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035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3页
《开国大典》教案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案3.docx

《《开国大典》教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国大典》教案3.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国大典》教案3.docx

《开国大典》教案3

开国大典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二类字,学会9个一类字,能正确读写本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中国人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无比自豪、无比激动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一关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饱经蹂躏历史书籍,资料、以使学生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2.检查学生读课文。

  

(1)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2)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

(三)作业:

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2、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4、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

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总结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

这说明什么?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小结。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

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哪三种?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

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话的意思?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开国大典

会前:

广场布置群众入场

典礼:

宣布开始→奏国歌→宣布成立→升国旗→宣布政府公告

阅兵式:

检阅部队群众欢呼

群众游行:

天上……地上……

光明充满北京城

教学反思:

 

2、狱中联欢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二、学习本课11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三、结合课文,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一.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理解狱中联欢的过程。

  二.仔细体会文中对联的深刻含义,理解革命前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对敌斗争中表现的巧妙的斗争艺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读长篇小说《红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放录音,听朗读课文。

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词。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疑难问题。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学生自我拼读生字表中的11个生字,然后指名读,根据学生拼读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4.指导学生理解词义。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让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一遍课文。

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

  

(1)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庆祝的是哪一年的元旦?

  

(2)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欢乐?

  (3)课文在描写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的过程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填写课后练习第2题。

  五、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六、教师小结。

  七、作业。

  1.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教师简介课文开头的背景。

  2.学生齐读第1段课文。

  3.齐读后,教师可以提问:

“天还未亮,女室一带头,每一间牢房同时响应,像一阵闪电,爆发了洪亮的歌声。

”这表达了革命先辈怎样的心情?

  4.教师小结第1段。

  二、学习第2段课文。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自读第2段,思考,讨论。

  

(1)第2段开头是什么句子?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志们准备了哪些礼物?

  (礼物有贺年片、五角星、锦旗等。

  (3)他们是怎样准备这些礼物的?

  (4)在这样险恶、黑暗的条件下,他们为什么要准备这些礼物?

  3.齐读课文。

  4.教师小结。

  三、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课文第3段。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说说“苍劲”和“洋溢”两个词的意思。

  

(2)女牢的对联写的是什么?

然后请同学们反复读这幅对联。

请一名同学背给大家听。

  说说“洞中才数月,世上已千年”这幅对联和它的横额“扭转乾坤”的意思?

  (3)为什么说楼一室的对联写得更妙?

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幅对联的理解?

  让同学反复读这幅对联,然后请一名同学背诵。

  (4)楼二室的对联,写得十分优美,读出对联,并说说它的含义。

背诵这幅对联。

  (5)楼三室的对联,借用了古人的诗句,说说这幅对联的意思。

  3.这些对联革命者看了欢欣鼓舞,特务们看完对联后有什么表现?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4.学生朗读第3段课文,反复读对联,边读边体会对联的含义。

  5.教师小结。

  四、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文中的对联。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段。

  1.学生自读第4段课文,了解本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然后讨论:

  

(1)第4段课文中描写了狱中联欢进入表演节目阶段,这一部分着重写了同志们表演的哪几种节目?

  

(2)读出文中描写戴铁镣扭秧歌的语句。

  (3)课文是怎样描写同志们表演叠罗汉节目的?

  (4)课文中怎样描写女同志表演秧歌舞的?

  (用上边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课文,体会革命者面对随时可能被敌人杀害的危险,对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精神。

  3.指名学生读第4段课文。

  4.小结第4段。

  二、再一次听课文朗读录音,回忆全文内容。

  三、说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认识。

  四、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狱中联欢

           大合唱→ 互赠礼物→ 贴对联→ 表演节目

教学反思:

 

3、宝钢掠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二类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本课出现的一些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宝钢是怎样的一座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企业。

3、培养爱国情感,唤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按照参观的顺序,抓住重占,有详有略地记叙。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我国钢铁工业的情况,了解宝钢。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清课文脉络。

1、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可以多读几遍,培养学生边动笔边读书的好习惯,思考:

作者参观了宝钢的哪几处地方,在草稿本上拟出本课的梗概,能抓住主要内容即可。

2、全班交流,以此弄清课文肪络,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了解作者参观的顺序与炼钢的生产程序是基本一致的。

(二)围绕课后练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宝钢是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企业”展开讨论。

(二)在讨论中熟读课文,加深理解,与课外所了解的信息贯通,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唤起民族自豪感。

4、课外拓展活动:

收看展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录像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光荣属于祖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二类字,能结合课文理解本文出现的一些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华罗庚热忱的爱国之心,培养爱国情感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明白课文叙述的顺序,感受华罗庚热忱的爱国之心,培养爱国情感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

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华罗庚生平事迹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全篇。

学生以较低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的叙述,多读几遍,交流对华罗庚的初步印象。

二、局部深入探究:

——围绕课后思考练习展开探究:

1、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在异国他乡奏起了雄壮的国华民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他为什么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建议学生联系自己平时见到的、听到的的相关事例,寻读相关的课文段落,进行探究性阅读。

在探究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深切感受华罗庚热忱的爱国之习,培养爱国情感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三、朗读练习:

读好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评一评、议一议。

四、课外拓展活动:

利用课外时间,召开爱国科学家故事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的概念,训练运用词语的准确性。

2、读背古诗,学习积累古代优秀的诗文,引发对文学的爱好。

3、阅读理解短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感情。

4、学写读后感。

5、扩大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的质量,并为口语交际作准备,通过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6、学写横比撇长的字,掌握其要领。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短文,扩大阅读量,掌握读后感的写法,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题:

词语搭配练习。

1、理解清楚前面部分是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后一部分是事物名称的词。

2、读一读,连一连,再读一读。

第二题:

读背古诗。

指导学生重在读背,不用细细讲解。

大致意思:

传说汉将李广一次夜巡,忽听风声,误以为遇到老虎,便拔箭拉弓,一箭中的,天亮查看,箭已深深扎进一块大石头里。

第三题:

阅读短文。

1、细读短文,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感情进行角色对话练习。

2、带着短文后的思考题再读讨论解决。

第二课、第三课时——写读后感

1、课前先布置学生认真读好《红岩》。

2、课时回忆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激发情感,对原文的一些内容或思想发问,联系自己的实际打开思路来写感想。

注意两点:

以叙述代议,大段大段地抄录原文,只用极概括的话写一点感想,使抄原文代替了主体。

叙述脱节,脱离原文,漫无边际地空发议论,中心思想不明确。

3、学生起草,教师全面关注习作起草状态,特别是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

4、初稿,鼓励自我修改,与同学相互修改。

第四课时——口语交际

1、课前大量阅读,提高独立阅读的质量。

2、向学们概括地介绍内容,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3、针对书中的重点内容或思想,同学之间相互提问,发表个人见解。

第五课时——学写毛笔字

1、分析字形结构:

这类字一般字形扁宽,宜向左右展开,所以横比撇长。

2、老师讲清楚横长撇短字的匀称规律,指导学习掌握这类字的书写要领,写好:

“右”、“有”、“布”、“希”、“类”等五个字,指导学生书写时不要写出硬弯。

3、学生练习。

4、比一比,评一评。

教学反思:

 

5、长城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难点}

教具准备:

长城的相关图片和录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

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

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

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

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

[板书:

略]

  思考:

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

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

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

伟大奇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教学反思:

 

6、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

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

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

掌握“啊”的读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⒈出示表格:

前字韵母

“啊”的发音

举例

a、o、e、i、ü

ya

 真绿啊、真奇啊

u、ao、ou

wa

 真秀啊

n

na

 真险啊

ng

nga

 真静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

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

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

板书:

水:

静清绿山:

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

板书: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

甲天下

               静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奇

             山 秀

               险

         总结: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

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

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

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

三层

  ⑶修辞手法:

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

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

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

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

“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

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

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

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

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

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