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43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docx

危机干预徐凯文课件记录

危机的评估与行动干预:

理论,伦理与法律

徐凯文

天津爆炸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对消防队员应该接受长期的心理干预,需要本地化。

发生危机最焦虑的是哪些处理危机的人。

伦理原则:

保密原则与危机干预的矛盾

“你要是告诉我爸妈我就死给你看。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共情与来访者建立关系。

——菩萨心肠

但是,如果在危机干预的时候,为避免风险要采取——霹雳手段

大概三分之的危机干预之后需要进行专科治疗,治疗效果有限,至少保证生命安全。

但是咨询师没有权利把来访者送到精神病医院。

如何做?

涉及法律问题。

危机干预的三阶段

(危机评估)

先评估危机有多严重,严重程度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

危机程度越高,需要动用越多的资源,尤其是人。

1.行动干预

目标——保证生命安全

2.心理干预

危机是机遇

危机发生的时候,是改变最有可能发生的时候。

如:

天津事件会带来消防系统的变革

所以危机干预不能只看到危险,还要看到机遇。

3.心理治疗

大部分个案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

心理危机的树理论

树根:

家庭与依恋关系

如:

一个动物恐惧的个案,可以追溯到他与父母的关系,处理好树根的问题,症状就会消失。

没有办法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必然存在幼年时的家庭问题。

树干:

社会支持、信仰、价值观

四大宗教都产生于乱世。

宗教本来就是人类发展出来应对自己痛苦、创伤、死亡的方式。

如:

对消防战士的心理干预:

你对自己职业的看法,对自己职业的价值感,认同感,意义感,这些都可以成为心理资源

树叶:

成就感、自我实现

对人来说最基本的需求还是亲密关系。

财富可以支撑脆弱的自尊,但是不足以让我们幸福的生活,成就感也一样。

阳光、雨露:

社会环境

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做干预。

举例北大女生室友矛盾的危机事件:

打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室友,因为父母离异,有强烈的被抛弃感,所以见到关系好的室友与他人吃饭会觉得愤怒。

大一时候就表现出危险性:

剪室友衣服,涂红墨水扔掉

她在什么情况下情绪更不稳定?

是什么点会引发她自杀?

资源:

父母、朋友都没有。

以前学习成绩好是她的资源,到了北大之后变得不优秀,之前支撑他19年的东西没有了,所以发生了危机。

那么,有没有可能从学习这个方面作为资源做工作?

你愿不愿意找一位学长辅导你学习?

大四再次出现危机:

刺激性事件:

周围的同学都拿到出国的offer,她没有拿到。

用浓硫酸的瓶子装里白醋,让室友不爽她就觉得很爽——边缘型人格障碍。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测验

1.自杀身亡的人中,很可能以前曾经尝试自杀。

yes

如:

一个坐地铁想在北京找个没人地方自杀的学生。

入学新生测评属于高危,高中有过两次自杀经历。

割脖和跳楼。

休学一年考进北大有一次割腕。

(割脖子以自杀为主,割腕以自残为主。

抑郁症的自杀率是一般人的20.4倍。

在曾经尝试过自杀的人中自杀致死比例更高,30多倍。

如果造成他曾经尝试自杀的原因没有解决,那他更可能自杀,因为他已经尝试过自杀,突破对死亡的恐惧。

2.常常声称要自杀的人通常不会自杀。

no

有的事情判断错了没关系,有的事情判断错了是要命的。

做危机干预常常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为回避对他人死亡的焦虑,有可能会以为对方不会自杀。

自杀分为:

冲动性自杀:

没有计划,突然情绪崩溃,这种情况比较少

非冲动性自杀:

有预谋,有计划,有措施,有过程,所以可以预防。

自杀纠结期:

人死灯灭的恐惧感,会有挣扎纠结,行为有所异常,心神不宁,焦虑不安。

自杀呼救期:

向周围的人透露他的想法,传递出信息,期待的是有人关心和阻止他。

但是因为传递的信息可能模糊不清,旁边的人没有接受到。

迹象如:

拖延的人变得特别勤快,好像换了一个人,最近好像性格有变化,处理未了事(干净、了无牵挂可以走了)。

“你看这些万年青,我很快会用到了。

”说的委婉是因为病耻感,羞耻感。

病耻感是预防自杀最大的障碍。

对疯狂的歧视,其实是因为人们都有对疯狂的恐惧,对失去控制的控制。

不敢说出来,是怕周遭的眼光。

自杀平静期:

当你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寻找专业的帮助。

如:

一个肺结核的学生

他自杀的原因绝不会是因为肺结核。

他回不了家,因为他是孤儿。

我们要重视每一次自杀的呼救。

要评估和确认他是说说而已,还是真的要去做。

3.一个有自杀倾向的人一切正常了说明已经好起来了。

no

自杀平静期:

做好决定,准备自杀的过程是平静舒服的,所以会表现的一切正常,但是其实危险正在发生。

4.性格外向、阳光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人往往比内向压抑的人更不容易自杀。

no

几乎这世界上最出名的喜剧演员都是抑郁症患者。

卓别林、憨豆、周星驰……

有些人需要用外向阳光来应对内心的痛苦。

通过学生自杀个案的心理解剖发现10个里有8个都是活泼开朗积极学生会干部。

就其原因都有树根的问题

5.生活压力大时预测自杀的有效因素。

yes

压力从何而来?

压力基本不是原因,只是诱因。

有可能攻击自己,也可能攻击他人。

如:

中科院博士伤人的刑事案件,事发前两个月经历了毕业、就业、结婚、为人父的喜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变化即焦虑。

人在压力环境下会有认知狭隘。

人在情绪支配下就会变得盲目。

6.如果一个人已经下定决心要自杀,他人通常无法制止。

no

作为一个危机的处理者,如果你没有信心去处理,很有可能做不下来。

如:

化学学院的博士想要自杀

如果很容易获得自杀的工具,自杀的风险很高。

如:

跳楼的个案。

骨头碎了,内脏破裂但是不会立即死去是非常痛苦的。

最后一句话“救救我,我想活。

”但是还是没有救活。

又如:

跳未名湖的女孩,不知道父亲是谁,妈妈一直说爸爸是因为自己是女儿才跟妈妈离婚的。

但是她最放不下的人是外婆,其实跳湖的一瞬间想到外婆已经后悔了不想死了。

很多下定决心想要死的人,在死的那刻都会有后悔。

咨询师可以接触来访者身体吗?

中老年女性的咨询师可以有适当的身体语言鼓励来访者。

如:

留遗书被发现的女生。

背过身不见父母

咨询师:

我可不可以坐在你面前?

危机时刻发生的时候,身体接触不是绝对的禁忌。

利用来访者的移情,咨询师把手放在她的膝盖上。

说:

你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孩,我绝不允许你就这样离去,我一定会尽一切努力……坚定的看着来访者的眼睛说:

你现在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接受治疗。

顺利收治住院,休学。

干预成功——他不会死

干预失败——危机严重——住院——他死不成

差点出错:

评估出错,院系认为没有自杀风险,没有实施24小时监护,结果两天后服毒自杀,还好之前有约定,在服毒前给徐老师发短信,在服毒半小时后被发现救回。

7.决定自己的生死是一个人的基本人权。

no

关于人权。

人究竟有没有自杀权?

从道德上没有论断,但是从法律上

人有维持自己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美国:

如果来访者有自杀倾向,精神科医生:

符合某种精神疾病诊断,让他住院或者强制住院。

咨询师:

报警911,警察持枪带走,还会带来危机评估专家和救护车,如果诊断高危,警察带去医院强制住院。

如果反抗就是袭警,如果带枪有可能会被击毙。

中国医生只有诊断权,没有强制住院的权利。

关于自由。

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民主自由的时期是十年文革。

随便跑到人家家里去,拿走人家东西,因为身份问题虐待和虐杀他人。

当民主和自由没有界限的时候,就会带来最大的不自由和不民主。

自由的前提是责任。

如:

一个想自杀的有孩子的女性,会因为孩子活下去。

人不仅仅属于自己。

文革时自杀的教授是维护自己自尊的最后的方式。

留专业的危机干预电话。

所有护栏加高半米。

想办法拖延时间,情绪可能会自然的平复下来。

人的身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正常是一个范围。

有涨伏,有变化。

危机干预的重要策略就是拖延时间。

如:

DID病人,其中一个要自杀的人格:

我知道你对我很好,我要通过我的死来让你知道这世间的恶。

处方:

当你的感觉越来越不好,就回宿舍吃半片奥氮平睡觉。

8.与有自杀倾向的人交谈时要注意不要直接讨论自杀哦问题,因为谈论自杀可能会引发他下决心自杀,或提示他如何成功的自杀。

no

作业:

请学生跟父母谈他们年轻的时候,或者是以往有没有过自杀的经历或者想法。

再深度的催眠来访者内心也是清楚的,也知道不能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之所以接受暗示是因为来访者愿意接受这个暗示。

先对病耻感做处理,想要自杀者才会承认自己想要自杀的念头。

几乎所有人都有想过自杀,有想法又有计划,认真的考虑过自杀的人有半分之二三十。

真正去实施的人有百分之一到二,最后自杀致死,千分之2.8.

我注意到你最近过的很痛苦,这些痛苦让你不堪重负,在你最痛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杀?

大多数人都恐惧死亡,当你以镇定、温暖和支持的态度跟来访者谈论死亡的时候,来访者可能会告诉你。

你不怕这个事情会发生,让来访者感受到你的专业不会让这个事情发生。

当有人在电话里打电话说要自杀怎么办?

拖时间。

你在哪里?

校外

为什么这个时候要自杀?

考试失败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自杀?

吃药

你准备吃什么药?

扑尔敏

你现在手里有多少片扑尔敏?

4片

你会很困,死不了,你今天死不了,你在哪里,我去接你,我们见面再说。

在急诊室门口。

自杀纠结期就是这样……

直接问可以得出准确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

危机干预案例讨论

c同学,年龄19岁大二女生

室友报告c同学当天状态很差,并报有自杀倾向,希望咨询师到宿舍进行危机干预。

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但是在来访者可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于情于理于法都是可以追的。

伦理原则的第一条是善行。

以最终可以达到帮助来访者的目的。

有能力和有意愿去帮助来访者时不同的。

上述案例中最大的问题是:

没有人陪伴当事人。

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

安全第一!

保证生命安全,才有机会去干预和改变。

当我不知道她有多危险的时候,我们就要当她是最危险的个案来处理。

处理个案过程中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干一件事情始终是对的——提高安全监护等级,保证生命安全。

室友报告c同学情绪异常发展过程。

14.c同学报告其好友a同学不理会她,情绪低落,室友劝导c并问a事情发生经过,a表现没有不理c,但c同学因此出现异常。

17.没有离开宿舍,没有吃正餐,只吃零食,逻辑出现问题,不与人接触。

思维行为紊乱。

18.逃课,整天在宿舍打游戏。

把签名改成:

一切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19.5点起床,坐立不安,坐立不安,双眼无神,表情淡漠,想与室友讲话又说不出来,原本喜欢的音乐会门票也送人。

行为紊乱,床铺很乱,拿出箱子收拾衣服,又不知道该去哪里,表示有轻生的想法,但又害怕死亡。

另外:

室友表示c同学在他们来咨询师之前正在与男朋友谈分手事宜。

表示担心c同学一个人在宿舍做傻事。

抑郁的人想死,焦虑的人怕死。

焦虑和抑郁的人会共病的。

一个抑郁状态的人突然处在焦虑状态是很危险的,因为他在纠结是不是要实施自杀。

自罪自责到妄想的地步:

如: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讨厌我。

判断异常的标准:

跟他本人平常的表现比较,

个案突然脱落,突然决定结束咨询,有可能是因为他已经做好了要自杀的准备。

考虑文化因素对自杀的影响。

来访者开始处理身边的亲密关系,故意发火,发生冲突,这样我死了你们就不会难过了。

处理自己的财物也是危险信号:

定时发送邮件,一个跳楼的个案,我死了照顾不了父母了,把钱取出来给爸妈。

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送人了,宠物送人了……都可能是危险信号

咨询师对c同学的现实情况评估:

人际:

同学关系良好,有好友a,

学习:

优异,国外实习的机会

家庭:

父母离异,母女关系不怎么样,经济情况不错。

总结:

应激事件的评估

家庭社会因素:

7岁以下孩子生病会有个特点:

儿科疾病会有突然的发烧,烧的很厉害,因为调节温度的中枢没有发育好。

吃美林可能没有用。

医生要做的先是量体温。

体温39度以下物理降温。

so——危机评估第一要务是判断他是否会自杀?

风险有多高?

极高危需要立刻住院24小时监护。

危机评估

自杀与心理社会因素

1.人际关系问题:

亲密关系丧失

2.被抛弃或拒绝

3.丧失

4.工作和经济情况

5.不良的心理因素和个性因素

自杀与精神疾病

各种抑郁、精神分裂症、酒中毒、人格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自杀与躯体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艾滋病、病程迁久,久治不愈的躯体疾病可能导致自杀

青少年自杀特点

在美国和加拿大15-19岁青少年第二大死因,在中国是第一大死因。

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果周围有人想要自杀,一定要报告老师,让有经验的人去处理

危险警示

沟通:

1.网络时代的来临对自杀干预是有帮助的。

如微博、微信、文章、诗句、日记、期刊、艺术作品等线索发现自杀危险。

专注于死亡、死后的世界等有关的主题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