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219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5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docx

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讲义

选择题命题区间7——化学实验基础

1.(2017·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D.萃取

解析:

选B 蒸馏指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分离两种或多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受热直接变成气态物质,气态物质遇冷凝华为固态物质;干馏是指煤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萃取是指用萃取剂将一种物质从其溶液中提取出来的过程;由题中所述操作及现象可知,该操作方法为升华。

2.(2017·全国卷Ⅰ)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解析:

选B 制得的氢气中含有H2S、O2、HCl、H2O等杂质,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氯化氢生成氯气,所以,应先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吸收氧气,同时除去氯化氢(易溶于水),再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硫化氢,最后用浓硫酸干燥,试剂盛放顺序依次为焦性没食子酸溶液、酸性KMnO4溶液、浓H2SO4,A项错误;若在④处收集气体点燃,发出“噗”声,则证明制取的H2较纯,可以加热管式炉,B项正确;类似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氢气一段时间,C项错误;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适合块状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而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且MnO2是粉末状固体,故不能用装置Q制备氯气,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Ⅱ)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mL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Fe>Fe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sp(AgI)

解析:

选C 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

Fe>Fe2+,A项正确;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根据题中描述可知黄色沉淀为AgI,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AgCl析出,可证明Ksp(AgI)

4.(2017·全国卷Ⅲ)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取20.00mL盐酸

在50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mol·L-1的KMnO4溶液

称取KMnO4固体0.158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解析:

选B 50mL酸式滴定管的50.00mL刻度下方没有刻度,但仍有盐酸,所以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放入锥形瓶中盐酸的体积大于20.00mL,A项错误;碘易溶于酒精,清洗试管中附着的碘可以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B项正确;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预先润湿(润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否则测定的pH会偏低,应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C项错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冷却至室温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配制溶液,D项错误。

5.(2016·全国卷Ⅰ)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解析:

选C A项,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并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由于乙酸乙酯难溶于Na2CO3溶液,吸收液中出现分层现象,最后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项,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故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应用排水法收集。

C项,FeCl3易发生水解反应,故配制FeCl3溶液时,应将其固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以抑制FeCl3的水解反应。

D项,将Cl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其中的HCl,但同时会混入水蒸气,欲得到纯净的Cl2,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进行干燥。

6.(2016·全国卷Ⅱ)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解析:

选D A项中,制备Fe(OH)3胶体,应把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反应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B项中,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应在HCl气流中加热,防止MgCl2发生水解反应。

C项中,Cu粉能和稀HNO3反应:

3Cu+8HNO3===3Cu(NO3)2+2NO↑+4H2O,应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项中,由于H2O中的H比乙醇中的H易电离,所以Na与H2O反应比Na与乙醇反应剧烈得多,可以用与Na的反应来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7.(2016·全国卷Ⅲ)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解析:

选D A项,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以免发生液滴飞溅。

B项,加热KMnO4制取O2,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炸裂试管。

C项,制备纯净Cl2时,应先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再通过浓H2SO4干燥气体。

D项,萃取操作时,先从下口放出有机层,再从上口倒出水层,操作正确。

8.(2015·全国卷Ⅱ)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解析:

选D A项,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再与Na2CO3分步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因此开始阶段滴加稀盐酸,②中不产生气泡。

B项,常温下,浓硝酸与铝条发生钝化,铝条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层铝与浓硝酸继续反应,②中观察不到产生红棕色气体。

C项,将Al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由于NaOH溶液过量,发生的反应为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得不到大量白色沉淀。

D项,KMnO4酸性溶液具有强氧化性,H2C2O4溶液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MnO

+5H2C2O4+6H+===2Mn2++10CO2↑+8H2O,由于MnO

被还原为Mn2+,②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

9.(2014·全国卷Ⅱ)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解析:

选D A.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没有靠在三层滤纸上,且漏斗下端应长管口紧贴烧杯内壁,故不正确。

B.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因为有水生成,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否则容易炸裂试管,故不正确。

C.该装置为洗气装置,导管口应该是长进短出,故不正确。

D.由教材中的实验可知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及药品都正确。

10.(2013·全国卷Ⅰ)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解析:

选D 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A错误。

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B错误。

除去KNO3中的NaCl可用重结晶的方法,是由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故C错误。

乙醚和丁醇互溶,但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D正确。

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选择题型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实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离子的检验及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

1.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

[基础自测](判断正误)

(1)用碱式滴定管可以准确量取20.00mLKMnO4溶液(×)

(2)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插入液面以下(×)

(4)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5)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2H4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7)使用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前,先洗涤干净后检查是否漏水(√)

(8)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乙酯与乙醇的混合物(×)

(9)做H2还原CuO的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停止通H2后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

(10)用排水法收集铜粉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

(11)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12)酸碱滴定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都要润洗(×)

(13)配制1L0.1mol·L-1NaCl溶液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NaCl(×)

(14)分液操作分离出下层液体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和烧杯的内壁不应该接触(×)

(15)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6)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

(17)浓硝酸用带玻璃塞的细口、棕色试剂瓶盛放,并贮存在阴凉处(√)

(18)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

(19)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20)保存硫酸亚铁溶液时,向其中加入铁钉和少量硫酸(√)

[归纳点拨]

1.基本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2.基本实验操作中的“八注意”

(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4)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

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2.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

[基础自测](判断正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1)向溶液中先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2)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3)向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加入盐酸无现象,再滴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

(√)

(4)过量的Fe粉与氯气充分反应后,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水,取上层清液滴入KSCN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氯气将Fe氧化为Fe2+(×)

(5)在浓硫化钠溶液中,加入AgCl

有黑色沉淀生成,说明Ksp(Ag2S)<Ksp(AgCl)(√)

(6)将某气体通入品红中

品红褪色,说明该气体一定是SO2(×)

(7)将SO2通入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说明SO2有漂白性(×)

(8)将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此沉淀是BaSO3(×)

(9)向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

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没有NH

(×)

(10)取适量Na2SO3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先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说明Na2SO3固体已变质(×)

[归纳点拨]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物质检验的方便性

(1)先用物理方法:

①看外观,注意色态味;

②看水溶性,分出可溶物和难溶物;

③看焰色反应,确定某些金属元素。

(2)再用化学方法,用化学方法检验物质时注意对反应的要求:

①注意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产生等;

②注意反应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浓度、温度;

③排除干扰的影响,如用Ba2+检验SO

,应排除CO

、SO

等离子的干扰;

④检验反应要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用KSCN溶液检验Fe3+,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

2.离子检验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类

(1)生成气体,如NH

、CO

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SO

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Fe3+的检验。

(4)焰色反应,如Na+、K+的检验。

3.基础实验装置图与评价

装置

装置的易错点或注意事项

(1)容量瓶中是否有固体,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溶质

(2)玻璃棒要靠在刻度线以下,而不是刻度线以上

(1)是否用玻璃棒引流

(2)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3)玻璃棒是否紧靠三层滤纸

(1)分液漏斗末端是否紧靠烧杯内壁

(2)分离的混合物是否符合萃取原理

(3)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是否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是否从下口流出

(1)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是否位于支管口

(2)水流方向是否为自下而上

(3)是否使用碎瓷片

(4)是否使用石棉网

(1)右端导管是深入液面以下还是接近液面

(2)用的是饱和Na2CO3溶液还是NaOH溶液

(3)配制浓H2SO4、乙醇、乙酸的混合液时,滴加顺序是否正确

(1)气体流向是否为长进短出

(2)注意洗气后,气体中可能仍然含有水蒸气

(3)洗气时所选液体是否正确,如洗去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是Na2CO3溶液

(1)制备H2、O2、SO2、CO2、NO、NO2、浓氨水与碱石灰反应制备NH3、KMnO4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选择A装置

(2)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可以选择B装置

(1)反应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制备NH3时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对流

(3)用KClO3固体与MnO2加热制备O2也可以选择此装置

(1)通常用于比较酸性强弱,如酸性:

亚硫酸>乙酸>碳酸>苯酚

(2)若①中为挥发性酸,通入③之前要把挥发出的①中的气体除去,如验证酸性:

乙酸>碳酸>苯酚,要在②和③之间加一个盛水的洗气瓶除去挥发出的乙酸蒸气

[归纳点拨]

1.装置连接时注意操作的先与后

(1)装配仪器时:

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2)加入试剂时:

先固后液。

(3)实验开始时:

先查仪器的气密性,再加药品,后点酒精灯。

(4)防倒吸时:

往往最后停止加热或最后停止通气。

(5)防氧化时:

往往最后停止通气。

(6)仪器拆卸的一般过程:

从右到左,自上而下,先拆主体,后拆部件。

(7)净化气体时:

一般先除去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除去无毒、无气味的气体,最后除去水蒸气。

2.实验装置图评价题的速解方法

(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题型一 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解析:

选B 容量瓶不能用烘箱烘干,否则会变形,定容不准确,A项错误;滴定管使用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以减小实验误差,B项正确;酸碱滴定实验中,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润洗会导致待测液增多,实验误差增大,C项错误;配制溶液时,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时,需重新配制,D项错误。

2.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苯和溴苯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HCl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NH4Cl制备NH3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NO气体

解析:

选A A项,苯和溴苯互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B项,苯的密度比水的小,在上层,HCl极易溶于水,不能防止倒吸,应将苯换成CCl4,错误;C项,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二者相遇重新化合生成NH4Cl,无法制备NH3,错误;D项,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错误。

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实验结论完全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淀粉溶液和稀硫酸混合微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未出现银镜

淀粉一定未水解

B

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

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

C

常温下,在铝片中滴加浓硫酸,没有明显现象

铝片与浓硫酸在常温下不反应

D

向某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lO

、SiO

解析:

选D 混合溶液中稀硫酸会与银氨溶液反应,故试管内壁未出现银镜时,不能说明淀粉一定未水解,A项不符合题意;CO2与CaCl2不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在常温下,铝片与浓硫酸发生钝化,C项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铝和硅酸都是白色沉淀,D项符合题意。

4.(2017·郑州质检)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

A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溶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B

浓盐酸、浓硫酸

湿润蓝色石蕊试纸

变红色

HCl为酸性气体

C

浓盐酸、二氧化锰

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

变蓝色

Cl2具有氧化性

D

浓氨水、生石灰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色

NH3为碱性气体

解析:

选A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漂白性,A项错误;HCl为酸性气体,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HCl气体变红,B项正确;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Cl2将KI氧化为I2,C项正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气体变蓝,D项正确。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室温下,将铜片放入过量的浓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加水,可以观察到溶液呈蓝色

B.将无水乙醇滴加到碘水中,可以萃取出碘水中的碘

C.将Al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可以得到无水AlCl3固体

D.将浓氨水滴加到碱石灰中可制得氨气,也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解析:

选D 铜与浓硫酸在室温下不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乙醇和水互溶,不分层,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B项不符合题意;AlCl3属于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时促进Al3+水解,HCl易挥发,故加热蒸干得不到AlCl3,C项不符合题意;碱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助于氨气从氨水中分离,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D项符合题意。

题型二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6.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

选D 若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试管中密封的空气膨胀,U形管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能够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故A正确;CO2容易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碱溶液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实验,故B正确;证明纯碱中的金属元素的存在,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铂丝蘸取纯碱溶液,在酒精灯的火焰上进行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故C正确;若要证明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强弱,可以把Na2CO3放在外管,把NaHCO3放在内管,观察两个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的先后进行判断,故D错误。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装置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①中试剂

②中溶液

实验目的

A

二氧化锰(s)浓盐酸,

饱和食盐水

制取氯气

B

Na2SO3(s),70%H2SO4

酸性高锰酸钾

验证SO2的还原性

C

Na2CO3(s)或NaHCO3(s)

澄清石灰水

鉴别Na2CO3和NaHCO3

D

乙醇、乙酸、浓硫酸

饱和碳酸钠

制取乙酸乙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