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8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检测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B.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临殿廷主持。

C.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小说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都选自其中。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本次比赛中,四川男排为了一举夺得冠军,尽遣全部主力队员上阵。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那张笑意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蓦地涌上了心头。

D.他们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漫步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感慨万千。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园的槐树丛中麻雀正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在旁边屏息敛声。

B.“共享芬芳”活动突显了传统特色与时代气息,融合了中华文明与多元文化,让观众叹为观止。

C.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D.小明的考试成绩一向排名倒数,他还说自己至少能考上清华北大,真是妄自菲薄。

4.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缔听(dì)锲而不舍(qiè)

B.风糜(mǐ)晶莹剔透(tì)

C.杀戮(lù)因地制宜(yīn)

D.秀颀(qí)融会贯通(róng)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纠葛(gé)  债券(juàn) 亲昵(nì)  侃侃(kǎn)而谈

B.静谧(mì)  饶怒(shù)  蹉(cuō)跎 良莠(xiù)不齐

C.惬意(xiá) 贮藏(zhù) 磨挲(suō) 拈(niān)轻怕重

D.匀称(chèn) 造诣(yì)   湮(yān)没 危言耸(sǒng)听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丽达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照顾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的保尔,帮助其完成《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同时也在保尔的帮助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B.鲁迅作品中常用对比手法,如《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人”的对比,刻画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中对隐鼠的爱和对猫的憎恨形成鲜明对比。

C.《水浒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即便是反面人物也是如此,如高俅、蔡京、西门庆,作者虽然只做了几笔简单的勾勒,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孙悟空具有敢于斗争、藐视权威的叛逆精神。

在龙宫,他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在冥府,他使十殿阎王躬身作揖;在天宫,他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老治保主任要退休了,需要物色一个新的接班人。

村民经过评议,推荐两个人选:

大黑和小白。

②大黑长得五大三粗,皮糙肉厚,站着像半截儿黑铁塔栽在那儿。

他走起路来,老远地面就咚咚响,不用见人,就知道是大黑来了。

他要当上治保主任,那些歪毛淘气,还不都给镇住!

③小白呢,长得白白净净、文文静静,身子骨单薄。

尤其那双娘们儿手,一个鸡蛋都攥不过来。

④一次,市场上有人打架。

卖肉的抄起剔骨刀,卖红薯的举起铁秤砣,眼看要出人命,只见大黑往两人中间一横,一出左手,来个空手夺刀,又一挥右手,来个千斤坠砣。

两个人都傻了眼。

大黑的雄风,展示无遗。

⑤又有一次,在大街小超市,有人丢了钱包。

嫌疑人是个女人,穿得很酷。

讯问的时候,大黑手里掂一根牛皮带,摇晃着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可那女人面无惧色。

小白冷眼观察,忽然一抬头,指着天花板。

说:

“看哪,顶棚上一对蝎子,正在打架呢!

”那女人忙伸长脖子仰头往上看。

小白立刻命令大黑:

“你马上把这女人身上的衣服给扒下来。

⑥大黑不敢,小白厉声说:

“让你扒你就扒,出娄子我顶着!

⑦那女人的衣服被扒掉了,原来是个男人。

这时,小白一拍桌子:

“男扮女装,身上有赃。

”一搜,果然是他偷了钱包。

⑧大黑有些纳闷:

“你咋看出他不是个女人?

⑨小白狡黠一笑:

“我看这人老缩着脖子,就在他伸长脖子看屋顶的时候,他喉头结就露出来了。

⑩所以,大黑和小白是各有千秋。

⑪这天,大黑和小白相伴去村里的盖房工地办事。

大黑走路总是扬着头,低头老婆扬头汉嘛。

突然,他“哎哟”一声,不好,木板上的一根锈钉,穿透胶鞋底,扎在他的左脚掌上。

⑫大黑一下子坐到地上,小白忙说:

“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⑬“钉子吃到我的脚上来了。

”大黑笑说,“不用,我自己来。

”说毕,“噌”的一下,将带钉的木板拔出,甩在道上。

⑭小白忙捡了那块钉板,放妥在木头垛上,然后很正经地对大黑说:

“你先别起来,我马上给你使劲儿挤挤,带锈的钉子有毒。

一会儿你赶快到村卫生站,清洗伤口,打破伤风针。

必要的话,还要开刀,做一个外科手术,务必将锈钉污染的部分,进行彻底处理。

⑮“嘿嘿、嘿嘿,哪那么邪乎。

”大黑轻蔑地嘿嘿完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并用脚顿了顿地,“连血筋都没冒,你当我是泥捏的呢?

⑯“不流血不见得是好事。

”小白分析道,“如果流血,病菌会带出来。

不流血,病菌会窝在里边。

⑰“我这身子骨,还怕病菌?

傻小子睡凉炕,架不住身体棒。

”大黑把这还当回事?

他当过架子工,磕磕碰碰家常便饭,让钉子扎脚也不是头一回了。

⑱小白拗他不过。

晚上,他特意跟大黑媳妇儿说:

“大嫂,您得盯着点,还是让我大黑哥到卫生站,哪怕只是清洗清洗。

⑲第三天,小白去县党校学习,一去得二十天。

临走时,把此事告诉了村书记。

⑳二十天过后,小白回来就去看望大黑。

大黑的脚脖子有点肿,两只脚掌的颜色也不一样。

可大黑仍笑呵呵地说:

“这几天好多了,你看,封口了。

㉑小白摇摇头说:

“封口,不见得就是算好了,可能……”

㉒结果不幸被小白言中,到大黑伤脚发黑的时候,才住了医院,医生摇了摇头说:

“太晚了——要命,还是要腿?

㉓当然还是要命。

大黑的左腿被截了肢。

媳妇儿推着轮椅,他坐在上面。

左腿的裤脚余下一截儿,往上窝回来,用黑布带绑着。

大黑脸上仍乐呵呵的。

㉔结果,自然是小白当了治保主任。

但一提起大黑的脚,小白就掉眼泪:

“怪我、怪我,都怪我,怪我没尽到当弟弟的责任。

㉕也有人说,假如大黑不截肢,没准这治保主任就当上了。

但村书记一口否决:

“一个连自己身体都不尊重的人,能更好地尊重别人的生命吗?

(选自2017年1月5日《天津日报》,作者许福元,有改动)

(注释)治保主任:

文中指负责治安保卫工作的村干部。

7.小说写了“大黑”这个人物的哪些事?

请简要概括。

8.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小白”是个怎样的人。

9.“大黑”的脚受伤以后,他和“小白”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明作用。

10.关于这篇小说的题目,有人认为用“截肢”准确,有人认为用“锈钉”恰当。

以上两种看法,你赞成哪一种?

请说明理由。

记叙文阅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⑴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七岁的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

我只知道:

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是由于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的带领下,踏遍了河山,到处求医问药。

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⑵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

除了在这家医院,几年下来,我已经几度和岳老师在别的医院相遇,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

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

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带来一堆书。

⑶中午,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

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

最后,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

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

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⑷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

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试的时候,死活都背不出来。

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

他愤怒地问岳老师:

“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⑸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而这两场泪水其实都是为小病号流的。

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

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

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⑹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要教小病号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

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转院去北京。

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差不多一个星期里,她夜夜难眠。

⑺深夜,她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

她跟我说过,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

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⑻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时,我不由得哽咽了:

无论如何,这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聚拢了。

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場开端。

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被开除的是生计的弃儿,离婚的是婚姻的弃儿,终年蛰居病房的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迟早相见,迟早离散。

但是,就在聚散之间,背了单词,再背诗词,采了花朵,又编教材。

这丝丝缕缕的不光是点滴的生趣,更是真真切切的反抗。

⑼其实,是反抗将我们连接在一起。

在贫困里,认真听窗外的风声;在孤独中,干脆自己给自己造一座非要坐穿的牢房;在反抗中,我们变得可笑、无稽甚至令人憎恶。

这就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

⑽但是,有一件事情足以告慰自己:

你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反抗的痕迹。

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唯有反抗,才能留下最后的尊严。

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着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又在用写写画画反抗着所剩不多的时光。

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手中,一头向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

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

到了那时候,躲在暗处的人定会现形,隐秘的情感定会显露,如河水般,涌向手握线头的人。

如果真的到了那时候,疾病、别离、背叛、死亡,不过都是自取其辱。

⑾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

我没有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稍晚一点,会起风,大风撞击窗户,她会醒来;再晚一点,骨病会发作,疼痛使她惊叫一声,再抽搐着醒来。

醒来即是命运。

这命运也包含着突然地离别。

一大早,小病号的父母就接到北京医院的消息,要他们赶紧去北京。

如此,他们忙碌起来,收拾行李,补交拖欠的医药费,再去买火车上要吃的食物,最后才叫醒小病号。

当小病号醒来时,他还不知道,一个小时之后,他就要离开这家医院了。

⑿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

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

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

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

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⒀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

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

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

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

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

“唯有垂杨管别离!

”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⒁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

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

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

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链接材料1:

因“柳”与“留”谐音,古人分别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意在表达自己的不舍与挽留。

链接材料2:

《杨柳枝词》(刘禹锡)——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

11.说说本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12.本文两次写到丘老师的哭泣都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形成照应。

请你说说她的两次哭泣分别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13.如何理解第四段“他愤怒地问岳老师:

‘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中的“愤怒”一词?

14.请赏析第三段划线句。

15.文章13段划线句能否改为“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

‘唯有垂杨管别离!

’他连着喊了三遍”?

为什么?

16.文章(8)——(10)段都是在写“我”的感受及思考,与“小病号”和“邱老师”的故事关系不大,删去好吗?

为什么?

17.小病号与丘老师都有严重的骨病,你认为他们的“教”与“学”还有意义吗?

三、文言文阅读

(二)阅读下列古诗文(段),完成各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⑵但当涉猎 但:

⑶见往事耳 见:

         ⑷及鲁肃过寻阳 及: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B.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康肃笑而遣之

C.而:

结友而别 释担而立

D.者:

卿今者才略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1.从吕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城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

23.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

憎恶)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

通“举”,推荐,选拔)

C.阡陌交通。

(交通:

交错相通)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俨然:

庄重严肃)

24.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5.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________

(2)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________

26.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五、句子默写

27.古诗文默写填空。

(1)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2)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长期在非洲担任维和工作的战士在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之夜,只能遥祝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4)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无数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人,其中就有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的无怨无悔,也有离退休老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的爱国情怀。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晚唐诗人。

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28.诗的第二句中一个“________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________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9.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

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七、语言表达

30.根据语境,仿照前后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坚忍是达到成功的阶梯。

春蚕忍受着茧的束缚,把纷飞的梦想留给明天;    ,       ;海蚌忍受着沙石的打磨,把晶莹的珍珠留给明天。

八、作文

31.作文

你们班一定有不少“能人”吧?

他们或爱读书,知识丰富;或爱演说,善于表达;或爱运动,身体矫健……

请以“晒晒我们班的‘能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可以选择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2)考虑内容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对比阅读

1、

五、句子默写

1、

六、诗歌鉴赏

1、

七、语言表达

1、

八、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