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54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纪要.doc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

1.个人关于人的假设

① 经济人假设(X理论、“恶性说”)

② 社会人假设

③ 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善性说”)

④ 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

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广义:

指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体力、智力)的人口总和。

狭义:

指对企业有价值贡献的人。

3.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① 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的资源

② 是能动性的资源

③ 具有动态性和时代性

④ 具有再生性和增值性

4.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① 获取

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

② 整合

主要内容有:

组织同化,即指个人价值观趋同于组织理念,个人行为服从于组织规范,是员工与组织认同并产生归属感;群体中人际关系之和谐,组织中人与组织的沟通;矛盾冲突的调解与化解。

③ 激励

主要内容:

根据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的结果,公平地向员工提供合理的、与他们各自的贡献相称的工资、奖励和福利。

④ 调控

包括:

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考评与素质评估;以考绩与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动态管理,如晋升、调动、奖惩、离退、解雇等。

⑤ 培训与开发

广义: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开发。

5.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① 取得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价值

② 发挥人力资源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6.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① 吸引及选聘组织真正需要的各类人才

② 保证所聘人才能在组织内充分发挥所长

③ 为人才提供训练和发展机会,使他们不断增强能力

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① 同素异构原理

② 能级层序原理

③ 要素有用原理

④ 互补增值原理

⑤ 动态适应原理

⑥ 激励强化原理

⑦ 公平竞争原理

⑧ 企业文化凝聚原理

8.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1)初级阶段:

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核心

2)人事管理阶段:

以工作为中心

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

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9.9.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竞争优势

① 基础性理论模型

② 基于组织运作的静态资源理论模型

角色行为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③ 基于组织运作动态过程的理论模型

④ 基于组织运作静态资源和组织运作动态过程整合的理论模型

10.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特征

A.内隐性B.协作和互补性C.学习性D.路径依赖性

E.强健有力性F.难以替代性G.稀缺性

11.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程序

A.流程图

B.注意事项

12.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方式

① 整体式

② 双向式

③ 独立型

13.企业战略类型

1)企业的基本经营战略

① 成本领先战略

② 产品差别化战略

③ 市场焦点战略

2)企业的发展战略

① 成长战略

② 维持战略

③ 收缩战略

转向

转移

破产

移交

④ 重组战略

14.人力资源战略类型

① 引诱战略

② 投资战略

③ 参与战略

15.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资源战略的配合

1)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基本经营战略的配合

第一,采用成本领先的企业多为集权式管理,生产技术较稳定,市场也较成熟。

第二,采用产品差别化战略的企业主要以创新性产品和独立性产品去战胜竞争对手,其生产技术一般较复杂,企业处在不断成长和创新的过程中。

第三,采取市场焦点战略的企业,主要依靠其高品质的产品。

2)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配合

① 集中式单一产品发展战略

② 纵向整合式发展战略

③ 多元化发展战略

16.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六大智能模块

① 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

② 基于素质模块的潜能评价系统

③ 基于任职资格的职业化行为评价系统

④ 基于KPI指标的考核系统

⑤ 基于业绩与能力的薪酬分配系统

⑥ 基于职业生涯的培训开发系统

17.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观点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指企业资助拥有的,能为其客户创造独立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制和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及管理要素的集合。

基本依据:

1)理念依据

一是企业使命。

二是企业愿景

三是企业的核心价值

2)客观依据

客观依据主要是指企业的市场情况和客户情况

18.人力资源管理在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① 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所形成的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可以为客户创造独特的价值;

② 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手段所积累的特殊人力资本是稀缺的,是不可替代的(有价值和稀缺资源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③ 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所拥有的核心专长与技能是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的;

④ 组织化的人力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19.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角色

战略伙伴、专家(顾问)、员工的服务者、变革的推动者

第二章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

概念:

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方案,以保证组织在适当时间后获得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人员补充,满足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包含三层含义:

① 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依据是组织的战略目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现状;

② 人力资源规划要保证组织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

③ 人力资源规划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注重个人的发展。

2.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总目标:

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尽可能有效地配置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是组织在适当的时候得到适当数量、质量和种类的人力资源供应。

具体目标:

① 获得并保持一定数量的具备特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员工;

② 充分利用组织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招聘、培训和人员开发等)提供良好的基础;

③ 能够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和人员不足,并且在供求失衡发生前调整组织人力资源需求,从而减少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支出;

④ 与组织中的其他业务规划相联系,保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优化组织的业务规划提供支持;

⑤ 减少组织在关键技术挂接对外部招聘的依赖性,唤起组织中各层级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3.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战略规划的核心部分;

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合字适应动态发展需要的重要保证;

3)人力资源规划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的起点和重要依据;

4)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控制组织的人工成本;

5)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总体规划:

指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总原则、总方针、总目标、总体实现步骤和总体预算安排;

具体规划:

是总体规划的展开和时空具体化,每一项具体计划也都是由目标、任务、政策、步骤和预算等部分组成,从不同方面保证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实现。

5.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① 时效性原则

② 兼顾性原则

③ 合法性原则

④ 发展性原则

⑤ 动态性原则

6.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三大阶段)

1)信息收集与处理阶段

① 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② 现有人力资源盘点

③ 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2)总体规划与分析阶段

3)制定实施计划阶段

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含义及特点

概念:

指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工作任务,在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后,对组织未来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估计活动。

特点:

① 科学性

② 近似性

③ 局限性

原则:

① 科学性原则

② 连贯性原则

③ 实用性原则

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程序

1)实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2)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3)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

9.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① 经验预测法

② 微观集成法

③ 描述法

④ 工作研究法

⑤ 德尔菲法

⑥ 趋势分析法

⑦ 比率分析

⑧ 散点分析法

⑨ 回归分析法

10.德尔菲法的4个步骤

① 预测筹划工作

② 首轮预测工作

③ 反复预测工作

④ 表述预测工作

11.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方法

① 德尔菲法

② 替换单法

③ 马尔柯夫模型

④ 目标规划法

12.人力资源规划执行的层次

① 组织层次

② 跨部门层次

③ 部门层次

分为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

13.人力资源规划执行的原则

① 战略导向原则

② 螺旋式上升原则

③ 制度化原则

④ 人才梯队原则

⑤ 关键人才优先规划原则

14.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l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依靠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

l构成:

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支持和组织管理理念是该系统的三个核心组成要素。

1)人力资源信息

① 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信息

一是工作信息,主要指与具体职位相关的各种项目。

二是员工信息

② 组织外部资源信息

主要包括:

一是组织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其所处行业的各种信息

二是劳动力市场信息

三是技术信息

四是政策法规信息

2)技术支持

3)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是将知识资源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l功能:

一是为决策者提供所需的人力资源信息和资料;

二是辅助决策者建立和修改人力资源决策模型;

三是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判断,从而提高决策者的决策能力。

l目标:

建立组织人力资源数据中心

实现网上招聘

提供在线培训

达到组织与员工之间建立无缝协作关系的目的

l作用:

一是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二是提高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三是增强企业员工的组织认同感

15.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要素

① 增强全员信息化管理意识

② 培养复合型信息系统管理人才

③ 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来源

④ 确实摆正技术先进与技术实用性的问题

⑤ 确实领会“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的思想

⑥ 整个实施过程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

第三章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

1.工作分析的概念

工作分析指的是获取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及任职者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2.工作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职位分类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

3.工作分析的常用术语

1)岗位:

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组织中,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一个特定的人所担负的一个或数个任务及责任。

·职务:

员工所应承担事务的规定,强调所应承担的任务的内容。

·职权:

依法赋予岗位的某种权利,以保证旅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

·职责:

亦称责任,是指由一个人担负的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活动。

2)工作:

是由一组主要职责相似的岗位所要完成的任务。

3)职业:

在同一组织或不同组织中从事相似活动的一类工作的总称。

4)任务: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从事的一系列活动。

5)工作族:

又称工作类型,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作的集合。

6)职称:

是区分学术水平能力和工作成就的标志。

4.工作分析的作用

① 是招聘和甄选工作的基础

② 为培训和开发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③ 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④ 为报酬决策奠定基础

⑤ 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⑥ 为人力资源规划奠定基础

5.工作规范的概念

工作规范是一个人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特征的一份目录清单。

6.工作说明书的概念

工作说明书是对某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权限、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应用实例、工作环境和条件所做的书面记录。

7.工作分析的过程

·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了解情况,确定样本,建立关系。

组成工作小组。

·调查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整个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等主要方面作一个全面的调查。

·分析阶段

主要任务是对有关工作特征和工作人员特征的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全面的总结分析。

·完成阶段

根据工作分析规范和信息编制“职务描述”与“任职说明书”。

8.工作分析的方法

l定性工作分析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的分类:

其一,结构性问卷,仅在设计好的问卷中选勾答案;其二,非结构性问卷,对设计好的问题作主观的陈述性表达。

优点:

比较规范化、数据化,适用于计算机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缺点:

它的设计比较费工,不容易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动机等较深层级的信息,不易唤起被调查对象的兴趣,除非问卷很长,否则就不能获得足够详细的信息。

2)观察法

3)相关方法工作参与法

4)面谈法

5)工作日志法

6)关键事件法

7)相关方法工作任务清单法

l量化工作分析法

1)职位分析问卷——PAQ法

问项划分的6个部分:

① 信息投入

② 思考过程

③ 工作产出

④ 人际关系活动

⑤ 工作状态和工作内容

⑥ 其他特点

6个纬度:

应用范围、多工作的重要性、发生的可能性、

适用性及特种代码(在某一特定问项中所运用的评价尺度)

2)功能性工作分析——FJA法(一种以工作为中心的工作方法)

基本假设:

第一,完成什么事件与员工应完成什么事件应有明确的界限;

第二,没个工作均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事、信息相关;

第三,事件需要用体能完成,信息需要思考才能处理,而对于人则需要运用人际关系方法;

第四,尽管员工的行为或他们所执行的任务有非常多的方式方法,但所要完成的职能是非常有限的;

第五,与人、事、信息相关的职能根据从复杂到简单的顺序按等级排列,复杂的职能包含的简单的职能。

3)职位评级——FES法

特点:

重视工作所需的知识范围,对工作进行抽象评级,应用简便。

4)工作对人提出的要求——弗莱希曼工作分析系统

5)面谈法

9.工作评价

概念:

又称岗位测评、职位评估,它是在职位描述的基础上,对职位本身说具有的特性(如职位对企业的影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评价,以确定职位相对价值的过程。

作用:

一是确定职位价值的手段;

二是薪酬分配的基础;

三是体现出企业的价值导向。

常用方法:

排序法、分类法、评分法、要素比较法

第四章员工招募月甄选

1.人员招聘的概念

人员招聘是指组织通过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去寻找、吸收那些有能力、由有兴趣到本组织来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的人员予以聘用的过程。

2.招聘原则

① 公开原则

② 遵守公平就业原则

③ 竞争原则

④ 全面的原则

⑤ 量才原则

⑥ 人数适量原则

3.组织政策对招聘的影响

① 组织是否提供“内部晋升机制”

② 组织的薪酬战略

③ 组织的职业安全保障政策

④ 组织对自身形象宣传策划

4.招聘的程序

① 制定招聘计划

② 建立专门招聘小组

③ 确立招聘渠道

④ 甄别录用

⑤ 工作评估

5.招聘渠道的确定

1)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

2)直接招聘与推荐招聘

3)报刊电视广告招聘

4)电子招聘

5)职业介绍所与就业服务中心

6)委托猎头公司

7)大专院校

Ø6.应聘者的职业动机

① 趋利型职业动机

② 事业型职业动机

③ 冒险型职业动机

④ 现实型职业动机

⑤ 调整型职业动机

Ø7.应聘者心理需要分析

① 生存需要

② 安全心理

③ 社交心理

④ 尊重心理

⑤ 自我实现心理

Ø8.用人误区

① 苛求完美

② 重资轻能

③ 保守偏爱

Ø9.面试

概念:

面试是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的明确的目的和程序的谈话。

第五章管理人员评估

第六章绩效考核与管理

1.绩效的概念

绩效是指人们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完成某一任务时所取得的工作业绩、效果和效益。

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工作效益三个方面。

2.绩效管理

概念:

绩效管理一般是指一个组织的上级管理人员对其下属在规定时间里所完成的绩效进行目标设置、指导、考察评定及结果反馈的一个过程。

目标:

第一,对组织而言,可以为制定人事决策和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第二,对主管来说,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达到一下目的:

·帮助下属建立职业工作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员工们知道您希望他们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样的决策,必须把工作干到什么样的地步,合适需要您介入等;

·借以阐述主管对下属的期望;

·了解下属对其职责和目标任务的看法;

·取得下属对主管、对公司的看法和建议;

·提供主管向下属解释薪资处理等认识决策的机会;

·共同探讨员工的培训和开发的需求及行动计划。

第三,对个人而言,可以为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信息。

功能:

1)管理方面的功能:

绩效管理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提供支持性服务。

2)员工发展方面的功能:

绩效管理为评价个人优缺点和提高工作绩效提供的反馈渠道和改进方式。

原则:

1)“三公”原则

2)有效沟通原则

3)全员参与原则

4)上级评价与同级评价并行的原则

3.绩效考核的流程

计划:

·确定考核要素

·确定绩效标准

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要明确;二是标准要切合实际;三是标准要难度适中;四是标准要有区分度。

实施:

·考核者训练

·考核实施:

实施方式1)上级考核2)自我考核3)下级考核

4)同级考核5)顾客考核

可能出现的问题:

1)抵制考核:

要改变这一状态,就需要把考核的目的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更多地转向每个人的个人发展诊断。

2)评价标准的不清晰:

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对考核标准加以界定。

3)生产者产生的问题

一是晕轮效应是指考核者对某一方面绩效的评价影响对其他方面绩效的评价。

二是宽松和严厉倾向:

控制考核结果的分布状态;降低考核量表本身的含糊性

三是趋中倾向:

减少考核等级的趋中倾向,关键是要让考核者认识到区分被考核者和考核结果的重要性。

四是近期效应:

可以采用诸如关键事件法之类的技术,全面考察被考核者在较长时期内的行为表现和工作业绩。

五是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是指在绩效考核中,他人的绩效影响了对某人的绩效考核。

解决办法:

让绩效考核者了解上面讨论过的各种评分者问题;‚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ƒ训练考核者。

·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结果用于人事决策

4.考核内容

① 业绩考核,主要是考核员工的工作业绩;

② 态度考核,从工作态度方面把握其工作完成过程;

③ 能力考核,考核员工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组织所期待的职能水平。

5.考核指标

1)客观性指标,是指可以客观衡量的一些数量化的工作指标。

存在的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对从事某些性质工作的员工绩效考核(如管理人员)并不适合于完全采用客观性指标来考核;

② 有些客观性的考核指标(比如产品质量)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自动生产线上)不是被考核员工自身所能控制的;

③ 一些考核员工的客观性指标在不同工作时期会发生变化。

2)主观性指标

6.绩效考核的方法

① 量表考核法

② 强迫选择法

③ 关键事件法

所谓关键事件法,就是通过被评人在工作中极为成功的或失败的事件的分析和考核,来考察被考核者工作绩效的一种方法。

④ 行为锚定考核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些量化考核法与关键事件法结合起来使用,在考核员工绩效的过程中,将员工的主要工作行为与事先所描述工作中一些典型事件行为进行比较,最终完成绩效考核的工作。

⑤ 正态分布法

⑥ 排队法

⑦ 两辆比较法

⑧ 评语法

⑨ 综合评分法

选择何种考核方法主要看一下几个因素:

绩效考核的目标‚费用上的考虑ƒ被考核者的职务和类型

7.绩效管理效果评估的标准

① 信度,指的是绩效考核系统的一致性程度,即考核结果反映绩效状况的准确性程度。

主要体现在再测信度和考核者信度上。

② 效度,指的是绩效衡量系统对于与绩效有关的所有相关方面进行评价的程度,即是否能测量出组织所要测量的工作绩效的所有方面。

③ 可接受度,是指反映组织员工(包括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系统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

④ 完备性,是指绩效管理系统用于不同考核目的的能力。

8.目标管理

概念: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和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特点:

①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由上下级共同制定的,下级在制定中有充分的自主权;

②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融合在一起;

③目标管理员工自我管理的方式,上级通过分权和授权来实施例外控制。

④目标管理根据上下级共同制定的评价标准由员工自我评价工作成果并做出相应改进,部门和个人的考核均以目标的实现情况为依据。

目标管理的核心是:

让员工自己当老板,自己管理自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9.目标管理的本质及过程

本质:

①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

②目标管理强调系统性;

③目标管理强调人的因素。

过程:

①制定总体目标;

②目标分解;

③目标实施;

④定期检查;

⑤对结果进行考核和反馈。

10.组织管理形态的种类

① 贯彻型管理形态

② 专制型管理形态

③ 官僚型管理形态

④ 放任型管理形态

11.目标管理的基本形式

① 个人能力型目标管理——关注个人能力的发挥,主要根据各级员工的能力水平进行目标的制定和分解;

② 提高业绩型目标管理——关注组织业绩的提高,主要根据组织的业绩标准和要求进行目标的制定和分解。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