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083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Fe56Zn65

(一)选择题(第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第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④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⑤将ag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再次称量质量等于ag

⑥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A.③⑤⑥B.④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乙醇汽油”是在汽油里加入适量乙醇而成的一种燃料,它是一种混合物,错误。

②汽油、柴油都是烃;而植物油是酯。

错误。

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错误。

④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正确。

⑤将ag铜丝灼烧成黑色后趁热插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再次称量质量等于ag,铜是反应的催化剂,因此反应后称量的质量也是ag,正确。

⑥由于乙烯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产生液态物质1,2-二溴乙烷,而甲烷不能与溴水反应,因此除去CH4中的少量C2H4,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正确。

正确的是④⑤⑥,选项是B。

考点:

考查关于有机物的说法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①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2NA

②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③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

④7.8g

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目为0.3NA

⑤用1L1.0mol/LFeCl3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所得氢氧化铁胶粒的数目为NA

⑥1mol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NA个电子

⑦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

⑧常温常压下,17g甲基(-CH3)中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A.3B.4C.5D.6

【答案】A

【解析】

①n(NaHSO4)=

=0.1mol,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12.0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的阳离子物质的量为0.1mol,①错误;②Na2O和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都为1:

2,1mol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物质的量为3mol,②正确;③NO2和N2O4的实验式都是NO2,n(NO2)=

=2mol,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物质的量为6mol,③正确;④苯中不含碳碳双键,④错误;⑤n(FeCl3)=1.0mol/L

1L=1mol,根据反应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生成1molFe(OH)3,氢氧化铁胶粒是一定数目Fe(OH)3的集合体,氢氧化铁胶粒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⑤错误;⑥若1molSO2全部反应则转移2mol电子,而SO2与O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1mol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SO3,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小于2mol,⑥错误;⑦用双线桥分析该反应:

,每生成3molI2转移5mol电子,⑦正确;⑧n(-14CH3)=

=1mol,所含中子物质的量为8mol,⑧错误;正确的有②③⑦,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的计算,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③⑧)、物质的结构(②④)、溶液中粒子数的确定(⑤)、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⑥⑦)、可逆反应(⑥)、电解质的电离(①),解题的关键是对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加入足量铁粉,充分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加入铁粉后红色褪去,变为浅绿色

Fe3+比Fe2+的氧化性强

B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逐渐变蓝

NH4HCO3分解产生氨气

C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将其放置在坩埚中加热

钠表面变暗,加热时,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钠易与氧气反应,加热时生成Na2O的速率加快

D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无明显现象,另一支产生黄色沉淀

相同条件下,AgI比AgCl的溶解度小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2mL0.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是因为Fe3++3SCN-=Fe(SCN)3,再加入足量铁粉,红色褪去,是因为发生2Fe3++Fe=3Fe2+,能说明Fe3+比Fe2+的氧化性强,故A正确;B.加热NH4HCO3固体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和氨气,试管口放置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能够说明NH4HCO3分解产生氨气,故B正确;C.钠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加热时不能生成氧化钠,故C错误;D.Ksp小的先沉淀,则由现象可知相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AgI的溶解度,故D正确;故选C。

4.已知常温下,几种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有几个

弱酸

HCOOH

HCN

H2CO3

HClO

苯酚

K25℃

K=1.77×10-4

K=4.9×10-10

K1=4.3×10-7

K2=5.6×10-11

K=2.98×10-8

K=1.1×10-10

①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2C6H5O-+CO2+H2O→2C6H5OH+CO32-

②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③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C1O-+H2O+CO2=2HClO+CO32-

④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

3ClO-+SO2+H2O=SO42-+2HClO+Cl-

⑤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甲酸:

2HCOOH+CO32-=2HCOO-+H2O+CO2↑

⑥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Cl2+H2O+2CO32-=2HCO3-+Cl-+ClO-

⑦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CN-+CO2+H2O=HCO3-+HCN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B

【解析】

①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苯酚的酸性弱于H2CO3而强于HCO3-,则苯酚能与CO32-反应生成HCO3-,尽管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反应也只能生成C6H5OH和NaHCO3,①错误,②因为次氯酸的酸性弱于H2CO3而强于HCO3-,所以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物是HClO和CaCO3沉淀,②正确,③由于次氯酸的酸性弱于H2CO3而强于HCO3-,所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物只能是HClO和NaHCO3,③错误,④由于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SO2氧化为H2SO4,而自身还原为Cl-,但由于次氯酸钠量多,生成的硫酸又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所以④正确,⑤甲酸的酸性强于碳酸,但甲酸量少,与碳酸钠反应只能生成甲酸钠和碳酸氢钠,故⑤错误,⑥由于氯气过量,所以与碳酸钠反应的生成物为CO2+Cl-+ClO-,故⑥错误,⑦由于HCN的酸性弱于H2CO3而强于HCO3-,所以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反应只能生成HCO3-+HCN,⑦正确。

所以本题有②④⑦三个正确,答案选B。

点睛:

较强的酸可以置换较弱的酸,再加上量的限制,使本题很难快速解答。

这些反应不仅与酸性强弱有关,还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通入气体量的多少有关,如:

一般情况下少量CO2通入碱性溶液中生成CO32-,过量CO2通入碱性溶液生成HCO3-。

5.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K+、Na+、Fe2+、Fe3+、SO42-、I-、CO32-,现取三份2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无任何气体产生;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经搅拌、过滤、洗涤、灼烧,最后得到xg固体;③第三份滴加0.10mol·L-1酸性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其体积为VmL;④另用洁净的铂丝蘸取该混合溶液置于浅色火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现黄色。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②、③可判定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存在I-

B.由实验①可推断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C.由实验③可判定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D.原混合溶液中只存在Na+、Fe3+、SO42-,不可能存在K+、CO32-

【答案】A

【解析】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盐酸,无任何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含CO32-离子,Fe3+和I-不能同时存在;②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2+或Fe3+离子,或二者都有,根据最后得到xg固体,为氧化铁,可知总共含有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

×2=

mol;③第三份滴加0.10mol•L-1酸性KMnO4溶液,消耗其体积为VmL,说明溶液中含有还原性离子,含有Fe2+离子或I-中的一种或2种,KMnO4的物质的量为V×10-4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Fe2+离子或I-的物质的量之和为5V×10-4mol;④另用洁净的铂丝蘸取该混合溶液置于浅色火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现黄色,说明含有Na+离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离子,须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判断。

A.碘离子和亚铁离子与高锰酸根反应的比例是相同的,高锰酸根折算成亚铁离子,若折算后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大于

mol,即5V×10-4mol≤

mol,说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则没有碘离子,若折算后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大于

mol,即5V×10-4mol>

mol,说明溶液中没有铁离子,则含有碘离子,因此由实验②、③可判定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存在I-,故A正确;B.根据实验①无法推断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SO

,故B错误;C.根据实验③无法判定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只能判断含有Fe2+离子或I-中的一种或2种,故C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无法判断原混合溶液中是否存在K+,故D错误;故选A。

6.由丁醇(X)制备戊酸(Z)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A.Y的结构有4种

B.X、Z能形成戊酸丁酯,戊酸丁酯最多有16种

C.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且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有4种

D.与Z互为同分异构体,且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9种

【答案】C

【解析】

A、丁基有四种结构:

,Y是丁基和溴原子结合而成,所以有四种结构,故A正确;B、戊酸丁酯中的戊酸,相当于丁基连接一个—COOH,所以有四种结构,而丁醇是丁基连接一个—OH,所以也有四种结构,因此戊酸丁酯最多有16种,故B正确;C、X为丁醇,其同分异构体中不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是醚,分别是C—O—C—C—C、C—C—O—C—C和

共3种,所以C错误;D、Z是戊酸,其同分异构体能发生水解的属于酯类,HCOOC4H9有4种,CH3COOC3H7有2种,CH3CH2COOCH2CH3、CH3CH2CH2COOCH3、(CH3)2CHCOOCH3,所以共9种,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

注意B选项的戊酸丁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很多,但题中要的是戊酸丁酯最多有多少种?

这是很容易搞错的;本题正确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住丁基、丙基的结构有几种。

7.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形成的化合物X、Y、Z、W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X、Y、Z均含有d元素;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Y是两性氢氧化物;0.1mol·L-1W溶液的pH为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元素的含氧酸的酸性在同主族中最强

B.b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可能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

C.c与e和a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且化学键类型相同

D.b、c、d元素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是c>d>b

【答案】B

【解析】

【分析】

X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应含有Na元素;Y是两性氢氧化物,应为Al(OH)3,0.1mol•L-1W溶液的pH为1,应为强酸,可为HCl,由转化关系可知,X为NaAlO2,Z为AlCl3,则a、b、c、d、e依次为H、O、Na、Al、Cl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如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则e元素的含氧酸酸性不一定强,如HClO,为弱酸,故A错误;B.如为O3、H2O2,则具有漂白性和氧化性,故B正确;C.c与e和a与e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别为NaCl、HCl,分别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错误;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b>c>d,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焰色反应、pH计算、两性氢氧化物推断物质为解答的关键,W为HCl、Y为氢氧化铝为推断的突破口。

本题的易错点为A,注意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酸性强弱时一定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8.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2(g)+3Y2(g)

2XY3(g) ΔH=-92.6kJ·mol-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容器

X2

Y2

XY3

容器①恒温恒容

1

3

0

放热23.15kJ

容器②恒温恒压

1

3

0

Q(Q>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物X2的转化率相同

B.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mol·L-1

C.容器①、②达到平衡时间相同

D.容器②,Q大于23.15kJ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容器①、②中气体的压强不等,平衡状态不同,反应物X2的转化率不同,故A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容器①、②中气体的压强不等,平衡状态不同,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故B错误;C.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容器①、②中气体的压强不等,反应速率不等,容器①、②达到平衡时间不同,故C错误;D.①容器中放出23.15kJ热量,则生成XY3的物质的量为:

=0.5mol,容器②恒温恒压,反应过程中压强比容器①大,生成XY3的物质的量>0.5mol,放出的热量多,即Q大于23.15kJ,故D正确;故选D。

9.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流方向从B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A极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的数目为0.1NA

【答案】D

【解析】

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电流从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则A.B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错误;B.电流从正极A沿导线流向负极B,B错误;C.A为正极,正极有氢离子参与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错误;D.据电荷守恒,当外电路中有0.2mole-转移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个数为0.2NA,而发生

,则A极区增加的H+的个数为0.1NA,D正确;答案选D。

10.在常温下,0.1000mol·L-1Na2CO3溶液25mL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滴定曲线如图。

对滴定过程中所得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

c(HCO3-)>c(CO32-)>c(OH-)

B.b点:

5c(Cl-)>4c(HCO3-)+4c(CO32-)

C.c点:

c(OH-)=c(H+)+c(HCO3-)+2c(H2CO3)

D.d点:

c(H+)=2c(CO32-)+c(HCO3-)+c(OH-)

【答案】C

【解析】

【详解】A.a点时n(HCl)=0.1mol/L×0.0125L=0.00125mol,反应生成0.00125molNaHCO3,剩余0.00125molNa2CO3,由于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则c(HCO3-)>c(CO32-),故A正确;B.b点时n(HCl)=0.1mol/L×0.02L=0.002mol,由物料守恒可知5c(Cl-)=4c(HCO3-)+4c(CO32-)+4c(H2CO3),则5c(Cl-)>4c(HCO3-)+4c(CO32-),故B正确;C.c点时n(HCl)=0.1mol/L×0.025L=0.0025mo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HCO3,由于HCO3-水解程度较弱,则有c(HCO3-)>c(OH-),故C错误;D.d点时加入盐酸0.005mol,溶液中溶由反应生成的CO2,溶液存在电荷守恒,存在c(Na+)+c(H+)=c(HCO3-)+2c(CO32-)+c(OH-)+c(Cl-),由于c(Na+)=c(Cl-),则c(H+)=c(HCO3-)+2c(CO32-)+c(OH-),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本题注意分析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反应的程度以及溶液的主要成分,结合盐类水解的原理解答。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相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的大小。

(二)填空题(70分)

11.某学习小组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制备Fe3O4纳米材料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已知:

步骤⑤中,相同条件下测得Fe3O4的产率与R(

)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为提高步骤①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步骤②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浊液D中铁元素以FeOOH形式存在,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步骤④中,反应完成后需再加热一段时间除去剩余H2O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⑤中的“分离”包含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

(5)设浊液D中FeOOH的物质的量为amol,滤液B中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bmol。

为使Fe3O4的产率最高,则

=_________。

(填数值,小数点后保留3位)

【答案】

(1).搅拌、适当升高温度

(2).2Fe3++Fe=3Fe2+(3).2Fe(OH)2+H2O2=2FeOOH+2H2O(4).加热使其分解除去,防止其在步骤⑤中继续氧化+2价铁元素(5).2FeOOH+Fe2++2OH-

Fe3O4+2H2O(6).过滤、洗涤(7).0.636

【解析】

(1)这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为了提高反应速率,可采用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者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

(2)由铁泥的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可知,在与盐酸反应后的滤液A中有FeCl3、FeCl2及剩余的HCl,所以加入铁粉后的反应有:

2Fe3++Fe=3Fe2+和Fe+2H+=Fe2++H2↑,其中主要的反应为2Fe3++Fe=3Fe2+;

(3)浊液C为Fe(OH)2,而浊液D为FeOOH,所以步骤④的反应方程式为2Fe(OH)2+H2O2

=2FeOOH+2H2O,反应完成后继续加热,是为了除去H2O2,防止在与滤液B(即FeCl2)混合时氧化Fe2+;

(4)根据转化关系可知,步骤⑤中反应物为浊液D中的FeOOH和滤液B中的Fe2+,结合反应环境,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OH+Fe2++2OH-

Fe3O4+2H2O;为了除去纳米Fe3O4中的浊液杂质,可用过滤、洗涤的方法进行分离;

(5)已知浊液D中FeOOH的物质的量为amol,即Fe3+的物质的量为amol,滤液B中的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与浊液D中FeOOH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为(b-a)mol,由图象可知当Fe3O4的产率最高时,

=1.75=

,则

=0.636。

点睛:

步骤⑤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本题出错点,关键是配平方程式时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只能用OH-进行配平;而a/b的计算时,要明确滤液B中的铁元素一部分生成浊液D中的FeOOH,另一部分再与浊液D中的FeOOH反应。

12.Ⅰ.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可根据_____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甲乙都已达到平衡状态。

(2)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处,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此时甲容积为2L,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带单位)

Ⅱ.若一开始就将K、F如图固定,其他条件均不变,则达到平衡时:

(1)测得甲中A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C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用d表示,则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活塞K和F不在移动

(2).0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极限法的使用,化学平衡的标志,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规律。

I

(1)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说明甲乙都是恒压容器。

反应2A(g)+B(g)

2C(g)是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气体体积发生变化,隔板K和活塞F发生移动,平衡时气体物质的量不变,隔板K和活塞F不再移动。

根据隔板K和活塞F不再移动判断甲乙都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2)用极限法,若甲中A和B不反应,隔板K停留在0刻度;若甲中A和B完全反应则生成2molC,根据恒温恒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

2mol=6:

V,V=4,则隔板K停留在0刻度左侧2处;由于是可逆反应则a的取值范围2

a

0。

(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设开始到平衡过程中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x,用三段式

2A(g)+B(g)

2C(g)

n(起始)(mol)210

n(转化)(mol)2xx2x

n(平衡)(mol)2-2x1-x2x

根据恒温恒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列式3:

(2-2x+1-x+2x)=6:

5,解得x=0.5mol,则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依次为1mol、0.5mol、1mol,容积为2L,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5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