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670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docx

五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全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共27篇课文,分为七个单元。

本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

第一单元为“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第二单元为“科技之光”弘扬国威,展示最新科技术成果;第三单元为“有志竞成”赞美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第四单元为“世界各地”展现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第五单元为“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第六单元为“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第七单元为“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2、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准确认读216个生字,掌握153生字,继续练习写钢笔字、毛笔字。

(四)口语交际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五)阅读

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会学习语文的能力。

(六)习作

1.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2.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3、教学注意事项:

(1)语文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教育要坚持语文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阅读课要以读为根本,着力培养好四种能力。

1.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认读能力。

2.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朗读与感悟能力,重视读中指导,充分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研读重点词语,让生品味词语使用的精妙。

3.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4.实实在在的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享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要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当学生产生与课文的价值引导相悖的观点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组织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比较、讨论争辩。

引导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美的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

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不要面面俱到,可直奔重点段,抓住重点,关键词句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内涵。

名背诵

(三)习作教学要有序进行

1.本册习作可概括为五个特点:

(1)体裁多样化;

(2)内容生活化

(3)表达的自主化;

(4)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培养;

(5)注重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培养良好的文风,应从多方面入手,最重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解放学生。

让学生有时间能够走出课堂,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爱写、想写。

(2)正确引导。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要他们做到诚实守信,能够关注社会和他人,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调查,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生活,要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富有真情的习作。

(3)要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

四、课时安排:

86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作为全套教材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之十。

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抓好本册所安排的关于自主修改作文和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培养,把它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比如,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2.第一单元的主题为“春光无限”。

本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三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通过诗歌、散文的形式,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春光的美好。

乃至感受到春光也来源于自己----有儿童的地方就有春天!

古诗的描绘更加证实了这些,那飞入菜花得意的蝴蝶,十分懊恼的儿童,二者相映成趣,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

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春光在喷花的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春光在红杏枝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诗歌,描绘了植树造林对于改造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表达了少年儿童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科学的认识,抒发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怀。

《暖流》记叙了1994年年底,江泽民主席在天津视察期间,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使南开大学涌动着暖流。

全文通过对主席神态、语言、动作的刻画,表现主席的平易近人、关心同学、知识丰富。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纯真的散文,课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花儿。

《早》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古诗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诗篇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和追逐黄碟的生动画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一次写景状物类习作。

本次习作教学教师应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将具体观察的影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习作要点讨论”对例文的写法作了简要而精当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和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

《练习1》共安排了五个板块,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其中诵读与欣赏、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2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还要能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4.学生能学会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和种种趣闻以及相关诗歌。

5.能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6.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7.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8.学会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向别人请求帮助,也要学会帮助别人。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科技之光”,有三篇课文组成。

一篇是通讯报道,两篇是科普性说明文。

  《梦圆飞天》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课文以“孪生兄弟”这一亲切有趣的表达方式阐释了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复杂的科学道理。

  《神奇的克隆》以浅显的话语向我们介绍了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2、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篇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并能准确而简练地回答课后相关问题。

(二)过程目标

1.通过能从具体的语句中,领悟科学说明文严谨、科学的表达

方式。

2.通过场面描写,运用想象结合课文具体情景谈感想,学习语

言实践运用。

3.通过文本的学习,开拓课外阅读内容开启学生探索科学的心

智。

(三)情感目标

《梦圆飞天》成功运用了场面描写的手法。

分别描写了送行、发射、问候三个不同的场面。

为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表现主题发挥了作用,使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通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尤其是段与段的连接,承上启下间转承自如,用语生动、准确,很值得学生学习,并在自我习作中运用。

《神奇的克隆》一文以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揭开了克隆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克隆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丽图景,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三单元主题为“有志竟成”。

由5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进行描述集中体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郑和远航》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

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

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

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的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

《精读与略读》是一篇自渎课文。

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大意,教师梳理讲解即可。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字的。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2.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5.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7.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为促进我国古代人民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三、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的精神。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阅读史书、关注历史的兴趣。

3.引领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

历程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四、课时安排14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大教学主题是“世界各地”,由3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3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

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4个一类生字,5个二类生字,认识多音字“乘”,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及部分成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

过渡句:

“兵马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文首概括句: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段首概括句:

“兵马佣规模宏大。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及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4.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学会正确使用双引号、冒号、书名号、顿号等标点符号。

6.了解部分世界名城的雅号,收集资料,抓住特点介绍感兴趣的城市。

三、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以“亲情依依”为主题,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我和祖父的园子》三篇叙事散文和说理文《谈礼貌》。

《爱如茉莉》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被照顾她的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月光启蒙》本文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的月光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我和祖父的园子》主要描写了“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园地,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谈礼貌》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生活更美好。

整组教材折射出了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我们应当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会感恩,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热爱关心我们的父母,懂得尊重他人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认识事物和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2、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4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

2.能正确书写生字30个,认识8个二类字,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出现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4.通过文本理解,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关心、爱护自己身边的人。

5.学会有礼貌地与人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关注自己的行为规范,提高自己的行为修养。

6.学习读懂征文启事,了解启事的格式,学会抓住征文启事的要点领会习作要求。

7.通过演讲,锻炼有顺序,有层次地发表观点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所蕴藏的丰富情感。

  2.培养学生分析文本、体会情感的能力。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12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以“八一壮歌”为主题,安排了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文章,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

前两篇课文都是写长征的,歌颂中国工农红军的崇高精神,表现手法有所不同;后一篇是讲人民解放军如何与洪水作斗争的,表现了新时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形象。

  《七律长征》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壮举。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途中过草地时,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战士的断粮问题,忍痛下令枪杀自己钟爱的坐椅大黑骡子的事,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大江保卫战》这是一篇充满激情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3.学习运用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激发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以及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口语交际:

影视剧评说。

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习作教学:

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3、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课时安排:

10课时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以为“人与自然”主题。

由两首古诗,三篇叙事散文组成,另有一个习作以及一个练习,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

 

《古诗两首》中,两首诗同写六月的西湖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两首古诗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它们都是写西湖的,一个是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瞬息万变;一个是艳阳下的西湖,浓彩艳丽。

两首诗为我们营造了多姿多彩的西湖,将我们拉到了西湖边,在浓郁的西湖文化里感受西湖,品味诗词,可谓诗情画意。

 

《望月》鸟语花香人所共爱,清风明月人所共享。

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月亮是一首首动情的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作家赵丽宏的眼里月亮是一幅美丽的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银色的花边,”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天的眼睛——“像眼睛,天的眼睛。

《灰椋鸟》在护鸟使者徐秀娟的眼里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水》在一个缺水的孩子眼里,水弥足珍贵——“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母亲用一把大铁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习作7》要求我们展开想象,将迷人的星月引发的奇特联想用笔描绘出来。

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编写的故事结构要清晰,叙事要具体完整,有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形象鲜明的人物。

交代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能围绕所要揭示的主题。

 

 《练习7》通过语文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的交际语,学生能简单运用,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诵读与积累使学生熟记与时光有关的词语,感悟时光的转瞬即逝,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利用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环保情况,指导学生学会提出建议,增强环保的意识和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

绿线格内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背诵、默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古诗。

三、课时安排:

12课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