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841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docx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

“90后”钱庄安抚上百万焦虑的年轻人

钱庄1990年生,浙江台州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临床精神卫生硕士,KnowYourself的创始人和CEO,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会员。

  钱庄是国内目前最受关注的泛心理学自媒体和线上社区KnowYourself的创始人。

  她生于1990年,曾一直自认是个做学术的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临床精神卫生专业念完硕士后,她一度准备申请博士,但是既然选?

窳舜匆担?

那不如“接受自己撞上的那条路,然后trytomakethebestoutofit(尽力而为)”。

  她长得美,又有海外留学背景,团队希望给她打造“明星创始人”的身份,但她本人直言为何出席活动时,“创始人”前面一定要加上“美女”二字呢?

  在公司里,她是决策者和保护人,“像个大管家,什么都管”。

她现在试图用一种更温柔的方式,释放出女性创始人的力量。

KnowYourself(简称KY)在公司化运营两年后,已成为国内创投圈里泛心理学领域热门的投资项目。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夜里纾解了上百万中国年轻人无处安放的焦虑感。

风险爱好者

  2017年9月1日,钱庄第一次面对着摄像机在母校北大的讲堂上介绍KY。

同台就座的还有《北京折叠》的作者郝景芳、暴走漫画创始人任剑和独立音乐人陈鸿宇等颇具影响的行业新青年。

  钱庄的演讲并不像一位典型创业者的演讲,身后的PPT没有展示很炫的商业模式,而是引用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的一句话,即“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责任的自由”。

她语速飞快,试图告诉台下的年轻人,在困惑迷茫之际如何选择一种更加自由的人生。

  “困惑”、“焦虑”和“自由”,似乎是18-25岁成年早期的年轻人需要集体面对的成长问题。

钱庄自己也不例外。

2014年硕士毕业后,钱庄面前有两条清晰可见的路:

一条是爸爸给她自小灌输的人生目标―从政,当一名公务员,在政界发挥价值;另一条则是继续学术的道路,申请博士,从事与临床心理学相关的研究。

  钱庄自称是“风险爱好者”,决定回国找工作之前,她对于国内的工作毫无概念。

依着做研究的习惯,她联系了一圈本科毕业就工作的同学,跟他们做各行各业的访谈,最后理性分析还是互联网最适合自己。

  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阿里巴巴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友盟”做大数据分析师。

这一年里,每天11点上班,18点下班,规律的生活让她“很闲”。

一方面为了保持自己的英文文献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想为国内18-25岁“成年早期”(EmergingAdulthood)的年轻人普及“探索自我”的心理学知识,钱庄萌生了做微信公众账号的想法。

  此时,正在财新传媒工作的陈竹也希望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经朋友介绍,两人一拍即合,一位负责写文章,一位负责微信后台编辑、运营。

  2015年7月7日,KY的文章上线。

微信公众号的名称“KnowYourself”,意思是“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来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亦是刻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中的一句箴言,意指人要自知。

  KY带有钱庄的个人特色,她是一个在意“严肃的内在生活”的人,走路时会听古典音乐,坚持严肃阅读。

所以,KY的文章动辄几千字,标题也常见学术式词汇,在每篇文章的末尾还会列出长长的参考文献,推送时间也并非夜晚的“黄金时段”,反而是深夜时分。

  当时,业内数据显示微信头条文章的打开率已经降到5%以下,这意味着200万粉丝才能保证“篇篇10万+”。

而KY在创建早期,头条的打开率接近100%;上线5个月后,全网粉丝量达到了30万。

KY的文章动辄几千字,标题也常见学术式词汇,在每篇文章的末尾还会列出长长的参考文献,推送时间也并非夜晚的“黄金时段”,反而是深夜时分。

  这些数据表明,国内对于心理学知识如饥似渴,但当时,钱庄和陈竹还没有全职经营的意识,钱庄仍然保持白天上班、晚上写作的习惯。

转折点

  2016年1月4日,从韩国旅行回来的钱庄打开微信后台,发现涨粉速度从每天的3000下降为不到1000,掉粉速度倒是上升了不少。

“天哪?

玩了几天就掉粉呐?

”钱庄把这个反应写进了当天题为《18-25岁:

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EmergingAdulthood》的推送文章中。

在文章的前言部分,钱庄调侃读者无情。

  “当时是很自我的一个状态。

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经营的意识,也没有公司化运营。

”钱庄解释为什么要跟读者提起掉粉的事。

  转折点发生在春天,钱庄以KY创始人的身份开始见投资人。

在此之前,钱庄对于“融资”“投资”这些概念一问三不知。

第一个见的投资人是浅石创投公司的郑毅。

在办公室里,郑毅问她:

“为什么要接融资?

  在聊的过程中,钱庄只明白了一个道理:

“融资就是赚了大家分,亏了算他的呗。

”回忆起这些,钱庄眉毛上扬,音调提高,一脸少女的天真感说:

“我当时觉得这事儿特别合算。

  2016年4月,KY选择了中国平安创投数百万的天使轮融资。

随后,公司在北京开始第一次招人、租办公室。

招的第一批人不到10个,主要是粉丝、参加过KY活动的志愿者,他们被分配去做财务、人力、运营等岗位。

公司开始进入规范化管理。

  公司里比她小的同事都喊她“庄姐”,看她把及腰长发盘起或是扎个马尾时,总会当面调侃她:

“你都几天没洗啦?

”她说自己“总是没个正形儿”。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谈话30分钟后,她靠向椅背,双腿盘坐在椅子上,一脸放松舒适。

  这种状态并非意味着见投资人就会发生变化,用钱庄的话来说:

“我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

”在接受平安天使轮融资3个月后,正值2016年夏季,钱庄在办公室见到了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和刘元。

在过投资会时,钱庄穿个露背T恤就去参加会议。

她不太喜欢穿职业正装、拿着文件夹,认为那是对于创业者的刻板印象。

  但是和员工开会时,在说出全网用户数量突破一定量级的时刻,她会非常激动,甚至会径直站在椅子上,殷切地期盼着员工能给她回应。

  虽然KY上线一年后已经过了两轮融资,但是对于公司化运作,钱庄并没有太多个人的思路,只有对于后台读者留言的回复,她才特别上心。

在友盟的一年时间里,钱庄看了无数APP的日活、留存,她知道后台客服的在线时长和用户粘度是成正比的。

从运营初期开始,她经常一条条回复后台的留言。

  在夜里11点左右,当KY向读者征集留言时,4小时内后台留言会达到四五千条。

多的时候,能收集到总计100万字的粉丝回复,而后台工作团队会在48小时内去回复每一条留言。

  读者肖一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偶尔会在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底下留言。

有时留言会被选中,刊登在文末。

在看其他读者倾诉父母的问题时,肖一经常感同身受:

“原来很多人都是这样,就好像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都是大家的问题。

”这是一条独特的情感链条,很多读者将KY当成了隐蔽的“树洞”,倾诉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两性关系和那些难以向亲人朋友开口诉说的秘密。

  有的读者在微博后台私信KY主创,诉说自己最近情绪低落。

工作人员一旦看到类似“安眠药”、“我很抑郁”等字眼,心里的红灯马上亮起来,会小心翼翼地引导用户,建议用更专业的方式来诊断。

  2016年12月,KY微信公众号突破120万订阅用户。

钱庄经常猜是什么样的人在手机屏幕前读KY的文章、给KY留言,她幻想在某一个深夜,把这些读者全部连在一起,会不会像一片闪亮的星辰?

褪去精致利己主义

  2017年10月,由夏入秋,上海的天气开始转凉,到了晚上江风阵阵。

钱庄和整个公司包括内容、市场、运营在内的18个人,一起从北京搬到上海长宁区办公。

当KY向读者征集留言时,4小时内后台留言会达到四五千条。

多的时候,能收集到总计100万字的粉丝回复,而后台工作团队会在48小时内去回复每一条留言。

  对于在北京工作快5年的运营人员黄小西来说,搬到上海整个人的状态“兴奋又忙乱”。

公司正处于持续发展中,5月KY在上海举办了“自我探索嘉年华”的线下读者见面会,团队花了一个通宵去布置现场。

6月,KY启动“全国心理咨询与援助信息黄页”项目,试图搭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的心理咨询师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渠道。

公司正逐渐跳出微信公众平台,开始覆盖更广阔的人群。

  这次回上海,对于钱庄来说,整整相隔了近10年。

  在北京,钱?

f从大学到回国后陆续待了将近7年。

她是浙江台州人,高中三年在上海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度过。

作为地道的南方姑娘,在离开上海即将北上时,当时的钱庄还哭了。

“去北京太不情愿了,我当时觉得北京灰灰土土的。

”钱庄认为,自己在那时还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向往周末跟闺蜜一起化个妆,美美地一起拍拍照的上海生活。

  但是去北京以后,北方的广阔让钱庄觉得一切都很清晰,很有力量。

她还记得谢冕先生在《初入燕园》里面写的最后一句话:

“青春曼妙的青年男女一旦进入这座校园,便因这种献身精神和使命感而变得沉稳起来。

”在北大社会学系的4年学习时光,北大的校史、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社会学中关注的各种社会现象,让她一点点褪去精致利己主义,开始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小时候,钱庄喜欢婉约派、精致的多愁善感的诗词,去了北京,她最喜欢的一句词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北大学习了4年之后,她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也从妙玉变成了有一股蛮劲儿的史湘云。

她希望自己今后成为更洒脱、更豁达的人。

  于是,她开始抛下过去在上海周末看展、喝茶等形而上的生活方式,主动拥抱北方的烟火气。

在公司成立之后,陈竹会诱惑她,去吃麻辣小龙虾。

两人一边戴着塑料手套,一边乱嚷着“好辣”,但还是感慨“太好吃了!

”在这之前,因为父母的严格管教,麻辣小龙虾是不给吃的。

  回到上海过冬,她在文章中写道:

“2017年,我回到离开了十年之久的南方。

南方的冬天和记忆里一样冷,但南方也像父母接纳狠心的游子一样原谅了我。

”在上海,有她的发小、朋友,还有让她对心理学产生兴趣的高中老师,钱庄就像远游的浪子终于回到了家。

  到了周末,她会喊亲密的朋友到家中打麻将,放松放松。

有时,朋友看她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会安慰她:

“你不开心的时候想一想你的身后还有我们,我们关心你,我们支持你,总会有我们在的。

”KY的线下读者见面会。

  公司正处于不断认清发展方向的阶段,钱庄则思考作为创始人对这家公司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应该把自我让渡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但这是一个ontheway,正在进行的思考。

我还没有结论,但在这之前我肯定不喜欢的。

  刚开始成立KY时,她不喜欢出镜,也不喜欢投资圈里所谓的“美女创始人”的标签。

“就好像你觉得美女不应该是优秀的创业者,你不会说他是一个男性创业者,对吧?

  在资本的世界里,性别标签被放大。

钱庄发现,女性创始人的身份在资本的环境中,受到轻度言语性骚扰和攻击的概率会大一点。

遇到让她感觉不适的权威话语时,她“就说实话,说你这样让我很不舒服,我不想这样”。

femalerolemodel

  如今,KY全网粉丝数量超过388万,后台负责留言运营的兼职工作人员团队扩大到20人。

2017年12月开始组建用户微信粉丝群,到现在KY有20个微信粉丝群,每个群400多个用户在每天夜晚互相倾诉,探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无处安放的焦虑情绪。

女性创始人的身份在资本的环境中,受到轻度言语性骚扰和攻击的概率会大一点。

遇到让她感觉不适的权威话语时,她“就说实话,说你这样让我很不舒服,我不想这样”。

  在这些群里,有人找到了情感的出口,学会了两性之间的情绪管理,甚至最终表白成功。

也有人认为,KY的存在仅仅是“大家在一起找共鸣点”。

“类似于你去看医生,医生告诉你是什么病,是因什么导致而成的,给你一个报告就可以了。

并没有给你一个药方,没有给你打针,没有给你开药。

然后你就去医院里面,找到大部分跟你得了同样病的人,就结束了,没有后续了,你知道吗?

  “我觉得‘sowhat’?

只要这个对你有用就可以了啊。

”面对类似“KY就是高级的心灵鸡汤”之类的质疑,钱庄毫不在意。

“我们公号的名字叫做KnowYourself。

事实上,认识自我的过程要求你,不仅需要向内走完那条通往自己的道路,也需要向外走出那条通往世界的道路。

  从2017年到2018年4月,钱庄接受了两次公开演讲、三次媒体采访的邀约。

北大精神赋予她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考,她特别反对精英主义作派,认为心理教育应该更广泛地推广到二三线城市当中。

她开始学会对媒体、员工还有投资人,不止一次提到KY未来5年的规划。

  受访中,钱庄提到了“femalerolemodel”这个词,意为“女性的榜样”。

钱庄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想清楚未来自己作为“femalerolemodel”要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在公司,作为女性创始人的角色,不仅需要处理好公司内部的关系,也需要面向社会上的女性。

她觉得,现在社会上对于“女性的榜样”解读得过于复杂,她只希望“女生不管她选择事业还是选择家庭,她是真的为了自己而选择的,她不是出于恐惧选择的,而是真的去思考自己觉得什么样的生活会让自己过起来最快乐而选择”。

  她最近在看《InaDifferentVoice》这本书,从中学习如何真正发挥自己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女性员工较多的公司里,让彼此的联系更加团结和紧密,让相互间的支持进入心灵深处。

  在接受《南风窗》采访那天,她扎着马尾,穿了一件蓝色连帽休闲衣,一双白色的休闲鞋。

聊着聊着,她就脱了鞋,把身体蜷缩在黑色靠背摇椅的垫子上,时不时摇晃两下转椅。

  她说这样更自在,更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