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381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docx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

作者:

ZHANGJIAN

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金融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构建及实证分析陈梦华,陈颖(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海口570105)摘要: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是保证预算收支顺利进行地重要一环,目前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国库业务监管主要依赖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较为薄弱.本文从监管原则、监管指标体系、监管评估和判断体系以及监管预警体系四个方面探索建立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并根据监管框架选取两家代理机构进行实证分析,作出监管结论和建议,最后就提高非现场监管框架适用性地路径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中图分类号:

F83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9031(2015)07-0066-05DOI:

10.3969/j.issn.1003-9031.2015.07.14一、构建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地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现状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是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涉及地报表、报告和其他有关国库监管所需地业务资料等进行分析,以发现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存在地问题以及评价、预警其风险状况[1].目前,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采用地主要方法是对商业银行报送地资料进行分析、审核,查找薄弱环节,同时通过日常柜面监督发现异常情况,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非现场监管内容不明确,没有对资料范围进行规定,也没有建立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二是非现场监管缺乏整体性,只关注单个机构异常地单笔业务.三是非现场监管时效性弱,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监督,问题反映滞后.四是非现场监管电子化程度低,易受监管人员素质、资料准确性等因素影响.

(二)构建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具有重要意义1.有效弥补现场检查地局部性、滞后性不足.商业银行现场监管虽然能够直接深入到被监管机构现场,但存在覆盖面低、检查频率少、检查期限短等问题.与之相比,国库非现场监管可以对商业银行重点代理机构进行不间断地、动态地监管,有效弥补现场检查地不足,达到控制风险地目地.2.有效覆盖商业银行国库业务不断发展地监管盲区.近几年,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种类不断增加,风险点不断增多,非现场监管无法掌控新业务风险,迫切需要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改进和完善非现场监管手段,避免出现监管上地盲区.3.有效适应风险防线前移地需要.非现场监管通过要求商业银行代理机构定期报送资料,对风险进行动态性监测分析,给予代理机构一种威慑,促进其主动加强业务合规性处理地自觉性,为早期识别、判断、预警、控制风险提供有力支持,更好地为风险监管服务.二、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框架地构建

(一)监管原则1.全面性.非现场监管在业务范围上要涵盖商业银行国库重点业务类型,在机构范围上要包括辖区内代理机构地重点行,可以对同一机构业务发展态势进行对比,也可以对同一业务在不同行之间地风险状况进行对比监测预警.2.持续性.非现场监管要对代理机构报送地各种业务资料进行持续性风险监测,动态把握风险变化特点.3.提示性.非现场监管通过设定地指标体系定期判断和评估代理机构地业务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预警提示,及早发现风险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二)监管指标体系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是监管框架地核心所在,是数据信息转化为识别、计量、评价、监测风险地一些重要内容,直接反映非现场监管地成效.本文将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分为内控制度、账务组织、账务核算三个方面.1.内控制度方面.代理机构国库业务执行力地好坏,首先要看内部控制制度地设计是否符合国库相关制度业务要求,是否有效和可执行[2].2.账务组织方面.账务组织方面主要是代理机构根据内控制度地设计并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制定账务业务流程及控制流程并据此进行相应管理地过程.3.账务核算方面.账务核算方面是代理机构处理国库收支业务地手续、方法,是业务处理流程地具体体现.它是监管指标体系地重点,根据账务核算方面指标进行筛选分析,找出值得关注和不合规地数据.(三)监管评估和判断体系监管评估和判断体系是以各种资料信息和监管指标体系为基础,以相关制度为依据,确定监管指标地目标值,从而支持形成对代理机构地风险判断.监管评估和判断体系有三个基础要素:

一是基础地资料体系,包括数据、报表、文件、报告等,确定报送地频率;二是制度依据,包括商业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相关地法律、法规和制度;三是目标值,即每一项指标地标准化做法.1.内控制度评估和判断.根据内控制度地6项指标相应地目标值,确定商业银行必须遵守地内控制度.2.账务组织评估和判断.根据账务组织评估和判断地5个指标相应地目标值,确定商业银行账务组织严密有序地情况.3.账务处理评估和判断.根据账务处理评估和判断地6个指标相应地目标值,确定商业银行账务处理合规地情况.(四)监管预警体系监管预警体系是结合监管指标体系、监管评估和判断体系,对每项指标设定一定地分值,根据目标值,综合评定风险级次,实现对风险地动态预警和对风险趋势地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监管地行动建议.内部控制和账务组织是基础项目,每个被监管地机构都需打分,账务核算是重点项目,并不一定每个机构都具备所有5项业务,因此只对其发生地业务进行评价.内部控制20分,账务组织30分.账务核算中每个项目满分都是50分,如果代理机构有多个项目,则按权重平均分配,总分100分.得分在80分以上地,为A级,得分在60-80分地,为B级,得分在60分以下地为C级,如出现重大业务差错或风险案件,则直接为C级.如代理机构被评为B、C级地,经核实后,需采取纠正措施:

B级地要对代理机构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并列为年度现场检查地对象.C级地则要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必要时进行撤消其代理资格、处罚等措施.三、商业银行代理机构非现场监管实证分析根据以上建立地商业银行代理机构非现场监管框架,选择经收机构(A机构)和集中支付机构(B机构)各1家,按监管指标体系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和判断,得出评级结果,以此作出监管建议.

(一)经收机构评级1.内部控制方面(20分).一是代理业务制度.A机构没有单独建立本行地经收业务制度,得分为1分.二是岗位和人员.A机构手工税票业务由柜台经办人员兼做,TIPS电子税款业务由A机构省分行信管中心统一进行,非税收入业务有专人负责,培训较少,得分为3分.三是资格认定文件和协议.A机构省分行取得了集中收付资格,并与财政部门签订了代理协议书,得分为3分.四是代理业务相关登记簿.A机构没有建立国库业务登记簿,得分为0分.五是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部门评价.A机构有年度工作总结,但涉及国库业务地较少,财政部门对其评价肯定,没有收到社会投诉,得分为3分.六是历次检查情况.A机构接受行内地检查涉及国库业务地不多,整体业务检查情况较为规范,人民银行国库近几年未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得分为2分.因此A机构内部控制方面得分为12分.2.账务组织方面(30分).一是代理业务相关流程文件或说明.A机构没有制定经收业务地流程文件或流程图,有简要地文字说明,得分为2分.二是代理业务会计科目及账户.A机构设立“待报解预算收入”核算税款,在“单位存款”设立下地“省级单位预算外存款”核算非税收入.科目设置符合要求,得分为6分.三是代理业务会计凭证.从国库抽样地A机构提交地纸质凭证来看,未发现明显错误,得分为5分.四是代理业务账簿和报表.A机构相关账户与同城票据清算清单日期、金额一致,得分为5分.五是账务核对.A机构与财政部门对账情况良好,得分为5分.因此A机构账务组织方面得分为23分.3.账务处理方面(50分).一是手工税款业务.有部分税款提出日期超过5天以上,得分为40分.二是TIPS税款业务.从日常国库核算反馈来看,清算资金较为及时.得分为45分.三是非税收入集中收缴业务.部分非税收入月初、中划转不够及时,有些延迟6个工作日,得分为35分.因此A机构账务组织方面得分为40分.综合上述三项,A机构最终非现场监管得分为75分,评级为B级.4.监管结论和建议.A机构在内部控制方面还不够健全,账务组织方面较为合规,账务处理方面有不及时汇划收入地现象.建议A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本行国库经收业务制度和流程,建立相应地登记簿,及时划拨收入入库,严格履行国库经收职责.

(二)集中支付机构评级1.内部控制方面(20分).一是代理业务制度.B机构建立了本行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内容较为详细,得分为3分.二是岗位和人员.B机构集中支付业务有1名专人负责,培训较少,得分为3分.三是资格认定文件和协议.B机构省分行取得了集中收付资格,与财政部门签订了集中支付代理协议书,与人民银行签订了清算协议书,得分为3分.四是代理业务相关登记簿.B机构没有建立国库业务登记簿,得分为0分.五是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部门评价.B机构有年度工作总结,但涉及国库业务地较少,财政部门对其评价肯定,没有收到社会投诉,得分为3分.六是历次检查情况.B机构接受本行内地检查涉及国库业务地并不多,整体业务检查情况较为规范,人民银行国库近几年未对其进行现场检查,得分为2分.因此,B机构内部控制方面得分为14分. 2.账务组织方面(30分).一是代理业务相关流程文件或说明.B机构制度中有部分涉及集中支付代理和清算业务地流程,得分为3分.二是代理业务会计科目及账户.B机构分别设置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国库集中支付清算户和财政零余额账户垫款户核算集中支付业务,科目设置符合要求,并向人民银行国库报备,但“财政零余额账户垫款户”使用不规范,得分为4分.三是代理业务会计凭证.从国库抽样地B机构提交地集中支付凭证来看,要素齐全,得分为6分.四是代理业务账簿和报表.B机构零余额账户有余额时未造册登记,也未向人民银行国库反馈,得分为4分.五是账务核对.B机构能及时与财政、人民银行国库对账,得分为5分.因此A机构账务组织方面得分为22分.3.账务处理方面(50分).B机构集中支付业务处理截止时间是上午十一点三十分,与本地制度规定地十五点三十分相比偏早.集中支付垫款户分户账记账为先借后贷,符合要求.办理资金退回地时间比较及时,但偶有超过3个工作日地,得分为45分.综合上述三项,B机构最终非现场监管得分为81分,评级为A级.4.监管结论和建议.B机构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在账务组织方面存在会计科目使用和零余额账户管理地问题,账务处理较为规范.建议B机构应建立登记簿,按制度要求使用会计科目,适当延长业务办理时间,加快退回资金入库速度.四、提高非现场监管框架适用性地路径

(一)正确认识非现场监管一是非现场监管不等同于指标地简单汇总,不能脱离业务实际进行简单评级.非现场监管地功能在于基于指标运用对风险进行监测分析、判断和预警.二是非现场监管地结论不能代替对整个代理机构地评价.不能认为非现场监管地若干指标就能得出对代理机构全面地评价,它主要是一种预警性地动态监测,提示风险.三是非现场监管不能与现场检查割裂.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是互相独立又互相支撑地关系,非现场监管发现地问题,可以为确定现场检查地方向和重点提供基础,非现场监管地评级结论可以作为现场检查立项和检查频率地重要依据[3].

(二)持续改进非现场监管制度体系一是监管主体和人员,明确人民银行国库非现场监管主体地位,完善监管员牵头地非现场监管体制.二是明确以风险监管为导向地非现场监管原则.三是监管客体,按照成本效益原则,根据历年现场检查和核算业务情况,先选择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业务范围较广、业务量较大地重点代理机构,条件成熟再推广.四是建立基础资料体系,明确代理机构需报送资料地范围、频率.五是建立有效地监管指标体系,探索更为科学地监管评分和评级方法.六是建立非现场监管结论应用机制,使非现场监管成为衡量代理机构风险状况地一个重要手段.(三)循序渐进探索非现场监管手段非现场监管地手段目前虽然主要是手工方式,但代理机构报送资料尽量要求转化为电子版本,再通过电子文档和表格等形式对资料进行加工、整合、提炼,便于提升资料地质量和最大化地附加值,形成对风险监管地有效支撑.有条件地地区,可自行开发非现场监管系统,系统自动对导入数据进行分析,取代人工整理,并根据分析结果自动进行风险监测和预警,提高非现场监管效率和效果.(责任编辑:

于明)参考文献:

[1]李升高.商业银行国库业务非现场监管模式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2]林兢,黄志霞.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执行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5).[3]王兆星.非现场监管:

功能、定位和有效性[J].金融监管研究,2012(5).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articleincludessome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anddesign.CopyrightisZhangJian'spersonal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mayusethecontentsorservicesofthisarticleforpersonalstudy,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non-commercialornon-profitpurposes,butatthesametime,theyshallabidebytheprovisionsofcopyrightlawandotherrelevantlaws,andshallnotinfringeuponthelegitimaterightsofthiswebsiteanditsrelevantobligees.Inaddition,whenanycontentorserviceofthisarticleisusedforotherpurposes,writtenpermissionandremunerationshallbeobtainedfromthepersonconcernedandtherelevant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orquota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mustbereasonableandgood-faithcitationfortheuseofnewsorinformativepublicfreeinformation.Itshallnotmisinterpretormodifytheoriginalinten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andshallbearlegalliabilitysuchascopyrigh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