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7157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但愿人长久教案.docx

但愿人长久教案

马站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05

主备教师

闫丽

备课时间

20160830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2.但愿人长久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上字新词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官、尝、赏、绪”等词语,其中绿线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埋怨、悲欢离合、形影不离、屈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美观、准确地书写生字。

教具和学具准备:

学生:

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师: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扣题引发。

1.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丽迷人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度过的呢?

我们看看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又是怎样度过这个中秋之夜的呢?

(随即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苏轼写的有关月亮的文章。

(板书:

但愿人长久)

2.继续演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原词。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试读课文,初步把握。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听准生僻字,捕捉诵读的节奏和韵殷律。

2.学生初读原词,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

三、背景介绍,理解课文。

1.教师解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

2.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理解原词下片。

3.学生自由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4.组织学生将原词下阙和课文对号入座。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初步提炼课文的关键词。

四、字词学习,背诵课文。

1.根据学生提取的词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查字、词典,弄懂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学生自由背诵原词。

4.检阅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并做适当的评价.

马站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06

主备教师

闫丽

备课时间

20160830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2.但愿人长久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感悟,体会积累。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2.在朗读中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3.读文、悟文,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读寻情,整体感知

1.自读,组织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重点理清课文情感线“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

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明确重点学习目标)

二、换位体情,深入探究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学生。

(一)体悟“心绪不宁”

师:

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进行理解和体会。

2.引说(注意说话者的身份):

苏先生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

是啊,苏先生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候()。

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

怪不得苏先生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二)体悟“埋怨”

师:

苏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看图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您在干什么呢?

此时此刻,您又在想什么?

3.师生、生生互动对话交流。

师: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

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您思念亲人的感伤之情。

4.配乐范读,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5.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名读(评点读)。

6.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

(三)体悟“宽慰”

师:

苏先生,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句。

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六自然段,圈画重点句段。

2.先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再班级交流。

(1)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

(2)小组问相互补充,充分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3)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师: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秦观: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指导诵读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重。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三、升华情感。

体悟意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情。

(齐诵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背出几首吗?

2.“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这个主题的诗词,举行一次朗诵会。

 

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转念一想)宽慰

(思念弟弟)(月圆人不圆)(真情留人间)

课后笔记:

 

马站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03

主备教师

闫丽

备课时间

20160830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1老师,您好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规范书写。

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具和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板书课题。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要求:

听清读音,将生字、词语划出来。

(配乐范读)

2.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不准、读不通的多读几遍。

3.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小黑板词语

铺设架起崇高浸透蕴含辛劳涌起波涛真理智慧塑造

春晖朝霞编织丝线笑语盈盈甘露茁壮情不自禁祝愿

(1)开火车朗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4.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思考:

课文赞扬了老师哪些?

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再交流。

学生自读,再交流,学生齐读。

四、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注意书写。

2.哪些笔画同学样应该注意的?

3.齐读生字,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马站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总课时编号:

04

主备教师

闫丽

备课时间

20160831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1老师您好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感悟课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写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思考:

全文哪个词语最能概括老师的职业?

(崇高)

二、指导细读课文

1.思考:

崇高是什么意思。

(是指最高尚的,最受崇敬的)

2.从哪儿看出教师的事业是至高无上的呢?

3.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朗读感悟:

a指名读;

 b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c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d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e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5.说说“昨天”指什么,“今天”指什么,“理想”指什么?

6.指导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出示重点句子: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①指名读,指导理解比喻句

②指导感情朗读。

齐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四、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五、作业: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传递知识

崇高

推动时代

 

塑造人才

美好

培育心灵

(感激、赞美)

课后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