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7279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docx

高级中学考试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1doc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1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3课时工业革命精品讲义新人教版必

修1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蒸汽时代”:

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重大发明创造;③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电气时代”:

①重大发明成就;②垄断组织;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对应学生

用书P123

“蒸汽”的力量1.工业革命

(1)条件⎩⎪⎨⎪⎧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②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表现⎩⎪⎨⎪⎧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③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④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得到推广。

(3)影响

⎩⎪⎨⎪⎧①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英国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

②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③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

工业化的进程。

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⑤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⑥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2.打造“世界工厂”(1)原因

⎩⎪⎪⎨⎪⎪⎧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②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④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

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⑥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⑦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影响

⎩⎪⎨⎪

⎧①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世界工厂”地位。

②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3.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形成条件⎩⎪⎨⎪

⎧①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②技术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重要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

英国控制及中国的“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

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在动力方面,瓦特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利用蒸汽机作动力的汽船和火车,促进了人类交通发展。

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可归纳为四个“一”

巧记速记

1.

2.

实录

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发明过程为:

纺织→动力→交通。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蒸汽时代”。

,走向整体的世界

(1)背景⎩⎪⎨⎪⎧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②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引发了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

(2)目的:

寻求和扩大投资场所。

(3)概况:

19世纪末,德、美、日等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的强大竞争对手,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4)美国对外政策⎩⎪⎨⎪

⎧①提出“门罗主义”,成立“泛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控制了拉丁美洲。

②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③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推行“门户开放”的政策。

3.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①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②手段: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③内容:

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4)影响⎩⎪⎨⎪⎧①积极:

促进各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与融合。

促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及

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

②消极:

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差距。

导致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和列强间的矛盾加剧。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一、一”

史观史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实录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是生产技术革新的需要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结果。

实录二

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争夺,实际上是对世界殖民地的一次重新分配,是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的斗争,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实录三

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

附庸。

对应学生

用书P124

“蒸汽”的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19世纪60~70年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角度1 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提示:

(1)可能性

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英国资产阶级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③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2)必要性:

英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在争夺殖民地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所以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进行革命。

角度2手工工场与工厂有何异同点

提示:

(1)相同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因而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

②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率。

(2)不同点

角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xx·天津文综,5)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有关史实。

观察图片,从图中信息“1851年”“伦敦”等,可以判断这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

迁移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史实进行判断。

19世纪中期,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从图中反映不出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排除②,答案为C。

答案C

1.阅读材料: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教案人民版1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命教案 人民版

一、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1讲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

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来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的历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

利。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表现为丧失了部分主权,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但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能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轻巧识记——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轻巧识记——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思维升华——1.近代前期中外关系的演变及影响

(1)演变:

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呈现了四部曲,即从对抗到和好、再到对抗、直至最后屈服的变化趋势。

因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和斗争,

又有共同的利益。

(2)影响: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中国革命的任务更加艰巨和曲折,使中国人民不得不肩负起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1)自发性:

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1900年6月担负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义和团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2)分散性:

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概念阐释——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是指日军侵华推进线上中日两国交战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武装力量。

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

从军事战略角度看,当指日军正面推进线后方的战场,抗日敌后战场上作战的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

轻巧识记——抗日战争

思维升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

(1)抗日战争是第一次真正的全民族抗日战争。

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

(2)全国各个阶段、阶层都参加了抗争。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