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12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凝心聚力谋改革 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docx

凝心聚力谋改革重振雄风促发展教学改革方案

凝心聚力谋改革重振雄风促发展

一、前言

2013年度,在学校关于“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办学方针的指引下,机电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保证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获奖、本科生学生竞赛、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日常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热物理”和“力学”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共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5个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拥有“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岩石破碎学与钻头研究”和“石油天然气装备研究”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00余台(套),价值2600余万元。

已经为国家培养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硕士研究生850余人,本科毕业生9000余人。

现有在校博士生34人,硕士生329人,本科生2000人。

学院在石油钻采设备及工具、石油化工机械、海洋石油装备、机械现代设计和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动态监控、机械系统仿真、现代设备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实力。

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种科研课题100余项,年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

二、基本情况

机电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21人,副高职称23人、中级职称48人、其他职称13人。

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具有硕士学位53人。

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省、部级学术带头人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十大杰出创新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1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人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青年科技奖,2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人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思路、举措和成效

1、本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和成效;

以我校承担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两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龙头,以承担的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重点教改项目等为支撑,开展了石油天然气装备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提出了“专业动态优化再设计”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自觉实践”的实践教学理念;提出并建成了“石油矿场机械”等5个特色专业方向;自主研制了“炼油化工设备系统实验装置”等9套大型实验系统,建成了以“ZJ45型5000米全尺寸钻机”等13套大型设备为主的校内特色实践教学平台;主编了《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评价》等4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炼油设备技术》等12部特色教材;建设了以宝石机械等17家企业为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学生科技创新学分政策和指导教师激励政策为引导,在学校学科竞赛基金和校外企业提供的创新实践奖助学金的支持下,以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为主要平台,大力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学生获得学科竞赛国家级奖10项、省级奖28项,获授权专利18项;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教育与教学方法研究,发表教研论文33篇,获《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2010年度全国“十佳优秀论文”1篇,首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一等奖;建成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为核心,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教学团队。

研究成果受到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借鉴,主编的教材和研制的部分实践教学装置得到了30多家高校的应用。

2、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措施和突出成效;“质量工程”项目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与实践的措施和成效;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原则。

密切追逐和预见本专业的发展动态目标,及时将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专业方向的设置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2013版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占总学分比例为24.17%,学科教育占总学分比例为19.17%,专业教育占总学分比例为26.11%,个性培养占总学分比例为3.33%;加强文理结合、理工结合,将一部分重要的课外科技、文艺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加大运用背景的介绍,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适当引进前沿的、交叉科学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对于应用技术类的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课堂上学到的原理、设备等与当前国内外产品与技术市场的情况相一致。

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与内容,综合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专业建设

机电工程学院目前拥有机械大类专业,下分五个专业:

“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工业设计”。

1)机械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有“机械工程”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和“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撑本专业。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机械制造及其造化”四川省重点学科和“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撑本专业。

3)机械电子工程。

有“机械工程”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和“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撑本专业。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化工过程机械”四川省重点学科支撑本专业。

5)工业设计专业。

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3)教材建设

专业课程教材大多数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较高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学效果好,80%以上的必修课程使用名优教材,本院开设的选修课全部有合适的教材。

(4)质量工程项目情况

1)全面完成了上一轮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2)完成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我院有1项被列为四川省项目,3项被列为校级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研究时间

项目负责人

1

基于N-CDIO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重点(省)

2013.2-2016.2

陈波

2

机械类专业课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重点(校)

2013.2-2016.2

邱亚玲

3

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一般(校)

2013.2-2015.2

郑华林

4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制图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一般(校)

2013.2-2015.2

郑悦明

3)梁政院长研究与教学团队正组织材料,《石油天然气装备特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得校级特等奖,四川省一等奖。

4)结合“机械工程卓越计划”专项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学生创新设计和专业技能认证(和培训)中心,并购置了30余套正版CAD软件,继续开展“三维CAD高级应用工程师”、“三维CAD专业级应用工程师”、“三维CAD模具高级应用工程师”、“三维CAD模具专业级应用工程师”、“三维CAE工程分析高级应用工程师”等认证工作,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5)结合“机械工程卓越计划”专项质量工程项目,采购并验收了综合设计型机械设计试验装置(含测试系统)、智能动平衡实验台(含测试系统)

6)结合“宝石机械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专项”专项质量工程项目,采购并验收了井下作业与工具相关系列实验设备。

7)完成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邱亚玲老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

8)完成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工作。

3、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措施和成效;

学院对人才队伍非常重视,形成了以各专家学者为主的学科带头人,采取引进青年教师等方法,努力形成一支支搭配合理、作用明显的教学团队。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等能力,学院每年都进行以下的工作。

(1)以比赛为期契机、培训为手段,努力提高学院教学水平。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各类培训、比赛。

如“青年教师一堂课”竞赛等,达到了发现苗子,锻炼队伍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水平。

(2)把牢引进人才关、做好第一(第一次试讲、第一次上课)工作,锻炼了一支作风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

新进人员进行试讲时请教学专家作评委,对其试讲过程的存在的情况认真讲评,使之知道教学水平有正确的自我评价,然后由各进人系所进行培训再进行第二次试讲,如果有了提高适应学院教学需要才引进;二是请老专家等进行如何上好课的指导培训,现在我院青年教师上课指导培训已常态化了,教学水平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3)教授、副教授上课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给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安排上本科生的课程。

(4)实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

学院所有教师教学认真负责,创新教学手段,效果好,得到广泛认可。

所有教师的教学日历、教案、讲稿、试卷齐全;学院还要求教师间相互听课,观摩教学,相互交流,每单周四各教研室进行教学法讨论。

同时下到班级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随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普遍反应良好。

(5)师资获奖

1)推荐叶哲伟、周已、饶霁阳、杨建波参加学校课堂教学奖的评定,其中叶哲伟获得校级二等奖。

周已、饶继阳、杨建波获得校三等奖。

2)蒋发光,林敏,徐倩,余钰,2013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9月

3)2013年度青年教师课堂现场普通话及板书竞赛,余钰荣获工科组一等奖,孙健强二等奖。

2013.5

4)优秀实习队获奖情况:

马欣、杨晓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炼油化工装备),2011级生产实习队,校三等奖

5)艾志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国务院,2013.02

6)梁政、祝效华、韩传军,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校级/2013.06

7)王国荣、韩传军,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2013备人选

8)梁政、侯勇俊、艾志久、刘洪斌、邱亚玲、杨启明、韩传军、陶春达、张旭伟、张晓东,石油天然气装备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第七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9)兰图,指导学生参加2013四川旅游商品创制活动,获优秀奖/四川旅游协会/2013.12

10)林敏,复杂环境下个性化PDC钻头研究与应用/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完成者证书/第9完成人/四川省科技厅/2013.5.13

11)林敏,2010-2012年度西南石油大学工会活动积极分子/校级/西南石油大学/2013.5

12)刘洪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总工会/2013.2

13)刘洪斌、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省委/2013.6

14)孟晓平、实验技术成果奖(振动筛综合测试实验平台)/一等奖/第一/孟晓平,张平,龚彦,谭军等/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15)孟晓平、2012-2013年大学生课外开放校级重点实验优秀指导教师

16)孟晓平、2013年实验室先进个人

17)祝效华、邱亚玲、2012年西南石油大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第1、第4/2013.1

18)孙建强,指导机电院2012级机械工程学生吴朦等获得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结构设计大赛,二等奖,西南石油大学,2013.12

19)第五届校级教学名师,陶春达,西南石油大学,2013.4。

20)杨启明、马欣,《炼油设备技术》获2012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出版物奖(教材奖)二等奖,2013.1

21)余钰,荣获女教职工书画、摄影、手工作品展——书法类作品/一等奖/个人独立获奖/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10月

22)刘清友、祝效华、王国荣等人,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石油天然气杆管柱力学行为与工具研究及应用,2013年5月颁奖

23)祝效华,四川省专利实施与产业化奖/三等奖/祝效华,刘少胡,石昌帅/四川省人民政府/2013-12-29

24)祝效华,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祝效华/2013-10-28

25)祝效华,西南石油大学“十一五”科技突出贡献个人/2013-1月颁发

4、加强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措施和成效;

(1)实习实训及实验

学院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做好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规划,对已建和在建的实习基地进行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档次及水平。

学院每年以立项管理的方式,保证经费投入,确保校内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和运行。

并学院切实加强实习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2)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为了深入贯彻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方针要求,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型人材,我院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存利去弊,大胆创新,确保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保质保量完成。

首先,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伊始,我院就从选题与选择导师两个主要方面做到早安排、早选择、早落实。

在选题上,学院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确保所选课题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杜绝陈旧和学术价值不高的选题;在确定导师时,学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怕烦琐,为不同方向的学生配备了相应的导师,以确保我院优秀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手册中详细规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规格要求、进度安排等事项,不仅为学生指明了工作方向,减少了可能的重复性劳动,还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毕业设计(论文)制作的过程中,学院加强对学生的监察指导,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每年4、5月份的院前期检查和中期检查,加之三次不定期的抽查,不仅督促学生抓紧工作进度,还及时纠正和处理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完成优秀的毕业(论文)保驾护航。

最后,我院认真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严把成绩评定关。

答辩前一周,学院即组织专家对全部学生论文进行了仔细检查,确保论文质量符合答辩要求。

学院还成立了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指导答辩小组的答辩工作,做到成绩评定科学、准确。

(3)学生竞赛获奖

1)组织参加了2013“第九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四川省赛,暨四川省孙训方力学竞赛,获得全国三等奖1名,优胜奖4名,四川省赛区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胜奖1名。

2)在学校内部组织开展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今年五月份四川省赛做准备;

3)组织参加全国3D大赛。

我校共有13个3D团队参加省赛,四川省特等奖3项、四川省一等奖4项、四川省二等奖5项、四川省三等奖1项。

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国家一等奖、四川赛区特等奖名单

参赛方向

院校名称

团队名称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成员

数字表现

西南石油大学

大话西油2swpu

钻井三维动画设计

李陵

许亚娇、艾春林、钟启权、郑坤坤

国家二等奖、四川赛区特等奖名单

参赛方向

院校名称

团队名称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成员

工业与工程设计大赛

西南石油大学

乘风飞翔

长环形齿条抽油机

邱亚玲

涂庆、杨晗、张铁山、朱志

国家三等奖、四川赛区特等奖名单

参赛方向

院校名称

团队名称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成员

工业与工程设计大赛

西南石油大学

爆发小宇宙

能量之门

刘洪斌

高超洋、杨涛、李燕玲、张院明

四川赛区一等奖名单

参赛方向

院校名称

团队名称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成员

工业与工程设计大赛

西南石油大学

大漠白杨

井下封隔器

叶哲伟

张晓筱、彭江、李刘铖、张伟

西南石油大学

言十团队

新型人工岩心剖缝机设计

张旭伟

艾春林、刘旭、耿海、杨秋霞

西南石油大学

创佳达人

井口防喷器移送装置

侯勇俊

羊绍武、夏文刚、蒋雨莎、丁超

西南石油大学

会飞翔的猪swpu

CYJY10-4.2-53型抽油机

郑悦明

周志强、胡晓康、程沛爽、徐子扬

四川赛区二等奖名单

参赛方向

院校名称

团队名称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成员

工业与工程设计大赛

西南石油大学

Best团队

四柱式油压机

孙茜

代茂林、荣洋、高倩芸、何阳

西南石油大学

油菜花

反循环气动潜孔冲击器

李斌

张珍珍、汪雄伟、王唱、何沙沙

西南石油大学

向阳森林

随钻震击器

侯勇俊

李伟、郑宇、邓玉婷

西南石油大学

油燃而生2swpu,我们的

“龙护卫”井喷激光

兰图

许亚娇、佘雪、白伟、屈原

西南石油大学

追梦3DNA

新型摆杆双驴头抽油机

马海峰

郭洪、孙启、李东生、魏川江

四川赛区三等奖名单

参赛方向

院校名称

团队名称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成员

工业与工程设计大赛

西南石油大学

小伙伴快前进swpu

新型塔式抽油

侯勇俊

林森、陈红会、任启帅

4)组织参加了2013四川工业设计大赛,获四川省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

序号

作品名称

小组成员

获奖等级

指导教师

1

“变”衣架

艾春林、冯莉、李祥龙、苏跃庭

四川省一等奖

陈波

2

城市灌木修剪机

刘彦秀、李祥龙、艾春林、郑坤坤

四川省一等奖

陈波

3

多功能书桌设计

周祥、屈诗琪、吴垠、刘媛媛、刘杰

四川省一等奖

李陵

4

水杯内壁清洁器设计

郑坤坤、许亚娇、安行、江婷婷、肖红涛

四川省一等奖

李陵

5

“餐.禅”主题餐厅

黄鹏

四川省一等奖

余钰

6

公交关“爱”系统

艾春林、冯莉

四川省一等奖

余钰

7

“品味悠然”办公文具

叶温泉、冯莉、李祥龙

四川省二等奖

陈波

8

手工锯创意设计

刘祥杰、郑坤坤、许亚娇、李刚、艾春林

四川省二等奖

李陵

9

伸缩式防掉衣架设计

刘祥杰、李刚、陈相强、朱夕东、苏跃庭

四川省二等奖

李陵、陈波

10

多功能座椅设计

陈薇、李刚、苏跃庭、朱夕东、廖勇

四川省二等奖

李陵

11

衣物甩干机设计

汤文芳、王毅豪、屈诗琪、吴垠、冯莉

四川省二等奖

李陵

12

便携式餐车设计

王伟、陈相强、王毅豪、邓张、周建

四川省二等奖

李陵

13

“智趣天平”木质儿童玩具设计

刘飞

四川省二等奖

张旭伟

14

多功能儿童餐桌椅

林伟强、刘瑜、吴磊

四川省二等奖

曾红琳

15

便携式垃圾清洁车设计

徐梦、王唱、屈原、江雷、何沙沙

四川省三等奖

李陵

16

启罐器创意设计

郑坤坤、许亚娇、江婷婷、肖红涛、魏川江

四川省三等奖

李陵

17

餐盘设计

白伟、刘宇、李刚

四川省三等奖

余钰

18

改良订书机设计

吴伟泉、荆瑞、赵孝伟

四川省三等奖

余钰

19

陈波、李陵、余钰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5)组织参加了2013年度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暨创业计划大赛,获四川省二等奖1项。

四川赛区二等奖名单

参赛方向

院校名称

作品名称

指导老师

学生成员

挑战杯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智能婴幼儿车

祝效华

贾伟东、万长城、覃吕

5、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风建设,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措施和成效;

(1)组织各级本科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机电工程学院自获批学校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以来,经过机电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现在基本形成围绕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工程训练大赛、全国挑战杯、全国三维数字大赛、国家专利、院科技创新活动等为依托的全面系统的运作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同时也产出了质量较高的科技创新成果。

通过各项活动,已达到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2012--2013年度,在学院党政、学校相关部门和宝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机电院和兄弟学院教师的倾心指导下,机电院以全国第五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契机,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广泛发动机电院学生,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质量。

开展了多项科技创新立项活动,吸引全校350余组同学参加,共立项150余项,参与达1500余人次。

(2)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我院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项目,从单一学科竞赛到多学科,参赛层次从学校省级甚至国家级,融入到国家各类学科技赛的舞台。

比如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第五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第七届全国慧鱼工程技术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第六届全国化工设计竞赛、第五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等大赛中均获得良好成绩。

(3)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2013年暑期学院精心准备,广泛发动,周密部署,着力开展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为主题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共组建社会实践团队20支,230人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其中校级重点团队8支。

实践区域覆盖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不少团队更是做出了骄人佳绩。

广大求是学子紧紧围绕“我付出我快乐的价值观”,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三项重点内容,开展了学雷锋志愿义旅服务、新农村基层服务建设、就业实习走访、生涯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他们在这场社会实践热潮里,不断思考,勇于探索,分享感悟,臻于成熟,圆满完成了实践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全国网联》《四川联播》联合对我院“义旅阳光”代表队进行了报道表扬。

《成都日报》共用三篇对我院赴成都家具设计中心时间团队进行详细记录。

在2012年12月,《辽宁日报》更是连续三篇对我院赴盘锦石油机械场实习的实践队进行了跟踪报道。

此外,石大青年,四川新闻网等多家媒体都对我院设计实践活动进行了关注和报道。

6、本年度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的举措和效果,重点突出在本科教学工作中有特色的、成效显著的做法;加强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措施和成效等;

我院充分认识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从认识论出发,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诸多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求教师要①注重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②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③针对工科人才培养具体情况,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④将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由校内的基本实验中心拓展到校外的实习基地,注重将学术型科学实验向实战型工程实践转变;⑤立足前沿,注重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⑥重视教学研究的组织与管理,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7、科研促进教学情况。

(1)健全科研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2013年,学院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明确地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办学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

为把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保障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

我系计划调整本系科研指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本系的科研工作。

同时为保证课题的研究工作有序进行,在学院建立一整套的科研规章制度基础上,我系准备制定相应的科研工作制度,将科研工作和教研室工作目标挂钩,签订目标管理负责制,为科研工作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

(2)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对已结题的项目系里及时做好归档工作。

同时跟踪在研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