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114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书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法.docx

《书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书法.docx

书法

yìniánjíyìnɡbǐshūfǎrùmén

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

 

 

shénmeshìyìnɡbǐshūfǎ

【什么是硬笔书法】

ɡēnjùshūxiěshíyònɡdebǐdebùtónɡ,shūfǎfēn

根据书写时用的笔的不同,书法分

wéiliǎnɡlèi,yònɡmáobǐxiědejiàomáobǐshūfǎ,

为两类,用毛笔写的叫毛笔书法,

yònɡyìnɡbǐxiěde(rúqiānbǐ,fénbǐ,jìhɑobǐ

用硬笔写的(如铅笔,粉笔,记号笔

děnɡ)jiàoyìnɡbǐshūfǎ。

等)叫硬笔书法。

yìnɡbǐshūfǎdeyònɡjù

【硬笔书法的用具】

qiānbǐběnzidiànbǎn

铅笔本子垫板

 

 

yìnɡbǐshūfǎdezīshì

【硬笔书法的姿势】

yī、zuòzī:

一、坐姿:

 

zúān:

liǎnɡjiǎozháodì,fēnkāipínɡfànɡ,

(1)足安:

两脚着地,分开平放,

yǔjiāntónɡkuān。

xiězìshíjiǎobúyàoluàndònɡ。

与肩同宽。

写字时脚不要乱动。

shēnzhí:

xiōnɡbùlízhuōyányíɡèhénɡ

(2)身直:

胸部离桌沿一个横

quán,xiōnɡbùbùnénɡkàozàizhuōshànɡ,xiàbālí

拳,胸部不能靠在桌上,下巴离

zhuōmiànbùdīyúliǎnɡquántou,shànɡshēnlüèxiànɡ

桌面不低于两拳头,上身略向

qiánqīnɡ,bèibùbǎochízìrán,búbìtǐnɡdébǐzhí,

前倾,背部保持自然,不必挺得笔直,

yěbùnénɡtàiwān。

也不能太弯。

bìkāi:

liǎnɡbìchēnɡkāi,yǔzhuōyán

(3)臂开:

两臂撑开,与桌沿

chénɡ,fànɡzàizhuōmiànshànɡ,zuóshóuzhǎnɡshēn

成45°,放在桌面上,左手掌伸

pínɡ,ànzhùzhǐ,yòushǒuwòbǐ。

平,按住纸,右手握笔。

tóuzhènɡ,jiānpínɡ。

(4)头正,肩平。

èr、wòzī:

(yàozuòdàozhǐshí、zhǎnɡxū、

二、握姿:

(要坐到指实、掌虚、

yǒusìɡè"kōnɡ"。

有四个"空"。

 

yònɡyòushǒudemúzhǐ、shízhǐdezhōnɡzhǐdùhé

用右手的拇指、食指的中指肚和

zhōnɡzhǐdecèmiànfēnbiécónɡsānɡèbùtónɡfānɡxiànɡ

中指的侧面分别从三个不同方向

niēzhùbǐɡǎnxiàduānxínɡchénɡhélìwúmínɡzhǐhé

捏住笔杆下端形成合力,无名指和

xiǎozhǐzìránwānqū,shǒuwànqīnɡtiēzàizhuōshànɡ,

小指自然弯曲,手腕轻贴在桌上,

yǐxínɡchénɡānwěndezhīchēnɡdiǎn。

以形成安稳的支撑点。

dúyidú,liànyiliàn

【读一读,练一练】

yǎnjinɡjùzhǐyìchǐbǐjiānjùzhǐyícùn

眼睛距纸一尺笔尖距指一寸

jiǎobùjùshūbiānyuányàoyìquán

脚部距书边缘要一拳

【编写:

林芬】

低年级硬笔章法欣赏

作品的排列有竖式与横式。

1、竖式。

是传统书法作品的书写形式,所以又称古式。

初学先用有格纸写再逐步过渡到难度更高的无格子书写。

(1)、正文:

书写顺序从右到左,从上到下。

第一个字顶格,整篇不用标点符号,字占格子的2/3至3/4,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每个字要写在格子中间,四周要留空,整篇每个字大小相近,排列整齐,纸面清洁,字迹无涂改,无重笔,整篇字的风格也应该统一。

(2)、落款:

单款,要写在正文左边,字比正文小,每字也要大小一致,位置比正文低,落款最后一字也不能低于作品最后一字。

落款内容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内容题目“作者姓名、时间、书写者姓名、书写地点等,要根据留的落款长度定落款内容,时间用农历,不能用公历,可在落款字最上面加“录”字,下面加“书”字

(3)、印章:

完整的书法作品要盖印章。

印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一个印的为姓名章,二个印的一个为姓,用阳文,一个为名,用阴文,第三个为引首章。

姓名章,姓章、名章均为方形,大小不超过正文的一格子大,均盖在落款的下面,且靠近纸的底部,姓章在上、名章在下。

引首章的形状、大小、内容、阴阳没有严格限制。

一般选用长方形或随意形。

盖章的位置在第一至第二字之间靠右。

引首章形状内容阴阳没有严格限制。

2、横式。

是现代写法,又称今式。

书写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要写标点。

不一定要落款,可根椐自己的需求定,一般落在作品的右下方。

 

【编写:

林芬】

 

硬笔书法欣赏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古往今来,汉字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最初是以图画记事的形式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汉字。

之后先人在沙地上书写他们认为漂亮的汉字,这便是最早的书法,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汉字

书法是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

“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近代以来,钢笔的发明使书法的表现更为简单,由此,钢笔书法的实用性就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使用钢笔或者硬笔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就是在科技日益发达,计算机日益普遍的今天,钢笔、硬笔还是少不了的。

 

【庞中华】重庆市人,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开拓者。

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度,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司马彦】祖籍湖南,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现任书法艺术学校校长。

司马彦已编写出版钢笔、毛笔字帖、教材、专著1200余种,遍及全国城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中国字帖之冠”。

【田英章】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书法家。

原任国务院任命书高级书写员(由国务院总理签发),现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杂志社副社长、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

【卢中南】祖籍河南,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处长、研究馆员。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钢笔书法大赛评委。

【王正良】生于浙江,是书圣王羲之第五十四代孙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协理事。

其作品被西安碑林,许昌博物馆,黄河碑林等收藏勒石。

是全国硬笔书法艺术事业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书法家、著名硬笔书法家,他的书友学生遍及五湖四海,舆论称赞其人品书品俱高。

 

 

 

 

【编写:

陈芳】

书法与生活

【比一比,说一说】

图1

 

图1

图2

 

 

图3

 

 

 

图4

 

 

【编写:

邓志启】

认识毛笔

嗨!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毛笔。

从这学期开始,大家就要开始学写毛笔字啦!

作为“文房四宝”的大哥,我要先向你们好好介绍我自己。

说起毛笔,我可骄傲了,我可是中国独有的笔的品类了,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书画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

【我的种类很多】

1、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羊毛、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2、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3、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

 

雕漆紫檀木管提笔(明嘉靖)貂毫玳瑁管紫毫笔(明)兔毫

【如何选择我】

要想写一手好字,就要选把好毛笔,选择我是有技巧的。

买毛笔要看毛笔的色泽,毛笔的笔杆要挺,毛要顺,用温水化开后用手将毛一捋发现很整齐,没有杂毛或者特别粗特别细的在中间。

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用硬毫

笔,运笔无需多少技法比较省事,因为笔会

帮你大忙,但久而久之,你就只能使用硬毫

笔,一旦拿起羊毫笔来顿感寸步难行。

相反,

如果你初学时即用羊毫笔来练字,虽说开始

时难度大一些,必须用提按换锋的方法才能写出合格的笔画来,但也因此而学会了使用软毫笔的方法,随着联系时间的增加,慢慢就会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这时候你如果拿起硬毫笔来写,会感到轻松好使。

【我的执笔很讲究】

 

毛笔的执笔主要靠五个手指的互相配合,它们的分式如下:

1、大指——大指的作用是从里向外用力顶住笔管。

其上下位置要由所写字体的大小、悬肘或悬腕,以及坐立姿势来决定。

2、食指——食指压住笔管,指甲左侧和第一关节同时用力向大指方向勾压。

3、中指——向内压住笔管,配合食指、大指在笔管的内外两侧同时内用力压紧。

4、无名指——无名指是协助大指从内下方托住笔管。

5、小指——小指在无名指后面加强了托顶的力量。

功力浓厚时,单独使用中指和无名指即可钳住笔管。

【我的希望】

作为毛笔,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要好好对待我,能让我更长时间的为大家服务。

要想保养毛笔,我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

1、注重“开笔”。

在出厂时,为了更好地包装,不折损笔毛,笔头通常用鹿角菜液粘着,我们使用的时候,需要先用清水(冷水)把笔头化开。

可取一只水杯或水碗,倒进清水,水的深度以淹没笔头、笔尖触不着杯底为合适。

然后,把笔杆的上端吊住,使笔头浸入水中,笔头浸入水中的深度以想化开的笔头长度为准。

如果想化开笔头长度的一半,即浸入一半;如果想把笔头全部化开,即全部浸入。

笔头浸入水中后,笔毛会慢慢地涨开。

待笔毛全部涨开后,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捏几下,把笔头中的菜液涮净,然后把笔取出来,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

2、“入墨”大学问。

毛笔初次使用的时候,要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笔头吸足墨再用。

特别是大笔,浸泡时间要长些,让笔头充分吸足墨。

3、“清洗”最重要。

毛笔使用完毕,要用清水把笔头中的墨涮净,用棉布或毛边纸把笔毛中的水吸干,挂起晾干,以备再用。

如果不及时洗毛笔,墨就会在笔毛上凝固,会严重损坏笔毛,导致毛笔不能再使用。

刚刚洗涮过的湿笔,应当挂起晾干,不要马上插入笔筒内,使笔头中的水渗入笔膛内,造成笔头根部霉烂,脱毛。

 

【大家都来做一做】

同学们,请把毛笔当做好朋友,好好选择我,好好保养我,让我们一起努力写出一手好字吧。

 

【陈洁编写】

 

走近“文房四宝”

嗨!

大家好,我是毛笔,我们又见面啦!

这节课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我的家族。

我的家族有四兄弟“笔、墨、纸、砚”,因为我们是古时候文人书房中不可缺少的四件宝贝,所以被称为“文房四宝”。

我们可是你们练习书法和绘画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材料哦,现在就请你们随着我一起走近“文房四宝”吧!

【“文房四宝”小百科】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上一课我们着重介绍了笔,这节课就来认识“墨、纸、砚”。

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墨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人工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

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

墨的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

我们在选择墨时,就要看它的墨色。

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

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

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能用的。

我们现在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

 

孙瑞卿神品墨(明)程君房蟠螭纹圆墨(明)

纸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品类多不胜举,但用之于毛笔书法的纸张,历来以宣纸最著名。

宣纸品类名称很多,以纸质区别,可概分为生宣、熟宣、半熟

宣三类。

宣纸昂贵,大部分人习

字时多用毛边纸。

毛边纸所用原

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

精良,我们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

是机器制毛边纸。

仿明仁殿画金如意桔黄色描金云纹粉蜡纸云龙边粉蜡笺(清乾隆)(清中期)

砚,是磨墨用的。

要求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

砚也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砚池不宜缺水,古人叫做“养研”。

使用时须换清水,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剩下的墨洗干净,不然残墨干了会结成渣,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

 

辟邪盖三熊足石砚(汉)端石雕蟾纹长方砚(宋)

【“文房四宝”小趣闻】

最大的砚台

 

“中华腾龙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最大的砚台。

这个采用雨黛石制成的长14.6米宽3.8米高1.6米重量约为80吨的世界第一大砚台,是由30位制砚专家历时6年完成,上面共有56条龙9只神龟,砚池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日月图案。

最大的毛笔最珍贵的书法藏品

 

【“文房四宝”小拓展】

1、找一找:

还有哪些关于文房四宝的小知识、小故事、小趣闻。

2、做一做:

给自己配齐文房四宝,并动手做个储存箱,妥善保管。

3、小组成员一起动手制作一张主题为“走近文房四宝”的手抄报或者编个“文房四宝”家族的小故事吧。

 

【陈洁编写】

 

书法作品落款基本常识

【什么是落款】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

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的种类】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

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

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

 

单款

双款

包括姓名、称呼、谦词。

下款:

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

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

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

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落款的位置】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

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

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至于呆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

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

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隶书作品的落款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

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落款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还有很多讲究,希望同学们能多

多观察名家的书法作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样才能理论结合实际学会给自己的作品落款。

【林斓编写】

附: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 谓

长辈:

吾师、学长、道长、先生、女士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书法临摹

【什么是临摹】

学习书法一般有楷书入手,就可以从“摹帖”、“临帖”开始,“摹帖”和“临帖”也合称“临摹”。

“临摹”就是俗话说的“照着写”。

它是初学书法的必经之路。

【临摹的方法】

一般地说“临帖”也包括“摹帖”。

细致地说,二者是不同的。

“摹帖”是用透明的薄纸覆盖在字帖上,然后按底样描下来。

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双钩。

即用细线将字的轮廓勾出来。

通过勾画了解原字的用笔和结体,然后再根据用笔的特点填墨,所以又叫做“双钩廓填”。

好的双钩填廓最接近的作品就是现今流传的所谓的王羲之的墨迹,就是唐代采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2、单钩。

即沿笔画的中间画一条单线,然后再沿单线运笔写出字。

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准确的掌握字体结构。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一旁,看着字帖上的字,直接在纸上写出来。

所以临帖比摹贴更进一步。

临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对临把字帖放在一旁,找这上面的用笔和结构写。

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后加以对照,有不像的地方就再写一次,直到写像为止。

2、背临。

也就是默写。

等一行一行临写熟悉后便可以不看字帖,全凭记忆来背写了。

写后对照,反复修正。

3、意临。

也就是常说的“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

但是意临决不是随心所欲地信笔挥写,没有一定的功力和成熟的构思是办不到的。

所以在背临和意临之间加一个运用的过程,即用所临的字体写一幅字,其间必没有临过的字,看看能不能配得谐调一致。

著名书法家米蒂初期的书法,人称“集古字”,后来才形成独具一格的“米体”。

这正是一个从临摹到创新的必经之路。

 

[楷书临摹]-褚遂良

读帖是对范字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包括读笔画,结构及章法等。

临帖前要统读,对范字的特点有个初步、大体的印象。

临帖过程中要边读边临,看准每个笔画的位置安排,形态特点和相应的笔法。

其长短、粗细、曲直、斜正、起.行、收的位置,用笔的藏、露、转、折,提,按.顿、挫、回锋,出锋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笔为心使,下笔方能准确到位。

读帖是临好帖的前提,只临不读的“抄帖”式临写是写不好字的。

摹帖较容易,习惯上认为是初学阶段采用的一种方式,如临帖中适时进行摹帖,会发现手下之宇和范字的差距,加快、加深对范字的理解和学习。

【临帖的要求】

临帖要持之以恒,同学们任何学习都是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临帖更是如此,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学不成书法的,最终只能半途而废,碌碌无为。

同时要克服急于求成,骄傲自满的情绪,以及急功近利的心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书的拦路虎。

 【林斓编写】

 

 

 

【讲故事】

一、王羲之与《兰亭序》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

字逸少,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或灾祸,这叫做“修褉”。

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卓等四十一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到河边修褉。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搜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诗集》,公推王羲之写一篇序文。

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着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

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据说王羲之后来再写正稿时总不如意,最后还是决定将涂改过的草稿作为正稿。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

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

《兰亭序》文章清新优美,书法遒健飘逸。

被历代书界奉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后人的赞誉颇多:

“点画秀美,行气流畅”,“清风出袖,明月入怀”,“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二、颜真卿与《祭侄季明文稿》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