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930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docx

金华市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金华市2016年中考生物试题(有答案和解释)

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长远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2℃之内.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2.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番茄、黄瓜B.米饭、土豆C.牛肉、鸡蛋D.色拉油、花生3.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沾上他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B.料酒C.纯碱D.食盐水4.蓝莓果实因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称.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蓝莓的果实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5.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A.B.C.D.6.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食物通过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

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

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二、填空题(每空2分)7.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的路线过程如图.请根据“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回答.

(1)“三亲婴儿”的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2)“三亲婴儿”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      控制.8.小楚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可概括为以下步骤:

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小楚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乙),接下来她应调节的是      (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9.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23稀释的唾液淀粉酶1mL1mL1mL试剂1mL盐酸1mL蒸馏水1mL氢氧化钠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37℃水浴5分钟碘液2滴2滴2滴实验预测变蓝不变蓝变蓝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不变蓝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      .

(2)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10.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甲组乙组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处理方法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

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      

(2)实验预期:

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四、解答题11.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ⅠⅡⅢⅣ能量相对值226.5012.803.560.48(4)仅根据如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      .12.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2016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长远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2℃之内.节能减排,人人有责.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的是(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分析】所谓的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特别是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如节约电能、减少汽油的消耗、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等都属于节能减排的措施.【解答】解:

A、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B、使用一次性餐具,方便生活,浪费能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C、使用环保袋,将垃圾分类放置,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故选:

B. 2.平衡膳食是健康饮食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下列食物中主要为我们提供糖类的是(  )A.番茄、黄瓜B.米饭、土豆C.牛肉、鸡蛋D.色拉油、花生【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

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等都属于糖类.【解答】解:

A、番茄、黄瓜主要提供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米饭、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C、牛肉、鸡蛋的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色拉油、花生中含油脂比较多,故选项错误;故选:

B. 3.芋艿(俗称毛芋)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白色的汁液,汁液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沾上他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B.料酒C.纯碱D.食盐水【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分析】芋艿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既可当粮食,又可作蔬菜.新鲜芋艿在去皮时会产生一种白色汁液,汁液内台有一种碱性物质一皂角甙,沾上它会奇痒难忍.【解答】解:

皂角甙呈碱性,要除去该物质,可以选用显酸性的物质.故选:

A 4.蓝莓果实因营养丰富,有“水果皇后”、“美瞳之果”的美称.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蓝莓的果实属于(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考点】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因为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解答】解: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器官包括: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因此,蓝莓的果实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故选:

C. 5.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1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A.B.C.D.【考点】动物的分类.【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两栖类动物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辅助肺呼吸.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鸟类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爬行动物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体温不恒定.【解答】解:

A、鸭子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属于鸟类;A不符合题意;B、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水中产卵;B不符合题意;C、蛇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C符合题意;D、鲤鱼用鳃呼吸,水中产卵.D不符合题意.故选:

C 6.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食物通过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C.完成反射活动过程:

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感受器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

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消化道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分析】

(1)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顺序依次是: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3)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解答】解:

A、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正确;B、食物通过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错误;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错误.D、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肺循环的流程图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错误;故选:

A. 二、填空题(每空2分)7.2016年初,世界上首位利用“三合一”胚胎技术培育的婴儿诞生,被称为“三亲婴儿”.具体培育技术的路线过程如图.请根据“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回答.

(1)“三亲婴儿”的生殖方式属于 有性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2)“三亲婴儿”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 基因 控制.【考点】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及应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分析】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3)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解答】解:

(1)从图中看出“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因此“三亲婴儿”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2)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因此“三亲婴儿”的生物性状由DNA分子上的基因控制.故答案为:

(1)有性

(2)基因 8.小楚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制作装片可概括为以下步骤:

①擦;②滴;③取;④涂;⑤盖;⑥染.其中第⑤步“盖”的具体操作是: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 ,然后慢慢放平(小心气泡产生),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装片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对光;②放片;③调焦;④观察.小楚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如图乙),接下来她应调节的是 ② (填图甲中的结构序号).【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分析】图甲中:

1粗准焦螺旋、2细准焦螺旋、3是压片夹,4目镜、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解答】解:

(1)图5示盖片,正确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2)在显微镜的部件中,可以调出更清晰的物像的是2细准焦螺旋.所以如果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清,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故答案为:

(1)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

(2)② 9.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实验步骤123稀释的唾液淀粉酶1mL1mL1mL试剂1mL盐酸1mL蒸馏水1mL氢氧化钠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37℃水浴5分钟碘液2滴2滴2滴实验预测变蓝不变蓝变蓝实验现象变蓝不变蓝不变蓝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 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

(2)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碘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实验中要得到可信的结论,一组对照实验中变量只能是1个.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解答】解:

(1)其他条件相同时,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2)实验中第3支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对于第3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除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碘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故答案为:

(1)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2)碘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10.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甲组乙组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处理方法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

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 同一株红叶石楠部分叶片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 阴暗、适宜的温度 

(2)实验预期:

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甲组不变绿,乙组变绿 .【考点】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分析】在探究实验时,要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解答】解:

(1)①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保证变量唯一,试验中的材料应该是同一株红叶石楠部分叶片.②该试验是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变量是光照,所以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阴暗、适宜的温度.

(2)试验现象:

甲组不变绿,乙组变绿.故答案为:

(1)①同一株红叶石楠部分叶片;②阴暗、适宜的温度;

(2)甲组不变绿,乙组变绿 四、解答题11.某草原生态系统(如图甲),生活着食草昆虫、青蛙、蛇、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等生物,请根据图示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草→鼠→猫头鹰 .

(2)在短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的蛇被人为大量减少,随后青蛙数量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图乙中青蛙数量变化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3)科研人员对该生态系统某条食物链“Ⅰ→Ⅱ→Ⅲ→Ⅳ”中的四种生物一年内输入的能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种群ⅠⅡⅢⅣ能量相对值226.5012.803.560.48(4)仅根据如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解答】解: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

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一条是:

草→鼠→猫头鹰.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若人们大量捕捉蛇,青蛙会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增加,导致食草昆虫减少,进而控制青蛙的数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据表中数据可见: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故答案为:

(1)草→鼠→猫头鹰;

(2)自动调节能力;(4)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的 12.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结果发现B钟罩内的蜡烛比A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长得多,请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解答】解:

A容器中蜡烛很快熄灭的,原因是小白鼠通过呼吸作用将容器内的氧气很快消耗干净,放出二氧化碳,因此缺少氧而无法燃烧;而B容器中蜡烛比A容器中蜡烛燃烧时间长,原因是此装置置于阳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蜡烛呼吸需要氧气,所以蜡烛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继续燃烧,植物不会死亡.故答案为: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钟罩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是蜡烛能否继续燃烧的原因,氧气充足时蜡烛继续燃烧,氧气不足蜡烛熄灭.在A钟罩内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蜡烛很快熄灭;在B钟罩内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成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被吸收,且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所以能为蜡烛燃烧补充氧气,所以钟罩内的蜡烛燃烧时间比A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