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14236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X 页数:92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2页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2页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9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番茄病害医学课件.pptx

三、番茄叶霉病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在我国大部分番茄种植区都有发生。

该病是保护地番茄上的重要叶部病害,发病后叶片变黄枯萎,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

露地番茄虽有发生,但不及保护地上番茄发生严重。

该病仅发生在番茄上。

1.症状为害部位:

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

典型症状:

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

下部叶片上部叶片,翻卷、枯死。

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番茄叶霉病叶背面2.病原黄褐孢霉菌,Fulviafulva(Cooke)Cif.,属无性菌类真菌。

分生孢子梗呈束状从气孔生出,稍有分枝,褐色,有隔膜。

其上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初单胞,后双孢,圆柱形或椭圆形。

图-1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图2电镜实物照片3.发生规律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附着在种子上或潜伏在种皮内越冬。

如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

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条件即萌发侵入,后在病斑上又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花梗的气孔子房种皮带菌病菌发育9-34。

最适20-25。

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

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连阴雨天气,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4.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沈粉3号、佳红、双抗2号、粉佳3号等。

注意生理小种变化。

2.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52浸种30min,2武夷霉素或硫酸铜浸种,或50克菌丹0.4拌种。

3.加强管理垄栽膜下灌水,控制生态环境,播种不易过密,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通风。

及时摘除病叶、老叶。

4.温室消毒:

定植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2g加锯末4-5g,密闭棚室后点燃,熏烟24小时。

5.药剂防治45%百菌清烟剂(安全型)每亩次250g熏一夜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武夷霉素、多硫悬浮剂、甲基硫菌灵等)时间:

发病初期用法:

喷洒,隔7-10天防治1次,共2-3次注意:

药剂轮换使用四、番茄灰霉病灰霉病是北方保护地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茄科蔬菜以番茄、辣椒和茄子受害最重,一般减产20%-30%,甚至高达50%左右。

在储藏运输中,也常发生。

1.症状部位:

该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症状:

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

后期长出菌核。

2.病原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属无性菌类葡萄孢属。

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褐色,顶端呈12次分枝,分枝顶端稍膨大,呈棒头状,其上密生小柄并着生大量分生孢子,孢梗长短与着生部位有关。

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胞,近无色,寄主上通常少见菌核,但当田间条件恶化后,则可产生黑色片状菌核。

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原菌特性本菌为弱寄生菌,可在有机物上腐生。

发育适温20一23,最高3l,最低2。

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12月至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的多湿状态易发病。

3.侵染循环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

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借气流、雨水或露珠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萌发时产出芽管,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

蘸花是重要的人为传播途径。

花期是侵染高峰期,尤其在果膨大期浇水后,病果剧增,是烂果高峰期。

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再侵染。

4.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病原菌发育温度范围为231,最宜温度1822。

一般12月至翌年5月,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放风,特别是加温温室刚停火时,棚室内气温低,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气温20左右,病害发生严重。

密度过大,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都会加快此病的扩展。

5.病害控制1.生态防治加强通风管理实施变温管理法。

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133,超过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降低病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

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中午也要打开通风口换气。

2.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促进植株发育,增强抗病能力。

严格控制浇水,尤其在花期应节制用水量及次数;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防止过量,浇水后防止结露,避免阴天浇水。

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和深埋。

摘除残留花瓣和柱头,最佳时期为在番茄蘸花后1525d用手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及柱头,防病效果好。

3药剂防治严格掌握防治适期,发病初期开始喷药。

有效药剂有40%施佳乐、65%万霉灵、50%速克灵、50%扑海因。

710d一次,连喷34次。

保护地番茄灰霉病在始发期施用下列烟剂:

疫霉净、特克多、10%速克灵。

由于灰霉病易于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最好轮换和交替使用。

可提高防效,延缓抗药性。

五、番茄早疫病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严重影响产量。

危害严重甚至绝收。

主要发生在陆地番茄生产上。

2、症状时期: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部位:

主要侵害叶、茎、花、果。

症状:

发病部位初呈针尖大的小黑点,后发展为不断扩展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现同心轮纹,褐色或黑色,湿度大时生黑色霉层。

下部叶片上部叶片,逐渐枯死;茎部:

多发生于分枝处,褐色近圆形斑。

青果发病:

果蒂部,有裂缝的地方,圆形,黑褐色,轮纹。

黑色霉层。

早疫病初期症状和典型症状

(1)番茄早疫病症状

(2)症状(3)2、病原病原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solani(Ell.etMart)JonesetGrout.,属于无性菌类链格孢属。

分生孢子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簇生,圆筒形或短棒形。

图1番茄早疫病菌1.分生孢子;2.分生孢子梗有17个分隔,暗褐色,大小4090m68m。

分生孢子顶生,倒棍棒形,顶端有细长的嘴胞,黄褐色,具纵横隔膜,大小120296m1220m。

3、发生规律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可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2-3天潜育后现出病斑。

3-4天产出分生孢子,并通过气流、雨水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当番茄进入旺盛生长及果实迅速膨大期,这时遇有持续5天均温21左右,降雨2.2-46毫米,相对湿度大于70%的时数大于49小时,该病即开始发生和流行。

每年雨季到来的迟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响相对湿度的变化及番茄早疫病的扩展。

此外,该菌属兼性腐生菌,田间管理不当或大田改种番茄后,常因基肥不足发病重4.防治方法1.清洁田园和实行轮作:

拉秧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和落果,结合整地搞好田园卫生。

实行与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2.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地膜栽培,做好田间排水、降低温度。

栽培时不宜过密,打去脚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适当整枝与疏叶,以利于通风透光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保护地番茄要调整好温湿度,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择晴天上午浇水,及时通风,防止棚内高温、高湿,减缓该病发生与蔓延3.选用抗(耐)病品种茄抗5号、奥胜、奇果、密植红、荷兰5号等。

六、茄科蔬菜疫病疫病是露地和保护地茄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1847年马铃薯晚疫病在法国首次报道,1861年HeinrichAntondeBary证明晚疫病菌的致病性。

该病发病后扩展迅速,流行性强,如遇78月多雨季节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

茄科蔬菜疫病主要包括:

番茄晚疫病、茄子绵疫病和辣椒疫病。

1.症状

(1)辣椒疫病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

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

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

露地和保护地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1、症状

(1)番茄晚疫病部位:

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

症状:

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整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

高湿时,叶背病健部交界处长白霉;茎上病斑呈黑褐色腐败状,引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云纹不规则,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番茄晚疫病

(2)番茄晚疫病(3)番茄晚疫病茎上的褐色病斑叶片背面的症状病叶正面坏死斑青幼果发病症状果实上的症状温室内大发生花蕾及茎上的症状

(2)茄子绵疫病部位:

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

症状:

叶片被害,呈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

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败;叶片症状果实症状果实症状(3)辣椒疫病时期:

苗期、成株期部位:

茎、叶、果实症状:

幼苗受害,多形成猝倒或枯萎死亡;叶片受害,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发病,多从蒂部开始,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遍及整个果实,潮湿时产生白色霉层,失水后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叶部症状及受害状茎部症状及受害状果实症状2、病原

(1)番茄晚疫病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属藻界卵菌门疫霉属。

菌丝分枝,无色无隔,较细,多核。

孢囊梗无色,单根或多根成束从气孔长出,具3-4个分枝,无限生长,当孢囊梗顶端形成一个孢子囊后,孢囊梗又向上生长而把孢子囊推向一侧,顶端又形成新的孢子囊。

卵孢子温度15以上时,孢子囊不产生游动孢子,直接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低温下萌发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双鞭毛,水中游动片刻后静止,鞭毛收缩,变为圆形休止孢,休止孢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卵孢子壁厚,黄色,直径24-35m,卵孢子不多见。

孢囊梗致病疫霉致病疫霉孢子囊孢子囊梗

(2)茄子绵疫病病原PhytophthoraparasiticaDast.称寄生疫霉(异名烟草疫霉、茄疫霉)和P.capsiciLeon.称辣椒疫霉,属藻界卵菌门疫霉属。

孢子囊梗从气孔生出,无隔膜,不分枝,顶生孢子囊,乳突明显。

孢子囊游动孢子,卵圆形。

卵孢子有。

(3)辣椒疫病病原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capsici属藻菌卵菌门疫霉属孢。

子囊梗分枝,瘤状膨大或节状膨大;孢子囊乳突明显(偶尔双乳突),单胞,无色,有柄。

卵孢子,需特殊的培养条件形成,属异宗配合。

3、发生规律番茄晚疫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中越冬;茄子绵疫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辣椒疫霉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或残留在地上的病残体内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达到初次,之后在发病部位产生孢子囊,经气流或雨水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引起该病流行。

尤其中心病株出现后,伴随雨季到来,病势扩展迅速。

此病发生见于白天气温24以下,夜间10以上,相对湿度75-100%,持续时间长。

温度条件容易满足,能否发病或流行取决于有无饱和的相对湿度或水滴。

降雨的早晚,雨日多少,雨量大小及持续时间长短是决定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

高温低湿,孢子囊易失活,常温下,相对湿度低于80%仅存活几小时。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致田间湿度大,易诱发此病。

4、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

番茄:

渝红2号、中蔬4号、中蔬5号、佳红、中杂4号、荷兰5号、6号;茄子:

北京九叶茄、天津红灯笼、兴城紫圆茄、四川墨茄等;辣椒:

都椒1号、沈椒3号、苏椒2号等。

2实行轮作:

栽培过番茄的地方隔3-4年后再种番茄,并不宜与马铃薯、茄子连作和邻作3加强栽培管理:

严格防止在栽培番茄的温室中育苗。

定植不要过密,早插架,及时整枝,清除植株下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早培土,注意排除低洼地积水。

保护地番茄从苗期开始即应注意防风排湿,避免造成利于发病的条件。

早春晚秋注意防寒,适当提高棚室内的温度。

发病初及时摘掉病叶,彻底清除病残株深埋或销毁。

(4)药剂防治:

一般在出现中心病株时即应普治。

喷药前先摘除病叶。

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甲霜灵可湿性粉700-800倍液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用法:

喷雾。

一般每亩用药液50-60L,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4-5次。

番茄斑枯病番茄斑枯病又称鱼目斑枯病、白星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该病可危害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叶片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

除危害番茄外,还危害茄子、马铃薯等多种茄科作物和杂草。

1.症状发病部位:

叶片、茎、果实发病时期:

各生育期症状:

发病部位产生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略凹陷的病斑,直径1.5-4.5mm左右,病斑上散生少量黑色小点。

番茄斑枯病2.病原病原为番茄壳针孢SeptorialycopersiciSpeg.属于无性菌类壳针孢属真菌。

3.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2无病株留种和种子消毒52温水浸30分钟,摊开冷却,再催芽播种3加强栽培管理1)轮作:

与非茄科作物2-3年轮作。

2)施足基肥,N,P,K合理配比,提高寄主抗病力。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引起植株萎蔫、溃疡和烂果。

1.症状番茄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溃疡病。

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

成株染病,病菌在韧皮部及髓部迅速扩展,初下部叶片凋萎或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并向上扩展,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

多雨或湿度大时菌脓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污状物,后期茎内变褐以至中空,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

果柄受害多由茎扩展进去,其韧皮部髓部出现褐色腐烂,一直可伸延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和种子带菌。

有时引起局部侵染,“鸟眼斑”。

2.病原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michiganensis(Smith)Davisetal.称密执安棒杆菌番茄溃疡致病型,属细菌。

该菌菌体短棒状,无鞭毛。

适宜温度25-27,适宜Ph7,致死温度53,10分钟。

3.防治方法

(1)对番茄生产用种严格检疫,严防其传播蔓延。

2建立无病留种地。

从无病株采种,必要时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5%盐酸浸510小时、或1.05%次氯酸钠浸2040分钟或硫酸链霉素200ppm浸2小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

3使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旧苗床用40%福尔马林30毫升加34升水消毒,用塑料膜盖5天,揭开后过15天再播种。

4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除草,避免带露水操作。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全田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

1:

200波尔多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及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

(6)积极选育抗病品种。

目前国内种植的中蔬4号、强丰,佳粉1、2号,早粉,东农704、402,特洛皮在等均有受害记录,不抗病,但野生番茄高抗,可用于培育抗病品种。

番茄脐腐病初在幼果脐部出现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凹陷,变褐,通常直径1-2厘米,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后期遇湿度大腐生霉菌寄生其上现黑色霉状物。

病果提早变红且多发生在一、二穗果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

1.病原生育期间水分供应不均或不稳定,尤其干旱时,水分供应失常,番茄叶片蒸腾消耗所需的大量水分与果实进行争夺,或被叶片夺走,特别当果实内、果脐部的水分被叶片夺走时,由于果实突然大量失水,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

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和棚素,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或土壤中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致土壤缺钙,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如果实含钙量低于0.2%即引致发病。

番茄裂果病放射状裂果:

以果蒂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状深裂,始于果实绿熟期,果蒂附近产生微细的条纹开裂,转色前2-3天裂痕明显环状裂果:

以果蒂为圆心,呈现环状浅裂,多在果实成熟前出现条纹裂果:

在顶花痕部,呈现不规则条状开裂。

发生规律在果实发育后期或转色期遇夏季高温、烈日、干旱和暴雨等情况,果皮的生长与果肉组织的膨大速度不同步时,膨压增大,则出现裂果。

特别是阵雨或暴雨,导致根系生理机能障碍及硼的吸收运转受到妨碍,都会产生裂果。

至于日灼多因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处在发育前期或转色期以前的果实,受强烈日光照射,致果皮温度上升,蒸发消耗水分增多,果面温度过高而灼伤。

一般在果实的向阳面易发生日灼。

防治方法1.保护地要加强通风,使叶面温度下降,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降低棚温2.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大雨前不宜过干,雨后及时排除积水3.及时适度整枝打杈,保证植株叶片繁茂,加强植株体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防止强光直接照射果实4.雨季或大雨前要及时采收番茄缺钾病番茄缺镁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