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349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步练习组卷18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2.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3.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

4.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治疗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6.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快慢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B.浓度

C.催化剂D.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7.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8.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B.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可能有一氧化碳

C.探究铁锈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铁

D.探究滴加了酚酞的中和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9.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

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10.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稀”“酸”的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溶液,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方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下列猜想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稀盐酸B.可能是稀硝酸C.可能是稀硫酸D.可能是稀碳酸

11.研究和学习化学有很多重要的方法。

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抽丝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涤纶

B

推理法

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则酒精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

分类法

生铁、硬铝、焊锡、不锈钢都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

归纳法

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归纳出酸的通性

A.AB.BC.CD.D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13.对照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不是用来作对照实验的是(  )

A.

B.

C.

D.

14.化学核心素养之一是建立认知模型,下列建立的模型正确的是(  )

A.

四个氧原子模型

B.

地壳中元素含量的模型

C.

物质分类模型

D.

镁离子模型

15.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16.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

17.某同学发现实验室里的一个久置的酒精灯不易点燃,有同学认为因为酒精蒸发后灯芯上有水,于是他们提出:

“我们可以先上网查阅一下资料。

”“上网查阅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B.假设和猜想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

18.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石灰水溶液,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将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

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20.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C.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D.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

21.化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物质的是(  )

A.衣服,桌子,电视机B.太阳,宇宙,太空

C.食盐,水,空气D.精神,意志,力量

22.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InternationalYearofChemistry),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增加公众对化学的欣赏和了解.下列观点或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

A.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B.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学科

C.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D.鼓励青少年学习化学,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

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银不是银而是汞B.有机玻璃不是玻璃是塑料

C.玻璃钢不是玻璃而是钢D.生铁不是铁而是铁合金

24.请你判断下面所列举的生活事实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

(1)节日庆典燃放礼花;

(2)汽车为人们交通提供便利条件;

(3)五彩缤纷的硬塑玩具代替了原始的木制儿童积木;

(4)当你走进麦当劳,各式冰激凌奶卷使你驻足;

(5)“巨能钙”“盖中钙”“钙力奇”各种补钙产品纷纷问世

A.

(1)(5)B.

(1)(3)(5)C.

(1)(4)(5)D.

(1)

(2)(3)(4)(5)

25.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功能材料研究④生命过程探索(  )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6.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  )

A.隐形飞机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隐形飞机的材料

27.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下列用品的发现和发明与化学的发展不相关的是(  )

A.

古代陶瓷

B.

青铜大鼎

C.

橡胶制品

D.

古代石斧

28.下列叙述与化学有关的是①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②农业高产所需的化肥③人类战胜疾病所需的药物④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

A.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如果没有化学的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像今日这样丰富多彩.下列事实与化学的发展关系不大的是(  )

A.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B.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日益丰富

C.电脑软件的不断升级

D.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30.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约瑟夫•莱夫科维茨(RobertJosephLeflcowitz)和布莱恩•肯特•科比尔卡(BrianKentKobitka),以表彰他们哪方面的研究贡献(  )

A.准晶体B.G蛋白偶联受体

C.C60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三.填空题(共10小题)

40.如图是摄影师在印尼婆罗洲的卡加岛拍摄到的一幅有趣照片。

研究人员猜测。

猩猩可能是看到当地渔民用长矛捕鱼,于是学会了用树枝刺鱼的捕猎方式。

(1)猩猩的这种行为属于  反射。

(填“条件”或“非条件”)

(2)猩猩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填“深”或“浅”)。

4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固体物质A,向试管中加入一种液体物质B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请你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对A和B的组合至少做出三种猜想(要求三种组合中的固体A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猜想 

A

B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42.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硫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

归纳法

根据NaOH溶液、Ca(OH)2溶液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碱的通性

C

类比法

根据金属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

D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  

43.化学兴趣小组以“我们所穿的衣服是什么面料”为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将小组所用科学方法的字母序号填在后面横线内.

(1)找出穿过的几件衣服,从衣服商标上摘录面料的种类,同时还做了一张表格;  

(2)在空气中分别点燃几种不同的面料,观察并记录燃烧的现象;  

(3)到服装厂了解制造衣服常用的面料,并收集了几种面料的下脚料.  

A.实验法B.观察对比法C.调查法D.文献法.

44.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

(1)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

结论

1.向试管1中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不复燃

几乎无氧气放出

2.给试管1稍微加热

3.向试管2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

4.待试管2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5.再向试管2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

(2)实验分析

①比较步骤1和步骤2可得出结论:

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

②比较步骤1和步骤3可得出结论:

  

③比较步骤4和步骤5可得出结论:

  

(3)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

45.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  ,  .

46.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  及其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47.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

(2)铁铸成锅(  )

(3)冰雪消融(  )(4)镁在空气中燃烧.(  )

(5)镁是银白色的固体.(  )(6)酒精挥发.(  )

(7)食物腐烂(  )(8)铜丝弯曲(  )

(9)镁燃烧能生成氧化镁.(  )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8.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

利:

(1)  ;

(2)  .

弊:

(1)  ;

(2)  .

49.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一定知道了许多化学之最,请你举出两个化学之最:

(1)  

(2)  

 

二.多选题(共9小题)

31.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32.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I=

B.

C.

D.

34.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分子的运动

C.

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

研究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35.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分子的运动

C.

研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36.下列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通过不同状态物质间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B.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两极产物研究水的组成

C.通过改变溶剂、温度测定物质溶解的多少,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D.利用过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的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37.下列用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的是(  )

A.

空气中氧气含量

B.

分子的运动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D.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3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得出结论

39.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B.假设C.实验D.结论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018年同步练习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分析】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碳与能氧化铜反应生成物中可能有一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

【解答】解:

A.在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物中可能有一氧化碳,故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氢气,故正确;

C.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错误;

D.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推测,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学史上有多种观点.其中,“宇宙胚种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的其他天体,通过适当途径到达地球.近年来,对一些陨石成分的分析发现,在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对一些彗星成分分析,也发现一些彗星中存在简单的有机物.你认为“宇宙胚种论”的观点是(  )

A.正确的,应当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

B.错误的,因为课本告诉我们: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

C.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

D.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

【分析】A、根据物种起源判断.

B、根据由于人的认知水平有限,课本上的知识不一定是科学客观的判断.

C、根据科学缘于幻想,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有探究研究的价值判断.

D、根据宇宙胚种论”还处于假说阶段判断.

【解答】解:

A、其他天体上存在有构成生命物质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等,只能说明其它天体上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生命,不能说明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宇宙,也可能是地球上的简单有机物进化来的,所以错误。

B、由于人的认知水平的限制,课本上的知识在一定阶段人们认为合理,它随时代发展可能会有更科学合理的观点,不一定是永远科学客观的,不能作为绝对的依据,所以错误。

C、科学缘于幻想,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也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所以错误。

D、“宇宙胚种论”是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说,没有经过实验证明,至今既不能证否也不能证实,所以正确。

故选:

D。

【点评】科学探究题是中考命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道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新课标中考的要求和方向.

 

3.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基础就是实验.

【解答】解: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方法很多,如计算、探测、推理、假设等,但是基础还是实验。

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研究和发展化学的方法.

 

4.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

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

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反思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

【解答】解:

A、化学实验室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正确;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正确;

C、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故错误;

D、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故正确。

故选:

C。

【点评】探究实验的考查方式多样,对探究方案的设计、修改、完善是命题的重要方面。

 

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治疗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分析】可根据胶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通过此性质来精制胶体,分离胶体.

【解答】解:

A、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所以正确。

B、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正确。

C、尿毒症主要是血红蛋白随尿液排出,所以血液透析就是将血液通过半透膜,防止血红蛋白流失,正确。

D、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所以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胶体性质的掌握情况及利用胶体性质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解释.

 

6.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快慢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B.浓度

C.催化剂D.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分析】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而外因是指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根据以上因素来分析.

【解答】解:

A、一般温度高,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快,则温度高低是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外界因素,猜想合理;

B、一般浓度小,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慢,浓度大,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快,则浓度是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外界因素,猜想合理;

C、在催化剂作用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快慢不同,则催化剂是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内因,猜想合理;

D、取不同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相同,则过氧化氢溶液的量不是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猜想不合理;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快慢的因素的猜想,学生应学会利用实际经验来分析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内因和外因,注意内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而外因是外界因素来解答.

 

7.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水蒸气

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分析】根据碳酸饮料的成分及食品的安全性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

A、雪碧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逸出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合理;

B、雪碧中含有水,因此也可能是水蒸气,故猜想合理;

C、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合理;

D、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不合理;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对碳酸饮料的成分的分析进行合理的猜想,要注意猜想要有理有据.

 

8.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B.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可能有一氧化碳

C.探究铁锈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铁

D.探究滴加了酚酞的中和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分析】进行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