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4611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docx

但愿人长久教案但愿人长久音乐课教案最新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学唱《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关山月》、《但愿人长久》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

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

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

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聆听《关山月》

  

(1)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

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2)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

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3)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

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

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

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三、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启发学生:

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

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

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不带装饰音。

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

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

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

这首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师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全课小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和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花非花》,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

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引入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同样考虑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请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

教师用C调为学生伴奏,适当降低音高。

  指导学生学吹竖笛。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

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师还抓住歌词中“花非花,雾非雾”和“夜半来,天明去”,启发学生理解诗词所比喻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含义。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

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

然后请一组同学吟诵一句歌词,一组同学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学对照、感知词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在学唱时,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

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个人或设计小组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唱歌曲《花非花》。

  第二课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

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感受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2、认识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并配合实践聆听,加强对乐器音色类别的听辨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乐曲《阿细跳月》,学唱《转圆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乐曲《阿细跳月》:

  1、导入:

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人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

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然后说一说:

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

(4个乐句,1小节为1个乐句)

  

(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听边跳,感受乐曲的韵律。

动作为:

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

走的方向为:

左右、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

  启发学生:

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转圆圈》

  1、导入:

  

(1)复习演唱歌曲导入歌曲的学习。

  

(2)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

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

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

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

每一个乐句所表现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

在分析时,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分乐句视唱歌谱,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

简谱版做复习变换拍子,请学生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

  (3)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注意突出强拍。

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再换成旋律唱一唱。

由于歌曲变拍子的难度,二声部不唱,以降低难度。

用分组和分声部自学的办法学唱。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学唱歌曲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唱好这首歌曲,请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

在演唱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

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乐曲《火把节》,学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火把节》。

  1、从民族风情导人。

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

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

教师设问:

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听后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重点聆听第1段。

  

(1)第1遍,请学生边听边用节奏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2)第2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

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0∣0x”,节奏型拍击。

  (3)第3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

分男女生做,如:

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聆听时,请学生听出此乐段由双簧管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二)演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

聆听前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

在学唱时,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

  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

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CDORE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

  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在学吹竖笛二声部练习曲中,复习巩固双吐、三吐的吹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滑雪歌》和《DOREMI》。

  2、初步体会到主题歌曲在塑造电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学唱《滑雪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看过这部动画片的学生讲讲其

  中的故事。

  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

聆听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人声的分类和学过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并把这些知识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在聆听时对照。

歌曲先是由男声领唱,接着是男女声合唱。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动自己。

引导学生从歌名和歌词中谈谈对歌曲的理解,结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所体现的效果,体会歌曲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甜美与温馨。

  

(二)学唱《滑雪歌》

  1、从对比聆听动画片《雪孩子》中两首歌曲入手。

先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滑雪歌》,请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

听后,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3、视唱歌啦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

  

(1)视唱“编创与活动”中的旋律,请学生唱后在歌曲中找出这一句旋律。

  

(2)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慢速、轻声地试唱歌曲的旋律,并为歌曲划分乐句。

抓住歌曲弱拍起唱的典型节奏、基本上是四小节为一句这些特点,启发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乐句划分的规律。

  4、学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歌曲的旋律优美舒展,所表现的银色世界让人感觉恬静甜美。

在演唱时,注意气息和音量的控制,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

歌词中有不少的词语重复,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去演唱,给歌曲的演绎赋予更多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歌曲为影片渲染“雪花飞舞的银色世界”所起的作用。

  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与造型等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

  6、表演唱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DOREMI》,分组和分角色表演歌曲;欣赏《两颗小星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DOREMI》:

  1、导入:

这是一首经典英文歌曲,很多学生对歌曲旋律并不陌生,本节课我们一起学唱歌曲《DOREMI》。

  2、鼓励学生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

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或者师生接龙的形式来唱(奏),带有变化音的乐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先聆听后模唱。

  3、复习巩固“d0、re、mi、fa、sol、la、si”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的排列中,感知歌曲采用旋律模进上行的创作特点。

  4、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英文来演唱。

  5、观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合唱效果。

  6、分小组合角色进行表演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演更精彩。

  7、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唱的其他插曲。

  8、全班分角色表演《DOREMI》,复习歌曲《滑雪歌》。

  三、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1、从复习演唱歌曲《小小少年》人手,简单回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海因切的印象。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节奏型与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的自信与自豪的性格特点。

还请学生听出不同情绪的两个乐段,为后面编创活动做铺垫。

  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

让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

如:

手握空拳随音乐的节奏来挥动,以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自信。

抒情段落时,把握拳的手张开,随乐句划动。

  4、鼓励学生尝试编创2—4小节的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教师启发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型来编创旋律,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四、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