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信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172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校教学信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教学信息.docx

《高校教学信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学信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教学信息.docx

高校教学信息

高校教学信息

2016年第9期(总第150期)

高教所责任编辑:

李桂红

教务处2016年12月25日

〓〓〓〓〓〓〓〓〓〓〓〓〓〓〓〓〓〓〓〓〓〓〓〓〓

 

本期要目

瞿振元:

离开人才培养,大学将不成为大学

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如何规范

大学评教:

让学生发出真实的声音

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变化推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

大学里的好老师该是什么样

 

《高校教学信息》(月刊内部参考)高教所教务处

2016年第9期(总第149)2016年12月10日

目录

教学改革

瞿振元:

离开人才培养,大学将不成为大学………………………………………………

(2)

建议全面启动大学职员制改革………………………………………………………………(3)

教师教学

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如何规范…………………………………………………………………(4)

规范兼职要筑牢制度“防火墙”……………………………………………………………(5)

教学管理

大学评教:

让学生发出真实的声音…………………………………………………………(6)

招生考试

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变化推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8)

上海高考外语增设听说测试在全国率先建成标准化考场………………………………(10)

相关资料

大学里的好老师该是什么样………………………………………………………………(11)

 

首页

教学改革

教师教学

教学管理

招生考试

相关资料

教学改革

瞿振元:

离开人才培养,大学将不成为大学

“如果没有人才培养,你搞科学研究,它的名字一定叫科研院所;如果没有人才培养,你搞社会服务,它可能是企业,也可能是农业推广站等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今天在呼和浩特出席人民网2016大学校长论坛时表示,大学的使命和责任虽然越来越丰富,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

离开人才培养,它就不是学校。

本届大学校长论坛的主题是“坚持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大学”。

来自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70所高校书记校长参会。

瞿振元强调,建设一流高校必须坚守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

我们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时代要求,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因此,要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必须加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工作。

高校要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带动其他工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要围绕这个核心点来展开。

瞿振元表示,坚持立德树人就要珍惜珍爱青年期。

青年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指数式增长的最后阶段,这个时期,给他们一点教育,多一点养分,他们就可能成长得很快,长得很高。

就像小麦,在我们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它可能就是幼苗,中学的时候就是拔尖,到大学应该是灌浆期,这个时候,需要阳光、需要水分、需要养分,如果这个时候荒废了,他们就会耽误一季的收获。

所以,青年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我们的校长、书记、老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珍惜、珍爱青年期,使得他们更好的成长。

瞿振元表示,引领青年就要坚持知识教育和道德人品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很多学校有些校训,讲的是非常全面的。

但是,在很多院校确实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教育,轻道德人品教育的情况。

同时,我们在知识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短板需要深化改革,积极地加以推进,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因此,我们要引领青年,立德树人,就应该把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加强,道德、人品教育要加强,同时,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知识教育,使得我们的学生在德、才两个方面,当然还应该包括他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审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摘自人民网)

 

建议全面启动大学职员制改革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按照国家部署,北京大学去年起开始制定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从教育体系、人事体系、治理体系、学术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5个方面进行。

北大的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北大此举,可谓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进而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又一个破冰之举,是对教书育人、培育人才这一大学之道的彰显,对正在创建“双一流”的各级各类大学颇具启迪意义和示范效应。

北大校长林建华日前表示,在人事改革方面,北大未来将尝试取消院系行政领导行政级别,并采用聘用方式进一步弱化行政级别,加强人员流动。

目前,北大不同单位和部门都正按照综合改革总体部署推进工作。

据了解,取消行政级别以后,北大会采用聘用方式上岗,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聘任方式,而“过去是用行政的方式来要求的,有一套管理处级干部的规矩”。

如果这个职员序列建设做得好的话,北大将尽量弱化行政级别,让人员能上能下,在不同岗位之间流动。

其实,从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将我国的大学分为固定不变的行政等级以及在大学内部各部门院系规定各种行政级别这种做法,可以说本来就不应该,如今也是完全可以改变一下的。

在笔者看来,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加速大学去行政化的步伐,至少有件事情应该加快去做,不能再贻误时机,那就是让曾经“搁浅”的大学教职工职员制改革再次启动,并下定决心,坚定推行,以期取得普遍性、全局性和实质性的成效。

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大学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读书为上;回归本分,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培养人才;回归梦想,实现“双一流”的教育梦。

大学本身就是应该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的。

现代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诸多使命,这是大学的本真或者说是本位。

作为教育机构的大学,本来就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机构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来就压根不是一幅机构层叠、官员云集的场景。

所谓的“校级领导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的戏说,也不应该大学应有的情状。

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在华中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五所大学启动了大学职员制度改革试点。

这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愈演愈烈的大学“官本位”体制,形成教师就是教师,管理人员就是管理人员,一人不能身兼两种角色的新体制、新格局。

这项改革启动后,因多种原因并未沿着既定目标推进,更无从谈起在全国各大学推而广之了。

当下,应该趁北大吹响去行政化的“集结号”之际,让曾经“搁浅”的大学职员制改革再次启动,并下定决心,坚定推行,以期取得普遍性、全局性和实质性的成效。

通过这项改革,或能使得大学的“教职员工”从此都有各自明确的身份、福利、待遇以及职称系列;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学里普遍存在的“教职”互兼和大家争着要弄个“一官半职”当当的状况。

通过实行职员制,逐步建立起一支优化、精干、高效的职业化管理队伍,促使学校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精兵简政”,也可真正打破职务终身制,进而推进用人制度改革。

“北大是常为新的”。

这一回,北大推出取消院系领导行政级别,逐步全面实施聘用制,最终彻底终结大学的“官场现象”,这体现了北大让大学回归本真、回归本位的胆识与气魄,体现了北大在创建“双一流”大学征程上敢为人先的责任与担当。

北大的这项“破冰之举”值得国内所有的大学学习、借鉴和跟进。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教师教学

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如何规范

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兼薪的新政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的高校教师表示终于不用再“藏着掖着”了。

但是,“广告学教授一堂课出场费过万,超出其月工资收入”等抓人眼球的消息频频爆出,也让人们担忧高校教师兼职兼薪会带来负面影响,应该如何让高校教师“适度”兼职兼薪?

不必过于担忧教师兼职过度

对高校教师兼职兼薪,社会应尽可能减少对高校及其教师过度规划和价值过度介入,给公平、自由市场环境以足够耐性,并相信承担育人使命的高校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才是社会大众对此项政策的善意表达;高校也应变革创新相应的评价机制,合理正当地评价教师的智力价值和知识价值,复归学术本身以价值与魅力,这当然也是考验大学管理智慧和经营哲学的良好时机。

事实上,无论是广告学教授的出场费,还是建筑学大师的设计费,抑或是管理大咖的讲座费,再或是工程类博导的专家咨询费,其金额数目自然不菲,想必社会大众也早有耳闻。

究其原因,自然由于这些人员数量相对稀缺和社会需求的相对旺盛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基于自由市场的“默契”和知识价值的“互认”。

应当讲,这些高校专家教授的“高薪”既在高校内部的分配体系中占优,又在旺盛的外围社会需求中抢眼,本就是一件无何厚非之事,与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兼薪这项政策关联也似乎不大。

只因现实社会并非那么完美无缺,人们担心新政策会助推学术权力向现实利益赤裸转化,忧心教师追逐利益而丢掉学术本真,这恰恰是对政策预设有所顾虑的一种本能反应。

其实,回归到高校教师兼职兼薪这件事情的本原上看,社会大可持更加宽容、更为开放的态度。

从政策理想视角来看,高校教师从事兼职兼薪活动要么同科学研究相关,要么与学术职业发展相连,均是一项学术增益活动。

对研究型大学而言,高校教师兼职兼薪无疑有助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对教学型高校而言,教师在兼职中所收获的经验也能有效反哺本职教育教学工作;就应用技术大学来说,倒逼了教师与行业行会、企业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自觉牵手业界精英而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真正成为具备“双师”素养的合格教师。

同时,大学是有独特的逻辑及场域的特殊社会组织。

一方面,大学的运行逻辑应然在价值无涉的自治状态下,充分保障教师学术自由,允许教师自由流动。

其实,学术并非仅存在于大学之内,学术生产力与驱动力恰恰存在于以知识为基础的广阔社会天地之间。

因而,高校教师有勇气、有担当地从事兼职兼薪,难道不是对学术本身的最佳“营养补给”吗?

另一方面,在大学的学术场域中,学术共同体的力量足以把教师在适当时机引向学术专注、安心从教,自然不必过于担忧一些教师因兼职过度而迷途难返。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规范兼职要筑牢制度“防火墙”

要让这一新规既规范科研人员、教师兼职,不因兼职耽误本职工作,又让兼职发挥增加知识价值的作用,就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现代治理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兼职兼薪,并非新鲜事,也一直存在争议。

这次的《意见》提到的是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

兼职的价值和意义不用赘述,而做到“适度”很重要,但也很难。

目前,很多舆论对此的最大忧虑,就是无法做到适度。

如果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没有完成本职工作,却去兼职,或者兼职不是让知识价值增值,而是进行利益输送,那兼职兼薪的负面效应是无法忽视的。

要让这一新规既规范科研人员、教师兼职,不因兼职耽误本职工作,又让兼职发挥增加知识价值的作用,就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现代治理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实行基于教育和学术为本的管理和评价,不能任由行政和利益因素干扰教育和学术决策,影响知识价值的创造和服务。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和教师(包括兼职科研人员和教师)建立科学的职务考核、评价体系。

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是科研人员和教师兼职的前提。

只有在高校内建立和完善基于教育和学术本位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引导教师专注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在此基础上,才去进行兼职。

而机构聘请兼职人员,也有必要明确兼职的权利和责任。

这需要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本职所在机构与兼职机构,都公开兼职情况,以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监督。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是有不同资源的。

有的在高校里担任行政领导,有的是院系、学科负责人,还有的担任研究生导师。

那么,兼职会不会产生利益输送等问题,也需要防患。

近年来,拿学校资源,包括教育资源、学术资源,在招生、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中,与校外资源进行交换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滋生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

如果高校和科研机构不能完善学校现代治理,建立遏制个人权力可以影响招生、学位授予的防火墙,那么,兼职可能会变为一个利益输送管道。

由于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获得的兼职空间不同,假如在推进兼职兼薪政策后,高校以兼职来解决教师待遇问题,那么,不同学科教授的待遇差距还会拉大,教师的很多精力会用到搞社会服务挣钱上,兼职兼薪会带来一系列管理教师队伍的难题。

其实,让每个科研人员、教师在本职岗位上,乐于工作,人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是发挥知识价值的最重要途径,对此,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该致力于提高科研人员和教师的待遇,探索年薪制,让他们可以过一个体面的生活,而不是想着通过兼职兼薪挣钱养家糊口,政府部门也不能想着通过允许兼职来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待遇。

像香港大学,学校给教师很高的薪酬,但要求不能兼职,而需全心投入本校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这也是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6-11-28)

教学管理

大学评教:

让学生发出真实的声音

“老师不为难我,我也不为难老师”,这样的表述反映了高校学生评教过程中师生微妙的博弈。

临近期末,一般在期末考试之前,各大高校又将启动学生对教师的评教。

从早先手写分数、机读卡到如今的网上评分,学生评教程序越来越便利,标准越来越规范。

但是,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能否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全面体现学生意志,一直存有争议,其公允性和科学性也备受质疑。

年关岁末,又到了总结绩效、反思不足的时刻。

在以人才培养作为根本目标的大学,这种总结与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教师一个学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学生评教制度是这个评价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学生评教制度源自美国。

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注重服务社会需求、倾听受教育者声音、嵌入高度发达的市场文化。

对于大学与市场、大学与社会的这种紧密互动,身处其中的学者们向无定论。

上世纪初,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专门写了本《学与商的博弈》,抨击商业利益侵蚀象牙塔、商业运作理念渗入大学的制度建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若要把评教制度归结为一种“消费者主权”或“顾客至上”的市场评价机制,又未免失之偏狭。

它有着更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现代大学发端于中世纪,而中世纪的大学本身是一种行会组织。

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学生主导型”大学是最早的模式,学生组成行会,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并聘请教师,教师是被雇佣者。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的办学经费不再紧张,大学教师作为管理者的地位凸显,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主导型”大学成为主流。

但教学自由与学生自治的传统都沿袭至今,学生评教制度就可视为两者互动形成的固定机制。

中国的大学引入学生评教制度始于上世纪末,至今已有20年左右的实践历史。

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我认为这项制度至少有两点作用和意义:

第一,学生评教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直观标尺。

大学不是知识生产的工厂车间,教学过程不是《摩登时代》中的机械搬运,因而教学效果无法立竿见影。

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也很难直接归功或归罪于教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了解自身教学设计有无疏漏、教学重点是否厘清、教学过程是否连贯,单凭“自我感觉”是没用的,必须要赋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权限,创设一种评价的“场域”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评教系统一般由一系列复杂程度不一的量表组成,涵盖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指标,最终呈现为量化图表,供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自身参考。

第二,学生评教是师生互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当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中,一名教师面对几十上百名学生的状况很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实现广泛深入的师生互动,就是师生之间混个脸熟都不太容易。

而教学评价系统一般都有开放性的书面评价或留言的功能,学生可以将自己对课程和教师授课过程的想法和建议,提交到这一系统。

由于学生是匿名评价的,因而可以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发出真实声音。

当然,我也认为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大学的学生评教制度应当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

其一、应当在时间安排上创造更加宽松、自由和非功利的评教氛围。

笔者先后在两所高校任教,据我有限的了解,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评教时间集中在期中考试至期末考试之间。

这一时间安排的微妙性有二:

一是由于学生评教结束时考试尚未进行,因而学生可能会有一种隐秘的考虑,不敢对老师进行客观评价,避免老师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后续的制约手段。

即便是在完全匿名、确保信息不泄露的情况下,学生与老师之间似乎也形成了这种基于“恐怖平衡”的“默契”。

二是评教与下学期选课同步启动,而很多学校将是否完成评教作为进入选课系统的门槛。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些学生并非出于自愿和主动,仅是为了尽早选课(否则可能选不上)而不得不评教。

可想而知,这种评价结果是仓促和不负责任的。

回想起我自己这一届的不少同学十几年前在大学阶段的评教经历,就是按着键盘上的“Tab”键一路切换下来(自动延续上一个选项),目的只是为了快点完成评教,开始选课。

因而,我以为,在评教时间的安排上,应当设计得更加合理,让学生少些顾忌,更加大胆直接地表达意见。

其二、应当建立尊重学科特点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在评教时,是将整个学期所上的课同时进行评价的。

这就涉及不同课程之间能否以及如何进行横向比较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我从不同的同事口中所了解到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

毫无疑问,应当建立一种包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既避免“关公战秦琼”的笑话,也避免所属院系的亲疏远近对学生评价造成扰动。

其三、应当向师生双方及时反馈教学评价结果并加以解释。

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改进也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因而,教学管理部门不应只将其作为自身的常规性业务,借以应对各种检查评估,抑或只是将数据作为人事部门进行教师岗位聘任的一个必备条件;而要回归引入这一制度的初心,将之用好、用活,把评教结果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双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这才可能形成一种制约机制,形成教、学、管之间的合力,实现大学治理的共治共赢。

(摘自人民网)

招生考试

清华自主招生政策变化推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

  2016年11月12日,清华大学在其召开的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会上吹风,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自主招生将进行以下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个体,对学生家长,对中学办学都有很大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以下就重点分析一下清华此次变革的意义。

  第一部分:

清华广义自主招生改革内容

  ▌第一.构建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将在2017年1月15号进行首次测试,以后将会组织多次测试,测试科目包括阅读与表达(中英文)、数学、文综\理综;

  ▌第二.领军计划动态分批审核制。

领军计划的审核提前到高三上学期。

  ▌第三.推出人文社冬令营,冬令营会与领军-自主招生挂钩。

推出由工科院系(建筑、土木、机械、自动化、汽车、工业工程)举办的学科特长人才选拔,测试结果与清华自主招生挂钩。

  ▌第四.借新高考政策为机会,建立中国高考招生录取的标准化考试,未来不仅面向清华本身,面向其他大学提供考试结果分析报告,学生凭成绩单进行相应的申请(类似申请美国大学的SAT、TOEFL)。

  第二部分清华大学广义自招四项变革的具体分析

  ▌第一.领军计划的审核与筛选开始时间提前到高三上学期。

  领军计划的认定标准仍然将以年级排名为基准(前5%),选拔重点高中内最优秀的学生给予优秀认定。

获得领军计划认定的学生,参加领军计划后能获得最低30分加分,而且如果学生加分上线将极大程度地保障专业。

  ▌第二.增加人文冬令营和工科挑战性课程,时间在1月中旬,模式非常类似北大暑期课堂(学科营)。

  其中人文冬令营覆盖清华的人文社科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取得清华自主招生/领军计划的资格。

挑战性课程覆盖建筑、土木、机械、汽车、工业工程、自动化等热门工科专业,在原有的工程物理营的基础上,完善招生选拔体系,成绩优秀的学生取得清华自主招生资格。

  ▌第三.清华将在2017年1月15号举行首次中学生标准能力测试,并且是多次测试,学生可以凭成绩单进行相应申请。

  特别注意两点:

  1.提前在1月15日进行第一次测试,学生需要凭借此项测试的成绩申请清华的领军、自主招生项目。

  2.清华认为目前清华测试两个科目的体系(理科:

数学物理,文科:

数学语文)不能满足清华筛选综合优秀学生的要求,同时认为高考后马上进行机考,2天后出成绩并决定面试资格,2天后马上面试的时间安排非常仓促,不能有效考察学生。

  ▌第四.清华标准能力测试中,增加理综/文综,和英语阅读与表达科目,还是可以与北大博雅计划类比。

  ▌第五.清华推出的中学生标准学术测试的分析报告将提供给其他大学作为参考。

在其他大学认可该项成绩的情况下,该分析报告或将影响学生的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录取和优惠资格。

  事实上,从清华2015年联盟解散后,开始在自主招生和领军计划当中实行异地机考。

2016年,清华又在浙江实现自主招生、领军计划、“三位一体“招生模式的全面并轨,再到昨天的新政策推出,清华试图从自主招生-领军计划入手,构建中国版的标准学术测试,以满足一流大学对选拔学生的要求。

(摘自搜狐网)

上海高考外语增设听说测试在全国率先建成标准化考场

根据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2017年上海高考外语科目首次实行一年两考,选择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其外语考试成绩同时作为2017年统一高考外语科目的一次考试成绩。

2017年上海春季高考还首次设置外语听说测试,备受社会瞩目。

12月20日下午,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专程前往向明中学视察上海高考英语听说测试的考务准备工作。

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准备就绪。

外语听说测试全部在标准化考场进行。

翁铁慧在向明中学的听说测试考场内,细致观摩学生模拟答题的情况并亲自戴上耳机进行体验。

据介绍,向明中学标准化考场在建成后已进行了多次模拟测试和实战演练,运行稳定。

翁铁慧说,听说测试不同于笔试,对考场要求更高,考务工作唯有精细到位,才能让考生、家长和社会放心。

从2017年起,上海高考外语科目考试除笔试外,首次增设听说测试,旨在引导外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在全国各省市中尚属首次。

上海在全国率先将听说测试引入高考外语科目考试,各区县均已建成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并用于日常教学、口语实训等方面,从而加强了学校英语听说教学的针对性,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元,课堂的变革也更加主动,此举在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2016年12月17日,2万余名中职校考生在标准化考场参加中职校学业考外语听说测试,全天考试非常顺利,为春季高考外语听说测试的考试组织流程、考试系统及评卷等工作进行了全方位演练。

2017年上海春季高考外语听说测试将于1月9日8:

00起分批进行,每场测试时间为20分钟。

目前,各考区正陆续安排全部报名考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考试完全达到全真模拟,即严格按照春季高考标准和流程进行,每个考生均在自己即将考试的考场和机位进行模拟,模拟测试覆盖到所有的春季高考标准化考场和设备。

目前,长宁、杨浦等8个区已经完成模拟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平稳,设备使用良好,技术保障到位。

其他各区也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模拟考试。

据了解,本市各区自2015年起陆续开展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建设,共建成81个考点225个考场。

2016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期间,市教育考试院组织专家对全市所有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建设进行验收,各区依据建设标准对考场软硬件环境做了全面的测试和完善。

验收结果显示,本市外语听说测试标准化考场设备运行正常,全部验收合格。

考生、家长完全可以放心。

(摘自上海教育新闻网)

相关资料

大学里的好老师该是什么样

期末将至,各大学的大考小考接踵而至,除了老师精心准备试题考查学生,也迎来了学生评价老师的关键期。

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已运行近百年。

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评价制度,伴随时代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