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132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docx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

 

  

 

 

 

 

 

 

 

   

 

 

 

 

 

文化产业园区是指由统一的机构进行建设运营管理,以文化产业为主导,集聚多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并形成一定产业规模,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产业公共服务,并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特定空间区域。

近年来,深圳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推进行业集聚、空间集中的发展策略,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对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增长极。

一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园区数量和级别

截至2018年底,深圳共认定三批次48家市级以上(包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其中2013年认定34家,2015年认定8家,2016年认定6家。

近年来,有4家经认定的市级园区因旧改拆迁等原因停止运营。

目前,深圳全市范围内经认定并正常运营的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共有44家,其中国家级园区1家,省级园区4家,市级园区39家(见表1)。

表1深圳市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一览

序号

园区名称

级别

运营单位

园区建筑面积(平方米)

区属

1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国家级

深圳市华侨城创意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000

南山

2

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

省级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75500

罗湖

3

田面设计之都

省级

深圳市灵狮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50000

福田

4

深圳文化创意园

省级

深圳市世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200000

福田

5

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园

省级

深圳市中丝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42000

龙岗

6

深圳动漫园

市级

润杨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50000

南山

7

南山互联网创新创意服务基地

市级

深圳市瑞丰创新产业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1627

南山

8

深圳设计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五行创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5800

南山

9

蛇口网谷

市级

深圳市招商创业有限公司

420000

南山

10

南海意库

市级

深圳市招商创业有限公司

110000

南山

11

深圳(南山)互联网产业基地

市级

深圳市万进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40000

南山

12

F518创意园

市级

深圳市创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40000

宝安

13

深圳西部国际珠宝城(宝立方)文化创意园

市级

深圳西部国际珠宝城有限公司

100000

宝安

14

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惠宝隆酒店设备用品有限公司

48000

宝安

15

大芬油画村

市级

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管理办公室

444660

龙岗

16

三联水晶玉石文化村

市级

深圳市龙岗区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

150000

龙岗

17

宝福李朗珠宝文化创意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宝福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124900

龙岗

18

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力嘉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12000

龙岗

19

182创意设计产业园

市级

宝钻园创意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150000

龙岗

20

深圳市文博宫

市级

深圳市文博宫投资有限公司

133000

龙岗

21

山水田园国画基地

市级

深圳市山水田园实业有限公司观澜山水田园旅游文化园

100000

龙华

22

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

市级

深圳市龙华区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

23200

龙华

23

127陈设艺术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一二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30000

龙华

24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文化创意产业园

市级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100000

龙华

25

深圳古玩城

市级

深圳市古玩城文物监管物品有限公司

80000

罗湖

26

笋岗工艺城

市级

深圳市笋岗工艺城有限公司

55000

罗湖

27

水贝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市级

深圳市水贝珠宝有限公司

11500

罗湖

28

深圳市楼尚文化创意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楼尚家居饰品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15000

罗湖

29

满京华艺展中心

市级

深圳市满京华艺展中心专业市场有限公司

156000

罗湖

30

坪山雕塑艺术创意园

市级

深圳市宝隆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000

坪山

31

中国(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

市级

深圳新媒体广告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56900

福田

32

吉虹创意设计产业园

市级

深圳吉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2000

福田

33

世外桃源创意园

市级

深圳市瑞丰文化发展有

20000

南山

34

T6艺术区

市级

深圳市瑞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16700

南山

35

深圳大学城创意园

市级

深圳大学城创意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8000

南山

36

百旺创意工厂

市级

深圳市百旺文化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62000

南山

37

深圳市文化潮汕博览园

市级

深圳市德顺宝创意陶瓷有限公司

21063

宝安

38

坂田创意文化产业园

市级

深圳韦玥创意投资有限公司

38000

龙岗

39

李朗国际珠宝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中盈贵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530000

龙岗

40

2013文化创客园

市级

深圳市新城二零一三投资有限公司

65000

龙岗

41

特区1980创意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壹玖捌零文化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167000

龙华

42

深圳市万众城

市级

深圳市万众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

140000

龙华

43

雪仙丽文化创意产业园

市级

深圳市雪仙丽集团有限公司

62303

光明

44

盐田国际创意港

市级

深圳市田心创意港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35000

盐田

|

Excel下载

表1深圳市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一览

(二)园区产值情况

据统计,44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2017年度合计营收1523亿元,平均每家园区营收34.61亿元。

2017年营收超过100亿元的园区有4家,占比9.09%;50亿~100亿元的有2家,占比4.55%;20亿~50亿元的有9家,占比20.45%;10亿~20亿元的有6家,占比13.64%;5亿~10亿元的有8家,占比18.18%;2亿~5亿元的有10家,占比22.73%;2亿元以下的有5家,占比11.36%(见表2)。

44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2017年度合计纳税约197亿元,其中纳税超过10亿元的园区有4家,1亿~10亿元的有10家,0.5亿~1亿元的有4家,2000万~5000万元的12家,2000万元以下的14家。

表2园区营业收入分布

2017年园区营业收入

园区数量(家)

占比(%)

100亿元以上

4

9.09

50亿~100亿元

2

4.55

20亿~50亿元

9

20.45

10亿~20亿元

6

13.64

5亿~10亿元

8

18.18

2亿~5亿元

10

22.73

2亿元以下

5

11.36

|

Excel下载

表2园区营业收入分布

(三)园区区域分布

44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分布在全市9个行政区内,其中南山区11家,占25.00%;龙岗区10家,占22.73%;罗湖区6家,占13.64%;龙华区6家,占13.64%;福田区4家,占9.09%;宝安区4家,占9.09%,盐田区1家,占2.27%;光明区1家,占2.27%;坪山区1家,占2.27%(见图1)。

大鹏新区目前暂无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

从以上统计来看,市级以上园区分布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图1深圳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区域分布

(四)园区入驻企业情况

44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合计入驻企业8493家,其中文化类企业6446家,占比75.90%。

平均每家园区入驻企业193家、入驻文化企业147家。

其中,入驻企业数超过500家的有4个园区,占比9.09%;200~500家的有6个园区,占比13.64%;100~200家的有11个园区,占比25%;50~100家的11个园区,占比25%;50家以下的有12个园区,占比27.27%(见表3)。

表3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分布

园区入驻企业数

园区数量(家)

占比(%)

500家以上

4

9.09

200~500家

6

13.64

100~200家

11

25.00

50~100家

11

25.00

30~50家

7

15.91

30家以下

5

11.36

|

Excel下载

表3园区入驻企业数量分布

(五)园区就业人数情况

44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合计就业人数超过14万人,平均每家园区就业人数3228人。

其中就业人数超过10000人的有3家,占比6.82%;5000~10000人的有6家,占比13.64%;2000~5000人的有18家,占比40.91%;1000~2000人的有4家,占比9.09%;500~1000人的有8家,占比18.18%;500人以下的有5家,占比11.36%。

可以看出,深圳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吸纳就业人数主要介于500~5000人之间(见表4)。

表4园区就业人数分布

园区就业人数

园区数量(家)

占比(%)

10000人以上

3

6.82

5000~10000人

5

11.36

2000~5000人

18

40.91

1000~2000人

4

9.09

500~1000人

8

18.18

500人以下

5

11.36

|

Excel下载

表4园区就业人数分布

(六)园区投资主体及物业产权等情况

从园区建设主体看,44家文化产业园区的社会资本投入占大多数。

其中,36家为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占比81.82%;另有8家为国有资金投入建设,占比18.18%。

其中国企投资建设5家。

从物业产权情况看,租赁物业作为园区的居多。

其中,自有物业的有17家,占比38.64%;租赁物业的27家,占比61.36%。

从建筑性质看,以“三旧”改造类的园区占多数,共28家,占比63.64%;新建类或主体是新建的有16家,占比36.36%(见表5)。

表5园区投入主体及物业产权等情况

单位:

家,%

园区事项

类别

园区数量

占比

投入主体

社会资本

36

81.82

国有资本

8

18.18

物业权属

自有物业

17

38.64

租赁物业

27

61.36

建筑物性质

“三旧”改造类

28

63.64

新建类

16

36.36

|

Excel下载

表5园区投入主体及物业产权等情况

(七)园区建筑规模情况

44家文化产业园区建筑面积合计439万平方米,平均每家园区建筑面积9.98万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的园区有5家,占比11.36%;10万~20万平方米的有12家,占比27.27%;5万~10万平方米的有9家,占比20.45%;2万~5万平方米以下的有13家,占比29.55%;2万平方米以下的有5家,占比11.36%。

可以看出,44家文化产业园区建筑面积主要集中在2万~20万平方米之间(见表6)。

表6园区建筑规模分布情况

园区建筑面积(平方米)

园区数量(家)

占比(%)

20万以上

5

11.36

10万~20万

12

27.27

5万~10万

9

20.45

2万~5万

13

29.55

2万以下

5

11.36

|

Excel下载

表6园区建筑规模分布情况

(八)园区运营管理团队情况

44家园区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合计1443人,平均每家园区3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有190人,占比13.17%,高层次人才占比总体偏低(见图2)。

图2园区运营管理团队拥有学历和职称情况

(九)园区业态特点

44家文化产业园区业态门类多样,包括创意设计、珠宝首饰、工艺美术、影视传媒、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文化旅游、新媒体及文化信息传播、文化软件等,基本涵盖了深圳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门类,且各区园区分布各有特点。

福田区突出创意设计、影视传媒;南山区园区突出业态主要为文化科技、创意设计、动漫游戏;龙岗区园区突出业态主要为文化制造、文化艺术类主题;罗湖区突出珠宝、工艺美术业态;龙华区突出文化旅游、文化科技业态;宝安区突出业态是创意设计、文化制造。

坪山区、盐田区、光明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产业集聚方面仍处于起步或培育阶段,暂未形成具有突出特点的业态特色。

二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经验总结

(一)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模式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始终坚持市场化导向,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在园区业态定位、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均坚持市场化模式,严格按市场规律进行。

一是从业态定位看,深圳目前文化产业园区中创意设计、黄金珠宝、工艺美术、动漫游戏等类别占比较大,这与深圳在这几大产业领域发展较为成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而这也正体现了深圳文化产业园区业态定位主要是根据市场发展需求而自发形成的产业集聚。

二是从投资建设主体看,44家园区中只有华侨城创意园等8家园区为纯国资或国资部分参与投资建设,其余36家(占比超过80%)园区投资建设或运营主体为纯民营资本。

三是从运营管理体制机制看,绝大部分的园区在运营团队组建、企业进驻、园区管理、资源对接和增值服务等与园区相关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上均是按照市场机制运作。

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保证了园区在产业定位方面贴近市场需求、能经受市场检验,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二)坚持政府扶持与规范引导并举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规范引导。

深圳较早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的目标,并出台了国内第一个文化产业促进条例,随后又发布了10余个文化产业政策或规划,涉及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产业空间等多个方面。

2011年,深圳明确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规划、振兴发展政策等系列政策。

系列政策的实施及专项资金的扶持有力推动了全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在支持园区发展的同时,深圳也注重对园区的引导和规范管理。

比如在引导园区建设方面,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深圳市鼓励三旧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若干措施(试行)》政策,支持和引导各区和企业通过收购、升级改造旧城区、旧村、旧工业区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在项目立项、土地使用、财税政策、金融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和支持。

在规范管理方面,2013年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专门出台了《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办法》,并于2016年对该办法做进一步修订,修订为《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逐步建立了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分级认定管理制度,规范园区认定和管理,推进园区健康发展。

根据这一办法规定,2013年以来,深圳已组织认定公布三批次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

2018年下半年,深圳又启动了新一批次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工作,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公布新一批次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

(三)坚持创新发展思路

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中坚持创新发展思路,园区发展模式、运营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加快迭代发展,园区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单纯提供硬件设施向产业链构建,提供金融、产业、人才对接等软性服务转变,从拼租金价格的低水平竞争向拼产业生态的高水平竞争合作转变,实现从“集聚”到“聚合”再到“聚变”,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孵化功能日趋明显。

比如F518创意园通过构建完善的中小微企业成长服务体系,全方位对接产业资源,通过培育孵化园区入驻企业,获得投资收益,成功实现了由主要依靠租金收益的传统园区运营模式,转型发展为以投资和服务增值的新型园区运营模式;大学城创意园探索针对初创文化企业的全链条式的“双创”孵化模式。

(四)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路径

深圳在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中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路径,注重加强与国内国际各方的合作,多角度、宽领域对接资本、专业人才、文化资源以及市场开拓等产业发展相关要素资源。

在对接国内产业资源的同时,深圳各园区还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接海外优质产业资源。

三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热情高涨,不同类型、不同投资主体、不同规模的园区大量涌现,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效应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

同时,也应该看到,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发展空间不足

一方面,深圳目前60%以上文化产业园区由“三旧”改造发展而来,空间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率不高,总体承载能力有限。

由于旧改类园区土地、建筑性质难以变更,无法通过拆除重建或横向扩张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园区物理空间,园区场地空间已不能满足入驻企业随着规模扩大逐渐增长的场地需求,也无法为其他有意向进驻的优质企业提供办公空间。

另一方面,受深圳总体土地资源紧缺因素影响,新建文化产业园区存在用地难、落地难的问题,寻找一定规模的园区用地用房十分困难,特别是在福田、罗湖、南山等中心区域,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圳文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园区硬件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深圳很大一部分园区为租赁物业改造,租赁期满后是否能续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设运营单位对园区建设投入存在一定的风险有顾虑,导致部分园区在硬件设施设备方面持续投入不足,办公设施设备陈旧,公共配套服务不足,园区总体环境欠佳;另一方面,部分园区周边原有交通、生活、居住、文化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于园区的发展需要,造成园区与周边环境发展不协调。

(三)园区布局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在:

一是园区产业业态主要集中在创意设计、黄金珠宝、工艺美术品、动漫游戏、文化软件等领域,新兴业态园区偏少,园区业态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二是产业园区区域布局不均衡,南山、龙岗两区园区数量占比达47.73%,盐田、光明、坪山3个区园区数量只占6.81%,而大鹏新区目前还没有1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

(四)园区运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部分园区运营管理理念落后,未能随着时代发展逐步迭代更新园区运营模式,满足于传统“二房东”式的单一营收模式,服务平台不完善,服务园区企业能力较弱,园区主题定位不够清晰,文化内涵不高,缺乏特色,园区内聚集企业关联度偏低,产业集聚和构建产业链生态效果不明显,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园区还较为缺乏。

(五)专业人才不足

一方面深圳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高素质管理人才总体较为欠缺,满足不了现有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需要;另一方面,深圳文化产业领域的高校、专业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还相对欠缺,对园区发展的智力支持不足,园区管理人才培训偏少。

(六)园区支持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方面,深圳各区对于文化产业园区的扶持政策差异较大,扶持方向和资助标准不一,有些区对园区发展重视不够,扶持政策缺乏;另一方面,从支持方向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侧重于对入驻园区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房租补助,对于园区运营管理方没有相应的支持政策,不利于引导和支持园区运营管理方在园区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提升。

四深圳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路径建议

文化产业园区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领域创新创业的综合载体。

当前,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更好发挥文化产业园区在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大方面的积极效应,本文结合深圳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就深圳文化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全市园区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引导

结合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全市范围内通盘规划园区建设,优化园区布局,避免因盲目跟风、模仿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同质化竞争。

推动园区建设与相关产业发展、周边居民生活相融合,引导扩大发展数字经济类、影视动漫等新兴业态园区,促进园区开发旅游功能,推动园区资源与社区共建共享,提高园区综合效益。

加强对各区园区建设的指导,推动盐田、光明、坪山、大鹏等区域加大园区发展建设力度,逐渐改善园区区域布局不合理状况。

(二)大力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一是推动加快现有园区升级改造和扩展,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场地空间利用率;二是鼓励引导结合旧村、旧工业区、旧城区更新改造,建设新的文化产业园区;三是强化文化产业园区的辐射性和带动性,打造文化产业功能区。

推进文化设施带建设,支持创建一批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小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落及产业布局,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四是引导新建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围绕一定的文化业态,营造文化氛围,集聚业态上下游相关文化企业和资源要素,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代新型文化产业园区。

(三)推动改善园区内硬件环境及周边配套设施

引导和推动现有各园区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园区内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区域、办公设施设备、园区物业设施设备等,打造文化氛围浓厚、办公舒适便利的园区。

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逐步推动完善园区周边交通、生活、文化消费、居住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园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

(四)大力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

鼓励和引导园区建设运营主体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紧跟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和文化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方向,突出特色,整合产业链条上下游资源,加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能力,搭建园区企业间交流、互动、合作平台机制,不断总结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园区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变,逐步提升园区的聚集效应和孵化功能,实现园区高水平、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高,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性园区。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政策,将文化产业人才纳入深圳市人才政策体系,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加快推进文化特色学院建设,支持市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与文化企业联合建设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

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专项经费,加大包括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在内的各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加强专业人才储备。

(六)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支持政策

进一步优化完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支持政策举措,加大对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原有侧重于对入驻园区企业房租补贴基础上,增加对园区运营方在平台建设、运营奖励、创建国家和省级园区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七)强化园区规范引导和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园区分级认定管理机制,指导支持园区申报创建国家、省、市、区级文化产业园区,通过创建各级文化产业园区,促进园区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是根据各级文化产业园区管理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园区日常运营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园区发展态势跟踪和日常管理,规范园区管理。

三是建立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出台园区考核评估办法,组织开展园区考核评估工作,根据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估结果,对园区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完善园区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