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161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docx

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下

前言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学校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学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学校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基于对学校发展的展望和预测,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学规律,制定出各项管理目标和措施,从而去落实、评价、反思、调控的过程。

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有利于构建科学的教育集体,实现和谐的教育发展,而且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从而提升学校内涵的发展。

纵观一些优秀的学校,无一不重视规范化管理,不仅重视规范化管理,还有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管理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规范学校管理,寻求学校的特色发展已成为当前广大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学校规范管理也必须依靠学校的干部、教师去做。

因此要强化学校规范管理,就要重视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我们的干部、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启迪和帮助,并且通过这两支队伍贯彻执行规范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度。

学校的各种活动是老师、学生展示自我的最好舞台,也是师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

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

为学生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

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

让学生通过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此,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特别编辑了这套“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建设方案”图书,主要包括《完善学校规范化管理的体制》、《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学生与课外的规范化管理》、《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德育美育体育的规范化管理》、《学校财务与财产的规范化管理》、《学校行政与工会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公共与文化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质量》共10册,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第一章美育的管理和制度

1.美育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美育的概念

什么是美育?

这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有人说,美育是德育的部分,或者说,美育是实施德育的手段(工具);也有人说,美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关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还有人说,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更有人说,美育是个体的审美心理的建构的教育……

以上林林总总的说法都有道理,然而都有小小以偏概全了。

美育和德育在性质上和社会功用上都有区别,两者不能等同,更不能相互代替。

德育在某种程度上以美育为手段,而美育在某种程度上也以德育为内容之一,两者有联系,但绝对有区别,不能划等号。

说美育是艺术教育,在逻辑上就不通。

毫无疑问,美育既然是与美有关的教育,其具体的实施必然要体现在诸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教育上,但我们只能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而非唯一途径。

美育的实施并不排斥其它途径,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教育是美育,却不能说美育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仅是美育的一个类而已。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吗?

康德的哲学体系将人的心理能力分成“知”、“情”、“意”三部分,并认为美是专门研究情的部分。

王国维、蔡元培等都直接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将美育当作了情感教育。

而实际上,人的感受兴力、想象力、创造欲等一系列人文素养的陶养也是美育的内容,情感教育还仅仅是其中之一。

说美育是个体的审美心理的建构的教育,是实践美学对美育的看法,而且在当代中国比较流行。

审美心理的建构,人性的完整与自由的实现,这就是审美教育的实质,亦即终极目的。

然而,审美教育终究不能包括美育,相反,它被美育包含着。

综上所述,美育是使主体在审美实践中,受美体的陶养感发,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进而建构起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和自觉创造美的意识,并最终使人格得以完善的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中其它教育内容得以更好地实施的辅助手段,它讲究情感性、趣味性、和谐性和主动性。

美育教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通过艺术进行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察元培说:

“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可见,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的本质特征就是情感性。

由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而美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它在不同的时代制约于不同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又由于美育的本质在于情感性,而美感是内在的、超功利的,故美育的最终价值还是指向“至高的善”。

它所要培养的审美意识及其倡导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追求的至上理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育既通向人类历史文化的最大纵深,又关联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它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对话的桥梁。

美育的加强与否,也就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亦关系着人类社会的生存质量。

美育的历史

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的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城邦保卫者的教育中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我国春秋时期更是十分重视“诗教”与“乐教”。

但美育这一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进行研究的理论,则是由德国的伟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

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提出:

“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席勒还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四育的概念。

他说:

“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

”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席勒作为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者,尽管不可能给美育以真正科学的论述,但他却不仅首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而且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从而给了美育以不同于德育与智育的独立地位,在美育理论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来源。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美育是一个近代的概念,是近代教育的特有范畴,是为了解决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类提出的诸多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要深刻理解美育的现代意义并建立美育的学科理论,就必须从美育的情感教育本质和它作为近代教育范畴的事实出发。

美育随着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的产生而产生,人们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原始人最初的歌唱就是他们的劳动号子。

他们的舞蹈、壁画、雕像等,也往往是原始部落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生产实践的美化形式。

在原始社会中,有了原始的审美活动和艺术,也就有对年轻一代的原始审美经验的传授。

在奴隶制社会,随着学校的产生,美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

中国西周的学校把“乐”作为“六艺”之一。

孔丘认为: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又说: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对于诗和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

在西方,古希腊的斯巴达为了把奴隶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坚强的战士,教他们学唱各种赞美歌和战歌,并把音乐、唱歌、宗教舞蹈跟军事、体育结合起来。

雅典的奴隶主阶级为7~14岁儿童设立弦琴学校,教他们学习音乐、唱歌和朗诵诗篇。

古罗马的修辞学校也教音乐。

在那时,美育的目的,都在于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便成了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儒家经典成了封建教育的神圣教材。

其中《诗》、《乐》也都继续受到重视。

东汉末期创设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宋代曾设有专门的画学。

欧洲中世纪,世俗封建主的骑士教育中有“七技”,其中吟诗是为歌颂领主的功德以示忠心的。

僧侣封建主的教会学校中有七艺,其中音乐是适应教会做礼拜和赞美上帝的。

在封建社会里,美育都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扩大了美育的领域。

在小学中设立了音乐、美术、手工等课程。

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把艺术用作宣传启蒙思想的手段,美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学校美育也随之变成了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

中国自实行近代学制以后,中小学里也开设了唱歌、图画、劳作等课程。

1912年,蔡元培任临时国民政府教育总长时,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是: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

2.美育的内容和作用

美育的内容

艺术美:

音乐和舞蹈,绘画,影剧欣赏,文学;

自然美,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所感受和体验到的美;

社会美,以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为对象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科学美,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中小学美育的内容包括:

艺术教育,如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电影、舞蹈等;组织学生观察和欣赏自然美;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美和劳动美。

美育的特点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任务是要塑造和形成人们优美、高尚、丰富的感情、趣味、心灵和精神境界。

美育的这种职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久的关注。

美育过程中存在专职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如美术和音乐。

但我们千万不可将美育和音乐、美术教育等同起来,美育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几堂音乐、美术课能够完成的。

音乐和美术只是我们引导审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这些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美,是因为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把握了具有节奏、平衡和有机结合的完备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类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会性内容,这些内容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

主要还是体现四个方面:

(1)形象性。

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

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

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

(2)娱乐性。

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

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3)自由性。

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

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

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

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

(4)普遍性。

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

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

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完全可以说,美育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美容美发、形象设计、服饰打扮、家居装饰等等,都离不开审美和美育。

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化趋势,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随时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美育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教育或人生教育。

美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

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

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

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

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

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进入一种超越人我之见、超越功名利害生死的境界,获得终极幸福。

美育就是情感教育,其作用在陶养人的感情,使人的情感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给人的高尚行为以推动力。

美育对人能发生作用在于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脱性。

美育还能够弥补科学的概念性、抽象性、机械性,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

美育具有自由性、进步性、普及性,能给人的情感以抚慰,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给人类以温情的精神家园。

3.美育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原则

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美育的基本任务是: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

要求在培养他们敏锐的感觉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感;还要求培养学生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以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他们审美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以掌握艺术形象。

(2)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为了使学生具有艺术修养,就要使他们掌握各门艺术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还要让学生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和社会上的美好事物,以培养他们审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感,抵制各种精神污染。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

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要注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发展他们创造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尤其要注意发展有艺术才能的学生的特长。

主要原则

社会主义美育的主要原则是:

(1)思想性和艺术性

(2)美育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美育的内容须富有生活气息;并渗透到学校全部生活中。

(3)情绪体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

使学生在感受美和享受美的过程中,焕发高尚的情感,使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来分析作品,加深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4)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的统一。

既要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要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技巧。

(5)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

要使全体学生都学点绘画、唱歌和其他艺术,有一般的艺术修养;也要适应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的不同,因材施教。

4.美育工作管理的意义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这就使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法律确认。

《决定》还指出:

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那到底什么是美育?

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给美育下的定义是: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这是高度概括的说法,具体地说,美育又称陶美或美感教育,它是培养人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美育,分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其中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阵地。

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审美能力,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才能。

如何实现这个基本任务,有赖于学校管理者的美育素养。

美育既是审美教育,就有个审美观点问题。

由于人们生活经历、经济地位、文化水平、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当然也就各异。

审美观点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有高尚的、有低级的。

这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至于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才能,要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进行培养。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看,美育仍是学校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这与人们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也与人们把美育实施途径局限于美术课程这一狭窄范围有关。

学校教育中的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果我们能充分地挖掘并利用这些因素,那么将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

而要挖掘和利用学校教育中的各种美育因素,美育就必须主动地、积极地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美育和学校其他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美育和智育的关系

学生对美的感受、欣赏、鉴别,要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所以美育依赖于智育。

但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他们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学生的知识越丰富,智力的发展越快,对美的理解和感受也就越深刻。

所以美育和智育相结合,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的。

美育和德育的关系

美育是靠形象、靠感情的力量来感染人的。

它在学生鉴赏与品味美的过程中,显示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生在美的享受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美育中的优美的艺术形象和事物,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感染力和教育力是不可低估的。

所以,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离不开美育。

美育和体育的关系

美育和体育的结合,体现在“健”与“美”上。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常受到美的教育,如动作的协调、身体部分形态的健壮与匀称,各种体操中的优美动作和节奏感等,都含有美育因素。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产生追求美的欲望。

所以美育和体育是互相联系的。

美育可以促使体育收到理想的效果,体育可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学校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在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过程中,又含有劳动技术教育的因素,如手工劳作、美化环境等。

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劳动技能,受到了劳动教育,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总之,美育和其他诸育有着内在联系,它们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学校通过美育,可收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陶情、以美健体的效果。

学校美育管理工作就是要使美育努力与智、德、体等其他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模式。

这就是学校美育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

5.美育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美育能丰富审美的感情,发展审美的能力,能给人带来活泼舒畅的情绪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美育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的、进步的、革命的事物的美的能力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通过美育的途径,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吸引学生、振奋学生并扣击他们的心弦,使学生在欣赏、认识和理解多项活动内容的同时,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起到“以美启德”、“以美育德”发展人的多种心理品质的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要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渗透美育、发挥美育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人的审美观是随着社会进步而提高的一种社会意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的各种社会进步,唤醒了人们沉睡多年的社会审美需要,使学校美育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适应新形势变化需要,要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美育工作的认识,更新观念,确立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教育思想,把美育工作视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

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可见,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

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

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4)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

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

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

事实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1978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拉索在回答“如何才能造就好的科学家”的问题时说过:

“往往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在物理范围之内,涉及多方面的学问可以提供广阔的思路,如多看看小说,有空去看看动物园也有好处,可以帮助提高想象力……”

优化环境,以形育人

(1)美化教育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的习惯,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

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几年来,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了校园的改造和建设,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

建造了具有传统造型特色的校训屏风墙;别具一格的名人名言德育教育长廊;树立起具有本校特色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拼搏、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的不锈钢“扬帆”标志;建起了一座清净优雅造型别致的读书亭和金鱼池、假山;扩建了宽敞明亮、环境舒适的学生公寓楼;装修了一栋造型独特,具有一流水平的色彩协调的多攻能的教师办公大楼;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