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210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docx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答案

  篇一: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汇编答案

  附: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

  

(一)通假字。

  1、“强”通“僵”,僵硬。

2、“说”通“悦”,愉快。

3、“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4、“知”通“智”,聪明。

5、“乌”同“无”,没有。

6、“裁”同“才”,仅仅。

  7、“不”通“否”,表示否定。

8、“扳”通“攀”,牵,引。

9、“帖”通“贴”。

10、“邪”通“耶”,语气词,吗。

11、“坐”通“座”,座位。

12、“止”通“只”,仅仅。

13、“要”通“邀”,邀请。

14、“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15、“曲”同“屈”,弯曲。

16、“衡”同“横”,与“竖”相对。

17、“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18、“与”通“举”,选拔。

19、“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0、“阙”通“缺”,缺口。

21、“挐”通“桡”,撑船。

22、“转”通“啭”,鸟鸣声。

23、“反”通“返”,返回。

24、“食”通“饲”,喂。

25/“见”通“现”,显现,表现。

26、“材”通“才”,才能。

27、“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8、“支”通“肢”,肢体。

29、“被”通“披”,穿,穿着。

30、“具”通“俱”,全,皆。

31、“属”通“嘱”,嘱托。

32、“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3、“直”同“值”。

34、“览”通“揽”,摘取。

35、“適”通“谪”。

36、“唱”通“倡”,首发。

37、“以”通“已”,已经。

38、“被”通“披”,穿着。

39、“错”通“措”,放置。

40、“仓”通“苍”。

41、“信”通“伸”,伸张。

42、“已”通“以”。

43、“著”同“着”,遭受。

44、“缲”同“缫”。

45、“说”通“悦”,愉快。

46、“距”通“拒”,抵挡,阻挡。

47、“圉”通“御”,抵挡。

48、“诎”通“屈”,理屈。

49、“畔”通“叛”,背叛。

51、“衡”通“横”,梗塞,不顺。

52、“拂”通“弼”,辅佐。

53、“辟”通“避”,躲避。

54、“辩”通“辨”,辨别。

55、“得”通“德”,感激。

56、“与”通“欤”,语气助词。

57、“乡”通“向”,从前。

58、“徧”通“遍”,遍及,普遍。

59、“反”通“返”,返回。

60、“惠”通”慧”,聪明。

61、“亡”通“无”,没有。

62、“朔”通“措”,放置。

  

(二)古今异义词。

  1.古义:

高。

今义:

危险。

2.古义:

指子仔辈。

今义:

指儿子和女儿。

3.古义:

离开。

今义:

前往某地。

4.古义:

十分之九。

今义:

指具体数字十九。

5.古义:

文采和道理。

今义:

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6.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7.古义:

只。

今义:

但是,表转折的连词。

8.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

学位最高一级。

9.古义:

适逢,正赶上。

今义:

开会。

10.古义:

稍微。

今义:

与“多”相对。

11.古义:

其中夹杂。

今义:

里面,表示方位。

12.古义:

即使。

今义:

虽然,表转折的连词。

13.古义: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时。

今义:

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古义:

大腿。

今义:

屁股。

15.古义:

跑。

今义:

步行。

16.古义:

黄河。

今义:

泛指河流。

17.古义:

多少。

今义:

几何学。

18.古义:

妻子和儿女。

今义:

男子的配偶。

19.古义: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境地。

20.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的关联词。

21.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

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简称交通运输。

22.古义:

鲜艳美丽。

今义:

食物味道好。

23.古义:

像这样。

今义:

这样。

24.古义:

不值得,不必。

今义:

不够。

25.古义:

形体,身体。

  今义:

形状。

26.古义:

指奏乐的声音。

今义:

丝绸和竹子。

27.古义:

泛指衣服。

今义:

裙子。

28.古义:

前面的路。

今义:

以后的发展状况。

29.古义:

人和物。

今义:

单指人。

30.古义:

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

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31.古义:

两次。

今义:

又一次,再一次。

32.古义:

后生,年轻人。

今义:

戏曲艺术中的角色之一。

33.古义:

规模。

今义:

制度。

34.古义:

日光。

今义:

景色,风景。

35.古义:

放晴。

今义:

打开。

36.古义:

肥沃。

今义:

很稠的糊状物。

37.古义:

怎么。

今义:

憎恶,讨厌。

38.古义:

你。

今义:

表假设。

39.古义:

同样。

今义:

程度或数量上相等。

40、古义:

爱,爱戴。

今义:

可怜,怜惜。

41.古义:

到处。

今义:

经常,常常。

42.古义:

果真。

今义:

诚实,真诚。

43.古义:

亲自。

今义:

身体。

44.古义:

等到。

今义:

比较,比方。

45.古义:

聚会商议。

今义:

管理财务的人。

46.古义:

惩罚。

今义:

刑罚。

47.古义:

即使这样。

今义:

表转折的连词。

48.古义:

道歉。

今义:

表示感激、感谢。

49.古义:

失败。

今义:

凶猛而放肆。

50.古义:

用来?

?

的(办法)。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51.古义:

时。

今义:

四季中的第三个季节。

52.古义:

扩大。

今义:

商店开业。

53.古义:

痛心遗憾。

今义:

十分憎恨。

54.古义:

借指平民。

今义:

布做的衣服。

55.古义: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

品质低劣。

56.古义:

感动奋激。

今义:

深刻的感谢。

57.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58.古义:

护城河。

今义:

池塘。

59.古义:

内外亲属。

今义:

跟自己的家庭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60.古义:

军队。

今义:

老师,或军队中的一种编制单位。

61.古义:

见识短浅。

今义:

品质低劣。

62.古义:

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

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63.古义:

虚报。

今义:

增加。

  64.古义:

案件。

今义:

监狱。

65.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可能或能够。

66.古义:

第二天。

今义:

今天的下一天。

67.古义:

土地方圆。

今义:

某一区域。

  (三)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鞭:

用鞭子打。

(2)市:

买。

(3)宴:

举行宴会。

(4)前:

上前。

(5)洞:

打洞。

(6)隧:

钻洞。

蔓:

长枝蔓;枝:

长枝节。

(8)糁:

涂。

(9)峨冠:

戴着高高的帽子。

(10)文:

画着文彩。

(11)腰:

腰佩。

(12)缊袍敝衣:

穿着破旧的衣服。

(13)守:

做太守。

(14)泉:

汲泉水;茗:

煮茶;罍:

端着酒杯;红装:

穿着艳妆;蹇:

骑驴。

(15)篝:

用笼罩着。

  (16)罾:

用网捕。

(17)笞:

用鞭、杖或竹板打。

(18)缟素:

穿丧服。

(19)箪:

用竹器盛;壶:

用壶装。

(20)毛:

长草木。

(21)义:

坚持道义。

(22)寇:

入侵。

(23)域:

限制。

(24)过:

犯过错。

(25)相:

做宰相。

(26)福:

赐福,保佑。

(27)鼓:

击鼓。

(28)服:

穿戴。

(29)私:

偏爱。

(30)面:

面对。

(31)箕畚:

用箕畚装土石。

  2.名词作状语:

  

(1)日:

每天,天天。

(2)日:

一天天。

(3)犬:

像狗一样。

(4)北:

向北。

(5)道:

在路上。

(6)箬篷:

用箬篷。

(7)石青:

用石青。

(8)上:

在上面。

(9)手:

用手、亲手;笔:

用笔。

(10)西:

向西。

(11)空:

在空中。

(12.)斗:

像北斗星一样;蛇:

像蛇一样。

(13)犬牙:

像狗牙一样。

(14)先:

在?

?

之前;后:

在?

?

之后。

(15)山:

沿着山。

(16)翼:

  象鸟张开翅膀。

(17)前:

在前面。

(18)法:

按照法律,依法。

(19)外:

在外面。

(20)丹:

用丹砂。

(21)夜:

在夜里。

(22)狐:

像狐狸一样。

(23)躬:

亲自。

(24)西:

向西;南:

向南;外:

对外;内:

对内。

(25)北:

向北。

(26)面:

当面。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故:

旧的知识;新:

新的知识。

(2)贤:

品德高尚的人;能:

能干的人。

(3)亲:

亲戚;旧:

旧友、旧交。

(4)坚:

坚硬的铠甲;锐:

锐利的武器。

(5)贤:

有才能的人。

(6)奸:

奸邪的事。

(7)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8)优劣:

好的差的。

(9)奸凶:

奸邪凶顽的人。

(10)险:

险峻的大山。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近:

靠近。

(2)富:

有很多。

(3)远:

远播。

(4)轩:

向高处伸展;邈:

向远处伸展。

  (5)轻:

轻视。

(6)尽:

全部取得。

(7)亲:

亲近;远:

疏远。

(8)固:

巩固;威:

震慑。

  (9)毕:

用尽,尽全力。

(10)惩:

苦于。

  5.动词活用为名词:

  

(1)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2)奔:

飞奔的马。

  6.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

  宾客:

以宾客之礼相待,把?

?

当作宾客。

利:

认为?

?

有利可图。

子:

以?

?

为子,抚养。

  

(2)形容词的意动

  惭:

感到惭愧。

智:

认为?

?

聪明。

异:

感到奇怪。

奇:

感到惊奇。

亲:

以?

?

为亲,赡养,奉养。

乐:

以?

?

为乐。

苦:

苦于。

怪:

感到诧异。

美:

以?

?

为美,认为?

?

美。

  7.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忿:

使?

?

恼怒。

动:

使?

?

惊动。

闻:

使?

?

听到。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乱:

使?

?

乱,扰乱;劳:

使?

?

劳累。

凄:

使?

?

感到凄凉;寒:

使?

?

感到寒冷。

光:

发扬光大。

恢弘:

发扬光大。

苦:

使?

?

经受痛苦;劳:

使?

?

劳累;空乏:

使?

?

受到贫困之苦;乱:

使?

?

颠倒错乱;忍:

使?

?

坚强。

  8.其他:

  死:

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

?

而死。

四:

数词活用为动词,成为四个。

  (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①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

②助词:

A结构助词,的。

B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音节助词。

D宾语前置的标志。

E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动词,往,到。

  2.

(1)AA(3)B3.

(1)DB4.

(1)A

(2)C

  篇二: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汇编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词语释义复习汇编

  

(一)通假字汇编。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项为之强。

(《童趣》)

  2、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3、诲女知之乎。

(《论语·为政》)

  4、是知也。

(《论语·为政》)

  5、一切乌有。

(《山市》)

  6、裁如星点。

(《山市》)

  7、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

  9、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10、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1、满坐寂然。

(《口技》)

  12、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

(《狼》)

  13、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14、舟首尾长八分有奇。

(《核舟记》)

  15、曲右臂支船。

(《核舟记》)

  16、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17、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

  18、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19、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道之行也》)

  20、略无阙处。

(《三峡》)

  21、余挐一小舟。

(《湖心亭看雪》)

  22、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23、窥谷忘。

(《与朱元思书》)

  2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25、才美不外见。

(《马说》)

  26、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27、其真无马邪。

(《马说》)

  2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29、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0、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31、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32、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33、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34、欲上青天览明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35、发闾左適戍渔阳。

(《陈涉世家》)

  36、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37、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38、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39、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40、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

  41、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42、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43、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44、村南村北响缲车。

(《浣溪沙》)

  45、公输盘不说。

(《公输》)

  46、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47、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

  48、公输盘诎。

(《公输》)

  49、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0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2、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

  5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5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5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57、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58、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

  59、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60、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61、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62、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

  

(二)古今异义词。

  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危:

惟危楼一座。

《山市》

  2.儿女:

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3.去:

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

  4.十九:

死者十九。

《塞翁失马》

  5.文理: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

  6.稍稍:

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7.但: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诗》

  8.博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9.会:

会宾客大宴。

《口技》

  10.少:

宾客意少舒。

《口技》

  11.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12.虽:

虽人有百手。

《口技》

  13.于是: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

  14.股:

两股战战。

《口技》

  15.走:

几欲先走。

《口技》

  16.河:

河、渭不足。

《夸父逐日》

  17.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

  18.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19.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20.无论:

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21.交通: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22.鲜美:

芳草鲜美。

《桃花源记》

  23.如此:

说如此。

《桃花源记》

  24.不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25.形:

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

  26.丝竹:

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27.裙:

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28.前途:

天明登前途。

《石壕吏》

  29.人物:

人物略不相睹。

《观潮》

  30.会意:

每有会意。

《五柳先生传》

  31.再:

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

  32.小生:

崔氏二小生。

《小石潭记》

  33.制:

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34.景:

至若春和景明。

《岳阳楼记》

  35.开:

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

  36.膏:

土膏微润。

《满井游记》

  37.恶:

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

  38.若:

若为佣耕。

《陈涉世家》

  39.等:

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40、怜:

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41.往往:

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42.诚: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43.身:

将军身被尖执锐。

《陈涉世家》

  44.比:

比至陈。

《陈涉世家》

  45.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

  46.刑:

皆刑其长吏。

《陈涉世家》

  47.虽然:

虽然受地于先王。

《唐雎不辱使命》

  48.谢:

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49.猖獗:

遂用猖獗。

《隆中对》

  50.所以: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隆中对》

  51.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出师表》

  52.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53.痛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54.布衣:

臣本布衣。

《出师表》

  55.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56.感激:

由是感激。

《出师表》

  57.涕:

临表涕零。

《出师表》

  58.池:

池非不深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9.亲戚:

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0.师:

十年春,齐师伐我。

《曹刿论战》

  61.鄙:

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

  62.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63.加: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64.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65.可以:

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66.明日:

明日,徐公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

  67.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词类活用。

  解释加黑词语的意思:

  1.名词活用为动词:

  

(1)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

  

(2)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

  (3)会宾客大宴。

《口技》

  (4)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狼》

  (5)一狼洞其中。

《狼》

  (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7)不蔓不枝。

《爱莲说》

  (8)石青糁之。

《核舟记》

  (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10)皆披发文身。

《观潮》

  (11)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

  (1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1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1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满井游记》

  (15)夜篝火。

《陈涉世家》

  (16)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17)尉果笞广。

《陈涉世家》

  (18)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1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隆中对》

  (20)深入不毛。

《出师表》

  (21)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

  (2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公输》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人恒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

  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

  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28)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29)臣之妻私臣。

《邹忌讽齐王纳谏》

  (30)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3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2.名词作状语:

  

(1)吾日三省吾身/日扳中用环谒于邑人。

《论语十则》《伤仲永》

  

(2)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隆中对》

  (3)其一犬坐于前。

《狼》

  (4)北饮大泽。

《夸父逐日》

  (5)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

  (6)箬篷覆之。

《核舟记》

  篇三:

20XX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专题汇编

  14课内文言文的阅读与欣赏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表示估计数)

(2)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3)不可久居(留、停留).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做大官的人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者呢?

  8.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前人之述备矣备:

完备,详尽浊浪排空排:

充满

  B.北通巫峡通:

直到,到达薄暮冥冥薄:

迫近

  C.此乐何极极:

穷尽感极而悲者矣极:

十分,非常

  D.而或长烟一空或:

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

或许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宽阔无边。

  21.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