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260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 6西湖教案 苏教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6西湖教案苏教版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6西湖教案苏教版

教学

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的生字。

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造句。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指导朗读背诵。

学习比喻句。

重点

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2.学习比喻句的写法,会写比喻句。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西  湖

􀀋杭(hánɡ)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①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西湖,就是镶(xiānɡ)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②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明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门见山地点明西湖是“人间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进一步突出了西湖的美丽。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tiào),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峦(luán),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③这句话从哪些方面写西湖的山?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shuò)大的银镜。

[④把湖面比作“银镜”好在哪里?

]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⑤白鸥给西湖增添了怎样的美?

]

段导读:

介绍了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⑥“织成的绿色镶边”说明什么?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⑦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yínɡ)洲、湖心亭、阮(ruǎn)公墩(dūn),掩映在绿树丛中。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⑧这两句话主要写小岛还是湖水?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yí)呢!

[⑨“心旷神怡”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段导读:

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美丽风光。

观察顺序是边走边看,移步换景,由外而内。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⑩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wǎn)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

这两句话写了西湖什么时间的哪些景物?

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

]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

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rónɡ)化在月色里了。

[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段导读:

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分别从远眺西湖、近看西湖、月下览湖三方面进一步说明西湖是“人间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幻灯片。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

把你们搜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学生甲: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学生乙:

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60.8平方千米,其中西湖水域面积5.66平方千米。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千米,东西宽2.8千米,环湖一周约15千米。

西湖南、北、西三面群山环抱,湖光山色互映,秀美无比,像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城市之旁。

学生丙:

西湖不仅有如画的自然风光可供游赏,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可供寻访。

学生丁:

杭州西湖如今已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的瑞士”。

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的莲叶,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

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有特色,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

所以,无论是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游客,都津津乐道,先游为快。

二 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素”读音是“sù”,不是“shù”。

“令”读音是“lìng”,不是“lìn”。

(2)解释疑难词语。

素有:

一直就有。

连绵起伏:

接连不断。

犹如:

如同。

镶嵌:

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掩映:

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悠扬: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很和谐。

荡漾:

一起一伏地动。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4.感知全文。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

山峦  湖水

  湖堤  小岛

  华灯

  5.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1)杭州——“人间天堂”。

天堂,是指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中可以感觉到人们对苏杭美景的赞美。

(2)西湖——“天堂中的明珠”。

明珠,是指闪亮、耀眼的宝珠。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人们对西湖的喜爱。

三 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

我们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顺了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大家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写景文章,只看文字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西湖的美,因此,上课前教师要让学生看提前准备的西湖照片或风景图。

这样,让学生借助直观的图来体会西湖的美。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

3.课文真的很美,优美词句很多。

但这也带来一个困难,由于词语很多,学生读课文很吃力。

所以,课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对生字、新词有初步的理解。

1.抄写词语。

(1)远眺 山峦 掠过 一圈 河堤

 

(2)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神怡

2.比一比,再组词。

3.照样子,写词语。

(1)层层叠叠 密密麻麻 三三两两 高高兴兴 里里外外 来来往往

(2)一闪一闪 打扫打扫 休息休息 活动活动 嫩绿嫩绿 思考思考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西湖风光图片。

一 复习,巩固生字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湖》这一课,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复习生字、新词。

(1)听写几个生字。

(2)检查反馈,要求:

①字形正确。

②间架合理。

二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复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导: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2)回忆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3)回忆西湖有什么样的美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描写的是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的情景。

(1)三面是山,而且山很有特点。

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颜色多变,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犹如”是好像的意思,这是一个比喻句,说明湖面很平、很亮。

小结:

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

(3)自由读。

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思考:

十里明湖中是怎样的景色?

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

哪些句子令人仿佛到了仙境?

(2)了解相关知识。

①关于白堤和苏堤。

苏堤、白堤与孤山把全湖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岳湖、后西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白堤原名白沙堤,西接孤山,东至断桥,长1千米。

苏堤为苏东坡所建,横贯西湖南北。

堤上有石拱桥六座。

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

②关于湖中的小岛。

天然岛孤山和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巧夺天工的人工小岛屹立在西湖之中,使西湖分割有致,层次分明,秀丽迷人,犹如仙境。

整个风景区现有60多处开放景点和4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洞、泉、园、石窟、古建筑,景观丰富,自然与人文相映生辉,这里流传有《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济公传》等美丽传说。

(3)理解句子。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

  从这两句话中,能够体会到十里明湖满眼绿色:

山绿、水绿、树绿。

句中将“白堤”“苏堤”比作“绿色的绸带”,写出了它的绿、它的长、它的柔。

教师小结:

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像三颗绿色的宝石,巧妙地镶嵌在这碧玉似的镜面之上。

苏堤、白堤则像两条飘逸在这镜面上的缎带。

水映山容,使山容益添秀媚;山衬水态,使水态更显柔情。

这山与水美妙而和谐的结合,每每使游人如有身在画图中的感觉,环湖绿茵连绵,花木扶疏,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极具情趣。

(4)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到了西湖,就仿佛到了仙境?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这句话将“西湖”比作“仙境”。

“仙境”是人们幻想中的美丽的地方,从这个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西湖的喜爱。

练习用“仿佛”说一句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想象“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2)为什么说“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西湖的夜景很美,眼前有明月、轻风、湖水、华灯,耳边有悠扬的琴声,在月色中,这一切显得多么迷人哪!

(3)想象:

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4)练习用“宛如”说一句话。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三 总结全文,朗读品味

1.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我们应该怎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呢?

2.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背诵练习。

(1)自由读课文。

(2)练习背诵。

6 西  湖

远眺  山峦  湖水

近赏  湖堤  小岛

夜游  华灯  琴声

  1.本文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出西湖秀丽的景色,景色美,语言更美。

本文的一个重点就是比喻,这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很大的难度,除了让学生找出比喻句的喻词、喻体等,练习写比喻句也是必要的。

2.对于重点词语的理解,处理得应该到位,如“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和“掠”的理解要求不同,如果在目标中具体列出教学上要达到的要求以及如何落实的方法措施,在教学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形式,如果忽视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那么就会影响学习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朗读权,尤其是评价权交给学生。

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并且扎实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

1.按原文填空,再选两个加点的词语写两句话。

(1)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犹如:

深蓝的夜空中,无数星星犹如明亮的眼睛。

仿佛:

她明亮的大眼睛仿佛一湾清澈的湖水般纯净。

2.欣赏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湖:

杭州西湖。

潋滟:

水波流动的样子。

方好:

正好。

空蒙:

烟雨迷茫的样子。

亦:

也。

奇:

指景色奇妙。

欲:

想要。

西子:

西施,春秋末期越国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

淡雅朴素的妆饰或者浓艳华丽的打扮。

相宜:

合适。

译文:

水波闪动,晴天时西湖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景致也显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都是那么美好。

赏析: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

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一首。

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茫茫无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景。

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下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是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切、生动。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希  望

一个失去母亲还不到4岁的小女孩,在花园里看种花。

园丁告诉她,花籽(zǐ)儿种在泥里浇下水去,就会发芽、生长、开花。

一天晚上,天下起了大雨,小女孩想起了园丁的话。

于是,她偷(tōu)偷起床,把母亲的照片放进怀里,冒着大雨走了出去。

小女孩来到花园,用力地挖(wā)了一个小坑,把照片埋(mái)了进去。

然后,她穿着白色睡衣,在深夜的大雨中,蹲(dūn)在小坑前,安静地等待着。

她多么希望母亲像花草一样从泥土里长出来呀!

(1)这篇短文有四个自然段。

(2)小女孩为什么要把妈妈的照片埋进小坑?

请你从文中找出答案,抄在横线上。

她多么希望母亲像花草一样从泥土里长出来呀!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对小女孩的身世感到同情,为小女孩天真的做法所感动。

1.杭州西湖简介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

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

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潟(xì)湖。

湖周约15千米,面积5.66平方千米。

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

被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及岳湖。

湖中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

小瀛洲是一个水上庭园,洲南湖中有著名的“三潭印月”。

湖光山色,风景绮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2.怎样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把“西湖”比作“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突出了西湖的美丽;把“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银镜”,显示了湖水的平静、清澈;把“苏堤”、“白堤”比作“两条绿色的绸带”,表现了它们的灵动……这些形象的比喻,突出了景物特点,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那么,如何灵活运用这一手法呢?

首先要仔细观察,明确描写对象的本质特点。

然后想一想,什么景物与它最相似,二者作比是否能把这一特点写得更形象,更生动。

最后灵活运用“犹如”“如同”“好像”“仿佛”等词语将它们联系起来加以表达。

例如描写夏天的树木,为了表现它枝叶繁茂、生机勃勃的特点,我们不妨这样写:

一顶顶树冠像一把把撑开的绿绒大伞。

附送: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8蒲公英教案苏教版

教学

要求

1.学习课文,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嘱咐”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能力,边读文字边展开想象。

重点

难点

1.朗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蒲 公 英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

[①你知道这个绒球是什么吗?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②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故事的开端,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

“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

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

只有黑黝(yǒu)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③为什么说“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

段导读:

太阳公公嘱咐蒲公英的种子应该落在什么地方。

􀀍小降落伞大声答道:

“放心吧,太阳公公!

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

”[④这两个感叹句说明了什么?

]可是,有两颗小种子却不这样想。

一颗种子望了望下面的大地说: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

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⑤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说明了什么?

]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

另一颗种子落在湖泊里,他得意地说:

“这波光粼(lín)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⑥这颗种子能快乐吗?

为什么?

]

段导读:

有两颗种子没听太阳公公的话。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故事的发展,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

故事的结局,落在不同地方的蒲公英种子的不同命运。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幻灯片。

一 看图,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

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学生甲:

蒲公英别称黄花地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cm,有白色乳汁。

单一或分枝,外皮是黄棕色。

叶丛生,排成莲座的形状,花茎比叶短或一样长,结果时伸长,上部是白色珠丝状毛,开花在早春或晚秋。

生长在路旁、田野、山坡,全国各地都能生长。

学生乙:

蒲公英对温度的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

早春地温达1摄氏度至2摄氏度时就可以发芽,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下还能存活,但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摄氏度至22摄氏度。

学生丙:

蒲公英耐旱、耐酸碱,可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生长。

它的抗湿能力也较强,且耐阴。

蒲公英为短日照植物,在高温短日照下有利于开花。

所以开花期在春末长日照来临之前,多于五、六月份开花结果,六、七月份种子成熟脱落。

种子休眠一周后,条件适宜时即可萌发。

学生丁:

蒲公英是一种随处可见的小草,夏天的草地上,随处可见开着许多黄色小花的蒲公英。

开花后,它会结出许多又轻又小的果实,每个小果实顶上,都长着一丛白色的茸毛。

它们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毛茸茸的“果球”。

  2.正音。

降:

在“降落”一词中的读音是“jiàng”,还有一个读音“xiáng”,组词“投降”。

嘱:

读音“zhǔ”。

3.写准字形。

“降”字的第七笔是“”。

“惑”字上面是“或”。

“绒”字右边是“戎”。

4.解释词语。

可爱:

令人喜爱。

亲切:

亲近;亲密。

嘱咐:

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迷惑:

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降落:

落下;下降着落。

富翁:

拥有大量财产的人。

竞相:

互相争着(做)。

茁壮:

强壮;健壮。

二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练读二三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知道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蒲公英的绒球在天空中飞舞

    ↓

太阳公公嘱咐种子们要落在土地上

    ↓

有两颗小种子分别落在沙漠、湖泊里

    ↓

这两颗种子未能成活

三 检查读书

8 蒲 公 英

种子要降落

太阳公公的嘱咐

两颗种子不听话

没有成活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因此上课前,让学生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小组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资料与人共享,不仅体现“大语文观”,还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作用。

2.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确定一些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俗话说:

“熟能生巧。

”掌握了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的方法后,学生更容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qiú

 

wēng

 

huò

 

biǎo

miàn

 

jiàng

luò

 

2.照样子,写词语。

例:

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白发苍苍 喜气洋洋 怒气冲冲 小心翼翼 波光粼粼 

3.抄写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

(2)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3)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

(4)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5.读一读,记一记。

蒲 公 英

草地上,风儿吹,

蒲公英,打瞌睡。

梦见怀里小宝宝,

变成伞兵满天飞。

1.体会课文阐述的道理。

2.理解重点句子。

幻灯片。

一 复习检查

1.读生字卡片。

2.读课文

二 导入新课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多种多样,蒲公英的种子藏在花絮的绒球里,风儿一吹,绒球就变成几十个降落伞漫天飞舞。

降落在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他们应该落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

(板书课文题目)

三 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里,心情该是多么激动,多么愉快。

那我们读这段文字时,要用什么语气呢?

四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读后指名回答。

太阳公公的嘱咐是什么?

只有在黑黝黝的泥土上,种子才能生根长叶。

为什么要嘱咐他们?

希望他们能够在适宜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3.指名朗读。

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五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3.理解重点句。

(1)出示幻灯片。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

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

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第二、三两句话。

(2)出示幻灯片。

  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指名读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泊里。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3)指名有感情地读两颗种子的话。

六 细读第四自然段

填表理解。

第二年春天:

落在

沙漠里

干死

湖泊里

淹死

泥土里

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七 提问,讨论

1.两颗不听话的种子分别落到沙漠、湖泊后,发现看到的和原来想到的不一样,会怎么想?

学生甲:

小种子会想:

“我以为那金光闪闪的沙漠里会有许多宝贝,现在才知道,事实根本不是这样,这里没有珍宝,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学生乙:

小种子会想:

“我以为那波光粼粼的湖泊会给我带来许多欢乐,我真不该只看漂亮的外表,我错了。

学生丙:

他们会想:

“我们出发前,太阳公公嘱咐过我们,让我们去泥土中生长,可我们不听话。

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我们生根长叶的地方啊!

2.这两颗种子得到这样的结果,上了谁的当?

是被金光闪闪和波光粼粼的表面迷惑了。

3.老师小结:

种子应该落在黑黝黝的泥土中,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