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067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docx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订正版

(红色字体为订正部分,复习提纲内容必须落实到课本相应的图表中!

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章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p2图6.1)

二、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2.七大洲面积排序: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

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p4图6.5)

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

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第二节、自然环境

一、地势起伏大,河流众多(p7图6.8)

1、亚洲地形的特点:

中间高,四周低。

2、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

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绿色区域)、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3、河流分布特点:

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

主要河流有:

①注入太平洋:

长江、黄河、湄公河②注入印度洋:

恒河、印度河注入北冰洋: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4、亚洲的世界之最:

p8亚洲地理集锦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二、复杂的气候(p10图6.13)

1、亚洲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的特点:

夏季盛行偏南风,降水丰沛;冬季盛行偏北风,降水较少。

雨热同期!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p14图7.2)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西临日本海,东临太平洋)、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置(经纬度跨度较广)

2、地形特点:

①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由北向南: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

③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日本如何应对频发的火山、地震。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p18图7.14)

1、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

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属加工型贸易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对外依赖严重,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

2、日本的主要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分布特点:

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区。

原因:

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而且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典型。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p22图7.20)

1.东南亚的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国家(共11国):

越南、老挝(东南亚唯一内陆国)、印度尼西亚(千岛之国,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与中国争端—黄岩岛)、文莱、东帝汶。

  

2、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10°S——25°N)主要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

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较大;

③交通位置:

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

  

3、马六甲海峡:

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从欧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2、东南亚的粮食作物水稻为主:

水稻是一种主产的粮食作物,但它的生产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并且要求有高温多雨的条件,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因地制宜的必然条件。

  

3、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状况:

泰国、越南、缅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p26图7.28)

1、地形特点:

南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东南亚的河流大部分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如湄公河(澜沧江)、萨尔温江(怒江)、红河(元江)

3、东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

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

4、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弊

利:

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水运条件,为城市的对外交通提供便利;为城市提供水源。

弊:

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城市废水污染河流;河流水患影响城市。

四、热带旅游胜地

缅甸——大金塔泰国曼谷——水上市场柬埔寨——吴哥窟

越南——下龙湾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第三节: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p31图7.34)

1、印度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10ºN——30º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地形:

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源,南部为德干高原。

3、人口大国:

印度的人口总数己经超过了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人多数是白种人

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p33图7.39和p34图7.42)

1、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有明显雨旱两季。

雨季(6—9月)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西南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富水汽,降水丰沛;

旱季(10月—次年5月)风从大陆吹向海洋(东北风),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西南季风使得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是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的时候,形成水灾;

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的时候,形成旱灾。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

2、印度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于推行了“绿色革命”。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的工业:

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其中,软件外包产业是发展最快的产业,班加罗尔是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源地。

2、服务外包产业特点:

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

3、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软件居世界第二位。

第四节:

俄罗斯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P37图7.48)

1、面积最大的国家:

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

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

2、地理位置:

亚洲北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西南部里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3、地形与河流:

①、地形特点:

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附:

主要的地形区

西俄罗斯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鄂毕河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亚山地

②、河流:

伏尔加河,流向为由北向南,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三条河流流向都是由南向北、富水能、封冻期长。

③、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

4、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P38图7.49)

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39图7.50)

1、自然资源丰富:

种类多,储量大,地区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石油、天然气、煤、铁矿、有色金属等的储量和产量,森林的蓄积量,水能的蕴藏量,都在世界前列。

被称为“世界加油站”

2、矿产资源产区:

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3、工业:

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轻工业)发展缓慢,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

四大工业区:

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三、发达的交通(P41图7.51)

1、交通部门齐全:

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尤其是管道和铁路运输(货运)。

2、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

①、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

②、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又被成为是亚欧大陆桥。

3、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次俄罗斯北部地区由于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着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且安全系数较低。

管道运输是将线路和运具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主要运输石油和天然气。

4、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

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②圣彼得堡:

第二大城市;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临太平洋;④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中东

一、“三洲五海之地”(P45图8.3)

1、中东的范围:

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

2、重要地理位置:

中东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周围被里海(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黑海,因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世界石油宝库

1、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

2、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

主要产油国有: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

(P46图8.4)

3、石油特点:

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

4、输出地区或国家及航线(P47图8.6)

航线A(小型油轮):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航线B(大型油轮):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航线C: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三、匮乏的水资源

⑴、中东的气候: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点:

全年高温少雨(P49图8.8)

⑵、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p48图8.7)

⑶、解决水资源的措施:

兴修水利、海水淡化(如沙特阿拉伯)、高效节水技术(如以色列的滴灌设施)、农业科研。

四、多元的文化

1、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

2、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伊朗――波斯人,伊斯兰教;以色列――犹太人,犹太教。

3、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巴勒斯坦地区。

总结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地理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文化之争

第二节:

欧洲西部

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位置和范围:

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

(p53图8.16)

2、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欧洲西部占欧洲的一半左右,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

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即欧盟形成了。

3、工业发达,以加工制造业为主。

欧洲西部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工业中心多,面布密集,呈“十”字形分布。

(制造业:

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如钢材制造成机床、汽车等。

制造业人口比重越大,人均GDP越高,所以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较大。

二、现代化的畜牧业

1、地形:

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平原分布在中部(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半岛上。

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大西洋暖湿流深入内陆。

(p57图8.22)

2、气候: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丰沛。

(p56图8.21)

3、三者之间的关系: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4、河流:

莱茵河、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三、繁荣的旅游业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②埃菲尔铁塔、卢浮宫——法国③阿尔卑斯滑雪——瑞士

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地中海的阳光沙滩——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国⑨美人鱼故乡——丹麦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P61图8.26)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赤道从中部穿过,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主要位于热带地区——热带大陆

②海陆位置:

东临印度洋,面临大西洋,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黑种人,有“黑非洲”之称。

3、地形:

 地形多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主要地形区:

①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②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的山峰(山顶积雪);③刚果盆地——最大的盆地,世界第二大热带雨林区④东非大裂谷——“地球的伤疤”

⑤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⑥索马里半岛——多海盗出没

4、河流:

尼罗河——世界上最长河(6000千米)注入地中海;

刚果河——水量次于亚马孙河,注入大西洋。

5、气候: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状分布。

本区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特点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p62图8.28)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物产丰富(“富饶大陆”)

①矿产资源:

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②生物资源:

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的原产地。

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①概念:

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经济;②弊端:

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工业制成品价格昂贵,制约了本国经济的发展;③形成原因:

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控制;④出路:

发展多样化农业,振兴民族工业。

4、本区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及经济增长速度,己构成了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粮食问题。

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和控制,本区科学技术落后,农牧业生产水平很低,粮食始终不能自给。

而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保护自然环境。

三、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非洲最大的矛盾)

1、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2、解决本区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②减轻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③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第四节:

澳大利亚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地理位置:

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2、领土组成: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

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3、多古老生物:

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

如袋鼠、考拉(树熊)、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P68图8.38)

1、地形(p69图8.39):

地势低平。

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

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

2、气候:

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气候呈环状分布。

3、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4、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

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5、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

羊毛、牛肉、小麦。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P70图8.41)

1、矿产资源丰富:

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2、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3、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①、悉尼——最大城市、海港;⑵、堪培拉——首都。

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②、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

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注意的问题:

西半球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分界线则是美国和墨西哥的国界线,该国界线以北地区称为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该国界线以南因通用语言都属于拉丁语,被称为拉丁美洲

第一节:

美国

一、民族大熔炉

1、地理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大部分处在北温带和亚热带,只有阿拉斯加属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州在热带,美国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②海陆位置:

美国本土三面临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美国北与加拿大相邻,西南与墨西哥相邻,阿拉斯加临北冰洋和太平洋,夏威夷临太平洋。

2、领土组成:

本土由48个州和一个特区组成,海外州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3、人口:

外来移民大汇集。

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

美国幅员辽阔,本土大部分处在温带和亚热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热量充足,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美国本土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②地形:

美国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

西部是世界最长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2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土壤肥沃,对农业发展有利;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地。

以平原为主,

③气候:

美国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又有多样性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美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落基山以东地区降水量在500mm以上,水分条件较好。

④美国河湖众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它纵贯美国中部,水量大,流域面积广,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许多家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家产品最多的国家,主要是由于美国农业具有两大特点:

机械化和专门化。

2、主要农业带(p79图9.10)

农业带

形成原因

玉米带

这里是温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乳畜带

这里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

而且,这里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因此畜牧业非常发达。

畜牧和灌溉带

这里地形多高原、高山,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亚热带作物带

这里地处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适宜亚热带作物的生长。

棉花带

这里原为棉花带,由于土壤肥力下降等原因,植棉业己经衰落。

现己成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作物区。

小麦带

这里地势低平,土质好,冬季冷而长,适宜耐寒能力强的小麦生长,密西西比河为灌溉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1、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工业现代化的强度高,工业部门齐全,产值世界前列,新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大,许多工业产品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有一关键因素,美国始终注重发展知识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硅谷”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2、三大工业区(p80图9.11)

工业区

工业部门

工业中心

发展条件

东北部工业区

钢铁、汽车、化学等工业

1首都-华盛顿

2最大城市(联合国总部)—-纽约;

3芝加哥-交通中心、美国第三大城市。

4底特律-汽车城;

煤矿、铁矿资源丰富;有许多优良海港,水运便利。

南部工业区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⑤休斯敦――航空城;

墨西哥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西部工业区

宇航、电子、机械制造等工业

⑥太平洋沿岸最大的城市、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机(好莱坞和迪斯尼乐园); 

⑦有“硅谷”分布的城市——旧金山

⑧西雅图――波音城

位于太平洋沿岸,海运便利;矿产资源丰富。

第二节:

巴西

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1、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濒临大西洋,是一个临海国。

     纬度位置――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地处热带。

2、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及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

首都是巴西利亚。

3、民族大熔炉:

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

巴西的人种复杂,白种人占一半稍多,混血种人占40%,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1、主要地形区及其气候类型(p85图9.20)

①、亚马孙平原:

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②、巴西高原: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该地区是热带草原气候。

③、亚马孙河:

由西向东注入大西洋,是世界上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农业:

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

巴西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

3、工业:

巴西铁矿、水能资源丰富。

铁矿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因此,巴西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圣保罗(巴西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旧首都)地区。

因为这里有优质的铁矿、丰富的水力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利的交通。

(p86图9.24)

三、热带雨林的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