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313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docx

西藏拉萨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

西藏拉萨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

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

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有品格。

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外求光辉”。

B.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D.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

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

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

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

论证条理清楚。

C.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

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

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C.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D.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

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

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

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

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

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

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4.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

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

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

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

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

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

工智能科普工作。

C.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

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D.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

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6.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心灵的对白

席慕蓉

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来之后,我总禁不住想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要怎么样才能为它塑出一个具体的形象?

要怎么样才能理清它的脉络呢?

窗外的椒树,叶子已变成一片璀璨的金红,又是一年将尽了,日子过得真是快!

这样白日黑夜不断地反复,我的问题却还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我一直没办法用几句简单和明白的话,向你描出我此刻的心情。

而你是知道的,对现在这个时刻,我有多感激,有多珍惜!

我心中一直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一种朦胧的幸福,可是,我就是说不出来,几次话到唇边,就是无法出口,好像隐隐然有一种警惕:

若是说出来,有些事物有些美妙的感觉就会消失不见了。

而今夜,就在提笔的那一刹那,忽然有一句话进入我的心中:

“世间总有一些事,是我们永远无法解释也无法说清的,我必须要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无能为力。

是的,在命运之前,我必须要承认我的渺小与无能为力,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可以争辩和可以控制的。

所以,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知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烦扰在我心中的种种焦虑和不安,其实都是不必要和莫须有的啊!

因为,世间有些事情,实在是无法解释,也不用解释的啊!

原来,如果我又想画画,又想写诗,必定是因为心里有着一种想画和想写的欲望,必定是因为我的生命能从这两种创作活动里,得到大的欢喜与安慰;因此,这实在是我自己的一种需求,一种自然的现象,我又何必一定要想出一个完美和完全的答案来呢?

事情的本身应该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答案了吧。

其实,你一直都是很明白,并且看得很清楚的,你一直都是知道我的,你一直都认为:

“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不是吗?

如果万物都能顺着自然的道理生长、茁壮、成熟,这世间就会添了多少安静而又美丽的收获呢!

一位哲学家告诉过我,世间有三种人,一种是极敏锐的,因此,在每一种现象发生的时候,这种人都能马上做出正确的反应,来配合种种的变化,所以他们很少会发生错误,也因而不会有追悔和遗憾,另一种人又是非常迟钝的,遇到任何一种现象或是变化,他都是不知不觉,只愿埋头走自己的路,所以尽管一生错过无数机缘,却也始终不会察觉自己的错误,因此,也更不会有追悔和遗憾。

然后,哲学家说:

所有的艺术家都属于中间的那一个阶层,没有上智的敏锐,所以常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但是,又没有下智的迟钝,所以,在他的一生之中,总是充满了一种追悔的心情。

然而,就是因为有了这一种追悔的心情,人类才会产生了那么多又那么美丽的艺术作品。

那么,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不管我用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你的面前,不管是毫无准备或者准备得很充分,你都能一样地看透进来呢?

在你的面前,我永远只是一个最单纯的我而已呢?

没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

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这样的一种自然,是要用几千个日夜、几千个流泪与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错误才能过滤出来的,要经过多少次努力的克制与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几千几万句话才能形容得出来的啊!

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迹都消逝在岁月里,消逝在风里和云里。

在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一些,

在有意或无意间再忘记了一些,然后,逐渐而缓慢地,我蜕变成今日的我,站在你眼前的我。

如你所说的:

一个单纯而又自然的我。

然而,这样的一种单纯和自然,是用我所有的前半生来作准备的啊!

我用了几十年的岁月来迎接今日与你的相遇,请你,请你千万要珍惜。

亲爱的朋友,我对你一无所求,我不求你的赞美,不求你的恭维,不求你的鲜花和掌声,我只要你的了解和珍惜。

其实,岁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总是会变成明日的失,今日的补赎也挽不回昨日的错误,今日朦胧的幸福也将会变成明日朦胧的悲伤,可是,无论如何,我总是认真而努力地生活过了。

无论如何,藉着我的画和我的诗,藉着我的这些认真而努力的痕迹,我终于能得到一种回响,一种共鸣,终于发现,我竟然不是孤单和寂寞的了。

那么,我禁不住要问自己了:

“我想要的,是不是就是这种结果呢?

我想要把握住的,是不是就只是今夜提笔时的这一种朦胧的欢喜与幸福?

是不是就只是你的了解与珍惜?

“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貌似简单,实则关涉到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连接着作

者一生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三言两语难以说清。

B.本篇散文行文中很少有叙事、描写的内容,文章主要是作者对心灵的剖析,语

言极富诗意,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C.本文主要以第一人称行文,亲切自然,同时文中多处出现“你”,便于抒情,加

强了感染力,“你”指作者的一个朋友。

D.作者不求鲜花和掌声、赞美和恭维,只要了解和珍惜,是因为在作者心中,人

与人之间应该以真诚相待、以心灵相交。

8.对“没有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诚的了”这句话的含义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本文以追问作结,颇为巧妙,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

见素学科登第。

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

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

坐事出为坊州司马。

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

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

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天宝十三年,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

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

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

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

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

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便扈从之成阳。

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

是日,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

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曰:

“勿伤韦相!

”识者救之,获免。

魏方进为乱兵所杀。

是日,朝士独见素一人。

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

凌晨将发,六军将士曰:

“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

”或言灵武、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

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七月,至巴西郡,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

寻命见素宣传诏命,便行册礼。

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

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请致仕,许之。

宝应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丧事官给。

(节选《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五十八》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

众/众以为然/

B.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

众/众以为然/

C.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

众/众以为然/

D.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

众/众以为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古代常用穿着代指出身,如用“布衣”代

指平民,以“青衣”代指高级官员。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

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C.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

封建王朝皇帝的封禅、即位,实行册礼;后来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见素选拔官吏公正,纠正吏治,颇有威望,担任江两、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巡察各地,检查各级地方官员政绩优劣,惩办贪官污吏。

B.韦见素为感杨国忠的举荐之恩,有意附会,但他也深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争斗,所以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以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C.韦见素深得民心,哥舒翰兵败潼关,玄宗仓惶出逃,护从禁兵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韦见素被认识他的相救,没有被军兵刺伤。

D.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有功,受到加官进爵。

后患脚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他。

死后追赠司空,谥号忠贞,由官府办理丧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2)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联是说,卖松人把生长在深山大谷中耐寒的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

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作者能理解卖松人的这种求利心情。

B.诗歌的后两联是说,松树的“瘦叶”“淡花”是不被欣赏的,因为长安富贵人家

喜欢的是妖艳媚俗的桃李。

C.作者对卖松人的不合时宜的做法进行了嘲讽,也对长安富贵人家不识松树价值

的鄙薄进行了批判。

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

比如“寒涧”“翠楼”的对比,“瘦叶”“淡花”与“桃

李”的对比,更能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15.本诗语言婉而多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共1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6分)

(1)陆游《游山西村》中与“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两句写出了青泥岭山路盘曲的情状。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________找到“桃花源”。

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

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

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________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

陶渊明大怒:

“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

”连夜罢官而去。

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

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

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

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认知。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

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

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

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

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20.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

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

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21.《三楚中学报》设有四个版面,请在版面名称之后填写体现版面宗旨的句子。

要求第二版与第一版、第四版与第三版字数相同,结构一致。

(6分)

第次,版面名称版面宗旨

第一版校园新闻聚焦学校大事发布热点新闻

第二版班级风采

第三版校际链接信息交流汇四面八方新资讯

第四版文学园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戊戌变法失败12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随着中国前进的脚步,中国终于迎来了新时代。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C.A项“不‘外求光辉’”错,原文是说“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B项新进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