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48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棠湖中学学年高二零诊模拟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Word格式.docx

D.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维护人类共同价值的诉求,可以实现人类整体的安全和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个材料按照“总分”的基本逻辑关系进行论述,最后一段从现实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可行性。

B.材料开头由“以往的全球观”引出一种全新的全球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重点阐述这一全球观是时代的要求。

C.材料中间部分紧承第一段内容,从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

D.材料中间三段的内容实质上解决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为什么是中国提出”和“怎么做”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弱肉强食的观念往往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这不符合“天下一家”的世界观。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全世界被广泛地接受认可,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也将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使中国数千年文明始终保持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还可为今天全球的很多问题提供启示。

D.一旦强制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隐性地取消了彼此的平等地位,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反对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养活

吕润霞

公公和驴,究竟谁养活谁,这个问题不宜早下结论。

 

天麻麻亮的时候,公公就起来了。

公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挂起驴圈的布帘打开驴圈的门。

驴可还没起来哩,四仰八叉地躺着。

见是公公进来,便会打个响鼻骨碌了起来,站在一旁有些迫不及待。

公公先是把驴昨夜吃剩的草秸清扫到旁边,再把背篓里剩下的拌了面食的草料倒进光溜溜的土槽。

驴便大口大口咀嚼起来。

公公接着铲起散乱一地的驴粪蛋,扫净驴圈的每一个旮旯——包括驴蹄子下面。

那被驴尿浸湿了的地方就洒了细碎的土,再匀匀地铺开。

公公挑着两篓子驴粪压进地头回来,婆婆的罐罐茶已经咕嘟咕嘟叫了半天。

公公没牙,一颗牙也没。

公公三十来岁的时候,常常牙疼,村里有好心的,让他噙一噙麝香。

公公听那好心人的主意,却把一嘴牙全给毁掉了。

因此,尽管婆婆煎的油饼酥软酥软的,公公也得用他磨光了的牙床就着茶水,才能够把一个油饼囫囵进去。

日头半杆子高了,公公给驴新拌了一背篓草料,就开始清扫驴的二院子。

二院子与里圈连在一起。

清扫干净了,草料填好了,公公拉出驴拴在明槽上,又会重新打扫一遍早晨刚扫过的里圈。

给驴饮水以前是个愁事。

山上水少,井里一次连水带泥吊不上半桶,人吃都成问题,公公只好到弯沟里去挑泉水。

让公公到弯沟里去挑水可真是件危险的事。

一是弯沟的路太难走,地势陡峭,更何况公公的腰也有毛病,而且还很严重。

也是三十几岁的光景吧,农业社里背麻袋,一麻袋玉米背到半山的时候,公公脚下

一哧溜就跌倒了,瞬间就把腰给闪了。

闪了腰的公公再也没有直起过身,从此成了弓字形。

可以想象,弓字形的公公到弯沟里去挑水,有多悬啊。

现在好多了,硖里的女婿前年给公公的大门前打了眼水窖,弓字形的公公再也不用到弯沟里去挑水了。

中午饮了驴,伺候驴的事,算是告一段落。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公公又会为他的驴忙活开了,无非还是:

拌料,扫圈,饮水。

直到天黑把驴再关进里圈去。

如此累计,就可以估算了:

一天里,公公有大半天的时间在伺候他的驴。

隔三岔五的,还要给驴铡草。

别的人家摊子大农活多,养两三头牲口,还有铡草机。

公公和婆婆用的仍旧是老铡刀。

老两口一人送草一人铡草,折腾大半天才能为驴铡够三五天的草料。

不管是送草还是铡草,公公都是那个不变的弓字形。

一起一蹲,一弯一直,都是在为难公公。

为难是为难,公公可从没说过一句为难的话。

公公常埋怨的一句话是:

你这个驴么,咋就越吃越瘦了!

公公就是想不通,他自个儿胖不了是因为大半辈子吃稀烂饭的缘故,牙口好好的驴,怎么尽吃好料不长膘呢,莫非是地里的活干得太少了?

说实话,公公的驴是干活少了些。

公公和驴一共种了四亩地。

四亩地分成了四坨:

一坨种胡麻,一坨种洋芋,一坨种玉米,最大的一坨种麦子。

除了老两口自己吃,主要供给城里的儿子儿媳,说是乡下土坊炸的油香,自家种的洋芋和玉米新鲜。

公公婆婆加上城里的儿子一家,一年统共也吃不了多少粮油和蔬菜。

如此说来,这四亩地,可种可不种。

问题是,公公不舍,公公非种不可。

这四亩地,公公的驴先前是和下庄亲房的一头乳牛一起耕种的。

乳牛后来做了妈妈,就不跟别的牲口搭伙了。

随后,公公的驴就有失业的意思了。

硖里的女婿家有两头大乳牛。

不管种啥,只要女婿牵来他家的大乳牛,呼啦啦半天就将事情弄得利利落落的。

公公种不了地,公公依然是个庄稼人;

驴不耕种,驴毕竟是养活人的牲口。

问题大概就在这里:

驴不养活人,反倒让人养活驴。

所以,这驴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就变得危险了。

不定哪一天城里的儿子发话,让公公老

两口到城里生活,可怎么办?

公公就这样守着他的驴。

守着驴就像守着根据地,即使时间长了去城里看孙子,也是老两口轮流着去,说牲口是离不了人的。

公公总是不肯随儿子从山里出来,最根本的,是因为他一直在坚持,要在山里,养活他的驴。

就像当初,驴养活了他们一家。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公公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挂起驴圈的布帘打开驴圈的门,反映了公公对驴的用心照料,也刻画出公公勤劳质朴的形象。

B.文章用补叙的手法写公公三十几岁的时候因挑水闪了腰,是对后文写“不管是送草还是铡草,公公都是那个不变的弓字形”做出了解释说明。

C.文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在农村的传承,如公公种地除了自己吃,主要供给城里的儿子儿媳;

女婿会给公公的大门前打了眼水窖,让公公再也不用到弯沟里去挑水。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极富生活气息,为读者呈现出农村朴实本真的生活状态,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5.文末说“他一直在坚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坚持”的理解。

(5分)

6.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说公公和驴谁养活谁是一个“问题”,并且还“不宜早下结论”?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国画大师李可染

幼年聪慧更名可染中年勤奋访拜名师

1907年,国画大师李可染出生于江苏徐州一个平民家庭,原名李永顺,年幼时聪明好学,被塾师赞为:

“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改学名为“可染”。

早年,他在西湖国立艺术学院跟随林风眠研习国画。

林风眠融中西于一体的艺术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李可染,并对他日后绘画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当时,李可染还师从法籍后期印象派传统油画家克罗多教授,学习素描和油画。

克罗多先生的油画风格粗犷,强调表现性,对李可染影响颇深。

1942年李可染开始进行水墨写生创作。

由于受鲁迅先生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染,他画了大量水墨牛,并以牛自比,笔耕不辍,将画室取名为“师牛堂”。

1947年,在徐悲鸿引荐下,学有所成的李可染毅然拜在国画大师齐白石门下,并同时投师于另一位画坛泰斗黄宾虹。

他不仅研习大师的笔墨功夫,更注重从“师其心”的高度,学习大师的学术精神,并从诗、书、画、印全方位突破,书画水平迅速提高。

李可染此时的一些作品甚至被前辈们收藏,如现存徐悲鸿纪念馆的《檗阮图》《怀素书蕉》等。

搜尽奇峰打草稿 逆光笔墨独有趣

李可染的艺术生涯经历了两大阶段。

“搜尽奇峰打草稿”强调写生,是第一阶段。

1954年为变革中国画,李可染镌刻“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两枚印章,并同著名画家张仃、罗铭一起开始长途写生,并举行三人水墨写生画联展。

长期大量的写生观察,使得他对崇山密林的表现,尤其对“逆光”的表现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其水墨塑造的“逆光”迷离朦胧、流光萦回,成为其山水画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鲁迅故乡绍兴》《江城朝雾》等都是该时期的写生佳作。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的思变时期,李可染从“对景写生”转向“对景创作”,追求“写实写境”到“写意造境”的升华。

强调山水画创作遵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即由简单到丰富,再由画面的丰富回归于画面的统一之中。

其山水画创作已臻成熟,更重意象凝聚,气势严整浑厚,尤其积墨法的运用,更使画面显得深邃茂密。

《万山红遍》《黄山烟霞》《漓江》等都是该时期的力作,大师可以说是用画笔为祖国山河立传。

万山红遍显东方气派春雨江南展泼墨激情

《万山红遍》作为中国画坛的经典之作,是李可染上世纪60年代根据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创作的。

其一反平时惯用的淡墨画法,集中突出“红色”。

这种色调的强烈转变,塑造出另一种崭新的审美境界,整幅画作构成红白黑三色的交响。

画家创作使用了名贵的上等朱砂,墨色映衬下,朱砂的红色鲜艳浓烈却沉稳凝重,愈显含蓄内敛。

“文革”结束后,先生重拾画笔时满怀爱国挚情,笔墨精道娴熟,意趣更加丰富淳厚,体现出强烈豪迈的民族精神和东方气派。

《杏花春雨江南》是李可染年届八旬的泼墨代表作,描绘了江南春雨朦胧中的山村美景:

墨色淋漓的山村,浸润在霏霏春雨之中,几株盛开的夭桃鲜艳欲滴,带来无限生机。

和傅抱石激情恣肆的泼墨不同的是,李可染的泼墨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性与儒雅,即便是激情洋溢的大泼墨作品,也始终把握着用笔的节奏,挥洒自如但不纵肆,透射着理性的激情和画家平和的心性。

舔犊慈父风趣幽默白发学童人品高洁

许多人知道李可染是中国山水画坛一代大家,但他在生活中充满爱心、风趣幽默的一面却鲜为人知。

说他是慈父,从他1947年的一幅人物画题记上可见一斑,题曰:

“丁亥端午,余偶不在室中,二岁小可为我乱盖图章如此,俟其长大成人再与理论。

可染”。

透过这段文字,画家的舔犊之情,风趣幽默的生活态度跃然眼前。

在治学中,李可染一生倡导“艺无止境”,七十大寿时,他为自己的艺术历程作总结时却镌刻了这样两枚印章:

“白发学童”和“七十始知己无知”,可见其治学严谨和人品高洁可窥一斑。

上世纪70年代,西方文艺涌入中国,一些人大呼中国画穷途末路,而先生却提笔作书:

“有人谓中国文艺传统已至穷途末路,而我却预见东方文艺复兴曙光,因借苏东坡《赤壁赋》末句四字书此存证:

东方既白。

”以其一代大师风范的自信,给国人以信心和力量。

相关链接:

①2015年11月15日晚,中国嘉德2015年秋拍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最终以1、84亿元成交,成为内地2015年秋拍迄今为止第一高价。

②黄永玉评价李可染,“这个画家是无愧于我们这个困难的中国的。

中国有了他,也光彩许多。

7.下列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李可染早年师从林风眠这段经历在他的绘画生涯中非常重要,林风眠的融中西于一体的艺术实践影响了李可染日后绘画风格的形成。

B.李可染“写意造境”的理论,主张山水画创作“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重视作品的意象凝聚、气势严整浑厚、画面深邃茂密。

C.李可染在生活中也是很有情趣的人,对二岁的孩子在自己作品上的涂鸦,开玩笑为“俟其长大成人再与理论”,风趣幽默,充满爱心。

D.李可染根据毛泽东诗词的意境创作的《万山红遍》,塑造出另一种崭新的审美境界,因而在2015年秋拍市场上以高价成交。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已学有所成的李可染,在国画大师齐白石和画坛泰斗黄宾虹的指点下,书画水平突飞猛进,他当时的作品《檗阮图》《江城朝雾》甚至被前辈们收藏。

B.“文革”结束后,李可染先生作品艺术更加纯熟,充满了爱国精神,有着强烈豪迈的民族精神和东方气派,《杏花春雨江南》就是这样的作品。

C.在李可染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他一直强调写生,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写生观察,对崇山密林的表现,尤其对“逆光”的表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D.李可染的泼墨始终保持着一份理性与儒雅,特别是他的激情洋溢的大泼墨作品很好地把握了用笔的节奏,透射出理性的激情和画家平和的心性。

E.这篇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精要提示了各部分的内容,分别概括了传主的经历或形象的一个侧面,也使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便于读者理解。

9.李可染成为一代国画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霆,字定叟,东阳人。

霆少有奇气,试有司不偶,去就武举,嘉定四年,中绝伦异等。

乔行简喜曰:

“吾为朝廷得一帅才矣。

时潘甫等起兵事甫定霆因绥抚之镇江都统赵胜辟为计议官时李全寇盐城攻海陵胜出戍扬州属官多惮从行霆慨然曰:

“此岂臣子辞难之日!

”至扬子桥,人言贼兵昨日在南门,去将安之,霆竟至南门,以帅宪之命董三城事。

胜次第出城接战,霆必身先士卒,大小十八战,无一不利。

夺贼壕,筑土城,焚城门,贼气为慑。

北兵至浮光,其民奔遁,相属于道,朝论以为霆可守之,乃知光州。

冒雪夜行,倍道疾驰至州,分遣间探,整饬战守之具,大战于谢令桥,光人遂安。

督府魏了翁以书来慰安之,以缗钱十万劳其军。

知高邮军,流民邦杰聚众三千人为盗,霆剿其渠魁,余党悉散。

时议出师,和者甚多,霆以为:

“莫若遣间探觇敌情,如不得已然后行之;

否则无故自荡其根本,是外兵未至而内兵先惨烈也。

”诸军毕行,惟高邮迟之,境内赖以安全。

由是与时迕,而谗者益众。

执政期论边事,且谓朝廷即有齐安之命。

霆曰:

“秋防已急,边守不宜临时更易,盍少需之。

”乃撰《沿江等边志》一编上之。

制置使董槐、邓泳交荐之,差知寿昌军,改蕲州,建学舍,祠忠臣。

尝叹曰:

“两淮藩篱也,大江门户也,三辅堂奥也。

藩篱不固则门户且危,门户既危则堂奥岂能久安乎?

”于是贻书丞相杜范,乞瞰江审察形势,置三新城。

不报。

卒。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潘甫等起兵事/甫定/霆因绥抚之镇江/都统赵胜辟为计议官/时李全寇盐城/攻海陵/胜出戍扬州/属官多惮从行/霆慨然曰

B.时潘甫等起兵/事甫定/霆因绥抚之镇江/都统赵胜辟为计议官时/李全寇盐城/攻海陵/胜出戍扬州属/官多惮从行/霆慨然曰

C.时潘甫等起兵/事甫定/霆因绥抚之/镇江都统赵胜辟为计议官时/李全寇盐城/攻海陵/胜出戍/扬州属官多惮从行/霆慨然曰

D.时潘甫等起兵/事甫定/霆因绥抚之/镇江都统赵胜辟为计议官/时李全寇盐城/攻海陵/胜出戍扬州/属官多惮从行/霆慨然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B.古代科举分为文举和武举,文举选拔经国治世的文官。

武举主要选拔军事人才。

C.缗钱,古代用绳子串起来的钱。

缗,串钱的绳子,此处为单位,一千文为一纸。

D.志,有多种含义,可指一种文学体裁。

表示记载或者记载的文字,文中指体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霆少有大志,才干非凡。

王霆小时候志向远大,后来参加武举,考中绝伦异等.主考官乔行简认为王霆有帅才。

B.工霆大义凛然,作战勇敢。

李全叛乱时,部下告诉王霆离开南门就安全了,王霆奔赴南门,身先士卒,战无不胜。

C.王霆出兵谨慎,别具见识。

邦杰聚众为盗,朝中都主张出兵,王霆认为应先察明情况,由于意见不同,遭人谗言。

D.王霆熟谙边事,著书进献。

执政官约王霆讨论边防事务,王霆认为秋防已急,边境守卫不应临时改变,并撰书进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则无故自荡其根本.是外兵未至而内兵先惨烈也。

(2)藩篱不固则门户且危。

门户既危则堂奥岂能久安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殇。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③。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④非我乡。

[注]①南海:

今广州佛山一代。

②上国:

指京城。

③蓝关、湘浦:

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

④十二玉楼:

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3)《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有儿息”两句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福分。

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教授对张教授说:

“近来因冗务繁忙,昨日您亲临府上,未能晤面,深表歉意。

B.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某中介回复王先生:

您的房屋已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我们一定尽快玉成此事。

D.赵小亮给哥哥发微信:

恭贺兄长弄璋之喜,祝小侄子健康成长,光耀门楣。

1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用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之作,作者真可请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②2009至2010年,云南遭遇了秋、冬、春连旱,旱情严重,堪称百年一遇。

“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路人皆知,全省人民奋起抗旱。

③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④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⑤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是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是许多学生没头没脑,学习时不加思考,结果事倍功半。

⑥他性格内向,不善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⑦80后作家毕竟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A.①③④B.②④⑥C.⑤⑥⑦D.③④⑥

1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一般认为,曹雪芹完成了前八十回,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

B.海明威(1899一1961年),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中“明妃”指的是杨贵妃,因为她得到了唐明皇的宠爱,所以叫“明妃”。

D.《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与元稹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撕不烂的紫菜就是塑料做的?

未必如此。

做成饼状的紫菜由于富含粗纤维,①____,且收获期较晚的紫菜韧性更强。

干紫菜遇水迅速吸水变软,②____,其表面还会凝结水珠,二者存在本质差异。

塑料原料的价格并不便宜,加上人工费,要做成以假乱真的紫菜,③____,造假者不会做亏本买卖。

21.下面一则文稿在文体和语言表达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

对于北京地区配送延迟的通告

尊敬的联通用户:

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自11月20日开始至12月底,北京地区将集中40天时间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

在此期间,发往北京的实物礼品发货及配送时间将受到影响。

给您带来不便,我们非常不好意思。

感谢您对中国联通积分商城的支持与抬爱!

2017年11月23日

中国联通积分商城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能力还没达标,就嫌薪水少;

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

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

父母尚在苟且,已在炫耀诗和远方……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