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的危害.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7374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职业病的危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病的危害.docx

《职业病的危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的危害.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病的危害.docx

职业病的危害

2013年5月协管宣传栏内容:

职业病的危害

我国的职业病危害分布于全国30多个行业,其中以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代工、石油、石化行业职业病发病率较高。

我国职业危害较严重的企业多达数百万家、直接接触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近亿人。

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引进和使,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严重职业中毒。

卫生部对15个省、市的30个县区的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调查,83%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保护措施,几种主要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

职业病危害的人群覆盖面超出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今后10年,我国职业病发病将进入高发期,其特点是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境外向境内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职业病的危害,首先是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健康,使劳动者本人遭受痛苦甚至丧失生命,过早丧失劳动能力,一些难治愈的职业病,使患者痛苦万分,生不如死.其次,职业病给国家和社会也带来了不利影响,破坏了患者家庭的安宁,导致了劳动争议的增加、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职业病的诊治、康复费用相当昂贵,给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单县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6月宣传栏内容:

母亲接触职业危害对婴幼儿的影响

对生殖细胞胚胎有毒性作用的有害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会在出生后发现或逐步表现出来。

孩子出生后,母亲所接触的职业危害仍可继续对孩子产生影响。

进入母体内的各种化学毒物或代谢产物,尤其是金属毒物,可从大便、小便、汗腺、乳腺及月经等排出,污梁家庭生活环境。

幼儿接触家中物品或吃奶,就吸收这些毒物。

铅、汞、镉、有机氯农药等,即使产前产后已经脱离劳动现场,但原来吸收并贮存在体内的毒物仍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随乳汁分泌排泻出来。

在劳动现场被污染的食物甚至皮肤和头发,都可能造成婴儿接触吸收而发生中毒。

如农药厂女工,不及时替换工作服和清洗手臂,给婴儿喂奶,易发生小儿皮肤吸收农药中毒。

有些企业将某些手工活安排到家庭操作,如汞温度计的装汞,用粘合剂粘接塑料玩具等,不仅本人受害,其家庭成员,包括小孩也受到危害。

如五十年代的石棉加工,将手纺石棉线拿到家中生产,妇女一面纺线一面哄孩子,结果大人和孩子都患上石棉肺。

单县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3月宣传栏内容:

什么是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人群更容易遭受职业病危害,或罹患职业病,或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加重,以及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的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对各工种的职业禁忌进行了详细规定。

不适于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疾病,如先天性缺陷、特异性体质等不良健康状况,这些个体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后会使原有疾病加重或健康状况恶化或易患职业病,如血液病是苯作业的禁忌症,肺结核是矽尘作业的禁忌症。

 

2012年4月宣传栏内容:

对职业病防护用品有何要求

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可以防止职业病危害,有效地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用品,如隔热工作衣,眼镜,防毒防尘口罩,胶手套,耳塞等,用人单位在向劳动者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所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是符合有关标准,符合预防职业病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这些个人防护用品能够真正起到预防职业病的作用。

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代替应当配备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教育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建立和健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有专门机构,专人负责。

到定点经营单位或企业购买特种劳动保护用品,并有专人负责验收,且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看其是否符合防护要求。

2012年5月宣传栏内容:

化妆品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

刺激性伤害: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皮肤损害,与化妆品含有刺激成分,或化妆品PH值过高或过低,或使用者皮肤角质层损伤有关。

过敏性伤害:

化妆品中富含营养成分,具有微生物系列的良好环境。

使用被微生物污染的化妆品会引起人体的感染性伤害,对破损皮肤和眼睛周围等部位伤害更大。

全身性伤害:

化妆品原料多种多样,许多成分虽然具有美容功效,但对人体可能具有多种毒性;某些成分本身可能无毒,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有毒物质(如光毒性)。

这些毒性成分可经皮肤吸收到体内并在体内蓄积,造成全身性的机体损害。

 

2012年6月宣传栏内容:

如何选购化妆品

选购化妆品首先看其标识,产品的外包装上应注明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持期、产品执行标准号、生产许可证号及卫生许可证号。

一般化妆品在生产许可证及卫汝准字号中都标明“XK”字母。

特殊化妆品必须有特殊用途化妆品许可证,此类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卫妆准字号中都标有“QG”字母。

如果某些化妆品在说明书上自称具有特殊作用,却无特殊化妆品许可证,即在批号中无“QG字母,”这就说明此产品未经批准认可。

在购买进口化妆品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看是否有进口商检标识;二要看有没有中文说明。

化妆品中凡进口货必须有卫生部进口化妆品批件,其许可批号上应标有“JK”字母。

2012年7月宣传栏内容: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游泳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场内显眼处。

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必须符合GB9667-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培训。

6、泳客应持健康证入场,患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

7、室内泳场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8、更衣室、淋浴室和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排水畅通,设置有效的独立的排气装置。

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9、应有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

必须配备专兼职水质净化、消毒员。

10、池入口处,必须分别设有强制性淋浴池和浸脚池。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2012年8月宣传栏内容:

夏天游泳六注意

盛夏,游泳成为许多人消暑的首选。

为此提醒大家,夏季游泳要注重自我防护,将健康放在首位,在下泳池之前应该注意六个方面的情况:

一、进门首先查看泳池有无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是否有禁泳警示牌。

二、观察更衣室、淋浴间卫生状况,看墙壁、坐登上有无霉斑。

三、注意浸脚消毒是否进入泳池通通同宽,闻上去是否有氯味。

四、进入池内看周围是否有杂物,闻空气是否污浊;每场游泳人数是否严格控制。

人均游泳面积是否少于2。

5平方米。

五、观察池水是否洁净,水面是否有漂浮物,站在池边能否看到两三个池道,池底有无污垢。

六、不租用馆内游泳衣裤,游泳时注意戴泳帽,泳镜等个人防护用品,游泳后用清水彻底清洗全身,这既能减轻池水中消毒剂对头发和皮肤的不良刺激,也可冲洗掉皮肤上的致病微生物。

此外,游泳者入池前或上岸后可点滴眼药水,如果游泳后感觉眼睛或者喉咙不舒服,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一旦发现游泳者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的发热、热性结膜炎等传染病,应立即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专家认为,为了保护大家的健康,游泳时应该遵守游泳场所有关规定,自觉进行体检,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等的人以及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都不应该进入公共游泳池。

 

2013年3月宣传栏内容: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1、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持在显眼处。

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及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9664—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

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凡设空调装置的场所必须有新风供给。

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卫生间应有有效的自然通风管并或独立机械排气装置。

7、公共用具必须设有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

8、公共卫生间设座厕者必须使用一次性座厕垫纸。

卡拉OK场所应使有话筒消毒网。

9、场所内所有冰粒机都必须安装带消毒的滤水器,以保证冰粒达到卫生要求。

单县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10月宣传栏内容:

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对准备从事某种职业病有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目的是断定劳动者从事某种作业前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参加该有害作业,是否有职业禁忌,是否适合参加该有害作业,是否有职业禁忌,是否有危及他人的疾患如传染病、精神病等。

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是按一定间隔对从事有害作业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常规检查,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病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早期影响,及时诊断和处理。

离岗时的健康检查,是在劳动者离岗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体检的内容与项目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的岗位。

工作中所存在职业有害因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较为敏感的指标。

对劳动者开展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应注意:

企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结果,应如实告知本人;劳动者没有进行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不了解该劳动者的身体状况,不得安排其从事接触有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应安排在劳动合同有效期内进行,从事危害职业病因素作业的劳动者,离岗前没有安排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所需的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得由劳动者个人承担。

2012年11月宣传栏内容:

苯的危害与治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曾对苯的五种毒物进行过全国性普查,全国用苯工厂约有一半作业点苯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50万接触苯的工人中,慢性中毒发生率为0。

5%,再生障碍性贫血明显增多,这次调查促进了城市用苯工厂和工艺的改革,减少苯作为溶剂使用,代之以较低毒性的甲苯或二甲苯,促进了用苯作业点采取通风排毒等措施。

近年来的室内装修使苯对环境和居室的污染成为社会问题。

苯危害的治理:

关键是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密闭等,消除手工操作,避免直接接触,以静电自动喷漆代替手工喷漆;用低毒物质二甲苯或抽余油代替苯做溶剂。

生产车间应安装全面通风设施,及时输入新的新鲜空气。

有挥发苯的局部,要安装排风设施,如喷漆、浸漆槽旁安装排风罩。

个人防护也非常重要,应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穿戴工作衣、帽、配备防毒面具和空气呼吸器,不在岗位休息,进食等。

2013年2月协管宣传内容:

油漆的主要有害成份及预防

油漆是由成膜物质、溶剂、颜料、干燥剂以及其它加剂组成。

成膜物质是油漆的基本成分,分为各种天然和合成树脂,多数毒性较低。

溶剂是能溶解成膜物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油漆一般含有50%以上的有机溶剂,常用有机溶剂主要有脂肪烃、芳香烃、醇、酯、酮、卤代烃、萜烯等,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松香水、乙酸、乙脂、丙酮等。

溶剂一般都挥发至大气中,很少残留在漆膜里。

苯及其他溶剂中毒是油漆作业的主要危害。

接触油漆的作业很多,包括油漆制造,各种使用油漆的作业,如喷漆、涂漆、浸漆等。

旧船舶、旧机械的除举杯,接触油漆固体成份的粉尘;硬树脂和植物油制过程中,常可裂解产生一些刺激性烟雾和气体,如酚、醛等。

预防油漆的危害,首先应将油漆溶剂改用低毒、无毒,使用无苯稀料,全部用醇类、酯类及酮类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

单县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4月协管宣传内容:

远离脑血管疾病从戒烟戒酒开始

俗话说“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

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吸烟能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吸烟史越长,每天吸烟越多,脑动脉硬化发生的越早越明显,也就越容易引起你大脑供血不足。

吸烟者体内一氧化碳浓度较高,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肌球蛋白收缩。

血小板集聚、凝血功能障碍,长此以往则可诱发脑血栓形成。

所以戒烟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十分有益。

少量饮酒(每天不超过二两)并不会构成脑血管的危害。

但急性酗酒却是脑卒中的危害因素,大量饮酒会增加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使血流加快,血压升高。

同时还可导致血小板发生异常改变。

血管张力和通透性发生异常改变。

凝血因子活性发生异常改变。

大大增加脑出血的危害性。

大量长期饮酒还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使人智力下降、精神衰退、性格改变。

同时还可导致视神经及周围神经的多神经病变。

因此,少饮酒或不饮酒对保护大脑和预防脑血管疾病也是十分有益。

单县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