛项执委会事先确定,赛前抽签确定各参赛队所观测的路线。

⑶每位选手完成一个测段(即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路线)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具体方案如下:

1测段(已知点1A到2A号未知点)由本队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3、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2测段(2A号未知点到3A号未知点)由本队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3测段(3A号未知点到4A号未知点)由本队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4测段(4A号未知点到已知点1A)由本组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水准尺安置。

⑷数据记录必须用赛项执委会盖章的记录手簿(见附件表1),由负责记录的选手用签字笔当场准确无误地填写到相应栏内,并及时计算和填写表中其它数据,要求记录规范完整、符合记录规定、计算准确;观测数据不得改动厘米和毫米,分米、米以上数据不得连环涂改,如有违反均需扣分;观测数据必须原始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⑸各参赛队由3号和4号参赛选手分别独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

计算所用的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由赛项执委会提供(见附件表2),计算表的辅助计算栏中必须填入水准线路闭合差。

⑹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总的规定时间为50分钟,超出规定时间将终止比赛,整个水准测量比赛成绩按零分计。

⑺仪器操作应符合要求,迁站时仪器搬动必须正确,仪器在迁站过程中不必装箱和带箱,仪器箱关闭放在起始测站旁。

⑻观测采用所有测站连续计时的方法,即观测时间为裁判宣布比赛开始(选手拿到题目)到选手上缴观测成果、并将仪器装箱放回原处后结束。

除复印原始记录表的时间外比赛需连续进行,比赛一旦计时开始不能无故终止比赛。

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员报裁判长(副裁判长)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比赛过程中,选手若休息、饮水或上洗手间,一律计算在操作比赛时间内。

如果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

比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和计算,经裁判同意可提前离开赛场。

⑼观测结束后,仪器装箱收回到出发处,记录表格交给裁判员,裁判员暂停计时,工作人员带领选手到指定地点等待进行内业计算。

裁判员将原始记录数据交工作人员复印2份后交给3号、4号参赛选手,继续计时。

3号和4号参赛选手现场分别独立进行水准测量内业计算,高差闭合差分配采用与路线长度成比例的近似平差原则,计算所用计算器由执委会提供或自备,但不得带程序计算功能。

⑽3号、4号选手内业计算完成后交1号选手核对,如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上缴成果计算表和本队外业观测记录表后可结束比赛。

如不对应查明原因,在规定时间内可重算或重测直到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

重新观测结束记录数据复印和计时参照上条规定执行,重算或重测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⑾参赛选手应规范作业,注意测量安全及仪器保护,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选手的观测,经劝告无效者取消比赛资格。

迁站时不允许出现不顾安全的狂跑现象,必须沿水泥或沥青路面前进,不允许穿越草地。

⑿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操作技能竞赛除携带比赛必备的用具(如笔、尺、普通计算器等)外,不得带入任何技术资料和工具书。

所有通讯工具、摄像工具一律不得带入比赛现场。

⒀如果在比赛期间测量仪器发生非人为故障,致使比赛不能继续进行,需经裁判长(或副裁判长)确认并批准,比赛可暂停计时,待测量仪器修复或更换仪器后,比赛恢复计时或重新开始。

⒁记录和计算表格,不得带离比赛场地,否则成绩无效。

⒂比赛过程中现场裁判监督仪器使用、观测、记录、计算的规范性,防止出现人员、仪器安全事故,经提醒恶意不改者,现场裁判有权取消其比赛成绩。

4.主要技术要求

⑴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四等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水准测量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等级

视线长度(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

黑红面读数较差(mm)

黑红面所测

高差较差

(mm)

环线

闭合差(mm)

视线

高度

四等

≤100

≤5.0

≤10.0

≤3.0

≤5.0

三丝能读数

注:

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

⑵观测时前、后视距离必须读取上、下丝读数计算,上、下丝读数应记录在手簿中。

⑶观测顺序按“后-后-前-前”进行,在没有换站时,后视尺不得移动。

⑷各参赛队所测水准点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mm。

⑸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⑹水准测量各测段设站数不限,但每测段测站数必须为偶数。

⑺高差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及“±”必须填写。

5.评分标准

四等水准测量总分值100分,其中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成果精度50分,测量时间10分。

具体标准见附件表3:

四等水准测量评分表。

二、三级导线测量

1.导线形式

一个已知点及已知方向和三个未知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如图2),四条边总长约860米。

 

2.竞赛内容

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按三级导线精度要求独立完成指定的闭合导线测量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外业观测包括一个连接角和四个转折角(左角)测量(5个角度均采用测回法一测回进行观测)以及四条导线边测量(每条导线边水平距离采用往测一测回),内业计算根据给定的已知点A点的坐标和A点到B点的坐标方位角,经平差计算出3个指定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3.竞赛规则

⑴各参赛队按比赛报名表中的顺序将选手分别编号为1、2、3、4号(比赛过程中不得变更),按规则要求独立完成指定闭合导线的测量任务。

⑵闭合导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赛项执委会事先确定,赛前抽签确定各参赛队的观测路线。

⑶每位选手完成一个测站的观测和记录计算,具体方案如下:

A测站点由本队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1测站点由本队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3、4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2测站点由本队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3测站点由本队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安置棱镜。

⑷外业观测时水平角观测1测回,起始方向水平度盘须设置为0°01′12″附近,角度观测和计算单位取至秒;导线边水平距离测量1测回,读数3次(3次读数可以通过盘左、盘右分别观测得到,也可以只通过盘左或盘右观测得到),只进行往测,不进行返测,边长取至0.001m。

⑸数据记录使用赛项执委会盖章的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见附件表4),由负责记录的选手用签字笔当场准确无误地填写到相应栏内,并及时计算和填写表中其它数据。

要求记录规范完整、符合记录规定、计算准确;水平角观测数据不得改动秒值,度、分不得连环涂改,如有违反均需扣分。

观测数据必须原始真实,严禁弄虚作假,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⑹各参赛队由1号和2号参赛选手分别独立进行导线平差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所用的闭合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由赛项执委会提供(见附件表5),计算表的辅助计算栏中必须填入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坐标增量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⑺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总的规定时间为50分钟,超出规定时间将终止比赛,整个导线测量成绩按零分计。

⑻仪器操作应符合要求。

导线测量不得使用三联脚架法观测,观测顺序按先测连接角,再分别按序号进行导线前进方向左角的测量。

每测站起始观测应从盘左开始,盘左照准目标是先起始目标后终始目标,盘右照准目标是先终始目标后起始目标;即盘左顺时针旋转,盘右逆时针旋转。

全站仪迁站时仪器必须关机装箱,带觇牌的棱镜可不装箱但棱镜不得从觇牌上卸下。

⑼观测采用所有测站连续计时的方法,即观测时间为裁判宣布比赛开始(选手拿到题目)到选手上缴观测成果、并将仪器装箱放回原处后结束。

除复印原始记录表的时间外比赛需连续进行,竞赛一旦计时开始不能无故终止比赛。

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员报裁判长(副裁判长)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竞赛过程中,选手若休息、饮水或上洗手间,一律计算在操作比赛时间内。

如果选手提前结束竞赛,应举手向裁判员示意。

竞赛终止时间由裁判员记录在案,选手提前结束比赛后不得再进行任何操作和计算,经裁判同意可提前离开赛场。

⑽观测结束后,仪器装箱收回到出发处,记录表格交给裁判员,裁判员暂停计时,将原始记录数据交工作人员复印2份后分别交给1、2号选手,继续计时。

1号和2号选手现场分别独立进行闭合导线平差计算,角度闭合差分配采取“整数分配,大角分大,小角分小”的原则,计算所用计算器由执委会提供或自备,但不得带程序计算功能。

⑾1号、2号选手内业计算完成后交4号选手核对,如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上缴成果计算表和本队外业观测记录表后结束比赛。

如不对应查明原因,在规定时间内可重算或重测直到计算结果一致并符合技术要求。

重新观测结束记录数据复印和计时参照上条规定执行,重算或重测的时间一律计算在比赛时间内。

⑿参赛选手应规范作业,注意测量安全及仪器保护,不允许妨碍或阻挡其他选手的观测。

迁站时不允许出现不顾安全的狂跑现象,必须沿水泥或沥青路面稳步前进,不允许穿越草地。

⒀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操作技能比赛除携带比赛必备的用具(如笔、尺、普通计算器等)外,不得带入任何技术资料和工具书。

所有通讯工具、摄像工具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

⒁如果在比赛期间测量仪器发生非人为故障,致使比赛不能继续进行,需经裁判长(或副裁判长)确认并批准,比赛可暂停计时,待测量仪器修复或更换仪器后,比赛恢复计时或重新开始。

⒂记录和计算表格,不得带离比赛场地,否则成绩无效。

⒃比赛过程中现场裁判监督仪器使用、观测、记录、计算的规范性,防止出现人员、仪器安全事故,经提醒恶意不改者,现场裁判有权取消其比赛成绩。

4.主要技术要求

⑴根据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测回数

水平角上下

半测回较差

(″)

距离一测回

三次读数较差

(mm)

方位角

闭合差

(″)

导线

相对闭合差

三级

1

24

5

≤1/5000

注:

表中n为转折角的个数。

⑵仪器和觇牌的对中误差不得超过2mm,整平水准管气泡偏差不得超过1格。

⑶各参赛队所测导线点点位误差不得超过20mm。

⑷记录字迹工整、清晰,不得任意修改,记录者必须回报读数。

⑸角度、距离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记录、计算时的占位“0”及“±”必须填写。

5.评分标准

三级导线测量总分值100分,其中仪器操作20分,记录计算20分,成果精度50分,测量时间10分。

具体标准见附件表6:

三级导线测量评分表。

附件三:

表1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表

测站编号

点号

上丝

上丝

方向

尺号

标尺读数

K+黑

-红

(mm)

高差

中数

(m)

下丝

下丝

后视距离

前视距离

视距差(m)

累积差(m)

1

1C

|

2C

1587

0755

后视

1400

6187

0

+0.832

1#标尺的常数K=4687

2#标尺的常数K=4787

1213

0379

前视

0567

5255

-1

37.4

37.6

后-前

+0833

+0932

+1

-0.2

-0.2

注:

各测站高差中数取位至1mm。

表2四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号

路线长度

(km)

实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m)

备注

1A

0.50

+1.220

+1

+1.221

10.500

已知点

2A

11.721

2.00

-1.418

+4

-1.414

3A

10.307

1.50

+1.789

+3

+1.792

4A

12.099

2.00

-1.603

+4

-1.599

1A

10.500

已知点

6.00

-0.012

+12

0

辅助计算:

fh=-12mm

=±20mm

+2mm/km

注:

1.距离取位至0.01km,测段高差、改正数及点之高程取位至1mm。

2.采用路线长度进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

3.计算

(mm)时,L小于1km时,按1km计。

表4导线测量观测记录表

测站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

平均角值

°′″

备注

2

1

00112

853512

853509

3

853624

1

1800116

853506

3

2653622

边名

一测回平距读数(m)

2—3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89.500

89.502

89.501

89.501

注:

角度取位至1秒,距离取位至1mm。

 

表5导线测量成果计算表

点号

观测角

(°′″)

角度

改正数(")

改正后

角度值

(°′″)

坐标

方位角

(°′″)

距离

(m)

坐标增量Δx

坐标增量Δy

纵坐标x(m)

横坐标y(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

后的值

(m)

计算值

(m)

改正值(mm)

改正

后的值

(m)

B

1603542

A

1200118

1200118

667.079

867.097

1003700

179.000

-32.978

-20

-32.998

+175.936

+26

+175.962

1

842327

-9

842318

634.081

1043.059

50018

275.410

+274.360

-31

+274.329

+24.028

+40

+24.068

2

785115

-9

785106

908.410

1067.127

2635124

175.122

-18.741

-20

-18.761

-174.116

+25

-174.091

3

1024809

-9

1024800

889.649

893.036

1863924

224.054

-222.544

-26

-222.570

-25.972

+33

-25.939

A

935745

-9

935736

667.079

867.097

1003700

(检核)

1

3600036

-36

3600000

853.586

+

124

0

+36〞

+0.097m

-0.124m

0.157m

注:

角度及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1秒,距离、坐标及相关改正数的计算取位至1mm。

附件四:

表3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评分表

(仪器操作计时)

参赛队编号

路线号

观测开始

时分秒

观测结束

时分秒

用时

分秒

裁判签名:

日期:

年月日

 

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

四等水准测量评分表

(计算计时)

参赛队编号

路线号

计算开始

时分秒

计算结束

时分秒

用时

分秒

裁判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四等水准测量评分表

(仪器操作部分)

说明

评分标准

次(站)数

扣分

水准仪摔倒落地,一次扣10分

 

每个测段应按规定编号进行观测和记录,违反一次扣5分

阻挡或妨碍其他队观测,裁判劝阻无效,一次扣5分

记录转抄或使用橡皮,一次扣5分

测站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