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114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2页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试题8套汇总天津市津南区中考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在图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作对照,说明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时,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2中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得出燃烧时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B。

考点:

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2.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用发酵粉制作面包B.

用洗涤剂去油污

C.

聚氯乙烯用于电线外皮D.

不锈钢用来制钢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发酵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呈碱性,可中和有机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常用于制作面包的发酵粉,不符合题意;

B、洗涤剂有乳化作用,用于除去油污,不符合题意;

C、聚氯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用于电线外皮,不符合题意;

D、制钢轨的材料为锰钢,锰钢硬度大,韧性好,不是不锈钢,符合题意。

故选D。

3.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都能用浓H2SO4干燥

B.Na2CO3溶液和NaNO3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A.浓H2SO4只能用来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氧气不与浓H2SO4反应,正确;B.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NaNO3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错误;C.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可作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也可能是氮气,错误;D.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Ca(OH)2==CaCO3↓+H2O,错误。

故选A。

4.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只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Cu2+、Fe2+

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c点时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Fe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Cu,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Ag+、Zn2+、Cu2+、Fe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锌和硝酸铜、硝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由以上关系可知,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

故选:

D。

5.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

据图可知,甲是生成物,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

即该反应是丁=丙+甲。

【详解】

A.丁发生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

(41%-25%)=8:

16=1:

2,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正确。

故选C。

【点睛】

考查学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能力。

6.某有机物46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54g水,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CH3OHB.C2H2C.C2H5OHD.CH4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44g+28g+54g-46g=80g;

某有机物46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54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有机物中碳元素质量=

;氢元素质量=

,氧元素质量=46g-24g-6g=16g;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

,有机物的化学式是C2H5OH。

故选C。

7.下表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质

新鲜牛奶

柠檬

西红柿

肥皂水

pH

7

2.2~2.4

4.0~4.4

10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新鲜牛奶pH=7,溶液为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B、新鲜柠檬汁溶液为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C、选项西红柿汁,溶液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不符合题意;

D、肥皂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

B.稀释浓硫酸

C.蒸发食盐水

D.滴加液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托盘天平应遵守“左物右码”的原则,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

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错误,C、进行蒸发操作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而导致液体飞溅,正确,D、滴加液体时,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错误,故选C

考点:

基本实验操作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表对应内容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分子发生改变

C.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微观实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不正确;

B、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分子不发生改变,故B不正确;

C、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过氧化氢和水是由分子构成的,则是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不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原因是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图中空气成分的示意图可知,“c”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

故选:

A。

【点睛】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是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0.03%,其它物质的体积分数是0.03%。

1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溶液中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一定是澄清、透明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选项错误;

B.汽油可以将油污溶解,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或用加了洗涤剂的水可除去,选项正确;

C.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溶剂的量影响,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选项正确;

D.溶液中物质以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项正确。

故选A。

12.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

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

下列有关N2H4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应密封保存B.完全燃烧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可用作燃料D.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肼(N2H4)有刺激性气味,有吸湿性,所以应密封保存,选项A正确;

B、肼(N2H4)点燃时,生成N2和H2O,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不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B不正确;

C、肼(N2H4)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点燃时,迅速而完全燃烧,生成N2和H2O,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燃料,选项C正确

D、肼(N2H4)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4×2∶1×4=7∶1,选项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能源。

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___。

请列举一种石油加工后的做汽车燃料的产品______。

天然气主要成分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减缓二氧化碳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一条建议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

【答案】碳汽油等CH4+2O2

CO2+2H2O温室效应植树造林等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解析】

【详解】

(1)组成煤的主要元素是碳。

(2)石油加工后可做汽车燃料的一种产品是汽油。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4)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植树造林、不用或少用化石燃料、多利用新能源都可减缓温室效应。

(5)我们要合理开采、节约使用这些化石燃料,其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14.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钙和水反应:

_____。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_____。

【答案】CaO+H2O=Ca(OH)2NaOH+HCl=NaCl+H2O

【解析】

【详解】

(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2)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15.化学来源于生活,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份午餐食谱如下:

米饭、红烧肉、蒸鸡蛋、豆腐汤。

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午餐食谱中应增加_____(填一种食物名称)。

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别硬水和冷开水;家里的防盗网常刷油漆防锈,其原理是_____;冰箱中常放置竹炭包吸附异味,是因为竹炭有_____的结构。

【答案】青菜肥皂水隔绝氧气和水分疏松多孔

【解析】

【详解】

(1)米饭中主要含有糖类;红烧肉中主要含有油脂和蛋白质;蒸鸡蛋中主要含有蛋白质;豆腐汤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水和无机盐,还应补充维生素,如水果、青菜等;故填:

青菜;

(2)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软水(冷开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多的是冷开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故填:

肥皂水;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水蒸气、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常在铁制品表面刷油漆来防锈,其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填:

隔绝氧气和水分;

(4)冰箱中常放置竹炭包吸附异味,是因为竹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填:

疏松多孔。

16.材料在交通工具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应用

共享单车

大飞机C919

共享汽车

用到的材料

轮胎:

橡胶

机翼:

铝锂合金

车身:

(1)上述交通工具用到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大飞机C919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______。

汽车车身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共享汽车在广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好处是______。

【答案】钢

或铝锂合金

橡胶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

【详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钢和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填:

或铝锂合金

;橡胶;

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所以大飞机C919大量使用合金材料;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

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制得,是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等;故填:

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如图是实验室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时,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用B和C装置制取H2,B装置的导管口应与C装置的导管口_____(填“a”或““b”)相连。

图D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铜丝网能否用铁丝网替代,原因是_____,该设计与B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

【答案】锥形瓶2KMnO4

K2MnO4+MnO2+O2↑b不能,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废物利用等

【解析】

【详解】

(1)仪器①是锥形瓶,故答案为:

锥形瓶;

(2)A装置的试管中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故答案为:

2KMnO4

K2MnO4+MnO2+O2↑;

(3)用B和C装置制取H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进入装置C,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下方空间而易从a端排出,故B装置的导管口应与C装置的导管口b相连;故答案为:

b;

(4)图D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铜丝网不能用铁丝网替代,原因是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关闭装置D的止水夹,气体不能排出,装置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液体被压进玻璃管内,装置内液面下降,液体与铜丝网内的物质脱离,反应停止。

打开止水夹,气体排出,装置内压强变小,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装置内液面上升,液体与铜丝网内的物质接触,反应开始发生,故该设计与B装置比较优点是: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废物利用等;故答案为:

不能,铁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废物利用等。

【点睛】

根据气体的密度判断万用瓶的进气端,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评价。

18.今年我市中考化学实验技能操作考试中有三道试题:

①配制50g4%的碳酸钠溶液;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并计算产率;③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

(1)操作中需要使用酒精灯的是试题_______(填序号);

(2)完成三个试题中的实验内容,都需要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

【答案】②玻璃棒

【解析】

【详解】

(1)①配制50g4%的碳酸钠溶液的步骤是: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没有使用酒精灯;

②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并计算产率的步骤是:

溶解、过滤、蒸发、转移固体,蒸发时使用酒精灯;

③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具体操作方法为:

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没有使用酒精灯;

所以操作中需要使用酒精灯的是试题②。

(2)完成三个试题中的实验内容,溶解、过滤、转移固体、测定pH值都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科学家近年发现了一种新型火箭燃料[化学式N(NO2)3],该物质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2:

336.8%

【解析】

【详解】

新型火箭燃料[化学式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

6=2:

3;

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

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故正确;

②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知道反应的速率,故错误;

③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48份质量的镁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故正确;

④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的微观过程,但能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故错误;

⑤由化学方程式不能看出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故错误;

⑥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2个镁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氧化镁分子,故正确;

故该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信息是①③⑥,故选C。

2.珍受生命,关注生活。

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冬季吃炭火锅时打开门窗

C.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用来保鲜

D.适量补充维生素C能预防坏血病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油锅起火时,要盖上锅盖,使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A正确;

B、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关严门窗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B正确;

C、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错误;

D、补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

D正确。

故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止食用油脂

B.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C.“五月粽香飘万家”,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高炉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油脂会使人发胖,故适量食用油脂,防止病变的发生;B.农药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五月粽香飘万家”,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D.高炉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考点:

人体的营养素、化肥与农药、分子的特征、炼铁的原理

4.在常温下,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则该苹果汁的pH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不断变小B.一直变大C.可能等于6D.可能等于8

【答案】C

【解析】

【详解】

向pH=3的苹果汁中不断地加水,氢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pH不断增大,但是苹果汁还是酸性的,不可能超过7成为碱性,故pH可能等于6。

故选C。

5.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A.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

B.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BaC12溶液)

C.KCl溶液中混有K2CO3(稀盐酸)

D.CO中混有CO2(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用稀硫酸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硫酸虽然能够除去碳酸钠,但同时也把氢氧化钠除去了,符合题意;

B、用BaC1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氯化钠与氯化钡不反应,但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酸钡沉淀,从而除去了硫酸钠,同时还生成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C、用稀盐酸除去KCl溶液中混有K2CO3,盐酸不与氯化钾反应,但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氯化钾,从而除去了碳酸钾,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D、用NaOH溶液除去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不与一氧化碳反应,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则吸收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用化学方法除去某物质中少量杂质时,所用物质不能与主要物质反应,且要能与杂质反应生成和主要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

6.利用下表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有关该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①将a试管充满二氧化碳,b试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K处于关闭状态)

②密闭下,用针筒将a试管中部分二氧化碳抽出

A.用针筒将部分二氧化碳抽出,a试管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B.打开K,b试管中的液体颜色变红

C.打开K,导管E内液面上升

D.打开K,发生反应:

H2O+CO2==H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将部分二氧化碳抽出,二氧化碳减少,试管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A项正确;

B、a装置中压强减小,打开K后,E管液面上升,在E处的石蕊能够变红,b试管中的溶液不能变红,B项错误;

C、a试管中的二氧化碳变少,压强减小,打开K后,E管液面会上升,C项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H2O+CO2==H2CO3,D项正确。

故选择B项。

7.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列成语或俗语中明显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水滴石穿,金石可镂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烧和爆炸,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水滴石穿,金石可镂,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Fe、Cu、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