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262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docx

五年级必读经典古诗篇目资料

(县进修学校规定五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目录

1.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2.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

4.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5.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6.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7.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8.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

9.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1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

 

第一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品简析: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第二首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栋花繁,

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

尚疑身属半山园。

作品简析: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

此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第三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其文汪洋姿势,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作品简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6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

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第四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品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第五首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作品简析: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

《春江晚景》是他的著名画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是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第六首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品简析:

《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

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用: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第七首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作品简析:

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八首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简介:

曾几(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

《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为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师。

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作品简析:

这首诗是曾几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是一首纪行诗。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第九首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

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作品简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下的遗嘱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这首诗用笔曲折,真切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流露,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第十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品简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

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

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

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

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

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其一:

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五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目录

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

2.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3.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5.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

6.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

7.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

8.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9.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10.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11.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12.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13.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14.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15.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第一首

四时田园杂兴

(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

南宋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他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题材广泛,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描绘了农村景物、风俗人情和农民生活,风格清新明快,优美流畅,富有韵味,有民歌之特色,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作品简析: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

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指那些孩子们也不闲着,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第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

(二)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作品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七言绝句(其二)。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杏子、麦花、菜花,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最后一句以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第三首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主张抗金,正直敢言。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

作品简析: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篇。

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第四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品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绝。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第五首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

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作品简析: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第六首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品简析:

《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是借助形象喻理的诗。

这首诗用水上行舟作对比,说明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初学时需要“推移”之力,到后来探得规规律,懂得事理之时,就能“自在”而行了。

朱熹在这首诗中是讲读书的方法,但一样无怎样读书的影子。

用一种比喻的方法,很通俗告诉了人们怎样读书。

是的,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书让人们目不暇接。

如果人们急于求成,不花功夫去一点点的积累知识,就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方法。

要读大量的书,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不成,人们只有在学习中摸索一套对自已有意的方法,才能扩大知识面,让那些知识象个图书馆一样存贮在人们的脑中,这样人们就学倒了大量的知识,并学有所用。

第七首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简介:

《题临安邸》的作者,一直是有争议的。

有说作者是淳熙间士人林升,又有一说是晋江林外字岂尘。

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县)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

其代表作品为《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

林外(1106年-1170年),宋福建晋江马平(坪)村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生。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善工诗词。

后任兴化县令。

作品简析:

《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康王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只求苟且偏安,对外一味屈膝媾和。

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诗歌不但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第八首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1200年前后在世),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原姓李。

著有《靖逸小集》和《四朝闻见录》。

作品简析: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这首小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

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

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远离尘嚣的清高,但清高得有点做作。

 

第九首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简介:

翁卷(宋朝著名作家),字续古,一字灵舒,今乐清市淡溪镇甙头村人。

毕生擅长诗歌,多尖新刻画之作。

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形成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永嘉四灵”流派。

作品简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描写了江南乡村初夏农忙的生活情景。

诗的大意说:

初夏的农村,不论是山岭还是平原,到处都是一片碧绿。

水田中的水色与天光互相辉映,分不出天与水的界限,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子规声声,催个不停,农忙的季节开始了。

乡村里四月间,很少有闲着不干活的人。

家家户户,昼夜奔忙,刚刚做完采桑喂蚕的活儿,就又忙着到水田里去插秧。

诗中写了农村初夏特有的景色,写出农人的辛勤与忙碌,表现了对农民的同情与对劳动的赞美。

 

第十首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

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作品简析: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全诗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第十一首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浙江杭州)人。

字廷益,号节庵。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性固刚直。

明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作品简析: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第十二首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后来由于为民众请赈而得罪了权贵,于是辞官不做寄居扬州,靠卖画为生。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著有《板桥全集》。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诗人以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基础,写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

“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

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第十三首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30余种。

作品简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住呢!

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第十四首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作品简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十五首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作品简析: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龚自珍,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倡导改革、渴望人才辈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政治诗。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