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297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docx

银行业绩分析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

业绩分析报告

 

 

 

 

目录

导言

报告将根据中国工商银行近三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其进行盈利性和风险分析,并将其与竞争对手中国建设银行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其盈利模式以及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研究方法

杜邦分析法、理论分析

数据来源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近三年年报

报告结构

报告首先回顾中国工商银行近三年经营状况,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纵向比较,发现其变化和特点,找出其盈利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发展变化;

接下来,重点以2008年和2009年数据为基础,对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横向比较,对两者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工商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最后,总结我们的发现,并对工商银行未来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进度及分工

第一阶段——数据收集和处理,主要由负责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讨论,小组共同参与

第三阶段——撰写报告,主要由负责

第四阶段——ppt制作,主要由负责

第五阶段——审核、修改,小组共同参与

分析报告

公司简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1月1日。

2005年10月28日,工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27日,工行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同日挂牌上市,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通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工行已经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工行通过16,232家境内机构、162家境外机构和遍布全球的逾1,504家代理行以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等分销渠道,向361万公司客户和2.16亿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跨市场、国际化的经营格局,并在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保持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第一部分:

工商银行近三年业绩分析

资产负债表分析

年份

资产合计

负债合计

股东权益合计

杠杆率

金额

增长率

金额

增长率

占比

金额

增长率

占比

2006年

7,509,489

 

7,037,685

 

93.72%

471,804

 

6.28%

15.92

2007年

8,684,288

15.64%

8,140,036

15.66%

93.73%

544,252

15.36%

6.27%

15.96

2008年

9,757,654

12.36%

9,150,516

12.41%

93.78%

607,138

11.55%

6.22%

16.07

2009年

11,785,053

20.78%

11,106,119

21.37%

94.24%

678,934

11.83%

5.76%

17.36

注:

金额为人民币百万元。

占比表示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反映其资金来源的构成。

 

图一

图二

图三

注:

金额单位为人民币元

图五

总体来看,近三年工商银行资产项目、负债项目、股东权益项目都稳步较快增长,每股净资产和收益也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总负债有大幅提升,导致总资产、杠杆率大幅提升。

(一)资产结构分析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1,142,346

13.15%

1,693,024

17.35%

1,693,048

14.37%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拆出资金

199,758

2.30%

168,363

1.73%

235,301

2.00%

买入返售款项

75,880

0.87%

163,493

1.68%

408,826

3.47%

客户贷款及垫款

3,957,542

45.57%

4,436,011

45.46%

5,583,174

47.38%

持有至到期投资

1,330,085

15.32%

1,314,320

13.47%

1,496,738

12.70%

其他

1,978,677

22.78%

1,982,443

20.32%

2,367,966

20.09%

资产合计

8,684,288

100.00%

9,757,654

100.00%

11,785,053

100.00%

注:

金额为人民币百万元。

分析近三年资产结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贷款规模有明显增长,其他资产项目有小幅增长,各项目占总资产比重基本稳定,变化不大。

其中,买入返售款项占总资产比重有明显提高,但占比仍不是很大。

从资产构成上看,贷款占比最大,接近总资产一半,其次是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还有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买入返售款项在内的其他资产。

由于贷款占比最大,下面就工商银行贷款结构进行分析。

 

贷款金额(人民币百万元)

占比(%)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公司类贷款

3,232,102

3,957,786

70.7

69.1

票据贴现

326,315

329,792

7.1

5.7

个人贷款

829,342

1,206,850

18.2

21.1

境外及其他

184,235

234,198

4

4.1

合计

4,571,994

5,728,626

100

100

从贷款结构看,公司类贷款占比最大,在70%左右,其次是个人贷款,在20%左右。

2009年,各类贷款规模都有一定程度增长,其中最明显的是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部分,票据贴现业务没有明显变化。

从贷款项目结构看,投放规模较大的几个行业分别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

基本上为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且多为国有控股或垄断行业。

工商银行在放贷方向上与国家宏观政策一致,仍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对象仍偏向还贷能力有保障的国有企业。

2009年,工商银行贷款投放较多的行业分别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上述行业贷款增量合计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61.6%。

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增加2,352.52亿元,增长85.4%,主要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贷款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增加1,094.35亿元,增长15.8%,主要是符合工行信贷政策导向的公路子行业贷款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增加1,022.90亿元,增长54.4%,主要是投资与资产管理等子行业贷款增加。

(二)负债结构分析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

805,174

9.89%

646,254

7.06%

1,001,634

9.02%

客户存款

6,898,413

84.75%

8,223,446

89.87%

9,771,277

87.98%

其他负债

436,449

5.36%

280,816

3.07%

333,208

3.00%

负债合计

8,140,036

100.00%

9,150,516

100.00%

11,106,119

100.00%

注:

金额为人民币百万元。

客户存款是工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占负债总额将近90%,其次是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放款和拆入资金,将近10%。

客户存款规模稳步较大幅度增长,各类资金来源占比基本稳定。

存款方面,从客户结构上看,2009年公司存款增加8,495.23亿元,增长21.6%,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个人存款增加6,501.84亿元,增长16.2%,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

从期限结构上看,定期存款增加5,188.54亿元,增长13.1%;活期存款增加9,808.53亿元,增长24.6%,占比上升2.4个百分点,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

2009年,工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和拆入款项余额比上年末增加3,553.80亿元,增长55.0%,占总负债比重由7%上升至9%,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回暖影响,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存款大幅增加。

其他负债方面,工行于2009年7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人民币次级债券400亿元。

收入表分析

全年经营成果

(人民币百万元)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利息净收入

245,821

263,037

224,465

163,54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55,147

44,002

38,359

16,344

营业收入

309,454

309,758

255,556

180,705

业务及管理费

101,703

91,506

89,030

64,469

资产减值损失

23,219

55,528

37,406

32,189

营业利润

165,994

143,531

113,185

70,912

税前利润

167,248

145,301

115,114

71,621

净利润

129,350

111,151

81,990

49,436

近三年,工商银行总收入(未扣除利息支出)、营业收入(扣除利息支出)和净利润(扣除营业费用等)都实现稳步快速增长。

工商银行的收入来源最主要的部分是贷款利息收入,约占总入的60%,其次是证券投资利息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0%,以及非利息收入,约占总收入的14%。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利差收窄对银行利润增长的不利因素的影响,贷款利息收入和证券投资利息收入减少,但非利息收入增加。

近年来,工行不断优化收益结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

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因利差收窄对利润增长的不利影响,促进了盈利的可持续增长。

第二部分:

与中国建设银行的比较分析

工行与建行净利润增长趋势图(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中国建设银行今年来是中国内地与工行实力最为接近的竞争对手,2009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净利润排行榜的冠军和亚军。

分析上图可以看出,从2006年到2009年工商银行净利润相对增长较快,且有不断拉大领先优势的趋势。

研究思路

下面我们将首先就两家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和收入来源进行简单比较;然后利用杜邦分析法以及其他一些盈利性尺度对两家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评价;最后对从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利率缺口、汇率敞口四个方面对两家银行的风险进行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情况

货币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资产总计

9,757,654

11,785,053

7,555,452

9,623,355

贷款余额

4,571,994

5,728,626

3,520,537

4,692,947

贷款余额占总资产比(%)

46.86

48.61

46.6

48.77

负债总计

9,150,516

11,106,119

7,087,890

9,064,335

存款余额

8,223,446

9,771,277

6,375,915

8,001,323

存款余额占总负债比(%)

89.87

87.98

89.96

88.27

存贷比(%)

55.6

58.63

55.22

58.65

2009年,两家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都有了大幅提升,总体规模工行始终高于建行,反映了工行雄厚的资本实力。

贷款余额占总资产比和存款余额占总负债比,两家银行基本一致,表明两家银行有相似的存贷款结构。

两家银行存贷比也基本一致,且2009年存贷比均有了大幅提升,也反映了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

收入来源

从收入的来源结构看,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有——贷款利息收入、证券投资收入、同业拆借、存放央行款等其他资产的利息收入以及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中间业务或表外业务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利息净收入

245,821

79.44%

263,037

84.92%

211,885

79.30%

224,920

84.08%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55,147

17.82%

44,002

14.21%

48,059

17.99%

38,446

14.37%

营业收入

309,454

100.00%

309,758

100.00%

267,184

100.00%

267,507

100.00%

工行与建行收入结构分析(货币单位:

人民币百万元)

首先,两家银行的收入来源结构非常相似。

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收入的比例基本相同,且反映出一致的变化趋势,非利息收入占比上升。

表明两家银行的经营战略有相似的地方。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工行和建行近年来都十分注重优化收入来源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

顾问或咨询等中间业务不仅能够直接赚取非利息收入,而且有助于银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保证信贷安全。

盈利性评价——杜邦分析法

盈利能力指标(%)

2009年

2008年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权益资本回报率ROE

19.05%

19.11%

18.31%

19.81%

资产回报率ROA

1.10%

1.11%

1.14%

1.23%

资本乘数EM

17.36

17.21

16.07

16.16

资产利用率AU

2.64%

2.80%

3.20%

3.57%

支出比率ER

1.23%

1.36%

1.71%

1.99%

税赋比率TAX

0.32%

0.33%

0.35%

0.36%

税负管理效率TME

77.34%

77.01%

76.50%

77.37%

支出控制效率ECE

53.66%

51.46%

46.48%

44.36%

资产管理效率AU

2.64%

2.80%

3.20%

3.57%

资金管理效率EM

17.36

17.21

16.07

16.16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1.2

1.24

1.21

1.31

对ROE、ROA、EM进行比较分析,建行ROA略高于工行,资产回报率高;工行EM高于建行,杠杆率高;最终工行ROE略低于建行。

对AU、ER、TAX进行比较分析,建行的AU整体高于工行,表明工行资产利用效率较低,是劣势。

2009年工行的AU有明显的提高,与建行的差距在缩小;工行的支出比率整体低于建行,表明其支出控制能力好于建行,是优势。

2009年建行的ER有明显下降,这一差距被拉近;两家银行的TAX基本一致。

这样导致最终建行ROA高于工行。

对TME、ECE、AU、EM进行比较分析,TME两者相近,ECE工行好于建行,AU工行低于建行,EM工行高于建行,整体ROE工行略低于建行。

其他银行盈利性尺度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效率比率EFF

46.36%

48.50%

53.66%

55.66%

负担率Burden

0.68%

0.77%

1.22%

1.41%

净利息边际NIM

2.09%

2.20%

2.70%

2.98%

利息差Spread

5.63%

4.18%

3.68%

2.53%

盈利基础率EB

80.13%

82.40%

84.36%

88.58%

净利息边际(NIM)衡量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指标。

存贷利率同步变动会导致银行NIM变动。

工行的净利息边际低于建行,表明工行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利息差(Spread)

(1)衡量银行作为资金借贷中介的作用和效率;

(2)反映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水平。

NIM和Spread必须达到足以抵补银行负担率的水平。

工行的利息差高于建行,表明工行的资金借贷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高于建行。

这部分分析有问题!

负担率(Burden)衡量经营银行的费用被利息以外收入抵补的程度。

工行负担率低于建行,表明工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好于建行。

效率比率(EFF)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用来衡量银行控制经营支出的能力(赚取每一元经营收入的经营费用)。

大银行的这一比率一般应该低于55%。

工行这一指标明显低于建行,表明工行控制经营支出的能力更强。

盈利基础率(EB)反映银行高效利用资产的能力。

如何在有足够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收益基础率,是银行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

工行在这一指标上明显处于劣势,这导致尽管工行有更高的利息差,却因为较低的盈利基础率限制了净利息收入的最大化。

风险评价

资本充足率比较

资本充足率指标(%)

2009年

2008年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核心资本充足率

10.99

9.31

10.75

10.17

资本充足率

12.36

11.7

13.06

12.16

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

5.76

5.81

6.22

2.91

根据巴塞尔协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满足8%的监管要求,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到4%的要求。

可以看到,工行和建行的资本充足率近年来都有了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都高于建行超过一个百分点,相应的风险防范能力更强。

不良贷款率比较

资产质量指标(%)

2009年

2008年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不良贷款率

1.54

1.5

2.29

2.21

拨备覆盖率

164.41

175.77

130.15

131.58

贷款总额准备金率

2.54

2.63

2.97

6.19

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保证贷款的高质量。

为此当前我国银行业采取了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质量监管段。

从五级分类来看,两家银行的贷款质量水平比较健康。

近年来工行和建行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有了明显的双下降,建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略低于工行,贷款质量相对更高。

按照谨慎经营原则,商业银行都需要对坏账拨付一定的坏账准备金率。

两家银行的贷款拨备额都明显超过不良贷款额。

因此,这两家银行不仅不良贷款率低,而且不良贷款保障充分。

2009年,两家银行都明显提高了拨备覆盖率,建行尤为显著,表明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两家银行都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建行更为保守。

总体上看,建行在防范不良贷款风险上做得更到位,更稳健。

利率风险缺口分析

利率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是银行不同期限资产的利率错配,如短借长贷或长借短贷。

当利率发生变化时,这种利率期限错配就会给银行带来损失或收益。

2008年两家银行的利率风险缺口对比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金额(亿元)

与总资产比重

金额(亿元)

与总资产比重

3个月内

-23,790

-24.80%

-16,356

-21.70%

3个月至1年

12,773

13.30%

14,470

19.20%

1至5年

12,942

13.50%

2,546

3.40%

5年以上

3,977

4.20%

3,659

4.90%

2009年两家银行的利率风险缺口对比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金额(百万元)

与总资产比重

金额(百万元)

与总资产比重

3个月内

-3,396,134

-28.82%

-2,037,268

-21.17%

3个月至1年

3,298,812

27.99%

1,786,844

18.57%

1至5年

209,625

1.78%

96,330

1.00%

5年以上

514,569

4.37%

642,999

6.68%

两家银行两年内长短期利率风险缺口比率比较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2008年

2009年

2008年

2009年

短期利率缺口比率

-11.50%

-0.83%

-2.50%

-2.60%

长期利率缺口比率

17.70%

6.15%

8.30%

7.68%

对两家银行的利率风险缺口对比研究可以看出,两家银行体现出的一个比较一致的特征是,短期利率资产要显著少于短期利率负债,表现出短期利率缺口为负;而长期利率资产要多于长期利率负债,表现出长期利率缺口为正。

在2008年,建设银行在短期和长期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上管理得较好,短期利率风险缺口和长期利率风险缺口均明显低于工行。

工商银行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缺口都比较大,只有当短期利率下降或长期利率上升,工商银行才能够从中获得利率管理的收益;如果短期利率上升或长期利率下降,工商银行将面临较大的利率损失。

当然,利率风险缺口不是将其保持得越平衡越好,将利率风险缺口有意地保持正或负,可以在利率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时获利。

这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利率缺口管理方法。

再分析2009年两家银行的利率风险缺口,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在2009年调整了存贷款期限结构,短期利率风险比率由-11.5%下降至-0.83%,长期利率风险比率由17.7%下降至6.15%,长短期资产负债匹配优化效果显著,表明工行有意识地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坚持稳健经营。

2009年工商银行的长短期利率风险缺口比率都已小于建行,整体面临的利率风险较上一年大大减小,反映了工行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和稳健经营意识。

汇率风险分析

在经营外汇业务的过程中,涉及到各种货币的兑换,这中间就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风险。

这种汇率风险在人民币汇率不断波动的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

2008年两家银行的外汇敞开对比

单位:

折合人民币亿元

 

美元敞开

(信用额度)

港元敞开

(信用额度)

其他货币

(信用额度)

工商银行

343

-112

98

建设银行

941

-

43

2008年工商银行美元敞开为343亿元人民币,港元敞开为-112亿元人民币,其他货币敞开为98亿元人民币。

工商银行主要通过汇率掉期工具来对冲外汇敞开风险。

至2008年底,工商银行持有的外汇掉期合约仅有5.68亿元人民币,因此,它存在在比较大的汇率风险之中,需要在经营中进一步的汇率风险管理来规避汇率风险。

中国建设银行面临着941亿元人民币的美元敞开,它主要采用的是外汇掉期和货币利率掉期金融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风险。

总结

中国工商银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总资产、总资本、核心资本、营业利润等多项指标都居国内业界第一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布局合理的营销网络、广泛而优质的客户基础以及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产品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工商银行与国内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

拥有绝对雄厚的资本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