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118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幸福美满的人生.docx

幸福美满的人生

《幸福美满的人生》

化解一切冲突

落实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唯一之妙方

蔡礼旭老师讲述

前言

本讲座主题是「幸福美满的人生」。

人生怎样才能幸福?

幸福的人生一定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导下才有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多次重复形成正确的习惯,正确的习惯就会塑成良好的性格,从而造就幸福美好的人生。

所以,一个人幸福与否,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正确,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

如此,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才会有幸福圆满的人生。

一、做人应依从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思想的累积量过几年就增加一倍。

所以当我们不会判断是与非,善与恶的时候,所接触的讯息越多,知识量就越多,头脑可能会被搞得越混乱。

而这一些思想有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

有没有经过不同地域的实践证明?

如把它摆在英国的时候,可以被接受,摆在中国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被接受。

再如,现在很多人喜欢研究心理学。

有些人一开始先接触苏联的理论,就拿苏联的来教育孩子;改天又觉得意大利的不错,又用意大利的来试验看看;过几天又听说美国的好,又去拿美国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孩子就这样变成试验品。

现在孩子的教育用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很可能试验到最后,错了!

想重新再来,已经不可能了。

所以人下抉择要很理智。

到底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让我们一生幸福美满,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

这个我们要去思考。

人生最难、最重要的是要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要依据什么思想观念来经营人生?

替自己和孩子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真正的智慧,绝对不是某个人说的就行,必须要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印证,这一些道理确确实实真实不虚,这个才是真正的智慧。

真理是超越时间跟空间的。

例如中国的孝道,三千年前要孝,三千年后也要孝,不只超越时间,还超越空间。

中国人觉得这样做人才是对的。

我们在澳大利亚办课程的时候,很多的当地人听到闵子骞孝行的故事,都听得很入神,频频地点头。

课后分享感受时,他们也觉得做人应该这样才好,才有味道,只是他们的文化里面没有这个底蕴而已。

所以到全世界各地去推展孝道,没有人不欢喜。

真正的真理绝对超越时空,这个才值得我们去学习。

中国祖先承传的圣贤智慧,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印证,是正确的做人处事的智慧原则,让我们不需要花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去摸索。

做人首要需学习的,正是这些做人做事不变的原理原则。

当一些思想观念,还没有经过时间跟空间印证为真理时,不可以随便就去轻信,更不能将这些理论观念,当作自己做人处事的原理原则。

这个赌注太危险了,不只赌上自己,连后代子孙都赌上去了。

有一个朋友,四十多岁了,他听了儒学基础经典《弟子规》的讲解后说:

「我十多年的社会摸索所累积的经验,居然只是《弟子规》里面的一两句话而已。

」不过幸好还摸对了这些正确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可是还有很多人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一生也没找到正确的做人之道,不知走了多少冤枉路,走了多少弯路!

自己走了弯路也就罢了,而在此弯路中,不知道会伤多少人的心,造成多少人的痛苦。

我们希望自己和后代子孙的人生,千万不要再发生这样令人心痛的遗憾。

二、东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

西方哲学以自我为中心,念念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

由此所延伸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就是竞争。

竞争升级成为斗争,斗争再晋升就变成战争。

我们静下心来看看周围,自私、竞争、斗争和战争,不是每天都在人们的内心、家庭、工作单位乃至全世界上演着吗?

而战争一旦发展为核子战,必是覆巢之下无完卵的结局!

其实不是核子弹爆炸了叫末日,当人的道德伦理观念都沦丧的时候,人的生活跟禽兽就没有两样:

父杀子,子弑父,君不君,臣不臣,生不如死的抑郁、自杀倾向啃噬人心……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人间末日。

所以我们与其怕社会在不久的将来会很混乱,不如现在就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救起,不要再走这一条思路了,因为这是死路一条。

出路在哪里?

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想到的是孔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就是仁爱之心。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以仁爱为核心,仁爱再提升,就是互助互爱。

再扩大就是我们儒家讲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当每一个人都如是存心,都用这种心态去对待他人,那整个社会就会非常地良善,非常地和谐。

所以唯有人心回归到仁爱教育,回归到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才能够真正扭转人类的厄运。

每一个遵从伦理道德教诲的人,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

新加坡许哲女士,一位貌似平凡的女性,有着一颗时时刻刻关爱他人的存心。

她说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姐妹,爱人助人就是做人的本分。

她所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慈爱,感受到她的真诚付出,通过她感觉到社会充满温暖、充满温馨,就好象大同世界一样。

我们对于圣贤的教诲要很有信心。

传统道德的教诲不是束在高阁上的理论,接受圣贤教诲的人能用真诚爱心去对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是社会就是诚敬友爱,和谐互助的团体。

有人把中国这一、二百年来的落后归咎为是中国文化不好。

这就是思考深度不够,没有全面地进行分析。

清朝曾经是世界的强国,后来才衰败了。

我们要分析它盛衰的源由。

在清朝全盛时期,每天讲解中国文化经典,整个皇族跟大臣思想观念都很正确,国家非常强盛。

后来,清朝末期出现了慈禧太后,她对照文化经典的教诲与自己的所作所为,好象每句话都在批评她,所以听后很不高兴,下令停止讲解传统经典文化。

由此大臣的思想观念开始混乱了,失去正确的导引,自私自利等邪思乘虚而入,国家由此衰弱下来,列强才敢来攻击,所以根本原因还在自己背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诲。

三、生涯规划

西方人的生涯规划跟东方人不一样。

西方人的童年是天堂,中年是战场,老年是坟墓。

他们不注重孝道,人到高龄后,每天在养老院里面坐吃等死。

没有天伦之乐的老人,内心很孤寂,很空虚。

对于小孩,西方人的方式是让他尽情玩,任个性发展,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

殊不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本性是善的,但后天熏染的习性很可能背离了本善的心性,这时如果不加以导正,就会发生「苟不教,性乃迁」的悲剧。

在这种方式养育下的孩子,绝对很会花钱,也不了解赚钱的辛苦。

而下一代一旦养成了会花钱的习惯,就极不容易改。

古云:

「由俭入奢易,由侈入俭难」,把这条古训忘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

所以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还没赚钱就很会花钱,用信用卡透支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入社会可能就已经负债了。

所以很多西方人一生都是欠人家钱。

欲望一旦打开,就很难控制。

由奢侈、好逸恶劳而引发的青少年问题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现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弊病。

中国圣贤人非常清楚,欲望一定要节制,教导后世子孙说:

「欲似深渊」,「欲不可纵」。

如果欠人家钱,下个月付不出还贷会怎么样?

他的房子可能被收了,车子可能被抵债了,那么进入社会后就要拚命赚钱,要跟人家竞争,要击败别人,唯利是图,可谓中年是战场,日子过得很难受。

中国有一句话叫「无债一身轻」。

假如每天都想着要还债,纵使每天坐的沙发、睡的床都很高级,我看那个日子也没什么味道。

这样的生涯规划,人生过起来并不幸福,并不自在,压力非常大。

中国的生涯规划是怎样的方式?

中国人的童年是拿来积福,等他成年的时候要懂得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晚年才能享福。

人的福在什么时候享才真实?

晚年。

所以有一句俗话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年轻的时候过分享福,极易妄自尊大,瞧不起人,不知惜福。

享福之时,人就容易快速堕落。

所以老子说「祸福相倚」,福来的时候,祸也跟来了;而祸来的时候,福也跟在后面。

所以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多吃苦、多付出,看起来是祸,事实上福已经慢慢离近了,他中、晚年之后,福报就会现前,这样的人生规划才是对的。

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福从哪里积累?

从哪里培植?

俗话讲「福田靠心耕」。

当一个孩子从小培植的就是一种善愿善念的时候,他时时起心动念都在增加他人生的福分。

一个孩子假如真正接受圣贤教诲,他可能从小就在利益这个社会。

举个例子,有一个孩子上完第一节《弟子规》的课,爸爸、妈妈问他,你今天学了什么?

孩子不假思索马上回答:

「孝顺父母」,四个字铿锵有力,父母听了心情很舒畅。

第二次回来,他马上就去倒水,端给爸爸、妈妈喝,这是他第二节课学到的在家中如何具体地爱敬父母。

所以当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存心,他已经在为家庭、为社会作好子女的典范,也就是在积自己的福份。

当他有孝敬父母的做人处世态度,则入社会后自然就不只为自己想,而是为父母增光,为他人付出,为社会努力奉献,这是他的本分。

以这样的大心量,中年造福人民,造福社会,进入晚年后,福一定大,而且自然就会来。

这是「量大福大」的道理。

很多人说,退休之后人就对社会没贡献了,其实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孩子,不只从小就可以对社会有贡献,而且愈活愈值钱,因为在依圣贤教诲做人的过程中,他的人生智慧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

人们往往对他非常爱戴,就教于他,以启迪人生的智慧,把握人生的方向。

所以当孩子从小就能够扎下学习圣贤的根基,他的人生绝对愈活愈值钱。

因此,一个接受圣贤教诲的人,他的人生是从小到终老都有价值的,甚至于连过世之后,他精神的力量也不曾中断。

我们都听过「海瑞罢官」的故事。

海瑞非常清廉,在明朝晚年宦官当政,那时候社会很乱,但是只要海瑞到的地方,人民都在排队迎接他,因为只要海瑞一来,贪官污吏就自己卷着铺盖跑了。

念念为人民存心的好官,可以感动多少老百姓。

海瑞过世时,南京万人空巷,人民自己披上孝衣,送海瑞的棺木离去。

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只要把圣贤的教诲演出来,绝对会让人感动,甚至能够唤醒每个人好善好德之心。

所以,要有更多的孩子接受圣贤教诲表演给更多的人看,社会上许多积非成是的错误观念就能逐渐被扭转过来。

参观海瑞墓时,我看到一张海瑞家门的画片,门前悬着两行字,是范仲淹的教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就是说,在朝廷当官的时候,念念想着怎样让人民的生活更好,让人民的福利更多。

而假如被贬到比较偏远的地方,他也念念想着怎样做才能对国君、国家有好处。

范仲淹这一份真心感动了几百年后明朝的海瑞,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所以真诚心是超越时空的。

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他的精神生命是无限延续的。

四、中国文化的核心――道德

承传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其核心就是「道德」。

何谓「道」?

「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

我们看太空里面的星球,它运行有固定的道路、轨迹。

这就是它的运行法则。

假如海王星说,我不照原来的轨迹转了,我要转九十度。

行不行?

假如它转九十度,可能某天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就被撞上了。

所以星球有它的正道,人与人相处也有它的正道,就是所谓伦常大道。

中国的「道」就在人与人相处的学问当中,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关系,也叫「伦常大道」。

当五伦能够走得非常的正常,都能遵循自然的法则,那这五伦就没有冲突,就能和睦相处。

当没有遵从大自然的法则,五伦关系会起冲突。

现在的社会现象是常常有冲突。

夫妻关系冲突,父子关系冲突,甚至父杀子,子弑父的巨大冲突,也见诸报端。

君臣关系也岌岌可危,很多地方常常出现员工与公司之间闹纠纷。

许多人做事缺乏理智,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到最后都会是两败俱伤,所有这些现象表明现代人确确实实缺乏道德教育。

何谓「德」?

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此之谓德。

五伦关系是「道」,当我们顺从父子关系,不踰越的去尽自己「父」之职,去尽自己「子」之分,这就是有德。

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

下面我们就具体地了解如何将道德的教诲落实在人伦关系之中。

五、五伦关系――父子有亲

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

父子关系是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

不是,它是天然的秩序。

孩子出生的时候,有没有人规定作为父亲要对孩子很慈爱?

为人父者看到刚刚出生的孩子,很自然地对孩子就是无限的慈爱与关怀。

有没有一个父亲看到孩子刚生下来,心里就想着,这个儿子以后要给我买大房子,给我买大车子?

没有,都只想着如何让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是为人父母很自然就会生起的一种关怀跟慈爱。

孩子从小对父母也是非常依恋,对父母那种爱是天性。

我们回想一下,很多一、两岁的孩子,父母亲处罚他的时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怀里钻,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紧,他那种对父母的依恋也是天性。

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

我们来看一看,现在父子有没有亲?

为什么自然的亲爱会变成彼此冲突?

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

(一)父慈

如何慈爱孩子?

这个很重要,假如慈爱用错了方法,可能我们觉得是为孩子好,但是教出来后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所以要学为人父,学为人母。

《三字经》说:

「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过失。

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么是教育?

很多家长好象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我们为人父母每天在孩子这一亩心田里,到底种下了什么种子?

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种子?

不论是好种、还是坏种,它都会发芽结果。

现在很多家长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

常有家长对我说:

「我儿子自私、脾气大、贪心、懒惰……」,一直报怨下去差不多要讲五分钟。

当他讲完孩子的问题之后,我接着反问道:

「孩子现在很自私是结果,原因出在哪?

孩子现在脾气很大是结果,原因出在哪?

」他瞠目结舌,答不出来。

然后又问他,「孩子没有礼貌是结果,原因出在哪?

孩子不孝、懒惰是结果,原因出在哪?

」知道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如果不找孩子错误思想观念的根源,每天只是看那个不好的结果,无非是在那里干着急,干烦恼而已。

所以一定要把种下去的错误种子拿掉,然后种下正确的种子,再过个两、三年,对的种子就发芽、结果了。

所以教育孩子急不来,要先用理智把原因找出来。

一个孩子很自私的时候,他处处会无礼、傲慢、懒惰、不孝。

他念念都想自己,怎么会念及父母!

所以根源还在是否教育孩子要替父母着想、替他人着想。

我们回忆一下,孩子跟爷爷、奶奶,父母一起吃饭,请问做妈妈的第一口菜夹起来先给谁吃?

「小明,妈妈特别替你炒的这盘菜,赶快多吃一点」。

爷爷、奶奶都很疼孙子,不甘示弱地说:

「乖孙子,这两盘菜也很好吃」。

孩子的菜被添得满满的。

所有的家人都争着为孩子服务。

在家中谁最大?

孩子最大,小皇帝产生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从小,家人就百般满足他的各种要求,一旦不顺他的意,孩子就会发脾气。

所以现在孩子普遍脾气都很大。

而这第一口菜是父母充满爱敬地夹给爷爷、奶奶吃,孩子看到了会打从心里生欢喜,好善好德是人的天性,他自会效仿父母。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拿出水果来,都先孝敬爷爷、奶奶。

所以当我们拿着食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接过我们递过的食物,爷爷、奶奶抚摸我们的头非常欢喜,我们心中也很喜悦,这个叫皆大欢喜。

所以,以孝治家绝对会使家庭和睦、和乐。

教孩子从小孝顺长者,对长者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者着想,他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贪心。

从这件小事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大学》讲到: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夹菜的先后顺序做错了,为人子之道就错了,同时为人父母之道也错了,自然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更谈何建立孝道呢?

关键还在父母力行孝道做给孩子看!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的。

赶快在当下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

什么才是做人处事正确的态度?

假如父母都不明白,怎么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教儿教女,先教己,一定要从父母的修身开始做起,做孩子的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

所以不是孩子要赶快学,而是父母要先赶快学。

这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说的道理!

另外,「宠」也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个忌讳。

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

而懂得磨炼孩子,才能历练他一生的本事。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慈爱,我们要细细去思考。

有时候你爱之,反而足以害之。

慈爱是要有理智的。

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家务事,这种「爱」会酿出很多的弊病。

孩子懒惰、缺乏自立的能力,对父母的辛劳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丝毫无感恩之念。

有一位老师教导学生们,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过生日不应该是想去麦当劳,想要一大堆礼物,而是应该想到母亲养育的辛劳,要懂得知恩报恩。

所以他们班的孩子生日的时候不是去要求买礼物,而是自己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

有一个女孩生日时要炒菜给妈妈吃,但身高不够,她就自己搬来凳子站上去炒菜。

拿起铲子把油倒下去,不料油溅起来,她又找了一个大手套套在手上。

等把带着水的黄瓜放进油锅,油溅得更高了,她灵机一动,把爸爸的安全帽找来戴在头上,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菜炒好了,小心地端出来给她妈妈吃。

我相信这个孩子以后吃菜不会乱挑了,通过自己动手,她体会到妈妈的辛劳了。

而当一个孩子能够生起感恩的心,他才能念别人的恩,才能处处想到为别人付出,进而去回馈、关怀别人。

所以古代圣贤教育我们「习劳者知感恩」。

不仅如此,在劳动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伸展筋骨,并由此养成勤劳的习惯,对于他的一生都有好处。

我有一位长辈卢叔叔,他对孩子讲:

「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用于公益的事业,所以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

但是只要你认真做人,努力念书,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

孩子从小就觉得父母亲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对父母是打从心底佩服。

他的儿子后来到美国留学,虽然卢叔叔的经济状况很不错,但明了现在小孩从小举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华,从小都很会花钱,所以对他的孩子在经济上抓得特别紧。

儿子要出国留学前,卢叔叔告诫说:

「我给你的钱都算好了,假如你乱花,就要自己解决。

假如你带一个黑人回来,带一个白人回来,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叫丑话讲在前头。

即使孩子电话请求多汇一点钱,父亲也不曾破例应允。

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他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丝毫不敢造次,只有严格自律,在自立中历练自己。

当儿子出去找工作时,应征的是董事长助理,由董事长亲自面试,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

董事长拿着他提交的企划方案,不相信是他这样二十五、六岁的人可以写出来的。

结果就企划方案的内容详细地询问他,经受过父亲种种磨练的他,一一对答如流,而且非常的稳重。

最后董事长给他一句话:

「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

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他的老板说:

「薪水要多少,你自己开」?

孩子的德行跟能力是培养出来的,绝不是被宠出来的。

父慈,父母对于子女要慈爱,但是绝对不能宠爱。

(二)子孝

中国有一句话叫「百善孝为先」。

这句话有二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

诚如孔夫子所说:

「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

因为孩子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德行都出来了。

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观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

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父母,他也会懂得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

所以孝心,对孩子影响深远。

1.孝要怎么教?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孝要怎么教?

教育当中最省力的做法是—身教,以身作则。

有一位老师学习完《弟子规》之后,深刻体会学了就应该要做到。

学了「入则孝」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孝道距离经典的教诲还有差距,所以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开始力行。

「五•一」长假,她回到父母家里,刚好遇上她的生日。

而生日我们常常会利用这个机会去教导孩子尽一份孝心。

她回去之后搬了三张椅子,请外婆、爸爸、妈妈坐。

然后对着父母讲:

「我已经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年来让父母操了不少心,也做错了一些事情,现在我已经学习圣贤教诲,往后我一定尽心尽力做一个孝顺的女儿。

今天是我的生日,更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我要向母亲行三跪九叩礼。

」说完之后就拜下去,这个第一拜拜下去,母亲眼泪就流下来;第二拜再拜下去,在旁边看着这一幕的儿子,不由自主就走到自己父亲的身边开始帮爸爸按摩。

其实并没有人跟孩子讲任何一句话,而他只是看到母亲在拜自己的父母,在行孝道,那种德行的力量无形当中给他很大的震撼。

所以他不由自主就觉得好象自己不为父母做些什么怪不对劲的,所以就去帮爸爸按摩。

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一进门,这个孩子就对着他的父母讲:

「明年我生日也要拜你们二个。

」可见教育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则。

我们在家里就要先尽心尽力侍奉父母,做一个好榜样给孩子看。

现在很多父母买很贵的水果,买回家里还要偷偷摸摸藏起来,等公公、婆婆去睡觉了才拿出来悄悄说:

「儿子赶快过来,这是妈妈特别帮你买的,赶快吃,不要噎着了。

」儿子除了吃得很高兴外,保证还会将此法学得很彻底,长大后他买水果也只给自己的孩子吃。

所以俗话说:

「人算不如天算」,这个「人算」就是自以为聪明,偏私偏爱,而没有循天理天道,循孝道做事,所以他的孩子也就学错了。

真正当我们以身作则之后,孩子就懂得如何孝顺父母,所以教子的第一个关键是要以身作则。

(2)亲师合作

第二个教孝的方法,一定要「亲师合作」,父母亲跟老师要能密切配合。

我们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我们常常会问他们:

这个礼拜你做了什么善行、什么孝行。

孩子就会说我帮妈妈洗碗,我帮妈妈端洗脚水,举了很多他们力行孝道的实例。

刚好有一个孩子才二、三岁,他去上完课之后回到家里,就跑到浴室里面,他妈妈知道他一定是去找一个盆要来装洗脚水,所以冲到他前面把盆藏起来,这个妈妈心里想什么?

她心里一定想等一下端水弄洒了,我不就麻烦了!

所以赶紧把盆藏起来。

后来我就对她说:

「这样做不对,因为没有成全孩子的孝心。

用孩子端的洗脚水洗脚的时候,你很欢喜,然后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的孝心就能增长。

现在不让他端给你洗,那他孝心就没法增长。

」人的善心就好象小草一样,日日滋润,它就慢慢茁壮。

母亲又问:

「他给我弄洒了怎么办?

」我说:

「弄洒了更好。

他弄洒之后你就跟他说:

『妈妈可以感受到你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今天会洒是你端盆时两手没有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应该注意……』你就可以教他,在学会做人的同时又学会做事。

」很多妈妈怕孩子犯错,其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往往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导他做事的方法,引导他正确地做人做事。

有一个妈妈很有智慧,她的孩子端洗脚水给她洗,她都很欢喜,因为怕孩子被水烫到,她先把热水器温度调到很低,让孩子先端了一个礼拜的冷水,等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经形成后,再慢慢把温度调回来。

所以一定要配合老师的教导,成就、成全孩子的孝行。

我们要求上课时家长一起陪着孩子学,孩子坐前面,所有的家长坐最后一排,看孩子今天学什么孝行,回去有没有落实,这么样一配合,孩子行为养成的速度很快。

还有一个家长打电话感谢老师,因为她的女儿学习《弟子规》后进步特别多。

有一天太累了,躺着还没盖被子就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身上已经盖好被子了,是孩子帮她盖的。

走出房间又闻到面的香味,她直接就反应说:

「你爸爸回来了?

」结果孩子说爸爸还没回来。

母亲奇怪地问:

「那怎么会有面吃?

」女儿说:

「我做的。

我常常看妈妈煮面,所以我今天也尝试做做看,尽一份孝心。

」这一碗面好不好吃?

好吃!

这个面是孝心做出来的一定特别好吃。

我们思考一下,这个孩子生了什么心?

孝心!

所以她会在点点滴滴当中,体恤父母的辛苦,进而懂得照顾父母。

孝心还使孩子的观察力敏锐起来,孝心还让孩子勇于尝试、在做事中慢慢训练自己。

懂得细心观察、关怀别人、尝试做事的品质,对人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这些品质的根源就在孝心。

所以老师教孝,家长一定要密切配合。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品德好的孩子学习一定好,而且这个学习绝对不是父母拿着鞭子在旁边鞭策,都是自己很主动地学习。

有一个老师他们班本来是全校倒数第一,教《弟子规》一个多学期后,他们班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校长非常惊讶。

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信心,品德的根本就在孝道,所以一定要跟老师配合好教孩子力行孝道。

(3)夫妻配合

第三个夫妻要配合教。

很多家长说,老师还没教孝怎么办?

不要等了!

要从家庭、从自己开始。

夫妻之间能相互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长孝心。

比方说先生就对孩子说:

「儿子,你可以不用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母亲。

」讲话的时候要很中肯,假如当父亲的人讲到眼泪都掉下来,那儿子也会听得很感动。

你要告诉孩子,母亲怀孕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去,怀孕的时候负担很重,每天无怨无悔,还去上班下班。

然后生产的时候有多么的辛苦,生下来之后点点滴滴照顾你,那一次你生病的时候,母亲几乎二、三天都没睡觉。

把这些真实的状况告诉孩子。

你一提醒他,他那种知恩的心就提起了,知恩就能报恩,所以孩子就会很能领受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