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326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docx

最新人教版第二单元

南浔区菱湖实验小学2014学年1学期

_数学学科六年级第11册

备课教师:

任教班级:

学校单元备课表

单元序列与主题

位置与方向

备课时间

2014-9-18

主备教师

王伟民

备课组成员

姚红霞、宗新炜、金秀英、邹桂元、费建士

单元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教学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课时划分

⒈位置与方向㈠……………………………………………………………1课时

⒉位置与方向㈡……………………………………………………………1课时

⒊练习五………………………………………………………………………………1课时

 

 

课时教学计划

单元(章)

主题

位置与方向

本课(节)

课题

位置与方向㈠

第1课时/共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人二度备课

一、情景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引导学生得出:

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B市:

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

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

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

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

(一)]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

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

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3.组织计算。

师:

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

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

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

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

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位置与方向

(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作业本练习

 

课时教学计划

单元(章)

主题

位置与方向

本课(节)

课题

位置与方向㈡

第2课时/共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学生:

量角器、三角尺、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人二度备课

一.复习导入

 

二、探过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

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

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与方向

(二)]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

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

(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

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

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

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课时教学计划

单元(章)

主题

位置与方向

本课(节)

课题

练习课

第3课时/共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描述路线的方法和画路线图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练习,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

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示意图。

教学准备

教师:

实物投影仪或练习五中题目的投影图。

学生:

三角尺、量角器、收集家附近的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人二度备课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课堂小结

 

这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伴图,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

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测量。

 

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

提问:

要知道小刚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操作测量后,继续提问:

那学校又在小刚家的什么位置上呢?

  小组活动:

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

  把你的发现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这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间的联系。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

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并交流获得的信息。

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汇报展示。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第

(2)小题,然后交流汇报。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

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1.复习

(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

  (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

(板书课题:

练习五)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

 

2.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

 

3.出示教材第24贾“练习五”第4题。

 

4.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

 

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6.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

 

7.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

8.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同时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练习五

方向

确定物体位置

距离

位置与方向

(一)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

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方法

 

 

 

学校单元备课表

单元序列与主题

第一单元(位置)

备课时间

2013.9

主备教师

王伟民

备课组成员

姚红霞、宗新炜、金秀英、邹桂元、费建士

单元

目标

1、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时划分

共2课时。

课时教学计划

单元(章)

主题

位置

本课(节)

课题

位置

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人二度备课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A: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

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A:

明确说明:

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

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1、介绍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位置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师:

李刚的位置在哪里?

可以怎样说?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4)讨论

师:

同样都是李刚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

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

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3、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

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3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位置

(2,3)

第2列第3行

 

完成作业本练习

 

课时教学计划

单元(章)

主题

位置

本课(节)

课题

练习课

第2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教学重难点

1、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版块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个人二度备课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

 

学生说。

 

A:

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

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B:

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

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

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说说怎样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

 

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

(1)个问题

师:

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3)解决第

(2)问题

A:

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3、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

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4~5题

第4题

 

第5题

 

熊猫馆(3,5)海洋馆(6,4)

猴山(2,2)大象馆(1,4)

 

完成作业本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