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0034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5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物体的运动

物体的运动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8•钦州)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  )

A.1.6mB.7.5dmC.18cmD.70u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为18cm。

故选:

C。

 

2.(2018•黄石)下列物理学家中,早在19世纪20年代,对电流跟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研究的科学家是(  )

A.欧姆B.法拉第C.伽利略D.焦尔

【分析】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

【解答】解: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先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

故选:

A。

 

3.(2018•杭州)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

【分析】在物理学中,要想进行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标准,故每个物理量都有各自的单位。

【解答】解:

A、用天平可以测出某物体的质量,通过物体质量与砝码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A正确;

B、用弹簧秤测出测出某物体的重力,通过物体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的比较得出测量值,故B正确;

C、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时,通过血液的位置变化得出结论,是观察法,故C错误;

D、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值,通过对比得出测量值,故D正确。

故选:

C。

 

4.(2018•攀枝花)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

故A符合实际;

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

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

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

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5.(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

A.米粒B.柳絮C.细菌D.原子

【分析】首先对PM2.5的直径作出估测,然后根据对常见物体尺度的了解作出选择。

【解答】解:

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

所以PM2.5的直径为

=2.5μm=2.5×10﹣6m=2.5×10﹣3mm=2.5×103nm。

A、一粒米的长度在2mm左右。

故A不符合题意;

B、柳絮的直径在250μm左右。

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直径在2.5μm左右。

故C符合题意;

D、原子的直径小于1nm。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2018•广州)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14mmB.145mmC.500mmD.50.0m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8cm左右,由平时的观察知道,一般5号电池的高度比中学生拳头宽度小一些,所以是5cm=50.0mm。

故选:

D。

 

7.(2018•滨州)科学家经常用估算的方法来获得事物的有关信息。

估算不是胡乱猜测,它的结果是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合理推测得到的,例如经过测量一个成年人“一拃(zha)”(伸开五指,拇指与中指间最长的距离)长度约为20cm,一张课桌的高约为4拃,估算高度约为80cm。

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m/s

C.一个初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0N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μm,即0.07mm;故A错误;

B、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1m/s;故B错误;

C、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据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得重力G=mg=50kg×10N/kg=500N;故C正确;

D、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D错误;

故选:

C。

 

8.(2018•内江)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B.物体只要受到了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就一定会发生改变

C.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是能够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来验证的

D.伽利略对理想斜面的研究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

A、伽利略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故A错误;

B、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受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不变,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因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在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而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受任何外力的物体,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推理得出来的。

故C错误;

D、伽利略对理想斜面的研究采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的方法,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故D正确。

故选:

D。

 

9.(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B.5.25cmC.3.25cmD.3.3cm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5.25cm﹣2.00cm=3.25cm。

故选:

C。

 

10.(2018•济宁)下列各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物理量的常见值

光速

340m/s

安全电压

36V

大气压强

105Pa

B.

电学仪器及用途

电能表

测电能大小

验电器

验证负电荷

测电笔

辨别正负极

C.

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

G=mg

方向

垂直向下

作用点

物体重心

D.

杠杆分类

省力杠杆

瓶起子

等臂杠杆

托盘天平

费力杠杆

钓鱼竿

【分析】根据对物理常见数值的掌握、电学仪器的作用、重力的三要素、杠杆分类及其应用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

A、光速为3×108m/s、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大气压约为105Pa,故A错误;

B、电能表测量消耗的电能、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测电笔是检验火线和零线的,故B错误;

C、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故C错误;

D、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其中瓶起子是省力杠杆、托盘天平是等臂杠杆、钓鱼竿是费力杠杆,故D正确。

故选:

D。

 

11.(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

【分析】首先要对人的脉搏有个初步的了解,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20次;故A错误;

B、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40次;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故C正确;

D、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达不到140次;故D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2.(2018•十堰)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 2.50 cm。

【分析】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时难于贴近的硬币的直径,借助于三角板等其他工具,如本题图中,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即为硬币直径;

读数时,除了读出准确数值,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右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7.50cm,左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

则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

L=7.50cm﹣5.00cm=2.50cm;

即硬币的直径为2.50cm。

故答案为:

2.50。

 

13.(2018•兰州)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3.45 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在3.4cm和3.5cm之间,估读为3.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45cm。

故答案为:

3.45。

 

14.(2018•自贡)英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经过10年的不懈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由此发明了 发电机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开创了电气化时代的新纪元。

【分析】法拉第在奥斯特的启发下,研究了磁场与电流的关系,最终在1831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发电机,这个重要现象的发现使人类对电能的大规模获得和利用成为可能。

【解答】解:

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人们发明了发电机,为人类大规模获得电能提供了可能。

故答案为:

法拉第;发电机。

 

15.(2018•恩施州)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 3.22 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由图知,圆锥体顶端三角板对应的刻度为1.78cm,圆锥体底部对应的刻度为5.00cm,所以圆锥体的高为h=5.00cm﹣1.78cm=3.22cm。

故答案为:

3.22。

 

16.(2018•广东)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时 1.20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140 s.

【分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8.00cm对齐,物体右侧与9.20cm对齐,则圆形物体的直径:

d=9.20cm﹣8.00cm=1.20cm。

(2)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略偏过2min;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20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2min20s=140s。

故答案为:

1.20;140。

 

17.(2018•重庆)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大量白雾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搭乘火箭的“鹊桥”号中继卫星成功升空,如图所示。

当星箭分离后,“鹊桥”达到一定高度,打开伞状抛物面天线;变轨后,“鹊桥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0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将进行在轨测试,为未来实现着陆器巡视器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与数据传输提供通信桥梁。

“鹊桥”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轨道外专用中继通信卫星,这是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请根据以上材料,找出一个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其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物理信息:

实现着陆器、巡视器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与数据传输;

物理知识:

利用电磁波通信

作答:

物理信息:

 伴随着大量白雾 ;

物理知识: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分析】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过程;

(2)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放出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

【解答】解:

(1)物理信息:

伴随着大量白雾;

物理知识: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物理信息:

运载火箭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

伴随着大量白雾;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8.(2018•桂林)如图所示刻度尺,它的测量范围为 0~10 cm;若小超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结果为5.170cm,此记录结果是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分析】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刻度尺上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是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由图知此刻度尺的量程为0~10cm;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此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应该读到0.01cm,故记录结果为5.170cm,是错误的,应读作5.17cm。

故答案为:

0~10;不正确。

 

19.(2018•攀枝花)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是 3.20 cm。

【分析】

(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3.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3.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5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2mm;

物体A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00cm,物体A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20cm,所以物体A长度为6.20cm﹣3.00cm=3.20cm。

故答案为:

3.20。

 

20.(2018•重庆)如图所示,是我国空军的舰﹣6K轰炸机,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中远程型轰炸机。

2018年5月19日,解放军空军出动轰﹣6K在我国的水兴岛进行起降训练。

轰炸机在机场跑道上启动,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飞向5000米左右的高空,在蓝天翱翔一段时间后,完成既定任务,成功返回机场,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平稳地停在指定位。

请结合上述情景找出一个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其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

物理信息:

轰炸机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

空气对轰炸机产生的升力大于重力。

作答:

物理信息:

 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分析】

(1)影响动能因素:

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因素:

质量和高度;

(2)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解:

(1)物理信息:

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

物理知识:

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2)物理信息:

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平稳地停在指定位;

物理知识:

继续沿跑道滑行一段距离是由于轰炸机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

加速滑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三.实验探究题(共14小题)

21.(2018•陕西)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2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2乙、丙、丁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1)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 振动 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比较图﹣2的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会聚 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比较丁与甲后,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 发散 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3)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z的 超 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分析】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要探究声音能否被会聚或发散,需要控制响度相同;

(2)根据图﹣2的甲和乙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增大,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得出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的作用。

根据图﹣2的甲和丁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氢气的气球后,振幅减小,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小,得出充有氢气的气球的作用。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是次声波。

【解答】解: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要探究声音能否被会聚或发散,需要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

(2)根据图﹣2的甲和乙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振幅增大,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说明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音有会聚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根据图﹣2的甲和丁相比知,声波在通过充有氢气的气球后,振幅减小,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小,说明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音有发散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3)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

答:

(1)振动;相同;

(2)变大;会聚;凸;发散;(3)超。

 

22.(2018•宁波)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

1cm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

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石膏板的形变程度 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

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下落高度 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

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

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

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分析】

(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程度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根据表格数据和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3)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

【解答】解:

(1)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石膏板形变大小反映出来,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同一鸡蛋从不同高度下落,高度越高,石膏板形变越严重,故可以得出:

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高度有关。

(3)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

(1)石膏板的形变程度;

(2)下落高度;(3)减小。

 

23.(2018•金华)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

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A=mB<mC

(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 速度 相同。

(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 小木块移动的距离 表示;

(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 甲、丙 进行比较;

(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

得到数据如下表:

小球

质量/克

高度/厘米

木块滑动距离/厘米

A

10

5

10

B

20

5

18

C

30

5

29

D

10

10

38

E

10

15

86

请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货车超载20%与超速20%两者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 超速20% 。

【分析】

(1)实验中通过控制小球滚下的高度来控制小球滚下的速度;

(2)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被推动距离来表示;

(3)根据控制变量法来分析超载带来的危害;

(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

(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2)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故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表示;

(3)超载是指汽车的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将木块推动得越远,说明动能越大,故需要需要高度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图中甲丙符合要求;

(4)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速度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超速20%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故答案为:

(1)速度;

(2)小木块移动的距离;(3)甲、丙;(3)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