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177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docx

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4年一季度陕西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以来,陕西以至全国经济运行并没有延续去年后期略有转好的势头,而是继去年上半年发生台阶式下滑后再现明显滑落,但总体处在可控、可调、相对稳定的局面之中,也有不少代表发展新趋势和活力提升的新亮点,若能紧抓关键环节、核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仍可在后半年迎来回转向上、重拾趋好的运行状态。

    一、今年首季主要经济指标再度显现台阶式、探底性下滑,今年首季未延续去年后期转好趋势,再现台阶式、探底性下滑。

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导致今年首季的失常性下滑。

客观因素,一是中国传统年关正值1-2月份,如果集中在1月或者2月内过年,只影响当月的经济增长,而今年春节假期在1月底至2月初,使得这两个月的生产购销、投资等增长放缓。

二是外部金融、经济形势发生影响。

美国由启动量化宽松(QE)货币政策到逐步退出和日元持续贬值、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下滑、2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下跌及金融供给较紧等都会对经济运行向好形成负面压力。

主观原因,一是对去年经济稍有回升后思想麻痹大意,即对春节年关影响估计不足,而且对中国经济长期高增长也会较长时段发生连续下滑没有足够预警思想,稍有好转就会出现松一口气的情况。

二是统筹协调发展与改革、开发与保护、致富与公平道义等关系的能力不强,对立起来认识的时候多,顾此失彼,不能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科学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二、在代表新趋势、体现转型升级和铸造内在能力上形成发展亮点

   在保障民生、关注民意上取得新进展。

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积攒内在发展功力有扎实作为。

一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力度较大。

2013年至今,我省已先后分三批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222项,精简比例达21%。

二是有效释放居民的劳动创业活力,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意见(试行)》,推出“先照后证”等13项工商登记改革措施。

截至2月底,全省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增长150.4%、66.58%和70.06%。

三是加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府谷省级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等。

1-2月,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52.8%,比去年全年高8.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8.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5.1个百分点。

积极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陕煤化集团已探索形成了北元模式、天元富油模式、开米模式等多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陕西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已与各类投资主体合作成立6家合资公司、实现8个项目落地,皆有典型意义。

    以投资、消费强内需和提质增效上水平促进战略性转型升级见到成效。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2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4.7亿元,增长34.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55.3%和110.8%。

二是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计算机通信设备、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石油加工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42.1%、37.2%、29.4%、27.5%、74.9%、285.1%、322.1%、148.5%、139.1%。

三是加大科技、金融、文化等要素注入的资金支持力度,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体娱乐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投资分别增长47.8%、142.2%、92.1%、129.5%、148.7%。

   三、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及上半年发展预计

   1、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业和实体经济经营状况不佳。

主要表现在全省工业经济整体活跃度减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不高。

1-2月,煤炭、石化、电力、冶金、食品和纺织等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0.8、6.2、49.1、22.4和4个百分点。

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上升26.9%、较去年同期高7.9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2.5%、比去年同期减少0.5个百分点,存货同比增长10.0%、较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

其中能源化工行业利润增长依旧低迷,石油、有色两个行业利润增速分别下降1.3%和80.1%,煤炭行业利润由盈转亏,以上三行业利润下降29.6%。

   二是社会普遍投资积极性不高。

首先表现在投资项目实施策划积极性不高。

1-2月,全省在建施工项目个数和新开工项目个数分别增长8.3%和-1.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9.7和103.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在建施工项目个数和新开工项目个数分别增长-2.1%和-8.9%;还表现在民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民间投资和本年施工项目个数分别增长28.2%和10.1%,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3.6个和19.9个百分点,尤其是新开工项目个数增速为-17.4%。

与以上两方面相对应,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减缓,特别是自筹资金增速明显回落。

本年实际到位资金仅增长2.1%,比去年全年低14.7个百分点。

其中自筹资金增长-7.5%,比去年同期和全年低8.5和27.4个百分点。

    三是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疲软。

资金、土地、劳动力、环境要素供给趋紧是影响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

1-2月,全省新增存贷款双双下滑,制约了贷款投放和实体经济的资金流入。

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各项存款同比少增26.37亿元,下降4.98%;新增各项贷款同比少增28.84亿元,下降5.94%,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低117.64和24.04个百分点。

劳动力供给成本上升和结构不合理,致使多数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难和技术人才缺乏问题。

从我省人才市场招聘情况来看,用工成本上升与招工难并存,如今年初西安月平均薪酬增至4618元,比去年上涨近20%。

部分普工或无(低)技术含量的岗位需求量大但求职者少,技术能力要求高的岗位需求量相对较少而应聘者较多。

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一些项目必然不能上马,一些生产肯定受限,但在具有技术、工艺和业态支持的清洁发展方向上推出项目和实施改造力度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和经营运行。

市场需求依旧疲软是影响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涨幅分别下降2.5%和0.5%,连续14个月和11个月负增长,说明生产企业产品销售困难并影响收益,也说明市场主体购进原材料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增速较上年同期分别回落0.5和10.5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热点缺乏,其中对全省消费增长带动性强的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销售增速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25.4和6.5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8%,增速较去年同期和全年回落22.9个和9.2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5.9%和2.1%,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33.1和45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降4.6和11.1个百分点。

全省房地产市场销售不旺导致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和音像材料类等商品销售增速下降,较去年同期低39.1、54.2和2个百分点。

   2、后期发展预计

   从国际看,一方面,政治军事环境不佳、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而另一方面,虽然全球经济继续缓慢复苏趋势未变、新兴经济体增长下降、美国等货币政策负面影响明显,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已经形成的世界经济趋好的总体大势不会改变。

   从全国看,一方面,尽管今年以来,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再次出现明显下滑,但下滑总体可控、可调,经济运行仍有不少亮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没有改变。

另一方面,年初经济表现较差会给宏观决策形成警示,后期可能会调整相关政策,适度刺激经济运行。

再加上简政放权、加快税制改革、放开垄断领域的管制、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等改革措施力度加大,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

   综合以上对经济运行环境因素的分析判断,后期形势变化:

一种可能是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综合影响趋差,并且我国不能有效激活市场要素活力和引导市场主体发展积极性,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长期隐性问题显性爆发,必然难免经济继续下滑,陷入较深危机,但这种情况应该几乎不可能发生。

一种可能是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综合形势相对平稳,经济总体趋好能够延续,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合作、优质要素供给等方面政策措施得力,仍然有可能实现止跌趋稳、提质增效的预期效果,全国保持7.5%、我省实现11%左右的稳定发展局面。

在此条件下,预计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控制在3%以内。

    四、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1、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进一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有效放开搞活市场准入条件,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步伐,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我省国防、能化、装备、航空、航天、民生等领域,吸引外资进入“非禁即入”行业,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财税体制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新型城镇化制度改革,不失时机地深化文化、教育、科技、金融、财税等改革,真正把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效能发挥好,取得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改革促发展成效。

    2、狠抓实体经济,获得实质性经济发展效果。

一是切实把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做实,积极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困难,畅通资金扶持渠道,创新融资平台、方式,有效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二是切实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投资力度,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力度,加快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改造升级步伐,全面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优化企业开放合作、招商引资的政策环境,鼓励依托企业以商招商,鼓励大企业走出去、引进来进行产业集聚式招商和建设国外产业基地。

四是加快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领域企业转型发展,重点支持能源、化工、资源型产业、轻工食品、传统设备制造企业积极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延长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链,或转向发展现代、新兴产业。

围绕我省有条件的民用航空、民用航天、高速列车城轨设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企业发展。

   3、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构筑转型升级大平台。

充分利用城镇化中期发展阶段机会,努力使城镇化成为引导和承载社会文明进步、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通道,成为支撑消费扩大、投资结构优化的大平台。

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把构建城镇产业体系、居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公平正义享受发展成果机制有机结合,把调动和激发全民创业就业激情、活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把城乡居民作为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奋斗人奉献人幸福人的社会最活跃要素和主宰者作用发挥出来,取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质成效。

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小城市和重点镇建设,打破现有单一的撤县设市、设区的格式,在有条件的县确定一个甚至几个区位良好、有利经济要素集聚、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重点城镇,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发展建设力度,使其成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建设别致、产业兴旺、适宜人居、辐射服务农村的县域经济社会中心,成为新时期承载新型发展方式和有品质生存方式的重要载体。

    4、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入手,创造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建设大成就。

在承担国家内陆开放、向西开放战略中有所作为,带动内需外需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陕西在全国开放开发中的战略地位。

一是努力在对外开放合作设施建设、平台构筑上有所作为。

加强西安航空、铁路、公路枢纽设施建设,提升大枢纽综合服务能力,构建丝路陆空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功能完善的空港物流园、国际陆港商务区、自由贸易区、综合保税区,打造中国内陆最大的入关、出关口岸,建设登“路”(丝绸之路大通道)、入“港”(国际空、陆港)的综合性资源要素交易、中转地和门户。

二是创新对外开放合作机制。

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区域或双边合作机制,推进经济带贸易自由化进程。

建立和完善高级别的陕西同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多边交流磋商和互动合作机制。

创新口岸管理模式,实行通关便利化政策。

通过贸易协定,建立健全促进便捷通关,沿线各国利益共享机制,实行欧亚大陆桥全程大通关政策。

三是加强沿路出口和对外投资,扩大对外承包工程。

围绕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农业等优势领域,积极开拓我省对沿带国家、地区的出口市场,扩大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服务企业走出去。

依托光伏产业优势,加强与沿带国家、地区的新能源开发合作,扩大对外投资生产和设备输出。

以铁路、公路、石油、机场、输变电成套设备等领域为重点,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原材料、机电产品、成套设备的出口。

 

   5、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保障民生、资源环境关系,开拓科学、和谐发展新局面。

从思想认识上理清改革、民生、环保与发展的相互关系,不能把高质量的发展、转方式的要求同规模扩张、保持较快增长简单对立起来,也决不能简单地把民生问题、环境问题、体制问题与健康有序的科学发展分离开来,应该把现阶段解决上述矛盾问题与发展是硬道理的坚持和定力统一起来,敢于采取一切措施调动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热情,统筹协调发展的内在关系,增强科学发展的主动性。

应该把科学发展的成效和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保障人的尊严平等有机统一起来,让每个人都愿意参与发展、推动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的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