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004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docx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篇一: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

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

1、2。

2.对顶角:

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

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

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

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

1和5。

2.内错角:

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

3和5。

3.同旁内角:

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

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1.平行:

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

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

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命题、定理1.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

正确的命题,题设是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4.假命题:

错误的命题,题设是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5.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

(定理可以做为继续推理的依据)(五)平移1.平移:

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性质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有序数对1.有序数对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2.坐标:

数轴(或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

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

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

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

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

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

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①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象限1.象限:

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

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

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

①特殊位

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②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③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

x轴正方向:

(+,0)x轴负方向:

(-,0)y轴正方向:

(0,+)y轴负方向:

(0,-)。

坐标原点:

(0,0)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轴横坐标为0。

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一)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二)用坐标表示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右(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上(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三角形的定: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记作:

△abc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高:

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所对的边做垂线,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这个边上的高。

2.中线:

连接项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3.角平分线:

三角形一个顶角的平分线与它所对的边相交,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外角: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①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多边形:

由有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多边形内角:

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3.外角:

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4.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凸多边形:

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否则就是凹多边形。

6.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如果说四边形的一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角也互补。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9.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n边形的边=(内角和180)+2;过n边形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边形过一个顶点引出所有对角线后,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

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

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2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解法:

一种是代入消元法,一种是加减消元法.1.代入消元法:

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向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一、不等式及其解集1.不等式:

用不等号(包括: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

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性质2:

不等式的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如果ab,c0,ac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性质4:

如果ab,cd,那么a+cb+d.(不等式的加法法则)性质5:

如果ab0,cd0,那么acbd.(可乘性)性质6:

如果ab0,nn,n1,那么anbn,且.当0n1时也成立.(乘方法则)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方法:

可以先把其中的不等式逐条算出各自的解集,然后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以两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为例,①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左,就取在左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小取小②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右,就取在右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大取大③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相交,就取它们之间的值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若x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此时一般表示为a<x<b,或axb。

此乃相交取中④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向背,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空集,不等式组无解。

此乃向背取空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组:

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不等式合起来,叫做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

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第十章实数一、算术平方根1.算术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0的算术平方根为0;2.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互为逆运算)4.平方根性质:

正数有2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立方根1.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性质: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三、实数1.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如:

、2、32.实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有理数无理数虚数(i)整数实数复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篇二: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

有理数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digit)

注:

黑体字为重要部分

二:

整式的加减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ofamonomial).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ofapolynomial).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7、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

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equationwithoneunknown).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本息和=本金+利息

三:

图形初步认识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intersection).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1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bisector).

angle),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