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414255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2.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pptx

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煤矿危险源辨识与控制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

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

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

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

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

(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病动物、植物等。

(4)(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5)行为性危害因素: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行为性危害因素: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44识别方法识别方法4.14.1通用部分危险源的辨识各单位由工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组织员通用部分危险源的辨识各单位由工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主持,组织员工以会议讨论的形式,确定出通用部分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表和危险源评工以会议讨论的形式,确定出通用部分危险源,填写危险源识别表和危险源评价表。

价表。

(1)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重大自然灾害直接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2)本单位员工在工作现场都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

例如:

工作面风量不足、无管理人员跟班上岗、安监员空岗、无规程、措施施工等。

(3)员工自人矿门到下井前,地面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本单位通用部分危险源。

(4)员工从井口进人工作现场时,在路途中遇到的危险因素,识别为通用部分危险源。

4.24.2工作现场特殊部分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现场特殊部分危险源的辨识各单位指定一名班组长或工长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无班组长的零星岗位可指定一名各单位指定一名班组长或工长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无班组长的零星岗位可指定一名安全责任心较强的员工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同时由值班人员发放给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安全责任心较强的员工为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同时由值班人员发放给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

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在工作现场组织员工对当班工作中遇到的危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

危险源识别负责人在工作现场组织员工对当班工作中遇到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做好纪录。

险源进行辨识,并做好纪录。

(1)

(1)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

按工种进行危险源识别。

煤机司机、绞车司机、扒装机司机、机电工、爆破工、钻眼工等工种,在现场工作时煤机司机、绞车司机、扒装机司机、机电工、爆破工、钻眼工等工种,在现场工作时,遇到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并现场填写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进行签字,遇到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并现场填写危险源辨识与控制表,进行签字。

(2)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扒装运输、验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采煤工作面现场可以按割煤、出煤、移溜、移架、支护、放顶等工序进行危险源识别。

在打眼工序中,可以识别出电煤钻电缆漏点、风管脱落、断钳子、水管断裂等危险源。

(3)按岗位进行危险源识别。

例如绞车房、压风机房、零星岗等工作岗位的环境和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危险源识别为特殊部分危险源。

(4)在现场工作时,不但要对静态危险源进行识别,也要对动态危险源进行识别。

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静态危险源就是现场客观存在的、不随时间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

火药管理不善,发生意外爆炸。

动态而变化的危险源,例如:

火药管理不善,发生意外爆炸。

动态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危险源就是在现场生产时,由于客观条件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危险源。

例如:

采煤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支柱卸荷、煤机牵险源。

例如:

采煤生产过程中,冒顶片帮、支柱卸荷、煤机牵引链断链等危险源。

引链断链等危险源。

55、危险源识别过程、危险源识别过程各单位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各单位组织有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和工艺流程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专业人员收集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安全管理文件,对本部门范围内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范等安全管理文件,对本部门范围内生产、服务全过程进行危害事件排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初步评价,将识别出的害事件排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并进行初步评价,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分类填人“危险源辨识表”,经单位主管审批后报安监危险源分类填人“危险源辨识表”,经单位主管审批后报安监处,安监处汇总、确认重大危险源。

处,安监处汇总、确认重大危险源。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摘要: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种类繁多,其辨识和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摘要:

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种类繁多,其辨识和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煤矿特点,明确危险源辨识依据,并用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法评价煤矿生据煤矿特点,明确危险源辨识依据,并用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法评价煤矿生产系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重要作用。

产系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重要作用。

煤矿井下生产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

重大煤矿井下生产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对生产的本质安全化有重大作用。

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对生产的本质安全化有重大作用。

1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它具有客观实在性,潜在性,复杂多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它具有客观实在性,潜在性,复杂多变性,可知可预防性。

变性,可知可预防性。

重大危险源是指: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煤矿井下的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等:

第一类重大危险源(危险物质):

煤矿井下生产系统中,有发生重大生产事故可能性的危险物质、设备、装置、设备或场所。

第二类重大危险源(限制、约束):

因导致约束、限制第一类危险源的措施失效或破坏而有可能发生重大生产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发生事故的内因。

而任何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能量,如果能量失控发生意外释放,就会转化为破坏性力量,可能会导致系统发生事故,造成破坏性后果。

因此,能量失控是系统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危险性类别辨识依据内容可能发生的事故化学危险性可燃性物质、爆炸性物质、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等化学危害性瓦斯、煤(尘)、矿尘、一氧化碳等火灾、爆炸、窒息、中毒等机械危险性提升运输机械、采掘机械、通风、排水设施、起吊设备等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固有操作危险性各种机械设备、装置及存在场所挤压、拖拽、打击、物体坠落、机车脱轨、翻车及水灾、通风事故等电气危险性电气备份、电缆配线等有关技术规程及固有操作危险性电气设备、装置及存在场所意外停电,着火、电击、电弧伤人等地质危险性特殊地质构造如断层、岩溶、冲击地压、含水陷落柱、采空区、老空区等的地质资料及安全技术要求等各种危险地质构造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片帮、冒顶等备注123表1第一类危险源辨识依据表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主要从人的因素角度进行。

人的不安全行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主要从人的因素角度进行。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人失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未经许可进行操作,为是人失误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冒险作业或高速操作;人为的使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作业;不安全的装载、堆放、组合物体;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不安全的装载、堆放、组合物体;采取不安全的作业姿势,或方位;再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作或方位;再有危险的运转设备装置上或在移动的设备上进行作业;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第业;不停机,边工作边检修;注意力分散,嬉闹、恐吓等。

第二类危险源辨识依据如表二类危险源辨识依据如表22危险性类别辨识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人失误安全操作规程等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等物的故障设备、设施、装置的设计、技术要求;设备、设施、装置的使用、维修、现状情况及记录生产系统瘫痪、局部停止作业人员伤害等环境因素井下微气候、矿尘、振动、噪音、照明等职业安全卫生要求标准误操作;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性耳聋及其它器官病变备注1、有关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为辨识主要依据之一;2、以往事故记录可作为辨识依据之一。

表2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依据煤矿井下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煤矿井下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11)、危险物质)、危险物质(11)瓦斯)瓦斯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老空区、底风速巷道的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顶板冒落的空洞内、老空区、底风速巷道的顶板附近、采掘机械切割部附近、报废和临时停工的独头巷道内及采空区边界等顶板附近、采掘机械切割部附近、报废和临时停工的独头巷道内及采空区边界等处的瓦斯易积聚,作为重大危险源。

处的瓦斯易积聚,作为重大危险源。

(22)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突出;(33)采掘工作面与各运输转载点煤尘;)采掘工作面与各运输转载点煤尘;(44)顺槽、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煤层;)顺槽、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煤层;(55)水;)水;(66)一氧化碳;)一氧化碳;(77)炸药、雷管;)炸药、雷管;22)顶板)顶板(11)掘进巷道经过松软的煤(岩)层、流沙层、地质破碎带和遇复合顶板;)掘进巷道经过松软的煤(岩)层、流沙层、地质破碎带和遇复合顶板;(22)三岔门、四岔门施工;)三岔门、四岔门施工;(33)采煤工作面遇顶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老巷、过煤柱、过)采煤工作面遇顶板松软或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老巷、过煤柱、过陷落柱或冒顶、托伪顶、复合顶板开采、初采初放及撤面搬家等;陷落柱或冒顶、托伪顶、复合顶板开采、初采初放及撤面搬家等;(44)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开采三面或四面被采空区包围的采煤工作面(孤岛)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开采三面或四面被采空区包围的采煤工作面(孤岛工作面);工作面);(55)沿采空掘进施工;)沿采空掘进施工;(66)采煤工作面旋顶)采煤工作面旋顶3)设备设施:

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采掘生产系统等。

)设备设施:

通风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运输提升系统,采掘生产系统等。

4)场所:

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火药库等。

)场所:

采掘工作面、采空区、火药库等。

5)人的不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因素。

)人的不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因素。

2、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矿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分析采用生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用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个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危险性大小,即:

D=LEC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和后果。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赋予这三个因素一定的分值,如表3、表、表4、表、表5所示。

所示。

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到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分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分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