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115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docx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

某输气站“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案例

LT

和专家立即赶到富加镇,察看事故现场、看望伤员,布置抢险、恢复供气和善后处理工作,并成立了“1·20”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事故发生后,该油气田分公司立即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是事故当天紧急调集有关方面的技术力量和工程力量,连夜开展富加站Ф630系统清理场地、技术检测和恢复生产工作,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陆续地保障了民用气的供应和部分工业用户的供应。

二是全力以赴抢救和医治受伤人员,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受伤人员调查,建立了伤员档案,分公司专门从重庆市、成都市邀请了权威烧伤专家赴仁寿指导医疗抢救工作。

三是积极组织善后处理,春节前就组织完成了对死亡人员家属、事故现场受损民房赔付工作,使事故受灾居民得到了妥善安置。

四是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对输气处领导班子及时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加强和保障了输气处领导班子的力量,确保了输气处员工队伍稳定和安全生产。

五是积极做好威青线管线恢复工作,通过对5套复产方案的比选,选定了原位原管径换管的方案。

2月7日,经过四川省安监局书面同意进入事故现场施工。

  四、事故原因

  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察、询问有关当事人及查阅大量资料,并按照国家、石油行业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经过反复核实、研究、分析,认为富加站输气站天然气管道“1·20”特大爆炸事故的原因是:

  

(一)直接原因

  Ф720管材螺旋焊缝存在缺陷,在一定内压作用下管道出现裂纹,导致天然气大量泄漏。

泄漏点上方刚好有一颗白杨树(树干直径400毫米,约高17米,主根部径向展开直径1.8米左右),由于根系发育使土质变得较为疏松,泄漏的天然气在根系发育的树兜下聚集,加之泄漏的天然气携带硫化亚铁粉末从裂缝中喷射出来遇空气氧化自燃,引发泄漏天然气爆炸(系管外爆炸),同时造成管道撕裂。

因第一次爆炸后的猛烈燃烧,使管内天然气产生相对负压,造成部分高热空气迅速回流管内与天然气混合,引发第二次爆炸,约3分钟后引发第三次爆炸(爆炸机理与第二次爆炸相同)。

  

(二)间接原因

  l、管道运行时间长,管材疲劳受损。

威远一青白江输气管线(威青线)建于1975年,1976年投产,由于管材生产和抬运布管时产生的缺陷以及当时检测技术手段落后等条件的限制,导致管线先天存在较大缺陷。

加之该管道已建成投运30年,运行时间较长,且90年代流向调配、管输压力频繁变化,导致管道局部产生金属疲劳。

  2、管道建设时期,防腐工艺落后。

因为当时防腐绝缘材料及防腐绝缘手段、施工工艺的限制,管道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管道外层腐蚀严重。

  3、管道内壁也受到腐蚀。

该管道投产以来,曾在相当长时期内输送低含硫湿气,管线处于较强内腐蚀环境,导致管内发生腐蚀,伴有硫化亚铁粉末产生。

  4、第一爆点上方白杨树根系发育使土质变得较为疏松,为天然气泄漏并在管外聚集爆炸提供了条件。

同时管道附近还有其他根深植物。

  5、富加输气站场及进、出管道两侧存在较多建构筑物,且场站周围建构筑物过密,以致逃生通道狭窄,人员不能及时安全撤离。

  6、员工、家属和附近居民在逃生过程中恰遇第三爆炸点爆炸。

  7、油气田分公司对基层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不足,特别是输气管理处对役龄较长的输气管线存在的安全隐患重视不够,管道巡查保护不力,对仁寿富加输气站周围建筑密集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整改。

  8、仁寿县人民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天然气管线周围民用建构筑物过多已经对管线的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对小集镇规划、建设审批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不力,仁寿县规划和建设局对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有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审批把关不严,致使富加输气站周边民用建构筑物过多。

  (三)管理原因

  中油集团公司事故分析会经过认真分析认为,除报告分析的事故原因外,也暴露出管理上存在问题:

  1、本次威青线大修工程投产方案采用天然气直接置换空气方式,严重违反了《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范》SY/T5922—2004标准的规定,并且没有按规定在置换结束后对排放口排出气体进行检测。

  2、施工组织方案不落实。

虽然按照威青线施工组织方案成立了由输气管理处及运销部两级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现场领导组、技术组、保镖组、后勤保障组等组织,但是在投产作业过程中,没有到现场对工程技术质量和安全环保检查把关。

  3、西南油气田修建富加站值班宿舍时,未严格执行《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及有关规范的规定,在管线、场站的安全距离内建房,并将场站逃生通道选择在管道上方。

而且,违反有关规定允许员工家属住在场站值班宿舍。

  4、管道巡护责任不落实,管理人员对巡线工执行管道巡护操作规程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致使管道上方和管道附近深根植物长期存在,没有及时处置。

  五、事故性质及责任追究

  

(一)事故性质

  经过调查、分析,事故调查组认定:

“1·20”天然气管道爆炸着火事故是一起特大责任事故。

  

(二)责任追究

  根据四川省政府“1·20”事故调查组处理建议,经中油集团公司讨论决定,对该油气田分公司13人共计17人次提出了党纪和政纪处分建议。

其中行政处分12人,3人给予行政撤职,3人给予行政降级,3人给予行政记大过,2人给予行政记过,1人给予行政警告;党纪处分5人,受到党内撤职3人,党内严重警告2人(其中2人同时给予行政降级处分)。

上述受到处理的局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5人。

  六、事故教训

  

(一)各级领导“安全第一”的意识还不强,科学发展观的树立还不牢固。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集团公司有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不够。

在平时的工作中,讲发展的时候多一些,提倡加快节奏、完成任务的时候多一些,尽管也反复强调“安全第一”,但在衡量单位的发展时,在设计单位的考核指标时,往往还是看产量的多,看效益的多,对单位安全业绩和安全基础工作着眼相对较少,致使安全生产在各级领导的思想根源上还未引起真正重视。

  

(二)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基层建设水平总体上发展不平衡,执行力在一些单位层层衰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对现场不熟悉,作风飘浮,心浮气躁。

  把开会当落实,把文件当效果,用说代替做,用虚代替实,存在对一些工程项目摇控指挥、管理或技术人员不到现场等现象。

  (四)员工队伍技术素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

  岗位“应知应会”掌握较差,“习惯性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和快速发展的需要。

  七、防范措施

  

(一)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能力建设,下大力气解决好该作为而不作为的问题,解决好不该作为而乱作为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力戒心浮气躁,努力提高执行力。

  

(二)以强“三基”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建设和员工队伍建设。

  要针对目前基层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

对操作员工要抓好以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基层队伍建设。

要抓好专业培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又注意发挥纪律、制度的约束作用,推进基层建设上新水平。

  (三)严格执行管道运行管理的标准规范。

  在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方面,要把推荐性行业标准SY/T5922《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规范》当作强制性标准来执行,对所有停气碰头置换作业实行标准化和格式化管理,无论管径大小的置换作业必须使用氮气置换。

加快基地建设步伐,对达不到安全要求的房屋、值班室及逃生通道进行全面排查,并组织认真整改。

  (四)举一反三,查找问题,堵塞漏洞,严格隐患整改。

  1、认真组织开展地面集输系统全面评估工作。

从本质安全、隐患和违章占压、适应能力、操作规程和制度、安全风险评估等五个方面,对从气井井口至天然气销售门站的整个地面集输工程系统进行全面清理、分析和评估。

对通过智能清管检测和常规检测中发现的本质安全隐患以及4646处现存管道违章占压隐患,按照“3年完成安全隐患整改”的要求完成管网安全隐患整改项目规划,并统一纳入管网调整改造规划,确保管线的本质安全运行。

  2、积极推广以在役集输管线的检测与评价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006年,除继续对天然气管线进行常规检测外,还应不断引入和采用管线智能检测技术、国外管道安全评估技术、场站及进出站工艺管线检测等技术,摸清管线及场站设施现状,指导管线运行与维修。

  3、加强管线测绘,推进管线保护工作。

要对现有集输气管线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建构筑物等进行测绘,摸清管线沿线现状,将管线及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的重要信息植入数据管理系统。

同时,为地方规划提供以当地坐标系为基准的管道走向图纸,供地方规划、建设时考虑,以推进管道保护工作。

  (五)加强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各单位及所属防腐办公室和巡线工必须切实有效履行巡线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时、定线、定点巡检。

加强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建立警企及地企联建、联治、联防的天然气管道合作长效保护机制。

  (六)狠抓安全环保基础工作,努力提升安全环保基础管理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一是要做好各级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完善四级应急预案体系,扎实做好预案的演练工作。

二是结合岗位特点,对现有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抓好生产一线员工岗位应知应会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是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查找工作和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